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硅酸铁论文_高栋

导读:本文包含了聚硅酸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硅酸,废水,混凝剂,聚丙烯酰胺,絮凝剂,硅酸铝,壳聚糖。

聚硅酸铁论文文献综述

高栋[1](2019)在《聚硅酸铁短时“混凝-沉淀-过滤”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聚硅酸铁(PSF)优异性能探究其短时“混凝-沉淀-过滤”工艺(以下简称短时工艺)效果,以腐殖酸模拟水为试验水样,考察PSF短时“混凝-沉淀”效果,与其普通“混凝-沉淀”及复合铝铁(PFA)作对比,测量分形维数以分析絮体特征;通过自制过滤装置探究PSF短时工艺效果,分析过滤因素的影响,并利用相机及扫描电镜(SEM)对絮体及滤料进行观察;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模拟过滤装置,分析流场压力及速度变化;最后对PSF短时工艺的机理作了分析。(1)PSF短时“混凝-沉淀”工艺条件:投加量、絮凝时间和沉淀时间分别为6 mg/L、4 min和3 min。PSF短时“混凝-沉淀”除浊、除色率均约为92%,与普通“混凝-沉淀”效果差异较小,反应时间却节省近62%;PFA短时“混凝-沉淀”除浊除色率均仅约70%。显微镜下PSF短时及普通“混凝-沉淀”絮团呈现红褐色,分形维数较大,PFA絮团分形维数较小,颜色较浅。(2)PSF短时工艺出水水质及过滤周期均远优于PFA短时工艺及普通“混凝-沉淀-过滤”工艺(以下简称普通工艺),与PSF普通工艺相比,PSF短时工艺过滤周期稍短,但出水水质差异不明显。滤层厚度对PSF短时工艺出水水质影响不大,对过滤周期有一定影响,30 cm、70 cm、50 cm滤层厚度的过滤周期分别为14 h、18 h、20 h;滤速对PSF短时工艺除浊除色效果影响较小,对去除UV_(254)、COD_(Mn)影响较明显;滤料粒径越大过滤周期越长,1~2 mm、2~3 mm粒径时的过滤周期分别为55 h、74 h,并且出水水质差距较小。(3)通过数值模拟得出,滤层厚度或滤速越大的过滤流场,其内压力越大,压力值沿水流方向逐渐减小,同一水平高度的压力值近似相等。过滤流场(除滤层部分)内的速度受边壁黏性影响较明显,同一高度水平面上速度值并非常数;但由于多孔介质(滤层)较为理想化,滤层内速度较为一致。(4)利用普通相机及SEM观察得出,PSF短时与普通“混凝-沉淀”产生的絮体尺寸均较大,并且两者间差异不明显,PFA产生絮体尺寸较小;PSF短时工艺的滤料表面杂质附着较少,污染程度较弱,PFA短时及普通工艺滤料表面均呈现杂质堆积的形貌。机理分析:混凝沉淀过程中,PSF基于结构及组成上的优势,脱稳、架桥及网捕卷扫效率高,形成分形维数较大、密实的絮团,沉淀效率高,絮体可被滤料充分粘附拦截,出水水质好,满足水质要求情况下有较长过滤周期。(本文来源于《济南大学》期刊2019-06-01)

颜晓飞,陈春芳[2](2019)在《聚硅酸铁混凝剂的制备及其对含藻水的处理》一文中研究指出以Na_2SiO_3·9H_2O、FeCl_3为原料,应用共聚工艺制备PFSC (聚硅酸铁混凝剂),研究该混凝剂制备的Fe、Si物质的量的比、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对其混凝性能的影响。在相同投加量下对含藻水体的混凝处理结果表明,PFSC混凝剂对含藻水的叶绿素a、浊度的去除效果优于市售的PFC (聚合氯化铁)。(本文来源于《能源与节能》期刊2019年03期)

王苗苗,汪海洋,何平,吴燕[3](2018)在《聚硅酸铁和阳离子聚丙烯酰胺在绞吸过程中的防扩散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疏浚工程中的底泥悬浮扩散问题,设计了绞吸试验装置,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最佳运行参数,通过在绞吸过程中投加PSF (聚硅酸铁)和CPAM (阳离子聚丙烯酰胺),并对上覆水体浊度及底泥扩散高度等变化来探究其防扩散性能。试验结果表明:绞刀转速是绞吸试验的关键因素,在绞吸过程中,投加PSF和CPAM均能降低上覆水体浊度,并能有效控制底泥的扩散高度,改善上覆水体水质。与CPAM相比,PSF控制水体浊度的效果更好,在加入PSF最佳用量时,浊度可以控制在40 NTU以下。在绞吸过程中投加防扩散剂PSF与CPAM,可以有效抑制绞吸过程中的底泥悬浮扩散,避免对周边环境的二次污染。(本文来源于《水运工程》期刊2018年S1期)

刘延慧[4](2018)在《聚硅酸铁镁絮凝剂的制备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实验采用硅酸钠、硫酸铁、硫酸镁制备聚硅酸铁镁絮凝剂。结果表明,聚硅酸浓度为0. 4mol/L,活化pH为3-4, Si/(Fe+Mg)摩尔比为1. 5时, Fe/Mg摩尔比为0. 8时,制备的絮凝剂,除浊率较高。(本文来源于《科技视界》期刊2018年27期)

唐立朋,魏群山,吕强,张弛,刘亚男[5](2019)在《新生态型聚硅酸铁锰处理染料废水的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提高混凝剂对染料废水的净化效率,本文利用硅酸钠、硫酸亚铁和高锰酸钾为原料合成了新型复配混凝剂聚硅酸铁锰(PSFM),分别以直接大红、分散蓝和活性黄染料废水为处理对象进行混凝模拟实验,研究了碱度和浊度等因素对PSFM混凝去除染料性能影响.结果表明,PSFM对直接大红和分散蓝染料废水具有较好的混凝净化效能,其色度和TOC去除率分别可达99.2%、95.4%和98.5%、93.8%,效果优于聚硅酸铁(PSF)、Al2(SO4)3和Fe Cl3等常规混凝剂,PSFM对活性黄染料废水色度和TOC去除率分别为56.3%和51.3%.浊度对PSFM混凝效能无明显影响.在碱度分别为50、0和75 mg·L~(-1)时,PSFM对直接大红、分散蓝和活性黄去除率分别达到最高.此外,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里叶红外(FTIR)和X射线衍射仪(XRD)等高级表征手段对PSFM进行了表征,对混凝过程中的混合液和絮体分别进行Zeta电位和絮体粒径在线监测,探索得PSFM混凝主要机制为Fe+与Mn+水解产生的带正电的多核配合物和聚硅的桥联聚合,同时还包括新生态水合二氧化锰和羟基氧化铁的吸附助凝作用.(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期刊2019年01期)

刘梅,黄健,王世杰,何燕君,任富勇[6](2018)在《载钛壳聚糖-聚硅酸铁复合絮凝剂的结构与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自制载钛壳聚糖(TCTS)与聚硅酸铁(PSF)制备出一系列不同n(Fe)/n(Ti)的复合絮凝剂载钛壳聚糖复合聚硅酸铁(TCTS-PSF),分析了复合前后样品的结构与处理聚丙烯酰胺(PAM)废水的性能,并考察了n(Fe)/n(Ti)对产品结构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后的样品中PSF与TCTS之间存在配位作用与氢键作用,并发生空间网状交联,形成疏松的簇状无定型聚合物。复合后的样品性能优良,当n(Fe)/n(Ti)=0.75、絮凝剂投加量为0.2 m L/L时,对100 mg/L的PAM废水的去除率达97%。(本文来源于《现代化工》期刊2018年02期)

刘艳[7](2017)在《聚硅酸铁处理染料生产废水》一文中研究指出聚硅酸类混凝剂在工业废水处理中具有很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发展潜力。实验结果表明按照Si O2/Fe3+摩尔比4~6制备的聚合硅酸铁稳定性及使用效果更好,所制备的聚硅酸铁在pH值2~4和9~12范围内处理染料废水表现出较好的脱色性能,投加量越大越利于废水脱色。对实验的几种染料废水均可以达到95%的脱色率,形成的絮体稳定,易于沉降。温度5~25℃范围内,聚合硅酸铁投加量不足的情况下,温度升高,脱色效果略有改善;当投加足量的混凝剂情况下,温度对脱色效果几乎无影响。(本文来源于《染料与染色》期刊2017年05期)

任富勇,刘梅,黄健,王丽,胡秀琼[8](2017)在《载钛壳聚糖复合聚硅酸铁处理聚丙烯酰胺废水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自制载钛壳聚糖(TCTS)与聚硅酸铁(PSF)制备出一种新型复合絮凝剂载钛壳聚糖复合聚硅酸铁(TCTS-PSF),考察了该絮凝剂对聚丙烯酰胺(PAM)废水的处理效果,并通过紫外光谱、XRD和拉曼光谱对絮凝剂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TCTS中的OH不仅与PSF中的Fe~(3+)之间存在配位作用,还与PSF中的OH形成了氢键,TCTS与PSF成功复合。复合后的样品结晶性好,晶粒较小,絮凝性能优良。(本文来源于《胶体与聚合物》期刊2017年03期)

杨萍,迟姚玲,蒋进元,李志丽,丁福臣[9](2017)在《硅酸聚合温度对聚硅酸铁结构及性能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用硅酸钠与硫酸亚铁制备无机高分子混凝剂聚硅酸铁,考察硅酸聚合温度对聚硅酸铁分子结构及混凝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温度越高越促进硅酸聚合,强化了骨架硅与铁原子的同晶取代。X-射线衍射(XRD)显示物料单体相互络合生成无定型聚合物,且PSF-50℃相对于其他叁类混凝剂,存在一种新络合的化学结构,有利于混凝性能的发挥。(本文来源于《应用化工》期刊2017年10期)

熊丽丽,高丽,秦冬玲,杨刚,邢卫红[10](2017)在《聚硅酸铝、聚硅酸铁和聚硅酸铝铁的制备及离子残留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共聚法制备聚硅酸铝(PSA)、聚硅酸铁(PSF)、聚硅酸铝铁(PSAF)3种絮凝剂,考察制备条件和投加量对絮凝剂的絮凝性能及废水中离子残留的影响。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X线衍射仪(XRD)、热分析仪分别对絮凝剂的结构及热稳定性进行表征。结果表明:PSAF的絮凝性能优于PSA、PSF及市售PSAF;制备条件和投加适当时,离子不会残留,反之,出现离子残留;3种絮凝剂中,PSA的Al~(3+)残留最严重,PSF的Fe~(3+)残留最严重。FT-IR和XRD结果表明:Al~(3+)和Fe~(3+)的水解产物与硅酸的羟基发生配位或吸附作用;热分析结果表明:常温下,3种絮凝剂稳定性较好。(本文来源于《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7年04期)

聚硅酸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Na_2SiO_3·9H_2O、FeCl_3为原料,应用共聚工艺制备PFSC (聚硅酸铁混凝剂),研究该混凝剂制备的Fe、Si物质的量的比、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对其混凝性能的影响。在相同投加量下对含藻水体的混凝处理结果表明,PFSC混凝剂对含藻水的叶绿素a、浊度的去除效果优于市售的PFC (聚合氯化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聚硅酸铁论文参考文献

[1].高栋.聚硅酸铁短时“混凝-沉淀-过滤”试验研究[D].济南大学.2019

[2].颜晓飞,陈春芳.聚硅酸铁混凝剂的制备及其对含藻水的处理[J].能源与节能.2019

[3].王苗苗,汪海洋,何平,吴燕.聚硅酸铁和阳离子聚丙烯酰胺在绞吸过程中的防扩散性能[J].水运工程.2018

[4].刘延慧.聚硅酸铁镁絮凝剂的制备研究[J].科技视界.2018

[5].唐立朋,魏群山,吕强,张弛,刘亚男.新生态型聚硅酸铁锰处理染料废水的优化[J].环境科学.2019

[6].刘梅,黄健,王世杰,何燕君,任富勇.载钛壳聚糖-聚硅酸铁复合絮凝剂的结构与性能[J].现代化工.2018

[7].刘艳.聚硅酸铁处理染料生产废水[J].染料与染色.2017

[8].任富勇,刘梅,黄健,王丽,胡秀琼.载钛壳聚糖复合聚硅酸铁处理聚丙烯酰胺废水研究[J].胶体与聚合物.2017

[9].杨萍,迟姚玲,蒋进元,李志丽,丁福臣.硅酸聚合温度对聚硅酸铁结构及性能影响[J].应用化工.2017

[10].熊丽丽,高丽,秦冬玲,杨刚,邢卫红.聚硅酸铝、聚硅酸铁和聚硅酸铝铁的制备及离子残留分析[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

论文知识图

聚硅酸和聚硅酸铁锌的形貌不同聚合时间下聚硅酸铁铁量对...聚硅酸铁用量对黄铁矿抑制率的...聚硅酸铁对高岭土pH及Zeta电位的...聚硅酸和聚硅酸铁的SEM图聚硅酸铁锌的SEM图

标签:;  ;  ;  ;  ;  ;  ;  

聚硅酸铁论文_高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