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市中心医院湖南株洲41200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重度颅脑外伤治疗应用颅内压检测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自2015年初开始实施颅内压监测治疗,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重度颅脑损伤的患者52例为本次的观察组,同时选取2014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重度颅脑损伤的患者53例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颅内压监测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预后良好占53.85%,对照组患者预后良好占37.74%,观察组患者的预后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9.62%,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8.87%,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重度颅脑外伤治疗应用颅内压检测的临床效果显著,患者的预后情况较好,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重度颅脑外伤;颅内压检测;效果
重型脑损伤发生后具有较高致残率和病死率,患者在脑部受到严重损伤后颅内压剧增,脑部缺氧、缺血,机体出现一系列功能障碍,同时患者会出现较多的并发症[1],颅内压升高是临床常见的并发症,容易造成患者的病情恶化,直接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所以临床颅内压的监测对患者的病情的及时掌控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对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本文主要观察分析重度颅脑外伤治疗应用颅内压检测的临床效果,特我院自2015年初开始实施颅内压监测治疗,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重度颅脑损伤的患者52例为本次的观察组,整理资料并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我院自2015年初开始实施颅内压监测治疗,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重度颅脑损伤的患者52例为本次的观察组,同时选取2014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重度颅脑损伤的患者53例为对照组。纳入标准:①所选患者均为重型颅脑损伤,临床主要表现为头部存在明显外伤、意识障碍、瞳孔变化,病情符合《现代颅脑损伤学》[2]中关于重型颅脑外伤的诊断标准。观察组患者年龄36岁到79岁,平均年龄(59.89±2.34)岁;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22例。对照组患者年龄35岁到78岁,平均年龄(58.93±2.15)岁;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23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等基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全面的检查以及积极的对症进行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颅内压监测治疗,颅内压监测采用美国强生公司颅内压监护仪,手术过程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进行,手术前患者在侧脑室进行常规的额角穿刺,然后手术过程中在患者的枕角进行穿刺,患者的引流管需要在穿刺点的外侧3cm左右的位置穿出,然后常规进行缝合,并将引流管进行固定。同时在外部将无菌引流瓶以及监测仪器连接好,确保机器的正常运转。
1.3ICP判定标准[4]
正常成人ICP70-200mmH2O(0.69-1.96KPa,5-15mmHg),轻度增高200-270mmH2O(1.96-2.65KPa,15-20mmHg),中度增高270-540mmHg(2.65-5.3KPa,20~40mmHg,),重度增高>540mmH2O(5.3KPa,40mmHg)。
1.4观察指标
将患者的监测数据以及治疗过程等进行详细记录并整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术后半年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采用GOS评分对患者的预后状况进行判定,分数为1分到5分,分数越高患者预后情况越好。1分死亡,2分植物生存,3分重度残疾,4分轻度残疾,5分良好。
1.5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所有所得数据资料均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中计算方法进行统计和分析,计量资料全部使用?x±s表示,组间对比数据采用(%)表示,以P<0.05为标准,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预后状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预后良好占53.85%,对照组患者预后良好占37.74%,观察组患者的预后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9.62%,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8.87%,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3讨论
重度颅脑外伤临床治疗主要采用手术的方式,治疗中患者脑部水肿脱水药物的使用较为重要,在没有持续ICP监测之前,常规的临床应用脱水剂一般按常规或凭经验使用,用药的剂量和时间无严格标准,经常出现因担心ICP增高而过度使用脱水剂的现象。有研究表明应用持续ICP监测后,脱水剂用量明显减少,这样不仅避免了脱水剂的滥用,而且预防了一系列并发症的发生(如急性肾功能衰竭等)。应变原理来持续动态显示颅内压的具体数据。ICP监测能及时正确的发现颅内压的变化,医务人员可根据颅内压监测结果,随时调整治疗方案,及早发现并防止脑组织继发性损害,改善患者的预后;ICP监测可以对患者的颅脑情况、发生水肿的程度给予科学的提示与指导,有效的避免甘露醇的使用不当对患者的肾脏的毒性作用,降低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有效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和治愈率,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预后良好占53.85%,对照组患者预后良好占37.74%,观察组患者的预后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9.62%,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8.87%,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重度颅脑外伤治疗应用颅内压检测的临床效果显著,患者的预后情况较好,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史忠岚,袁绍纪,李博,等连续动态颅内压监测在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评价[J].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2014,13(3):252-254.
[2]余锦刚,陈汉民,廖圣芳等.高压氧早期综合治疗对重度颅脑外伤疗效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31):3446-3447.
[3]陶英群,李智勇,许峰等.持续颅内压监测在高龄对冲性额叶挫裂伤伴迟发性脑内血肿中的意义[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32):158-160.
[4]茅帅东,黄欢,李火平等.YL-1型穿刺针结合颅内压检测治疗颅内血肿的效果及对预后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28):50-5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