虚拟世界的本质论文-蒋显荣,戴扬扬

虚拟世界的本质论文-蒋显荣,戴扬扬

导读:本文包含了虚拟世界的本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虚拟世界,物质统一性,多层世界

虚拟世界的本质论文文献综述

蒋显荣,戴扬扬[1](2014)在《辩证唯物主义视阈下虚拟世界的本质》一文中研究指出虚拟世界的出现,是否推翻了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理论界曾对虚拟世界有不同角度的解释。从本质上看,虚拟世界里意识的时间和空间并没有类似物质体的真实存在,它是粒子层面的运动在界面的体现。虚拟世界意识的主观性虽然类似人的思想的主观性,从根源上分析,都是电子运动的复杂性和量子层面的差异性体现,并没有一个思想主体的独立主观。虚拟世界与设想为真的多层世界,都是物质世界的个性或者是对宇宙多样性的反映。(本文来源于《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4年05期)

倪海宁[2](2012)在《虚拟世界的本质特征与主体性的双向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网络技术与数字化技术相结合实现了虚拟世界的崛起,这是人类改造现实世界的伟大成果之一。虚拟世界以其虚拟性、工具性、开放性等特征使人们更便捷、自由、主动的掌控和改造着外界与自身,人的主体性得到了跨时代的发展。然而,这些特征在促进人的主体性不断跃进的同时,人们开始觉察到自身能力的发展方式、价值取向等却迷失于这个虚拟而真实的世界,人的主体性与人自身正在渐行渐远。(本文来源于《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2年01期)

倪海宁[3](2011)在《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关系及其本质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虚拟世界以数字化虚拟和网络技术为前提,其"内容"是现实世界的虚拟表现。虚拟世界之所以是一个"世界",最主要的是人能活动于其中,其价值的实现有赖于人的现实经验。虚拟世界的虚拟性、工具性、开放性本质特征给人的现实生存带来了巨大影响。对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关系以及虚拟世界本质特征的人文思考将成为人的发展与学科发展的新课题。(本文来源于《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1年06期)

王志永,梅琼林[4](2007)在《网络虚拟世界的传播本质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虚拟实在技术的快速发展,当今社会正进入数字化的信息时代,人们的社会行动方式和交往方式发生了一系列新的变化。这些技术构筑了一个全新的社会行动与交往世界———虚拟世界。在这里符码和拟象的大量生成和复制,迅速覆盖了语言、话语的生成和表达,颠覆了传统的表征系统,构成了全新的经验领域。但作为一种新的传播媒介,其传播本质仍然是交流、传递、交换和共享信息的行为与互动过程。(本文来源于《衡阳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07年02期)

梅琼林[5](2006)在《电子虚拟世界之传播本质》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虚拟实在技术的快速发展,构筑了一个全新的社会行动与交往世界——虚拟世界。在这里符码和拟象的大量生成和复制,迅速覆盖了语言、话语的生成和表达,颠覆了传统的表征系统,构成了全新的经验领域。但作为一种新的传播媒介,其传播本质仍然是交流、传递、交换和共享信息的行为和互动过程。(本文来源于《学术研究》期刊2006年06期)

何忠国[6](2005)在《虚拟与现实的冲突及融合——虚拟世界的本质、特征及其伦理考量》一文中研究指出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革命性变革和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催生了虚拟世界。处于虚拟与现实之间的行动主体在某种程度上遭遇伦理冲突。科学地揭示虚拟世界的本质以及虚拟世界伦理发生作用的运行特征,在虚拟与现实之间找到契合点,将是谋求虚拟世界的合理有序发展的基本思路。(本文来源于《河南社会科学》期刊2005年02期)

沈骊天[7](2002)在《虚拟技术的载体形式与虚拟世界的信息本质》一文中研究指出虚拟技术是以虚拟的信息世界取代客观世界中特定客体并给人以等效感觉、知觉的技术 ,它因传感、反馈系统载体不同而分为普通计算机网络、封闭舱、信息传感紧身衣、生物电信息传感反馈体系等几种。有关虚拟世界本质的工具论、中介论、意识论各具片面性 ;将虚拟世界及其技术设施系统看作信息与载体的综合体 ,则正是各种不同角度观念的综合。关于虚拟技术与虚拟世界的若干哲学讨论对传统观念提出了重大挑战 ,如以不同载体的信息的区别取代主、客观的绝对对立 ,如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虚拟实践与现实实践的信息等效性。对虚拟技术、虚拟世界及其与人类社会关系的深入理解 ,将对当代哲学观念更新作出重要贡献(本文来源于《江海学刊》期刊2002年04期)

冯鹏志[8](2002)在《从混沌走向共生——关于虚拟世界的本质及其与现实世界之关系的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以网络技术和虚拟实在技术为基础的虚拟世界被快速地纳入到当代社会的生产体系、消费体系和文化体系之中 ,如何看待虚拟世界及其与现实世界的关系 ,成为了人们高度重视的一个基本论题。本文从社会理论分析的角度出发 ,阐述了虚拟世界的本质及其与现实世界的关系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 ,秉承共生的理想将是克服目前在对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之关系理解上出现混沌化的一种可能选择(本文来源于《自然辩证法研究》期刊2002年07期)

虚拟世界的本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网络技术与数字化技术相结合实现了虚拟世界的崛起,这是人类改造现实世界的伟大成果之一。虚拟世界以其虚拟性、工具性、开放性等特征使人们更便捷、自由、主动的掌控和改造着外界与自身,人的主体性得到了跨时代的发展。然而,这些特征在促进人的主体性不断跃进的同时,人们开始觉察到自身能力的发展方式、价值取向等却迷失于这个虚拟而真实的世界,人的主体性与人自身正在渐行渐远。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虚拟世界的本质论文参考文献

[1].蒋显荣,戴扬扬.辩证唯物主义视阈下虚拟世界的本质[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

[2].倪海宁.虚拟世界的本质特征与主体性的双向发展[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

[3].倪海宁.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关系及其本质特征[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

[4].王志永,梅琼林.网络虚拟世界的传播本质思考[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

[5].梅琼林.电子虚拟世界之传播本质[J].学术研究.2006

[6].何忠国.虚拟与现实的冲突及融合——虚拟世界的本质、特征及其伦理考量[J].河南社会科学.2005

[7].沈骊天.虚拟技术的载体形式与虚拟世界的信息本质[J].江海学刊.2002

[8].冯鹏志.从混沌走向共生——关于虚拟世界的本质及其与现实世界之关系的思考[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2

标签:;  ;  ;  

虚拟世界的本质论文-蒋显荣,戴扬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