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为客观、全面地了解生态旅游视阈下生态道德建设的现状,本次调研以铜仁地区为例,从生态道德的认知、意志、践行等多层维度出发展开调查。结果显示当下公民的生态道德现状不佳,并利用spss22.0 软件对其成因进行了分析。调查结果及剖析为相关部门进一步探索生态旅游发展和生态道德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关键词】生态旅游;生态道德建设;困境机理
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是旅游产业的必由之路,而生态旅游则是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路径。所谓“生态旅游”(Ecotourism),即指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护当地人民生活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1]其本质直指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注重人类在旅游过程中所应履行的责任与义务。然而长期以来,人类中心主义的盛行导致生态环境危机重重,生态道德作为一种“危机道德”应然而生,其建构意义在于对传统人类中心主义的自我扬弃和人与自然关系的重新认识,是人类伦理道德思想的必然觉醒。生态道德的建构无形中约束和调节着人类的旅游行为,生态旅游的发展自然而然成为生态道德建构的实践基地。鉴于此,在我国积极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当下,对生态旅游视阈下生态道德建设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本次调研以铜仁地区的市民为主要对象,包括学生、教师、企事业员工、个体工商户、农民等不同职业的人群。共发放问卷1000 份,投放方式为两部分:一是通过网络发放问卷500 份,收回490 份,有效问卷490 份,有效率为98%;二是通过实地发放问卷500 份,收回500 份,有效问卷500 份,有效率100%。由统计描述显现,样本取样基本全面,整体分布基本科学。
(二)研究方法
调研从生态道德的认知、意志、践行等多层维度出发,运用访谈和座谈为辅,问卷为主的多种研究方法展开调查。问卷综合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并采用spss22.0软件对调查结果进行处理和统计分析。
二、生态旅游视阈下生态道德建设的现状
(一)生态道德认知不高
认知是了解现状的前提和基础,生态道德认知的培育不在于知识掌握的多寡,而在于形成一种能够正确指引人类行为的价值理念。然而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公民的生态道德整体认知水平偏低,生态道德的评价模糊,严重缺乏系统和专业的生态道德教育。在问到“您了解生态道德的概念吗?”,仅有3.2%的人非常了解和6.5%的人有一定了解,而听说过但不清楚和完全不了解的人却高达68.2%和22.1%。这表明大多数公民尚未清楚了解生态道德的内涵。在回答“您认为我国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状况如何?”时,有45.2%和53.6%的人分别选择了严重和有点严重,而在问到“您认为环境保护和生态道德建设是谁的责任?”问题时,仅有46.8%的人选择个人,却有35.4%的人选择国家和16.8%的人选择企业和单位。这说明大部分人虽意识到生态危机的严重,但并未认识到个体自身才是根本责任主体,对生态问题的责任归属,仅持观望态度,具有典型的“政府依赖性”。
(二)生态道德意志薄弱
意志是行动的先导,主体只具备认知却不一定能够积极践行,是否拥有坚定的意志才是关键。在问到“您在旅游景区购物时是否关注环保标志?”时,有31.5%的人选择了关注,55.3%的人选择偶尔关注,13.2%的人选择不关注,这表明多数人在景区购物时只是偶尔关注环保标志并不在意其是否污染环境。在回答“您在旅游景区使用一次性餐具的频率?”上,高达40.5%的调查对象经常使用,55.3%的人偶尔使用,这说明尽管人们早已清楚白色污染的严重性,但在旅游中仍以自身利益为主,“怨多行少”“言行不一”,生态道德意志较为薄弱。
(三)生态道德践行不足
处于山区的农民,做梦都想有块像样的大田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种渴望只能是山区农民在心里想想而已。郭书凤心里也经常有这样的渴望和奢求。
主体认知水平的有限,意志的相对薄弱,在实地践行中必然遭受影响。当调查“如果您在旅游时发现有人破坏环境,您会如何处理?”问题时,居然62.3%的公民选择等待有关部门处理,37.7%的公民选择对环境的破坏行为熟视无睹,不会采取行动。这说明大家面对环境破坏时,只是等待他人,等待政府,等待相关部门,等待相应法律,而非积极站出来,主动承担生态道德的责任和履行生态道德的义务。
区域需水包括生产需水、生活需水、生态需水,受到气候条件、人口增长、国民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布局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其中,作物在生长过程中因供水不足,阻碍正常生长而发生的水量亏缺称为农业干旱。
三、生态旅游视阈下生态道德建设的困境机理分析
(一)人类中心主义的盛行
工业革命的兴起,科学技术的革新日益开拓着人类的能力,人们逐渐发现自然的规律,并不断运用新工具新技术征服自然、改造自然,于是人类自以为是的做起自然界的主人和统治者。文艺复兴时期著名哲学家培根就曾说过要驾驭自然,成为自然界的主人。人类中心主义的盛行,使自然界成为了人们获取利益的目标,人与自然的关系逐渐转化为统治者与奴隶的对立关系。为了满足自身的无限需求与欲望,人们开始肆无忌惮地进行改造自然和征服自然的活动。恩格斯早就在其《自然辩证法》中指出:“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2]当下,人类生存环境严重破坏,生态危机愈演愈烈,毋庸置疑是在为自身的贪婪与猖獗而买单。
(二)功利效益的过渡追逐
生态道德教育是建设公民生态道德的基本途径,也是生态旅游的内涵要求。
(三)生态道德教育的日常缺失
利益一直是人们行为的价值尺度核心,在功利主义的诱惑下,人类在环境保护与物质利益的天平上呈现了鲜明偏差。部分企业和个人为了追逐经济利益而牺牲生态利益的现象比比皆是,部分政府为了当下的政绩利益,舍弃生态环境的状况不断发生。这种以破坏生态平衡和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而获得的“功利效益”,给我国带来了难以用金钱衡量的严重损失和隐患。目前,社会上出现的这种为了膨胀的功利效益需求抛却生存环境、抛却生态道德的现状,加剧了我们的生存困境,对我国生态道德的建设有着极大的阻碍。
生态道德教育作为一项宏大而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然而由于在日常生活中家庭生态道德教育的忽视,学校生态道德教育的教行分离,政府生态道德教育的引导不足,社会生态道德风气的孱弱等等问题,导致生态道德的建设困难重重。
四、结语
生态道德作为一种道德,既反映着人与自然的伦理关系,又反映着人与人、人与社会的伦理关系,不仅是人类道德进化的必然产物,更是人类社会走向高度文明的重要标志。[3]然而通过调研,我们发现因人类中心主义的盛行,功利效益的过渡追逐,生态道德教育的日常缺失等等问题而导致当下我国公民的生态道德现状不佳。鉴于此,生态旅游的发展无疑给我们拓宽了新的视角。生态旅游亦不只是带游客闲游景区,更是生态道德教育与践行的隐性基地,在生态旅游的进程中积极倡导生态道德教育,在游客领略自然风景的同时,也使生态良心、生态义务润物无声的成为游客的道德规范和自觉践行。
“上当”用例2000余条,绝大多数都是充当谓语,少数充当宾语(如:刨开一看才知上当)、定语(像你这样受骗上当的傻小子),不能充当主语;可受“不”的修饰;能用肯定否定形式(V不V)提问,如:看你[上当不上当]?不能重叠;概括意义是表“受骗吃亏”的动作。因此,“上当”也为动词。
[参考文献]
[1]国际生态旅游协会.生态旅游[EB/OL].https://ecoclub.com/.2001,06,01.
[2]恩格斯.自然辩证法[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
[3]李裕红.生态旅游与生态道德的互动建设关系[J].海峡科学,2012,(06).
【中图分类号】B8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36(2019)05-0191-02
【基金项目】思想政治教育贵州省重点支持学科项目(ZDXK[2016]17);进驻企业项目:生态旅游视阈下生态道德建设建设研究(MYRC1907000)。
【作者简介】董 丽(1981-),女,河南周口人,铜仁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董付元(1960-),男,河南濮阳人,江口金奥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
□编 辑/张玉龙
标签:生态论文; 道德论文; 的人论文; 生态旅游论文; 道德教育论文; 《黑河学刊》2019年第5期论文; 思想政治教育贵州省重点支持学科项目(ZDXK[2016]17) 进驻企业项目:生态旅游视阈下生态道德建设建设研究(MYRC1907000)论文; 铜仁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论文; 江口金奥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