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代表性行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拟水狼蛛,农药,行为,栖境选择
代表性行为论文文献综述
胡雅[1](2019)在《稻田代表性农药对拟水狼蛛行为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蜘蛛是稻田系统中的优势捕食性天敌功能集团,在水稻害虫生物防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游猎型蜘蛛拟水狼蛛Pirata subpiraticus是稻田蜘蛛中的主要优势种,体型中等,性情凶猛,主要以田间稻飞虱和叶蝉为食。现阶段的水稻害虫防治体系中,仍然是以化学农药防治为主,生物防治为辅,且目前化学农药对拟水狼蛛自然控害作用的破坏是导致水稻害虫再猖獗的重要原因之一。现有对拟水狼蛛行为的研究主要以描述性为主,只是达到初步认识阶段,缺乏其受外在因素影响的研究,且对拟水狼蛛栖境选择行为的研究较少。因此,科学评价农药对以蜘蛛为代表的稻田捕食性天敌行为的影响是合理选用化学农药、充分发挥天敌的自然控害作用的重要环节。本研究以主要优势种拟水狼蛛为研究对象,以稻田常用5种的杀虫剂、2种杀菌剂及1种除草剂(杀虫剂:烯啶虫胺、阿维菌素、茚虫威、吡蚜酮、氯虫苯甲酰胺;杀菌剂:叁环唑、井冈霉素;除草剂:丁草胺),研究其对拟水狼蛛栖境选择行为、自残行为及捕食行为的影响,具体结果如下:1、稻田代表性农药对拟水狼蛛栖境选择行为的影响稻田代表性农药对拟水狼蛛栖境选择行为有负面影响。与对照相比,供试农药显着延长了栖息于苗间的拟水狼蛛在施药区的停留时长,以阿维菌素影响最为显着,并且施药区停留时长随着浓度的降低而升高。当提供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Stal)作为猎物时,不同浓度的农药对苗盘外的拟水狼蛛栖境选择也有一定的影响。在稻苗无褐飞虱的处理中,供试药剂浓度为田间推荐浓度和1/2田间推荐浓度时,烯啶虫胺、阿维菌素、茚虫威、叁环唑及丁草胺显着降低了拟水狼蛛对施药区的选择率,对拟水狼蛛有显着的驱避作用,以阿维菌素最为显着,而拟水狼蛛对吡蚜酮、氯虫苯甲酰胺和井冈霉素处理苗盘的选择行为没有显着的差异;在稻苗提供褐飞虱的处理中,供试药剂浓度为1/2田间推荐浓度和1/4田间推荐浓度时,阿维菌素、叁环唑及丁草胺显着降低了拟水狼蛛对施药区的选择率,对拟水狼蛛有显着的驱避作用。而拟水狼蛛对烯啶虫胺、茚虫威、吡蚜酮、氯虫苯甲酰胺和井冈霉素处理后的苗盘选择没有显着的差异。2、稻田代表性农药对拟水狼蛛自残行为的影响供试农药对不同性别、不同饥饿程度拟水狼蛛自残行为的影响差异性显着。拟水狼蛛雌蛛比雄蛛更具有强烈的自残攻击性和主动性,在♀:♂处理组中,各供试药剂处理后雌蛛攻击次数比雄蛛成倍数增长(对照:1.82倍,烯啶虫胺:1.89倍,阿维菌素:2.17倍,茚虫威:1.89倍,吡蚜酮:1.64倍,氯虫苯甲酰胺:2倍,叁环唑:2.2倍,井冈霉素:1.93倍,丁草胺:1.86倍)。同样饥饿的拟水狼蛛比饱腹的拟水狼蛛更具有强攻击性和主动性,在饱腹:饥饿处理组中,各供试药剂处理后雌蛛攻击次数比雄蛛成倍数增长(对照:2.54倍,烯啶虫胺:2.07倍,阿维菌素:2.33倍,茚虫威:1.88倍,吡蚜酮:1.89倍,氯虫苯甲酰胺:2.14倍,叁环唑:2.2倍,井冈霉素:2.17倍,丁草胺:1.92倍)。供试药剂处理拟水狼蛛后,抑制了拟水狼蛛自残攻击次数的下降,首次攻击时长延长,其中杀虫剂阿维菌素最为显着,氯虫苯甲酰胺则对拟水狼蛛自残行为影响不大;杀菌剂井冈霉素与对照相比无显着性差异,此外除草剂丁草胺与杀菌剂叁环唑对拟水狼蛛的自残行为影响差异不显着。3、稻田代表性农药对拟水狼蛛捕食行为的影响农药处理拟水狼蛛的方式、农药残留时长及农药浓度对拟水狼蛛捕食行为有显着影响。滤纸药膜法处理后供试蜘蛛的捕食率最高,而浸虫法处理的供试蜘蛛捕食率最低,由此可见拟水狼蛛的捕食率与蛛体接触农药面积成负相关;拟水狼蛛的捕食率与农药残留时间成正相关,与农药浓度成负相关。根据L9(33)的正交试验结果显示,烯啶虫胺、阿维菌素及叁环唑极差R最大的一项B项(农药残留),茚虫威、吡蚜酮、氯虫苯甲酰胺、井冈霉素及丁草胺极差R最大的一项是A项(农药处理拟水狼蛛的方式)。供试药剂在满足处理方式为浸虫法、农药残留时长6h、浓度为田间推荐浓度时,拟水狼蛛捕食率最低,对拟水狼蛛捕食行为影响最大。(本文来源于《扬州大学》期刊2019-06-01)
高蕊[2](2017)在《对软件执行轨迹中代表性行为模式挖掘算法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计算机软件规模变得庞大。软件开发工程师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去对开发的软件进行维护。我们希望从软件执行产生的数据中挖掘出具有代表性的知识,让软件后期维护更将方便快捷准确,为分析用户行为、软件故障定位等提供了完备的依据。本课题从序列角度出发,将序列模式挖掘应用到软件执行轨迹中,挖掘出软件代表性的行为模式。首先,采用软件执行轨迹追踪方法,将追踪到的软件执行轨迹转化成软件执行序列,构造成序列数据库。在软件的执行序列中有很多连续重复的模式,对这些执行序列进行化简,去掉连续重复的模式,提出化简去重算法对得到的软件执行序列进行预处理,并分析软件代表性行为模式的衡量标准。其次,提出一种从软件执行序列中挖掘最大序列模式算法。该算法采用垂直数据库形式,并设计叁个优化策略,第一个是过滤非最大序列模式策略并优化,提出按模式长度分组存储的数据结构;第二个是最大扩展检测策略,通过支持度来判断扩展;第叁个是基于序列扩展的项集集合数据结构EMAP(Extension Map)的剪枝策略。再次,提出一种从软件执行序列中挖掘高效用连续模式算法。该算法采用最大效用的计算方式,简化效用计算方法,然后设计带效用值的索引表UL-list(Utility Location List)数据结构,用于记录效用值和位置信息,并利用索引表提出向后扩展策略和新的效用上界模型,使该算法能更快地找到高效用连续模式。最后,提出的算法使用Java语言在Windows系统下开发运行。通过对比实验验证算法在运行时间、内存占用、可扩展性等方面的性能。(本文来源于《燕山大学》期刊2017-05-01)
付秋果[3](2016)在《叁种代表性新型有机污染物在土壤与植物体系中的环境行为与归趋》一文中研究指出新烟碱类杀虫剂和药品及个人护理品即PPCPs (Pharmaceuticals and Personal Care Products)都是环境科学研究热点,并且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及人类健康均息息相关。新烟碱类杀虫剂是全球范围内使用非常广泛的一类农药。PPCPs是一类新型有机污染物,其主要来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污水处理厂处理后的活性污泥被大量用作农田肥料,同时是清理和排除城市生活废物的主要途径,然而活性污泥回田利用同时,大大改变了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因此可改变PPCPs在土壤中的环境行为如环境持久性和植物吸收等。叁氯生和叁氯卡班是最被频繁检出的代表性PPCPs,特别是在污水处理厂的活性污泥中,具有很大的潜在环境风险。随着世界范围内广泛,大量,频繁使用,新烟碱类杀虫剂和PPCPs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哌虫啶(IPPA152004),化学名称为1-(6-氯-3-甲基吡啶基)-5-丙氧基-7-甲基-8-硝基-1,2,3,5,6,7-六氢咪唑[1,2-a]吡啶,是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高效、低毒、广谱新烟碱类杀虫剂。含有两个手性中心、四个不同的光学异构体。有关哌虫啶环境行为与归趋等方面的研究鲜见报道。本论文以环境研究热点代表性PPCPs即叁氯生和叁氯卡班,首次系统的研究了活性污泥对叁氯生和叁氯卡班在土壤-植物体系的环境行为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本论文汇总与归纳了所有发表相关文献,结合本实验所得数据,深入分析探讨了活性污泥对叁氯生和叁氯卡班的环境行为影响,从而得出科学可靠的结论;创新性的采用了被动采样器薄膜,研究了活性污泥对叁氯生和叁氯卡班的生物有效性的影响。同时,本论文以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手性新农药哌虫啶为对象,采用能反映哌虫啶不同对映体分子特征的多位置14C标记化合物为示踪剂,综合运用同位素示踪技术、现代有机波谱分析技术和生物技术,综合美国环保局(EPA)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相关技术指南,通过平行和组合试验,在对映体层面上着重研究了哌虫啶在不同土壤中处于好氧条件下的矿化、结合残留及可提态的吸收分布和转化规律,以及哌虫啶的代谢降解规律,协同有效地甄别其在好氧土壤中的各种降解产物,首次阐明了其不同对映体的选择性降解途径。本论文主要研究结果如下:研究发现活性污泥增加了叁氯生和叁氯卡班的在土壤中的吸附,当活性污泥添加量从2%增加到10%时,叁氯生的吸附平衡系数Kd增加了3.9-21倍。叁氯生和叁氯卡班的持久性t1/2也随之增加,在无添加活性污泥的土壤中,叁氯生的半减期为10 d,当添加10%的活性污泥于砂壤土壤中后,其半减期增加到63 d。为了探索叁氯生和叁氯卡班的持久性t1/2与吸附平衡Kd之间的相互关系,本论文分析本实验数据,同时充分搜集相关文献,系统性的归纳与分析本实验及文献数据,发现在活性污泥添加土壤中,叁氯生和叁氯卡班的持久性t1/2与吸附平衡Kd之间存在显着性的线性关系(叁氯生,r2=0.69,p<0.01;叁氯卡班r2=0.38,p<0.05)。因此,活性污泥的添加增强了叁氯生和叁氯卡班的吸附,从而导致其持久性的增加。由于药物的持久性t1/2与吸附平衡Kd是影响其植物吸收与生物有效性的重要因素,因此本文继续深入研究活性污泥对其植物吸收及生物有效性的影响,从而更加全面的揭示活性污泥对PPCPs的环境行为的影响作用。本文选用了常食用的蔬菜即萝卜和胡萝卜做为代表植物,研究了叁氯生和叁氯卡班在不同土壤及活性污泥添加土壤中的植物吸收和富集。研究发现,添加活性污泥于土壤中后,叁氯生的植物体内富集系数BCFs显着降低。但是活性污泥对叁氯卡班的BCFs影响较小。与无添加活性污泥的砂壤中相比,当活性污泥添加量为2%时,叁氯生在萝卜和胡萝卜的可食部分BCFs分别降低了85.4和89.3%。活性污泥的添加可能降低了叁氯生和叁氯卡班的生物有效性。在此基础上,本论文利用被动采样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methacrylate,PMMA)薄膜,进一步研究叁氯生和叁氯卡班在土壤-植物体系中的生物有效性。针对新烟碱类杀虫剂,本文研究发现手性哌虫啶在矿化脱毒,可提态残留,结合残留及母体消减等都存在异构体选择性差异,主要表现为立体异构体选择性显着差异,而其对映异构体无显着性差异。在整个培养过程中,随着时间推移,矿化量逐渐增加,但是总体矿化量相对较少,8%左右。总14C-可提态残留(包括14C-立体异构体及其可能的14C-降解产物)含量的整体变化趋势均为随着时间呈动态下降趋势,意味着哌虫啶各异构体在不同土壤中用来降解、转运或被植物或作物吸收等利用度不断下降。14C-哌虫啶不同对映体在不同土壤中的结合残留均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加。哌虫啶在叁种不同土壤中可提态残留的消减规律顺序为中性土>碱性土>酸性土,同种对映体在不同土壤中得到的可提态残留数据之间存在显着性差异(p<0.01)。在中性土和碱性土(滨海盐土)中,同一手性中心的对映体(RR与SS:SR与RS)间的可提态残留(ER)动态变化规律差异不显着(p>0.1),而差向异构体之间(RR与SR:RR与RS:SS与SR:SS与RS)则存在显着差异(p<0.01)。此外,相同手性中心的RR与SS对映体在中性土和碱性土中的ER均显着高于另一对相同手性中心对映体SR与RS(p<0.01)。然而在酸性土中,哌虫啶的四个光学异构体之间,哌虫啶各个异构体可提态残留的没有显着性差异(p>0.1)。本论文进一步鉴定了哌虫啶在好氧土壤中的降解产物,发现6个主要代谢产物,分别为1-(6-氯-3-甲基吡啶基)-5-羟基-7-甲基-8-硝基-1,2,3,5,6,7-六氢咪唑[1,2-a]吡啶(产物M1),1-(6-氯-3-甲基吡啶基)-7-甲基-8-氨基-1,2,3,5,6,7-六氢咪唑[1,2-a]吡啶(产物M2),1-(6-氯-3-甲基吡啶基)-7-甲基-1,2,3,5,6,7-六氢咪唑[1,2-a]吡啶(产物M3),1-(6-氯-3-甲基吡啶基)-5-丙氧基-8-羰基-六氢咪唑-[1,2-a]吡啶(产物M4),1-(6-氯-3-甲基吡啶基)-7-甲基-8-羰基-5-丙氧基-六氢咪唑-[1,2-a]吡啶(产物M5),1-(6-氯-3-甲基吡啶基)-5-丙氧基-1,2,3,5,6,7-六氢咪唑-[1,2-a]吡啶(产物M6)。其降解机制主要为脱丙基,亚硝基化,脱硝基,脱甲基,脱羟基,及酮基化等。同时,根据降解产物信息,本论文进一步推断了哌虫啶在好氧土壤中的主要降解途径。主要有叁条:a)哌虫啶母体M通过醚键断裂脱去丙基生成M1(1-(6-氯-3-甲基吡啶基)-7-甲基-8硝基-1,2,3,5,6,7-六氯咪唑[1,2-a]吡啶),M1在土壤中发生硝基还原为氨基并脱去氨基生成M2,M2在好氧土壤中通过脱羟基反应生成M3。b)哌虫啶母体M通过硝基还原反应生成M4,M4脱去亚硝基氧化后生成M5。c)哌虫啶母体M通过脱硝基生成中间产物或通过硝基还原反应生成M4,M4脱去亚硝基生成中间产物,中间产物脱甲基生成M6。本文研究结果可为生活污泥对PPCPs的整体环境风险评估提供可资借鉴和重要意义,为农业合理科学使用活性污泥提供技术支持,为PPCPs生态环境及其潜在二次污染提供科学依据。同时,本论文研究结果有助于更系统深入地认识手性新农药哌虫啶的环境行为等规律,一方面为合理兼顾“高效活性和环境利益”的单一对映异构体新品种研发提供科学指导和技术支持,另一方面为现行手性新农药相关政策和法规的修订提供科学依据,并为我国自行创制的其他手性新农药的同类研究提供可资借鉴的研究体系和技术方法。本论文对保障环境安全、农产品安全和人类健康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与现实意义。(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6-06-01)
刘晶[4](2016)在《代表性土壤跳虫适应叁江平原环境的生理及行为生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湿地是生物圈中一个重要的生态系统类型,具有巨大的环境及生态价值。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的水平决定了生态环境的稳定性,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同样离不开生物多样性的维持。我国东北叁江平原湿地一个重要的动物资源库,对维持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随着东北地区农田化脚步的加快,大面积湿地遭到垦殖,湿地面积急速减少,湿地生物多样性遭到了严重破坏。本文立足于叁江平原湿地长期淹水及冬季漫长而寒冷的环境特点,通过对大豆田及湿地中叁类代表性土壤跳虫种类——双原棘跳(Protaphorura bicampata)、沼泽红疣(Lobella sokamensis)及模式种类白符跳(Folsomia candida)的适应性研究,反证农田化后湿地环境变化在土壤跳虫多样性变化中的作用,从而为湿地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理论依据。综合湿地环境的特点及土壤跳虫的生活特性,本文以土壤跳虫的生物学、行为学及神经生理学为研究方法,对动物在湿地环境中的低温、水湿及动植物环境的适应性机制进行研究。温度适应性结果显示,农田中的优势种群,双原棘跳(P.bicampata)的最适生长发育温度为25℃,属于典型的温带适应性物种。其适应叁江平原冬季低温的主要策略为冬眠,主要通过成体越冬而非卵越冬。在土壤对环境低温的缓冲作用下,冬季到来前双原棘跳可能利用垂直迁移及种群聚集为冬眠做准备。叁江地区农田土壤温度回升快于湿地土壤。以成体休眠为越冬策略的棘跳能够在农田中更快的结束休眠而进入个体的生长发育繁殖期,为夏季营养及资源的争夺赢得了时间。这可能是引起双原棘跳种群在农田中大爆发的原因之一。双原棘跳显示了真土生无脊椎动物被动性地抵抗土壤低温环境的能力。其优势分布可能是真土生种类滞留的结果。沼泽红疣在水环境中的适应性研究中,开展了栖息地选择行为实验分析。动物对水环境的反应以斜坡实验为验证方法。研究结果显示,湿地环境中特异性分布种类沼泽红疣喜聚于干燥区域,并非依水性跳虫种类。行为学角度而言,水并非决定其栖息地选择的决定性因子。而沼泽红疣对湿地苔藓的选择性行为实验显示,动物对苔藓具有吸引行为,而且,其吸引行为的发生具有动物种类特异性。同时,暗箱实验、干苔藓与水分离实验及林地苔藓实验得到了相似的结果。结果表明,苔藓对沼泽红疣的吸引作用是由嗅觉信号决定的,普遍性地存在于苔藓种类之中。由此可见,沼泽红疣特异性分布决定于湿地苔藓的分布,吸引行为是由嗅觉信号诱导而发生的。水面行为观察发现,沼泽红疣具有水面僵直行为。根据僵直行为发生的特征,分析其可能与其他动物中发现的假死行为同源但不同工,是沼泽红疣高效的水面逃离行为。水环境适应性研究结果说明,沼泽红疣在湿地中特异性的分布是长期水环境适应的结果。液态水环境的水平流动及垂直波动均能够促进动物种群的扩散。水和苔藓在其生境选择中起到了同样重要的作用。考虑到此类群动物的嗅觉重要性,本文选择模式跳虫种类白符跳为研究材料,针对在种群构建及群落结构演变中具有重要意义的集群行为进行神经生理学及行为学研究。聚集行为研究设计了陷阱装置用以检验种内吸引作用。装置检测到白符跳具有明显的种内吸引行为,是有效的行为检验方法。白符跳(f.candida)嗅觉神经生理学及化学生态研究结果显示,跳虫的化学感受部位主要位于触角第叁、四节。跳虫触角中的感器iii有叁个神经元细胞的电冲动信号,与其他科学家报道的解剖学研究结果一致。与跳虫种内集群吸引行为相关的化学物质为其体表提取的脂肪酸混合成分。但脂肪酸并未诱导嗅觉感受器感器iii(organiii)的神经生理信号反应。感器iii(organiii)与聚集行为无关,但检测到苯乙醛(phenylacetaldhyde)、2-吡咯烷酮(2-pyrrolidinone)及苯甲醛(benzaldhyde)对感器iii(organiii)具有神经电信号反应及排斥行为,推测其可能是白符跳中的警戒性物质。感器iii的形态学特征与昆虫的锥形感器(coeloconicasensilla)相似,但功能不同。此结果可能意味低等无脊椎动物中存在新的嗅觉形成机制。综合本论文研究结果,说明季节性低温是叁江地区农田化后土壤跳虫结构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其中的真土生跳虫(双原棘跳,p.bicampata)更适应农田土壤环境而被选择。湿地植物的保护使得很多特异性种类(沼泽红疣,l.sokamensis)得以保存,直接影响湿地生态系统中无脊椎动物的多样性水平。叁江平原湿地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应充分考虑人类的农业活动和植物资源的破坏对动物的影响,化学生态学是土壤生物多样性研究中的有利工具。(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期刊2016-04-01)
陈鹏,臧雷振[5](2015)在《媒介与中国农民政治参与行为的关系研究——基于全国代表性数据的实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于信息媒介和中国农民政治参与行为的关系研究,不同学者持不同观点,但具体到中国政治社会转型背景下,信息媒介变迁和农民政治参与行为关系研究依然薄弱,而此研究议题对于理解中国农民的政治信任水平和体制合法性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政策意义。基于2008年全国代表性农村样本数据,并以多重插补法处理缺失数据,本研究通过建构二分因变量Logit模型分析,试图打开理解21世纪以来中国农民政治参与媒介影响因素的窗口。经过模型稳健性检验的分析结果表明:在控制资源理论和心理卷入理论的核心变量后,发现中国农民的媒介使用结构"以电视为主,报纸、人际关系传播为辅",因特网的使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而不同形式的信息传播媒介对农民温和型政治参与行为有着积极的差异化作用,但不同形式媒介对农民的抗争型政治参与行为无显着影响,表明当前大众媒介对动员中国农民有序政治参与行为发挥着积极作用。(本文来源于《公共管理学报》期刊2015年03期)
黄勇兵[6](2014)在《代表性香料单体在中、低焦油卷烟中的转移行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香精香料在卷烟生产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们能赋予卷烟烟气特定的吃味,使烟气更柔和细腻。香精香料的加入,能掩盖烟草本身的杂气,并弥补因通风而稀释的香气。除此,香精香料还能协调和修饰烟草的香味,以形成特定风味的卷烟产品,从而带给消费者更多生理满足感。近年来,低焦油卷烟产品的研发成了烟草行业的发展趋势,因而对低焦油卷烟产品进行香味补偿研究显得尤为重要,而通过外加香精香料对卷烟进行香味补偿又是主要手段。于是,在本论文中,选取了酯类、内酯类、醇类、醛类、酮类、酚类和杂环类香料进行系统研究,以期了解它们在中、低焦油卷烟中烟丝的持留及其向滤嘴的迁移行为以及在燃吸过程中向主流烟气粒相的转移及其被滤嘴截留的情况。该项研究有助于丰富香精香料基础研究数据库,指导烟草企业有针对性地向中、低焦油卷烟产品加香加料。对于掌握香精香料单体的适用量以及评价其在卷烟产品中的作用也有积极效果。此外,本研究可为进一步了解加香效果以及在低焦油卷烟产品的研发过程中选择合适的香精香料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从而提升香精香料在卷烟中的应用水平。本论文的实验部分采用溶剂萃取-GC/MS联用技术。通过设计正交实验L25(53),考察了样品前处理方法中的叁个影响因素:萃取溶剂、萃取时间和料液比,并以各香料单体的回收率为参考指标选择了最优方案。应用确定好的前处理方法,分析了7类香料的烟丝持留率、滤嘴迁移率、主流烟气粒相转移率和滤嘴截留率。得到了实验结论:(1)对于样品的前处理宜以乙醇-正己烷(1:1,v/v)作为萃取剂来进行振荡萃取,萃取时间宜为60min。对于烟丝、滤嘴与剑桥滤片而言,料液比宜取1:60,1:35和1:35。气相条件:60m0.25mm0.25μm DB-1MS色谱柱,载气为氦气(99.999%),流速为1mL/min,进样模式为分流进样(50:1),进样量为2μL,进样口温度为300℃,传输线温度设为280℃,升温程序为50℃(1min),再以2℃/min的速度升温至90℃,然后以1℃/min的速度升温至100℃并保持5min,再以1℃/min的速度升温至150℃,最后以10℃/min的速度升温至300℃并保持8min。质谱条件:溶剂延迟时间为6min,质谱扫描范围为29至300amu,以TIC工作模式定性,以SIM工作模式定量。(2)烟丝持留率和滤嘴迁移率分别介于20%-60%和0-35%之间。香料的烟丝持留率和滤嘴迁移率除与其沸点、分子量有关外,还可能与其化学结构、分子极性等因素有关。除内酯类香料,其余6类香料在叁种卷烟中的烟丝持留率随着卷烟焦油量的减小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而滤嘴迁移率变化规律不明显。这7类香料在整支卷烟中的持香量随卷烟焦油量的减小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换言之,香料在1#烟中的持香效果较好。(3)主流烟气粒相转移率和滤嘴截留率分别介于0-25%和0-50%之间。香料的主流烟气粒相转移率和滤嘴截留率除与其透发性、气溶胶的运载选择性有关外,还可能与其化学结构、分子极性等因素有关。这7类香料在叁种卷烟中的主流烟气粒相转移率和滤嘴截留率随着卷烟焦油量的减小变化规律并不明显。对比香料在叁种卷烟中的转移行为,总体而言,香料在参比烟中的转移效果较好。(本文来源于《湖南师范大学》期刊2014-05-01)
叶露熙,赵丽[7](2012)在《我国具体行政行为司法审查标准探析——以借鉴两大法系代表性国家的司法审查标准为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行政诉讼法》确定了具体行政行为的司法审查标准,即单一且严格的"合法性审查"标准。在此标准下,行政行为的司法审查实践存在许多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借鉴两大法系中具有代表性的国家——美国和法国的行政行为审查标准,以期对我国具体行政行为的司法审查标准进行一些完善。(本文来源于《咸宁学院学报》期刊2012年03期)
徐绪松,宋奇,马莉莉[8](2012)在《基于代表性偏差的行为投资组合模型及实证》一文中研究指出代表性偏差这一心理特征分为横向代表性偏差和纵向代表性偏差,将其分别引入投资组合模型,研究了它们对投资者投资组合决策的影响.提出了代表性收益概念,从期望效用最大化的原则出发,把投资者的效用表示为期末收益和超额代表性收益的函数,建立了基于纵向代表性偏差的最优投资组合模型(横向类似),实证分析表明这一模型能够得到投资组合的有效前沿.(本文来源于《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期刊2012年01期)
张成[9](2008)在《一个影响股市行为主体对看跌预期的重要因素——行为金融学代表性偏差理论在股市预期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依据行为金融学中的代表性偏差理论,通过分析股市中行为主体在判断资产看跌趋势时,在思维上可能产生的纵向代表性偏差使人们将资产走势进行的历史比较、以及可能产生的横向代表性偏差使人们与同质资产走势进行的横向比较对股市预期的影响,得到代表性偏差也是影响股市看跌预期重要因素的结论。(本文来源于《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期刊2008年07期)
樊明亚,赖声利[10](2007)在《论行政行为的代表性》一文中研究指出"行政行为"是行政法学的重要范畴,但其代表性质的研究却一直被忽视。虽然民法学界论及了董事、经理等人员的代表行为,但行政法学在这相通的方面则完全是空白。行政法学应予以借鉴,在阐述行政行为的代表属性时,引入代表行为概念,在此基础上推进行政表见代表制度的确立,由此更加明确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公务行为的不同种类、性质、后果,区别对待,以促进依法行政。(本文来源于《社会科学》期刊2007年10期)
代表性行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计算机软件规模变得庞大。软件开发工程师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去对开发的软件进行维护。我们希望从软件执行产生的数据中挖掘出具有代表性的知识,让软件后期维护更将方便快捷准确,为分析用户行为、软件故障定位等提供了完备的依据。本课题从序列角度出发,将序列模式挖掘应用到软件执行轨迹中,挖掘出软件代表性的行为模式。首先,采用软件执行轨迹追踪方法,将追踪到的软件执行轨迹转化成软件执行序列,构造成序列数据库。在软件的执行序列中有很多连续重复的模式,对这些执行序列进行化简,去掉连续重复的模式,提出化简去重算法对得到的软件执行序列进行预处理,并分析软件代表性行为模式的衡量标准。其次,提出一种从软件执行序列中挖掘最大序列模式算法。该算法采用垂直数据库形式,并设计叁个优化策略,第一个是过滤非最大序列模式策略并优化,提出按模式长度分组存储的数据结构;第二个是最大扩展检测策略,通过支持度来判断扩展;第叁个是基于序列扩展的项集集合数据结构EMAP(Extension Map)的剪枝策略。再次,提出一种从软件执行序列中挖掘高效用连续模式算法。该算法采用最大效用的计算方式,简化效用计算方法,然后设计带效用值的索引表UL-list(Utility Location List)数据结构,用于记录效用值和位置信息,并利用索引表提出向后扩展策略和新的效用上界模型,使该算法能更快地找到高效用连续模式。最后,提出的算法使用Java语言在Windows系统下开发运行。通过对比实验验证算法在运行时间、内存占用、可扩展性等方面的性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代表性行为论文参考文献
[1].胡雅.稻田代表性农药对拟水狼蛛行为的影响[D].扬州大学.2019
[2].高蕊.对软件执行轨迹中代表性行为模式挖掘算法的研究[D].燕山大学.2017
[3].付秋果.叁种代表性新型有机污染物在土壤与植物体系中的环境行为与归趋[D].浙江大学.2016
[4].刘晶.代表性土壤跳虫适应叁江平原环境的生理及行为生态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2016
[5].陈鹏,臧雷振.媒介与中国农民政治参与行为的关系研究——基于全国代表性数据的实证分析[J].公共管理学报.2015
[6].黄勇兵.代表性香料单体在中、低焦油卷烟中的转移行为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4
[7].叶露熙,赵丽.我国具体行政行为司法审查标准探析——以借鉴两大法系代表性国家的司法审查标准为视角[J].咸宁学院学报.2012
[8].徐绪松,宋奇,马莉莉.基于代表性偏差的行为投资组合模型及实证[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2
[9].张成.一个影响股市行为主体对看跌预期的重要因素——行为金融学代表性偏差理论在股市预期中的应用[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8
[10].樊明亚,赖声利.论行政行为的代表性[J].社会科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