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光合放氢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放氢,光合,microRNAs,缺硫胁迫
光合放氢论文文献综述
胡章立,李辉,刘燕媚,庄晓珊,张立[1](2014)在《基于microRNA调控的绿藻持续光合放氢转基因生物反应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氢气在燃烧后无CO_2释放,被认为是最具吸引力的替代清洁能源。由于绿藻氢酶的活性是光合细菌和蓝藻中氢酶活性的100多倍,所以绿藻光合放氢是最具有应用前景的生物制氢途径。然而,绿藻氢酶受光合放氧的抑制,使得其持续放氢时间只有几秒到几分钟。解决绿藻光合制氢过程中的氧抑制问题,使藻细胞够持续光合产氢,这已经成为目前绿藻光合制氢的理论与技术瓶颈问题。Melis等(2000)在缺硫条件下培养莱茵衣藻时,发现光合放氧速率发生可逆下降现象,但线粒体的呼吸耗氧却不受影响,使莱茵衣藻细胞处于厌氧环境,解除了衣藻光合放氧对氢酶的抑制作用,从而使持续放氢时间达到70小时以上,莱茵衣藻的放氢效率大大提高。进一步研究表明:当莱茵衣藻在缺硫条件下培养时,其藻细胞光合系统Ⅱ(PSⅡ)的活性受到抑制,进一步诱导了呼吸耗氧,从而解除氧对绿藻氢酶的抑制,实现绿藻持续放氢过程。本研究对莱茵衣藻缺硫胁迫下持续放氢的分子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先后对莱茵衣藻缺硫胁迫的microRNA组学、转录组学和蛋白组学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发现了microRNAs能参与莱茵衣藻光合系统Ⅱ活性的调控。针对PSⅡ活性相关蛋白的调控microRNAs或设计人工microRNA,利用Cre-MIR 11 62的表达骨架和热激启动子构建莱茵衣藻外源基因表达载体,进行microRNAs诱导过表达,结果发现:诱导microRNAs高表达,会导致PSⅡ活性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大大下降,并能导致藻细胞持续光合放氢时间达到72小时以上。这一新发现初步证明:基于microRNAs的调控途径完全可以替代缺硫培养条件,达到使绿藻细胞持续光合放氢的目标。该研究结果为解决绿藻连续光合放氢的理论与技术难题提供了新的途径。(本文来源于《广东省遗传学会第九届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及摘要汇编》期刊2014-12-19)
郭祯,陈兆安,陆洪斌,虞星炬,金美芳[2](2008)在《CO_2对亚心形扁藻生长及光合放氢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鼓泡式光生物反应器,比较通入空气及不同φ(CO2)(1%、3%、5%、10%、15%)对亚心形扁藻生长及光合放氢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CO2含量对扁藻生长及光合放氢均有影响,其中φ(CO2)为3%时培养及光合放氢的效果最好,培养的藻细胞10 d细胞密度倍增3.8倍,比生长速率为0.134 d-1;培养到第7 d,细胞密度调整为6×106个/mL,暗诱导12 h后,在15μmol/L解偶联剂羰基氰化物间氯苯腙(CCCP)作用下连续光照24 h,培养的藻细胞产氢量提高70%,最大比产氢速率为3.24 mmol/(g.h).代谢分析表明,φ(CO2)为3%时培养的藻细胞淀粉含量最高,是对照组的2.1倍,CO2作为惟一碳源时淀粉含量与产氢量密切相关.利用CO2培养提高扁藻细胞产氢量的工艺有利于温室效应气体的减排.(本文来源于《西安交通大学学报》期刊2008年06期)
朱毅[3](2006)在《微藻光合放氢的生理生化调控及生物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氢能将是主宰未来世界的主要能源之一,氢能的研究开发已经成为世界各国能源研究的重要方向。微藻光合制氢,因其无污染、可再生,成为生物制氢领域最有应用前景的研究方向之一。本论文选取模式植物莱茵衣藻、经济藻种钝顶螺旋藻作为实验材料,对微藻光合放氢的生理生化过程调控及相关生物技术进行综合研究。获得的主要成果如下:(1)建立起微藻两步法放氢的技术平台和批次培养的回馈监控模式;同时,运用离子色谱追踪整个放氢过程中的离子变化,我们的实验结果证明对于衣藻两步法放氢而言,乙酸的存在是必要条件之一。这个结果与文献报道不尽相同,值得进一步深入地研究。(2)筛选出一株联合固氮菌,摸索出藻菌共培养的培养基合适配置和活性控制条件;在两步法放氢的基础上,充分利用藻菌之间的优势互补,设计构建藻菌共培养放氢体系,与两步法放氢比较,该体系能提前12小时进入放氢状态,提高单位叶绿素放氢效率1倍左右,延长体系稳定时间近20小时。(3)利用固定化技术获得高产氢效率,去固定化后持续产氢是我们设计出微藻连续放氢的一个特点。同时,摸索出衣藻放氢过程中的间歇进料进流程序,使连续放氢时间可达3周左右。(4)实验证明两步法放氢技术,并不适用于螺旋藻;同时,在摸索建立螺旋藻的藻菌共培养放氢体系过程中,发现非致病性肺炎克雷伯氏杆菌培养液可以破碎螺旋藻细胞,这种全新的提取藻蓝蛋白的方法,具有节约成本,便于操作,温和均匀的独特优势。(5)在连续放氢体系中加入适量蔗糖做底物和引物,剩余存活的菌可以继续利用提取藻蓝蛋白后剩余螺旋藻藻渣和放氢后死亡的衣藻进行发酵放氢,可获得更高产率的氢气,之后继续利用光合细菌进一步放氢,形成连续放氢网络,(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植物研究所)》期刊2006-06-01)
管英富,邓麦村,虞星炬,金美芳,张卫[4](2004)在《4种海洋绿藻光合放氢特征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四爿藻 (Tetraselmissp.)、微绿球藻 (Nannochloropsisocculata)、小球藻 (Chlorellavulgaris)和扁藻 (Platymonassubcordiformis)的放氢特点各不相同。在暗厌氧培养阶段 ,四爿藻和微绿球藻不释放氢气 ,小球藻和扁藻释放微量的氢气。随后的光照培养阶段中 ,4种海藻在天然海水中都释放氢气 ,四爿藻和小球藻在无硫海水中不释放氢气 ,而微绿球藻在无硫海水中释放的氢气比在天然海水中的少 ,扁藻在无硫海水中释放的氢气为天然海水中的10倍。在4种藻中 ,亚心型扁藻的光合放氢能力最高。解偶联剂CCCP(carbonylcyanidem -chlorophenylhydrazone)对该4种藻的光合放氢的影响各不相同 ,并初步推测了扁藻光合放氢的速度限制因素(本文来源于《海洋科学》期刊2004年09期)
杨素萍,赵春贵,刘瑞田,曲音波,钱新民[5](2002)在《沼泽红假单胞菌乙酸光合放氢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依据光合细菌生长代谢特性和有机废水降解主要产物类型 ,11种有机物被用于沼泽红假单胞菌(Rhodopseudomonaspalustris)Z菌株的光合产氢研究 ,其中 ,乙酸反应体系产氢活性最高。在此基础上 ,研究了该菌株的生长与产氢动力学行为 ,探求了影响该菌株光合放氢的主要限制性影响因素。结果表明 ,该菌株产氢与生长部分相关。种子培养基和菌龄对产氢活性有明显影响。细胞最适产氢和生长所需要的光照强度和温度基本一致。当种子来源于硫酸铵高菌龄预培养物或谷氨酸钠对数期预培养物时 ,该菌株产氢活性显着增加 ,产氢延滞期明显缩短。氧浓度和接种量对产氢活性也有显着影响。供氢体和氮源浓度直接决定细胞的生长与光放氢活性。在低于 70mmol L乙酸钠和 15mmol L谷氨酸钠时 ,产氢活性随底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强。谷氨酸钠浓度高于 15mmol L时 ,由于游离NH4+的出现 ,产氢活性受到抑制 ,但却明显刺激细胞的生长。在标准状况下 ,该菌株的最大产氢速率可达 19 4mL·L- 1 ·h- 1 。(本文来源于《生物工程学报》期刊2002年04期)
王仁雷,华春[6](1995)在《光合放氢与氢气能源》一文中研究指出光合作用所吸收的日光能,首先贮存于ATP和NADPH_2两种称为同化力之中,然后除了用于CO_2还原外,在某些光合生物中还可用于还原H_2O或有机物分子中,并以分子态氢的形式释放出来,后者就是某些植物(主要是藻类)和细菌的光合放氢作用。现在已知,几乎所有的光合细菌都可以放氢,50%以上的藻类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放氢。如蓝绿藻既能进行光合固氮,又能进行光合放氢。这不仅说明了光(本文来源于《植物杂志》期刊1995年01期)
张爱琴,王兰仙,吴相钰[7](1988)在《稀土元素对螺旋藻生长、光合和放氢作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稀土元素对钝顶螺旋藻的光合作用和氢酶催化放氢活性有程度不同的影响。钕对藻体光合放氧速率的促进作用最为明显,镧强烈促进~(14)CO_2光合掺入藻体的速率,镧、铈和钕对藻体的生长及其氢酶催化放氢作用有明显的促进。但各种元素作用的最适浓度不同。(本文来源于《中国稀土学报》期刊1988年04期)
陈因,方大惟[8](1985)在《蓝藻(Anabaena 7120)的光合放氢和参与放氢的酶》一文中研究指出蓝藻Anabaena 7120放氢是一个依赖于光的过程,暗中几乎测不出放氢活性。静置方式培养的蓝藻预先进行强化培养是测得高放氢活性的重要条件。年轻的蓝藻放氢活性比年老的高。氯化铵和一系列光合作用抑制剂对蓝藻放氢有抑制作用,弱光加剧氯化铵对放氢的抑制。在弱光加光合抑制剂的条件下,受氯化铵抑制的放氢活性恢复速度比强光下慢。CO_2、N_2、NaN_3和KNO_3与放氢竞争电子而抑制蓝藻的放氢。C_2H_2促进蓝藻放氢,CO则抑制放氢,C_2H_2和CO一起加入时,放氢受到的促进显着比单加C_2H_2的大。经分子氢预处理过的蓝藻,其放氢活性在光下可以得到明显的促进。(本文来源于《植物生理学报》期刊1985年01期)
朱长喜,韩祺,宋鸿遇[9](1981)在《Amperometry氢电极及其在光合细菌放氢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在光合作用,生物固氮研究领域中,人们愈来愈多地开展光合、固氮、放氢机制的研究,它不仅可以提高光合效率,使农作物达到更高的产量,而且可以探索光合生物利用太阳能光解水,获得新的二次能源——氢气的可能。在生物固氮体系中,固氮酶的氢释放,是细胞能量(以ATP或还原剂的形式)的损失,导致固氮效率的降低。因此,研究固氮生物内的氢代谢,减少放氢,提高固氮效率这个问题,引起了许多研究者的兴趣。测定氢的手段有多种,例如;质谱、气相色谱、同位素技术、微量呼吸器和Amperometry氢电极(本文来源于《植物生理学通讯》期刊1981年06期)
光合放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利用鼓泡式光生物反应器,比较通入空气及不同φ(CO2)(1%、3%、5%、10%、15%)对亚心形扁藻生长及光合放氢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CO2含量对扁藻生长及光合放氢均有影响,其中φ(CO2)为3%时培养及光合放氢的效果最好,培养的藻细胞10 d细胞密度倍增3.8倍,比生长速率为0.134 d-1;培养到第7 d,细胞密度调整为6×106个/mL,暗诱导12 h后,在15μmol/L解偶联剂羰基氰化物间氯苯腙(CCCP)作用下连续光照24 h,培养的藻细胞产氢量提高70%,最大比产氢速率为3.24 mmol/(g.h).代谢分析表明,φ(CO2)为3%时培养的藻细胞淀粉含量最高,是对照组的2.1倍,CO2作为惟一碳源时淀粉含量与产氢量密切相关.利用CO2培养提高扁藻细胞产氢量的工艺有利于温室效应气体的减排.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光合放氢论文参考文献
[1].胡章立,李辉,刘燕媚,庄晓珊,张立.基于microRNA调控的绿藻持续光合放氢转基因生物反应器研究[C].广东省遗传学会第九届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及摘要汇编.2014
[2].郭祯,陈兆安,陆洪斌,虞星炬,金美芳.CO_2对亚心形扁藻生长及光合放氢的影响[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08
[3].朱毅.微藻光合放氢的生理生化调控及生物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植物研究所).2006
[4].管英富,邓麦村,虞星炬,金美芳,张卫.4种海洋绿藻光合放氢特征的研究[J].海洋科学.2004
[5].杨素萍,赵春贵,刘瑞田,曲音波,钱新民.沼泽红假单胞菌乙酸光合放氢研究[J].生物工程学报.2002
[6].王仁雷,华春.光合放氢与氢气能源[J].植物杂志.1995
[7].张爱琴,王兰仙,吴相钰.稀土元素对螺旋藻生长、光合和放氢作用的影响[J].中国稀土学报.1988
[8].陈因,方大惟.蓝藻(Anabaena7120)的光合放氢和参与放氢的酶[J].植物生理学报.1985
[9].朱长喜,韩祺,宋鸿遇.Amperometry氢电极及其在光合细菌放氢中的应用[J].植物生理学通讯.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