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残游记论文_马丽京

导读:本文包含了老残游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老残游记,章回体,复音,疑问句,句法,文化,侠士。

老残游记论文文献综述

马丽京[1](2019)在《从叙事学的角度来谈《老残游记》》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从叙事学的两个角度对《老残游记》进行评论,其一是文章时间的稠密缩短和延长,其二是叙事的客观和客观的不可靠性。(本文来源于《北方文学》期刊2019年33期)

史蒙[2](2019)在《论《老残游记》中“侠士”的济世情怀与觉醒》一文中研究指出《老残游记》是一部关注晚清社会与民生的谴责小说。作者通过游记的叙述方式复现了全书线索人物老残身上的侠士精神,并通过揭露清官暴政表达老残倾向于"出世"的人生选择。但"出世"不等同于避世,作者通过全书首尾的两则寓言展现晚清社会现状,并充分肯定了老残心系家国天下的济世情怀与觉醒意识,为晚清社会变革注入一剂思想良药。(本文来源于《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李卿瑶[3](2019)在《《老残游记》整体性浅论》一文中研究指出《老残游记》结构上的松散是向来为学界所批评的,然而仅从文本上去理解小说结构是不全面的。本文认为,在结合小说中在结构和内容出现大转折的几个部分,联系作者创作阶段过程中的人生经历,探讨作者思想情感与结构变化之间的关系后,发现文本与作者整体情感具有统一的整体性。(本文来源于《新西部》期刊2019年26期)

石春让,黎兰[4](2019)在《谢迪克的混杂文化身份对《老残游记》文化词汇的误译及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老残游记》是清末着名章回体小说,内容丰富,意蕴深邃,被翻译成多国文字,在国内外都有巨大的影响力。英国汉学家哈罗德·谢迪克的译本是最广为流传的英译本之一。由于译者谢迪克具有混杂文化身份,因此该译本亦被认为是最接近原着的译本。但是,该译本仍然存在一些文化词汇的误译,这些误译产生了正面的效果,也产生了负面的效果。(本文来源于《昌吉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丁雨晨[5](2019)在《论《老残游记》中的饮食文化》一文中研究指出《老残游记》作为清末四大谴责小说之一,在国内外广受好评,但深究其文本内涵,却不是"谴责"一词可以简单囊括的。以往学者往往就小说的政治性、意向隐喻以及叙述视角等方面进行研究,却对文本所呈现出的区域饮食文化特点及其所传达出的社会内涵等方面关注较少,而在这背后蕴含的,则是长期以来不同地域的人在长期生活中约定俗成的社会文化内涵和风俗多样性的呈现。(本文来源于《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景晓璇[6](2019)在《小说叙事艺术的继承与革新——以《老残游记》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小说叙事学理论的引入与发展,使得小说叙事艺术的研究热度不减,这一点在清末民初小说叙事研究中体现得尤为显着。清末民初正是中国小说的叙事由传统模式向现代叙事模式转变的过渡时期,这一时期产生的"新小说"大都在叙事艺术方面进行了一定的继承与革新。其中,《老残游记》体现较为明显,从对"史传""诗骚"叙事传统的继承,到对叙事视角的转变,并与西方"报章体"相融合,在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中具有代表意义,并进一步推进了小说叙事艺术的继承与革新。(本文来源于《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任光宇[7](2019)在《《老残游记》的超时空成就和文化小说定位新论》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历史原因,海内外学者对《老残游记》及刘鹗的推重和新旧佳评尚有不少鲜为学界所知。这些学者包括:周汝昌、夏志清、严复、王国维、蔡元培、林纾、胡适、林语堂、普实克、谢曼诺夫、顾彬、李欧梵、王德威、萨金特、李辰冬、龚鹏程、王学均、高旭东等。然胡适近百年前的长序对《老残游记》的思想性有具代表性的低估;鲁迅《中国小说史略》对《老残游记》定位有明显误导。《老残游记》对中国文化、思想、文学和艺术的扬弃提炼,所达中西文明的上乘境界,及在塑造新女性等多个方面都具有超时(时代)空(民族)的成就。《老残游记》的合理定位应是继《红楼梦》之后更上层楼的"文化小说";建议将"残学"(即《老残游记》及刘鹗研究)放至中华民族复兴进程中重建文化自信的层面上,重新定位评价、研究开发。(本文来源于《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闫曼曼[8](2019)在《翻译伦理视角下《老残游记》复译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文学翻译历史中,复译现象一直存在。在翻译研究中,复译就是完善旧译本的过程并使新译本能更好地对旧译本中未译出的原文信息和意图进行补充。本文主要是以杨宪益与戴乃迭夫妇译本作为前译本,以谢迪克和耿智、萧立明译本分别作为两个复译本,并将后两个复译本与杨戴译本作比较所得出的复译普遍性和特殊性特征作为研究对象,然后从翻译伦理角度去解释这些复译特征。此研究主要采用例证法、对比法以及分析法。在文中,它将要解决以下叁个问题:相较于杨戴译本,两个复译本的主要复译风格是什么?两个复译本的相似之处是什么?在切斯特曼五大模式指导下,两个复译本呈现的复译特征分别体现了什么翻译伦理模式?本文发现复译的特殊性和普遍性可以很好地由不同的伦理模式解释,反过来它们又体现了不同的伦理模式。另外,柯飞曾在其文章中写道翻译的普遍性指的是译文中区别于原文的典型的跨语言的并带有普遍性的特征(张晶,2008)。关于翻译的特殊性,它指的是译文有别于原文和其它译文的带有各自风格的特征,即翻译个性。因此,本文以切斯特曼五大伦理模式为理论依据,将《老残游记》杨戴译本作为前译本,谢迪克与耿萧译本作为复译本,从中选取典型译例,将两个复译本与杨戴前译本作对比,解释两个复译本的复译普遍性和特殊性特征,最后从合理性、影响因素和指导意义叁方面对其评估。通过对这些复译特征的分析与解释,作者发现相较于前译本,两个复译本呈现了不一样的复译风格,并且切斯特曼五大伦理模式能很好地解释这些复译特征,而反过来两个复译本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特征又展现了多样的翻译伦理模式。(本文来源于《西安外国语大学》期刊2019-06-01)

朱瑞楠[9](2019)在《从《老残游记》看刘鹗的悲世情怀》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于《老残游记》的探究,众多学者都颇有建树,也不乏从悲世、济世角度解读刘鹗的文章出现。但是研究者们多从刘鹗本身为出发点,探寻刘鹗的悲世、济世,鲜有人从刘鹗的唯一一部文学作品《老残游记》的文本本身的角度来解读刘鹗的这种悲世情怀。本文拟以文本解读为重点,以现实社会为关照,从刘鹗唯一一部文学创作——《老残游记》中进一步解读刘鹗的悲世情怀。面对晚清中国的内忧外患,风雨飘摇,刘鹗竭尽全力用自己的力量救民于水火,身体力行的表现了他的悲世情怀。悲世情怀就是悲悯世人的情怀。对上指对国家命运的担心忧虑,对下指对黎民百姓悲惨命运的同情哀叹,同时也饱含了对自身命运的感伤。这种悲世情怀对刘鹗一生的所作所为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刘鹗的悲世情怀在文本《老残游记》中的体现。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来探讨:刘鹗悲世情怀的生成原因、刘鹗悲世情怀在《老残游记》中的呈现、从《老残游记》看刘鹗悲世情怀的“显”与“隐”以及《老残游记》悲世情怀的艺术分析。我将对刘鹗贯穿《老残游记》这部作品始终的悲世情怀进行深入探讨,深入挖掘刘鹗身上的悲世情怀,并正视其悲世情怀的矛盾性。以期更加深入的了解刘鹗这个传奇人物本身,尽可能展示出中国近代由传统的社会模式向现代的社会模式过渡所展现的这一新旧交替的特殊历史阶段的一些侧面,从而深入了解晚清社会菁芜驳杂的社会图景。(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师范大学》期刊2019-06-01)

黄文娜[10](2019)在《《老残游记》疑问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老残游记》疑问句为研究对象,采用定量、定性方法,并结合平面描写与立体阐释,对其进行详尽、全面的分析。在共时层面,选取《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进行对比,突出个性,揭示其现状特点;历时层面,选取《初刻拍案惊奇》进行比较,寻找共性,从而展现《老残游记》疑问句的历史地位。除绪论、结语外,本文分为六章。第一章为特指问句,第二章为是非问句,第叁章为选择问句,第四章为正反问句,第五章和第六章从共时、历时两个层面,分别选取《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初刻拍案惊奇》与《老残游记》进行比较。最后一章为结语。主要总结全文的结论,并指出论文的不足之处及有待深入研究的方面。本文研究发现特指问句方面,《老残游记》特指问句类型丰富,上承中古汉语,下启近代汉语,整体表现出明显的时代性,复音词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且多数兴于中古时期。同时,本章认为疑问词“那”在晚清之际仍有使用,且较为活跃。是非问句方面,特点明显,多以标记形式出现,其中句尾语气词类标记居于强势地位,疑问副词类和无形式标记类出现较少。选择问句方面,其中关联标记均为中古或近古时期产生的疑问标记词,中古疑问标记词“是”和“还是”出现较为频繁。选择项之间的语义关系可分为反义类、正反类、语境类、次序类和实虚类。正反问句方面,“VPNegVP”活跃度高于“VPNeg”,本章认为“VPNegVP”应一直存于传世文献中,而非骤然兴起。唐代语言的发展环境对“VPNegVP”的大量出现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本文来源于《广西师范大学》期刊2019-06-01)

老残游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老残游记》是一部关注晚清社会与民生的谴责小说。作者通过游记的叙述方式复现了全书线索人物老残身上的侠士精神,并通过揭露清官暴政表达老残倾向于"出世"的人生选择。但"出世"不等同于避世,作者通过全书首尾的两则寓言展现晚清社会现状,并充分肯定了老残心系家国天下的济世情怀与觉醒意识,为晚清社会变革注入一剂思想良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老残游记论文参考文献

[1].马丽京.从叙事学的角度来谈《老残游记》[J].北方文学.2019

[2].史蒙.论《老残游记》中“侠士”的济世情怀与觉醒[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3].李卿瑶.《老残游记》整体性浅论[J].新西部.2019

[4].石春让,黎兰.谢迪克的混杂文化身份对《老残游记》文化词汇的误译及效果[J].昌吉学院学报.2019

[5].丁雨晨.论《老残游记》中的饮食文化[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9

[6].景晓璇.小说叙事艺术的继承与革新——以《老残游记》为例[J].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7].任光宇.《老残游记》的超时空成就和文化小说定位新论[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8].闫曼曼.翻译伦理视角下《老残游记》复译研究[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9

[9].朱瑞楠.从《老残游记》看刘鹗的悲世情怀[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9

[10].黄文娜.《老残游记》疑问句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9

论文知识图

老残游记-清光绪叁十叁年(1907)上海...老残游记-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绣...老残游记-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绣...一12《老残游记》中的自妞说“来...“新老残游记”日日00﹄之之气...清末小说家 刘鹗

标签:;  ;  ;  ;  ;  ;  ;  

老残游记论文_马丽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