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源质粒论文-舒聪妍,王世杰,高福兰,黄惟巍,马雁冰

外源质粒论文-舒聪妍,王世杰,高福兰,黄惟巍,马雁冰

导读:本文包含了外源质粒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细菌外膜囊泡,质粒,递送系统,DNA疫苗

外源质粒论文文献综述

舒聪妍,王世杰,高福兰,黄惟巍,马雁冰[1](2019)在《大肠埃希菌外膜囊泡作为新型外源质粒递送载体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大肠埃希菌外膜囊泡(outer membrane vesicles,OMVs)作为新型DNA疫苗递送载体的潜力及价值。方法从大肠埃希菌DH5α的培养上清中经过滤、超滤、超速离心等步骤收集天然分泌的OMVs,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纯化OMVs。将纯化后的OMVs与哺乳动物吞噬细胞及非吞噬细胞进行体外孵育,观察不同细胞对OMVs的摄取效率。通过电击转化方式将带绿色荧光蛋白的真核表达质粒pIRES2-EGFP转入OMVs中,并与RAW264. 7细胞共孵育,观察OMVs携带真核表达质粒进入细胞并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情况。结果密度梯度离心法可有效纯化OMVs,纯化后的OMVs进入不同哺乳动物细胞的效率不同,进入吞噬细胞的效率高于非吞噬细胞,经电击转化后,质粒DNA可被导入OMVs中,并随吞噬细胞摄取及表达。结论约5 300 bp的真核表达质粒可用电击方式导入OMVs中,并通过OMVs介导该质粒在吞噬细胞中表达,提示OMVs具有作为新型质粒DNA递送载体的潜力。(本文来源于《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期刊2019年01期)

王红朵[2](2016)在《鼠疫耶尔森氏菌外源获得性质粒编码小RNA的筛选、鉴定与功能的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背景鼠疫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其病原菌是鼠疫耶尔森氏菌(以下简称鼠疫菌)鼠疫菌共含有3个质粒,即pCD1、pMT1和pPCP1,pCD1质粒为鼠疫菌和假结核耶尔森氏菌所共有,pMT1与pPCP1质粒则是鼠疫菌在进化过程中外源性获得的,为鼠疫菌所特有,与鼠疫菌的致病性密切相关。细菌中除了蛋白类的调控因子之外,还存在许多发挥调控作用的非编码RNA(non-coding RNA),在细菌中也称作小RNA(small RNA,小 RNA)。小RNA作为调节子,可参与细菌内铁代谢、糖代谢、群体感应、外膜蛋白合成、毒力等生理功能的调控,对原核生物生理和毒力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本研究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在不同条件下生长的鼠疫菌提取它的总RNA进行转录组测序,新发现了104个小RNA,其中包括pMT1与pPCP1质粒上的多个小RNA,而这两个质粒又是鼠疫菌在进化过程中获得的,因此验证pMT1与pPCP1质粒上小RNA的功能是鼠疫菌致病机制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旨在利用Northern blot验证新发现的小RNA,并构建小RNA的基因缺失株,通过一系列的表型筛选实验,初步探究了小RNA对鼠疫菌生存能力和致病能力的影响。结果与讨论:(1) 利用Northern blot实验方法共确定了10个小RNA的存在,分别为sRl8、sR3425、sR3457、sR3461、sR3446、sR3411、sR4338、sR4340、sR6142和sR6143,又对本次确定的小RNA和前期验证的部分小RNA做了大小和Hfq依赖性的验证。验证大小的小RNA有sR16、sR271、sR82、sR138、sR524、sR503、sR3446、sR3457、sR3461、sR4338、sR4340、sR6142、sR6143、sR18和sR3411共15个,这些小RNA的大小基本和预测结果一致。sR16、sR4338、sR82、sR138和sR510在野生株的表达量高于Hfq突变株,因此这些小RNA的稳定表达依赖于Hfq蛋白,sR271、sR363、sR524、sR3461、sR18和sR3411在野生株中和Hfq突变株中的表达量几乎一样,且sR503和sR147在野生株中的表达量低于突变株,这些小RNA的稳定表达不依赖于Hfq蛋白。(2)采用基于λRed重组系统的基因突变技术,共成功构建了16株小RNA缺失株分别是ΔsR4338、ΔsR4339、ΔsR4340、ΔsR3457、ΔsR3446、ΔsR6143、ΔsR378、ΔsR3383、ΔsR3440、ΔsR18、ΔsR6094、ΔsR3411、ΔsR6106、ΔsR6097、ΔsR3425和ΔsR3438。同时在缺失株的基础上成功构建了一株过表达株,即pBAD-sR3383。(3)利用表型和毒力实验,验证这些小RNA对鼠疫菌的生理和毒力的调控关系。在生物膜形成方而,sR3446缺失后,鼠疫菌的菌落表而比野生株光滑,因此sR3446可能正调控鼠疫菌生物膜的形成。当sR3425、sR3383、sR3457和sR6143缺失后,鼠疫菌菌落表而变得更加粗糙,因此这几个小RNA可能负调控鼠疫菌生物膜的形成。基于此我们又进行了结晶紫实验,对生物膜形成情况做定量分析,结果显示sR3446、sR3425、sR3383、sR3457和sR6143对鼠疫菌生物膜形成的调控与菌落表面褶皱实验结果基本一致。我们通过在正常条件、高盐条件和酸性条件下培养鼠疫菌野生株和小RNA突变株分析不同菌株在胁迫条件下生长速率的变化,从而验证小RNA对鼠疫菌生存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只有ΔsR3425缺失株在这叁种条件下的生长速率均低于野生株,因此sR3425能够增强鼠疫菌应对外界环境变化的能力。我们通过小鼠攻毒实验验证了小RNA对鼠疫菌毒力的影响,利用软件GraphPad Prism 5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并计算鼠疫菌野生株和小RNA突变株生存曲线差异的P值,当P值≤0.05时认为两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显示:ΔsR3440、ΔsR3383、ΔsR378、Δ sR6094、4 sR3411、Δ sR4339和ΔsR6097的P值分别为0.0258、0.0075、0.0004、0.0003、0.0267、0.0156和0.0143,因此我们认为这些小RNA能够影响鼠疫菌的毒力。(本文来源于《安徽大学》期刊2016-05-01)

王红朵,刘子中,王子迎,杨瑞馥,韩延平[3](2015)在《鼠疫耶尔森菌外源获得性pPCP1质粒编码小RNA的筛选、鉴定与功能的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鉴定鼠疫耶尔森菌外源获得性p PCP1质粒编码的小RNA,并评价其在生物膜、压力耐受性和毒力方面的功能。方法基于前期鼠疫菌转录组测序结果,分析获得外源性p PCP1质粒编码的高丰度小RNA,提取鼠疫菌总RNA,利用Northern印迹实验验证这些小RNA存在与否。利用λ-Red同源重组技术敲除p PCP1质粒上已证实的小RNA,并对小RNA缺失株在生物膜褶皱形成、高盐耐受性和致病性等方面进行初步的表型筛选。结果与结论 Northern印迹法鉴定了鼠疫菌p PCP1质粒上7个小RNA的存在。在此基础上,获得5个小RNA的缺失突变株,其中sR3446缺失后鼠疫菌生物膜褶皱形成能力减弱;sR3446、sR3457、sR4338和sR4340缺失后鼠疫菌对高盐环境的耐受能力减弱,而sR6143缺失后对高盐环境的耐受能力增强;sR4338和sR4340缺失后鼠疫菌毒力有所减弱。上述结果提示,鼠疫菌外源获得性p PCP1质粒上的小RNA在鼠疫菌应激和致病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军事医学》期刊2015年09期)

李艳,李洪涛,段丹丹,赵宗胜[4](2013)在《脂质体转染胚盘细胞将外源质粒pEGFP-C2导入鹌鹑胚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脂质体转染第X期胚盘细胞的方法将外源质粒pEGFP-C2经脂质体包裹后注射到鹌鹑种蛋X期胚盘下腔,孵化种蛋。提取孵化6d的鹌鹑胚基因组DNA,进行PCR检测,嵌合体阳性率为84%,证实外源基因在胚胎中的表达。对孵化至出壳的G0代鹌鹑组织进行DNA提取并PCR分析,以及组织切片荧光检测,证实外源基因在G0代鹌鹑组织中成功表达。结果表明脂质体转染胚盘细胞是一种制备转基因鹌鹑行之有效的方法。(本文来源于《中国兽医学报》期刊2013年04期)

孙彦欣[5](2012)在《含外源T细胞表位的猪细小病毒VP2基因真核表达质粒构建及免疫原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猪细小病毒(Porcine parvovirus,PPV)主要引起初产母猪的繁殖障碍。PPV除单纯感染猪以外,该病毒与猪圆环病毒(Porcine circovirus Type2,PCV-2)的混合感染更为普遍。这两种传染病在猪场并发或继发感染现象较为普遍,给养猪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猪细小病毒是一种自主复制性DNA病毒,VP2衣壳蛋白是PPV的主要保护性抗原,而且具有很高的保守性。PCV-2基因组位于ORF1内201-220位氨基酸的多肽P21,为一免疫优势T细胞表位,免疫动物后,动物体内的淋巴细胞明显增多,而且免疫动物血清中PCV-2特异的抗体水平亦明显升高,是研制抗原表位疫苗的优势目标表位。本研究选择猪细小病毒VP2基因以及猪圆环病毒2型多肽P21为目的基因,为了制备能够同时预防PPV和PCV-2两种病毒感染的DNA疫苗,本试验构建了共表达VP2基因和P21基因的重组质粒pcDNA-P21-VP2,并用构建的重组质粒进行了小鼠免疫试验,分析了重组质粒诱导小鼠产生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反应。本研究对分离的PPV在PK15细胞上进行增殖,根据Genbank报告的NADL-2参考毒株VP2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利用Primer5.0软件,设计合成一对引物,以PPV病毒的DNA为模板,应用PCR扩增VP2基因片段,将该基因片段克隆到pMD–18T载体,并进行了酶切、PCR鉴定和序列测定。将从pMD-18T-VP2中酶切纯化后的VP2基因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的BamHⅠ和XhoⅠ之间的多克隆位点上,并在VP2基因的5'端插入用酶促合成方法获得猪圆环病毒2型的T细胞表位基因P21,构建重组质粒pcDNA-P21-VP2。经酶切鉴定,结果表明VP2基因与P21基因均正确插入到载体中。重组质粒pcDNA-P21-VP2,经磷酸钙介导转染HEK293T细胞,使其在真核细胞中进行表达,经SDS-PAGE、Western-blot检测分析表达的重组蛋白。试验结果表明,表达的重组蛋白大小约为67kDa,与预测蛋白大小相符,并且表达的蛋白可被鼠源PPV抗血清与鼠源PCV-2抗血清所识别。采用肌肉注射pcDNA-P21-VP2阳性质粒接种Balb/c小鼠,用ELISA方法进行抗体检测试验, MTT法检测小鼠免疫后脾脏淋巴细胞的增殖活性。构建的pcDNA-P21-VP2质粒能够有效诱导小鼠产生明显的免疫反应,并且对淋巴细胞的增殖反应有明显促进作用。为研制抗PCV-2和PPV核酸疫苗提供了实验依据。(本文来源于《河北农业大学》期刊2012-05-26)

张晓军,郝宇,梁海永,杨敏生[6](2011)在《外源rolB基因对已转Ri质粒的杨树苗期生长与光合特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多拷贝rolB基因在转基因植物中的表达,对转入多拷贝rolB基因的叁倍体毛白杨1年生植株进行了苗期生长、叶绿素含量及光合特性的测定。结果表明:rolB基因多拷贝株系和转Ri质粒叁倍体毛白杨的苗高、节间距和地径(其中多拷贝株系863B的地径与未转基因叁倍体毛白杨一样)均低于未转基因叁倍体毛白杨;rolB基因多拷贝株系与Ri质粒转化株系的苗高、节间距和地径的差异无规律性。rolB基因多拷贝株系和Ri质粒转化株系的叶绿素a、b、和a+b含量及净光合速率均低于未转基因叁倍体毛白杨,其中01B组多拷贝株系的叶绿素a、b、和a+b含量均低于其Ri质粒转化株系,而63B组多拷贝株系与其Ri质粒转化株系之间的差异无规律性。rolB基因多拷贝株系与Ri质粒转化株系净光合速率的差异无规律性。对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胞间CO2浓度进行比较,rolB基因多拷贝株系与未转基因叁倍体毛白杨和Ri质粒转化株系差异均为无规律。(本文来源于《核农学报》期刊2011年01期)

吴神怡,刘书言,刘君梁,段承杰,冯家勋[7](2010)在《一株能通过接合导入外源质粒的水稻黄单胞菌水稻致病变种菌株的获得及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从2008年10月在广西防城港市不同稻区采集的表现水稻白叶枯病症状的叶片中分离、纯化,得到22株水稻黄单胞菌水稻致病变种(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ae,Xoo)疑似菌株。在水稻品种日本晴、9311和特优63上剪叶接种,22个菌株都可在这3个水稻品种上引起典型的水稻白叶枯病症状,证实他们是Xoo菌株。以2007年从该地区采集的患病水稻叶片中分离得到的11个Xoo菌株和该22个菌株作为出发菌株,分离、纯化得到每个菌株的链霉素抗性突变体。通过叁亲本接合检测向该33个链霉素抗性突变体导入广谱克隆载体pLAFR6的效率,结果得到2株可导入pLAFR6的突变体K74和K31,K74和K31的导入pLAFR6效率分别为2.9×10-2、9.0×10-6。经16SrRNA基因序列测定证明K74属于Xoo,即菌株K74可作为研究Xoo与水稻相互作用机理的一个菌株。(本文来源于《广西农业科学》期刊2010年09期)

孙研研,蒋斌,郑江霞,徐桂云,曲鲁江[8](2010)在《胚盘下腔注射法将外源质粒pEGFP-N1导入鸡胚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运用胚盘下腔注射法将外源质粒pEGFP-N1导入鸡胚,通过检测外源基因表达载体在鸡胚发育过程中的动态代谢、与宿主基因组整合情况,进而对该模式在制备转基因鸡和基因功能研究中的可能性进行探讨。取新鲜鸡胚为实验材料,胚盘下腔注射pEGFP-N1,石蜡膜封口后孵化,于不同时间段采集鸡胚及出雏鸡组织样,PCR方法检测pEGFP-N1的分布及其降解情况。同时,对酶切、回收后的阳性样本基因组用PCR检测了外源质粒与基因组DNA的整合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0.5、1、3、4、5和6日龄鸡胚以及初生雏鸡中均可检测到外源质粒pEGFP-N1上的EGFP基因,阳性率分别为100%、80.00%、66.57%、75.00%、64.29%和84.21%。随着鸡胚的发育,外源质粒会被逐渐代谢掉,出雏时实验组雏鸡的阳性率为75%。但是,阳性样本基因组经HindⅢ酶切后PCR检测结果表明,pEGFP-N1未与宿主染色体产生整合,而是以游离或者多聚状态存在于鸡胚组织中。(本文来源于《农业生物技术学报》期刊2010年04期)

邓婷婷,李晖,刘燕,郑元元,李春[9](2009)在《外源质粒电击转入Pseudomonas putida的条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自行筛选的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utida)(命名为Rs-198,Genbank登录号为FJ788425)为受体菌,将具有卡那霉素抗性标记的大肠杆菌-假单胞菌穿梭质粒PDSK519通过电转化法导入到受体菌中,对细胞生长状态、电转化温度、质粒DNA及感受态细胞浓度、电击电压及电转化介质给予转化效率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细胞生长至OD600为0.5左右时收集菌体,在低温条件下制备浓度为4.6×1012/ml的感受态细胞,以0.3mol/L的蔗糖为电转化介质,在13kV/cm的场强下电击能获得较高的转化效率,最高可达1.3×107个转化子/μg DNA。为构建恶臭假单胞的遗传转化系统,利用基因工程手段为该菌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生物工程杂志》期刊2009年08期)

黄月红,陈运新,陈治新,王小众[10](2008)在《外源性rIL-10基因质粒静脉注射及其在大鼠体内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大鼠体内质粒DNA尾静脉快速大容量注射法,使外源性rIL-10在肝组织中高表达,为探索肝脏疾病的基因治疗提供动物试验手段。方法以rIL-10为报告基因,将含不同体积及不同质粒浓度的质粒DNA溶液经大鼠尾静脉快速注射,在注射后的不同时间内分别收集血浆及肝、肾、肺、脾和心组织,使用RT-PCR、ELISA和免疫组化法检测rIL-10在体内的表达情况。结果尾静脉快速大容量注射rIL-10DNA溶液可使rIL-10基因在大鼠肝脏有较明显转录及表达。血浆中rIL-10浓度可通过质粒的重复注射使其保持在一个稳态。结论尾静脉快速大容量注射法是一种简单、方便和有效的大鼠体内基因转移及基因表达的方法,为进一步探讨rIL-10基因在肝脏疾病的基因治疗打下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药理学通报》期刊2008年06期)

外源质粒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研究背景鼠疫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其病原菌是鼠疫耶尔森氏菌(以下简称鼠疫菌)鼠疫菌共含有3个质粒,即pCD1、pMT1和pPCP1,pCD1质粒为鼠疫菌和假结核耶尔森氏菌所共有,pMT1与pPCP1质粒则是鼠疫菌在进化过程中外源性获得的,为鼠疫菌所特有,与鼠疫菌的致病性密切相关。细菌中除了蛋白类的调控因子之外,还存在许多发挥调控作用的非编码RNA(non-coding RNA),在细菌中也称作小RNA(small RNA,小 RNA)。小RNA作为调节子,可参与细菌内铁代谢、糖代谢、群体感应、外膜蛋白合成、毒力等生理功能的调控,对原核生物生理和毒力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本研究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在不同条件下生长的鼠疫菌提取它的总RNA进行转录组测序,新发现了104个小RNA,其中包括pMT1与pPCP1质粒上的多个小RNA,而这两个质粒又是鼠疫菌在进化过程中获得的,因此验证pMT1与pPCP1质粒上小RNA的功能是鼠疫菌致病机制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旨在利用Northern blot验证新发现的小RNA,并构建小RNA的基因缺失株,通过一系列的表型筛选实验,初步探究了小RNA对鼠疫菌生存能力和致病能力的影响。结果与讨论:(1) 利用Northern blot实验方法共确定了10个小RNA的存在,分别为sRl8、sR3425、sR3457、sR3461、sR3446、sR3411、sR4338、sR4340、sR6142和sR6143,又对本次确定的小RNA和前期验证的部分小RNA做了大小和Hfq依赖性的验证。验证大小的小RNA有sR16、sR271、sR82、sR138、sR524、sR503、sR3446、sR3457、sR3461、sR4338、sR4340、sR6142、sR6143、sR18和sR3411共15个,这些小RNA的大小基本和预测结果一致。sR16、sR4338、sR82、sR138和sR510在野生株的表达量高于Hfq突变株,因此这些小RNA的稳定表达依赖于Hfq蛋白,sR271、sR363、sR524、sR3461、sR18和sR3411在野生株中和Hfq突变株中的表达量几乎一样,且sR503和sR147在野生株中的表达量低于突变株,这些小RNA的稳定表达不依赖于Hfq蛋白。(2)采用基于λRed重组系统的基因突变技术,共成功构建了16株小RNA缺失株分别是ΔsR4338、ΔsR4339、ΔsR4340、ΔsR3457、ΔsR3446、ΔsR6143、ΔsR378、ΔsR3383、ΔsR3440、ΔsR18、ΔsR6094、ΔsR3411、ΔsR6106、ΔsR6097、ΔsR3425和ΔsR3438。同时在缺失株的基础上成功构建了一株过表达株,即pBAD-sR3383。(3)利用表型和毒力实验,验证这些小RNA对鼠疫菌的生理和毒力的调控关系。在生物膜形成方而,sR3446缺失后,鼠疫菌的菌落表而比野生株光滑,因此sR3446可能正调控鼠疫菌生物膜的形成。当sR3425、sR3383、sR3457和sR6143缺失后,鼠疫菌菌落表而变得更加粗糙,因此这几个小RNA可能负调控鼠疫菌生物膜的形成。基于此我们又进行了结晶紫实验,对生物膜形成情况做定量分析,结果显示sR3446、sR3425、sR3383、sR3457和sR6143对鼠疫菌生物膜形成的调控与菌落表面褶皱实验结果基本一致。我们通过在正常条件、高盐条件和酸性条件下培养鼠疫菌野生株和小RNA突变株分析不同菌株在胁迫条件下生长速率的变化,从而验证小RNA对鼠疫菌生存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只有ΔsR3425缺失株在这叁种条件下的生长速率均低于野生株,因此sR3425能够增强鼠疫菌应对外界环境变化的能力。我们通过小鼠攻毒实验验证了小RNA对鼠疫菌毒力的影响,利用软件GraphPad Prism 5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并计算鼠疫菌野生株和小RNA突变株生存曲线差异的P值,当P值≤0.05时认为两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显示:ΔsR3440、ΔsR3383、ΔsR378、Δ sR6094、4 sR3411、Δ sR4339和ΔsR6097的P值分别为0.0258、0.0075、0.0004、0.0003、0.0267、0.0156和0.0143,因此我们认为这些小RNA能够影响鼠疫菌的毒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外源质粒论文参考文献

[1].舒聪妍,王世杰,高福兰,黄惟巍,马雁冰.大肠埃希菌外膜囊泡作为新型外源质粒递送载体的研究[J].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2019

[2].王红朵.鼠疫耶尔森氏菌外源获得性质粒编码小RNA的筛选、鉴定与功能的初步研究[D].安徽大学.2016

[3].王红朵,刘子中,王子迎,杨瑞馥,韩延平.鼠疫耶尔森菌外源获得性pPCP1质粒编码小RNA的筛选、鉴定与功能的初步研究[J].军事医学.2015

[4].李艳,李洪涛,段丹丹,赵宗胜.脂质体转染胚盘细胞将外源质粒pEGFP-C2导入鹌鹑胚的研究[J].中国兽医学报.2013

[5].孙彦欣.含外源T细胞表位的猪细小病毒VP2基因真核表达质粒构建及免疫原性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2

[6].张晓军,郝宇,梁海永,杨敏生.外源rolB基因对已转Ri质粒的杨树苗期生长与光合特性的影响[J].核农学报.2011

[7].吴神怡,刘书言,刘君梁,段承杰,冯家勋.一株能通过接合导入外源质粒的水稻黄单胞菌水稻致病变种菌株的获得及鉴定[J].广西农业科学.2010

[8].孙研研,蒋斌,郑江霞,徐桂云,曲鲁江.胚盘下腔注射法将外源质粒pEGFP-N1导入鸡胚的研究[J].农业生物技术学报.2010

[9].邓婷婷,李晖,刘燕,郑元元,李春.外源质粒电击转入Pseudomonasputida的条件研究[J].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09

[10].黄月红,陈运新,陈治新,王小众.外源性rIL-10基因质粒静脉注射及其在大鼠体内表达[J].中国药理学通报.2008

标签:;  ;  ;  ;  

外源质粒论文-舒聪妍,王世杰,高福兰,黄惟巍,马雁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