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层电池模组支架和车辆论文和设计-于福成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层电池模组支架和车辆,其中双层电池模组支架包括:支架本体、一对上层模组导向限位壁和一对下层模组导向限位壁。一对所述上层模组导向限位壁分别从所述支架本体的两侧边缘向上伸出;一对所述下层模组导向限位壁分别从所述支架本体的两侧边缘向下伸出,所述上层模组导向限位壁与所述下层模组导向限位壁上下正对设置。该双层电池模组支架具有装配导向的作用,可使上层电池模组和下层电池模组能够更加准确的装配到双层电池模组支架上,以提升装配效率。

主设计要求

1.一种双层电池模组支架(100),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本体(1);一对上层模组导向限位壁(2),一对所述上层模组导向限位壁(2)分别从所述支架本体(1)的两侧边缘向上伸出;一对下层模组导向限位壁(3),一对所述下层模组导向限位壁(3)分别从所述支架本体(1)的两侧边缘向下伸出,所述上层模组导向限位壁(2)与所述下层模组导向限位壁(3)上下正对设置。

设计方案

1.一种双层电池模组支架(100),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架本体(1);

一对上层模组导向限位壁(2),一对所述上层模组导向限位壁(2)分别从所述支架本体(1)的两侧边缘向上伸出;

一对下层模组导向限位壁(3),一对所述下层模组导向限位壁(3)分别从所述支架本体(1)的两侧边缘向下伸出,所述上层模组导向限位壁(2)与所述下层模组导向限位壁(3)上下正对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支架,其特征在于,一对所述上层模组导向限位壁(2)的自由端分别具有相对向外倾斜的导向面(2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支架,其特征在于,一对所述上层模组导向限位壁(2)从下至上相对向外倾斜设置,一对所述下层模组导向限位壁(3)从上至下相对向外倾斜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支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撑定位部(4),所述支撑定位部(4)连接在所述支架本体(1)的下方,所述支撑定位部(4)适于与下层电池模组定位配合并将所述支架本体(1)支撑在所述下层电池模组的上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模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定位部(4)连接在所述支架本体(1)的两端,所述支撑定位部(4)适于与所述下层电池模组的端板支撑定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模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定位部(4)的下端具有定位凸起(41),所述定位凸起(41)适于与所述端板上的定位孔定位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模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凸起(41)与三角定位销。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模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定位部(4)具有定位紧固孔(42),所述定位紧固孔(42)自上而下贯穿所述支架本体(1)和所述支撑定位部(4),所述定位紧固孔(42)与上层电池模组的端板固定孔以及所述下层电池模组的端板固定孔均正对。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本体(1)具有减重通孔(11)。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双层电池模组支架(100)。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双层电池模组支架和车辆。

背景技术

双层电池模组支架为设置在上下层电池模组之间的支撑装配支架,其对上下层电池模组具有连接装配的作用,但传统的双层电池模组支架在安装到上下层模组之间时的装配效率较低,存在改进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双层电池模组支架,该双层电池模组支架可有效提高双层电池模组的装配效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双层电池模组支架,包括:支架本体;一对上层模组导向限位壁,一对所述上层模组导向限位壁分别从所述支架本体的两侧边缘向上伸出;一对下层模组导向限位壁,一对所述下层模组导向限位壁分别从所述支架本体的两侧边缘向下伸出,所述上层模组导向限位壁与所述下层模组导向限位壁上下正对设置。

进一步,一对所述上层模组导向限位壁的自由端分别具有相对向外倾斜的导向面。

进一步,一对所述上层模组导向限位壁从下至上相对向外倾斜设置,一对所述下层模组导向限位壁从上至下相对向外倾斜设置。

进一步,所述双层电池模组支架还包括:支撑定位部,所述支撑定位部连接在所述支架本体的下方,所述支撑定位部适于与下层电池模组定位配合并将所述支架本体支撑在所述下层电池模组的上方。

进一步,所述支撑定位部连接在所述支架本体的两端,所述支撑定位部适于与所述下层电池模组的端板支撑定位。

进一步,所述支撑定位部的下端具有定位凸起,所述定位凸起适于与所述端板上的定位孔定位配合。

进一步,所述定位凸起与三角定位销。

进一步,所述支撑定位部具有定位紧固孔,所述定位紧固孔自上而下贯穿所述支架本体和所述支撑定位部,所述定位紧固孔与上层电池模组的端板固定孔以及所述下层电池模组的端板固定孔均正对。

进一步,所述支架本体具有减重通孔。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双层电池模组支架具有以下优势: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双层电池模组支架,该双层电池模组支架具有装配导向的作用,可使上层电池模组和下层电池模组能够更加准确的装配到双层电池模组支架上,以提升装配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双层电池模组支架,该车辆的电池包组装效率更高。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实施型例的双层电池模组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实施型例的双层电池模组支架的正视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实施型例的双层电池模组支架的侧视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实施型例的双层电池模组支架的俯视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实施型例的双层电池模组支架的仰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双层电池模组支架,1-支架本体,2-上层模组导向限位壁,3-下层模组导向限位壁,21-导向面,4-支撑定位部,41-定位凸起,42-定位紧固孔,11-减重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参考图1-图5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双层电池模组支架100。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双层电池模组支架100可以包括:支架本体1、一对上层模组导向限位壁2和一对下层模组导向限位壁3。

如图1-图5所示,支架本体1设置在下层电池模组上用于隔离并支撑上层电池模组,其中,支架本体1上设置有一对上层模组导向限位壁2,一对上层模组导向限位壁2分别从支架本体1的两侧边缘向上伸出。具体地,一对上层模组导向限位壁2适于对上层电池模组的两侧壁进行导向,以使上层电池模组能够更快速准确的装配到支架本体1上的指定位置,并且一对上层模组导向限位壁2还对上层电池模组的两侧壁具有一定的防护作用,以减少撞击力对上层电池模组的影响。

进一步,支架本体1上还设置有一对下层模组导向限位壁3,一对下层模组导向限位壁3分别从支架本体1的两侧边缘向下伸出。具体地,一对下层模组导向限位壁3适于对下层电池模组的两侧壁进行导向,以使支架本体1能够更快速准确的装配到下层电池模组上,并且一对下层模组导向限位壁3还对下层电池模组的两侧壁具有一定的防护作用,以减少撞击力对下层电池模组的影响。

其中,上层模组导向限位壁2与下层模组导向限位壁3上下正对设置。由此可通过上层模组导向限位壁2与下层模组导向限位壁3的导向定位作用使上层电池模组和下层电池模组能够更加准确的上下正对设置,以减少占用电池包内的布置空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双层电池模组支架100,该双层电池模组支架100具有装配导向的作用,可使上层电池模组和下层电池模组能够更加准确的装配到双层电池模组支架100上,以提升装配效率。

参照图2,一对上层模组导向限位壁2的自由端分别具有相对向外倾斜的导向面21。导向面21可对上层电池模组的两侧壁进行初步导向作用,以使上层电池模组能够更加准确快速的伸入一对上层模组导向限位壁2之间,之后在通过一对上层模组导向限位壁2的导向作用将上层电池模组导向安装到支架本体1上的固定位置。

结合图1-图5所示实施例,一对上层模组导向限位壁2从下至上相对向外倾斜设置。换言之,一对上层模组导向限位壁2的自由端之间的距离较大且越向固定端延伸宽度越小,形成了一个类似于漏斗形的空间,由此使上层电池模组能够更加方便的通过一对上层模组导向限位壁2的导向作用而准确的装配到支架本体1上。

进一步,一对下层模组导向限位壁3从上至下相对向外倾斜设置。同理,一对下层模组导向限位壁3的自由端之间的距离较大且越向固定端延伸宽度越小,形成了一个类似于倒置漏斗形的空间,由此使双层电池模组支架100能够更加方便的通过一对下层模组导向限位壁3的导向作用而准确的装配设置在下层电池模组上。

如图1-图5所示,双层电池模组支架100还包括:支撑定位部4,支撑定位部4连接在支架本体1的下方,支撑定位部4适于与下层电池模组定位配合并将支架本体1支撑在下层电池模组的上方。支撑定位部4起到连接下层电池模组以及支撑上层电池模组的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其承受着上层电池模组的一部分压力,使上层电池模组能够更加稳定的设置在下层电池模组上。

并且支撑定位部4还具有定位的作用以配合一对下层模组导向限位壁3将双层电池模组支架100更精准的定位装配在下层电池模组上。

进一步,支撑定位部4连接在支架本体1的两端,支撑定位部4适于与下层电池模组的端板支撑定位,以便于将双层电池模组支架100更精准的定位装配在下层电池模组上。其中,一对下层模组导向限位壁3限位在下层电池模组的左右两侧壁上,而支撑定位部4则与端板支撑定位而限位在下层电池模组的前后两端壁上,因此支撑定位部4不仅具有定位的作用,还具有一定的限位作用,以配合下层模组导向限位壁3将下层电池模组限位在双层电池模组支架100。

并且支撑定位部4还对下层电池模组的前后两端壁具有防护作用,可有效减少下层电池模组的前后两端壁所受到的撞击力,进而有效提升了双层电池模组整体的抗撞击性能。

再进一步,支撑定位部4的下端具有定位凸起41,定位凸起41适于与端板上的定位孔定位配合以实现定位作用。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例,定位凸起41与三角定位销。由此可使定位凸起41的定位稳定性更好,避免定位凸起41与定位孔之间产生微小的位移量或产生受力不稳定的情况而导致的定位安装不准确或安装稳定性降低的情况。

参照图1、图4和图5,支撑定位部4具有定位紧固孔42,定位紧固孔42自上而下贯穿支架本体1和支撑定位部4,定位紧固孔42与上层电池模组的端板固定孔以及下层电池模组的端板固定孔均正对。安装人员适于使用紧固螺栓依次穿过上层电池模组的端板固定孔,定位紧固孔42以及下层电池模组的端板固定孔,之后将紧固螺栓与下壳体进行固定,以将双层电池模组稳定的固定在下壳体上。

如图1、图4和图5所示,支架本体1具有减重通孔11。由此,可有效减少双层电池模组支架100的重量,进而可有效降低电池包的整体重量,有利于电池包的轻量化需求,以及能够有效的提高电池包的能量密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实施例的车辆,包括上述实施例中描述的双层电池模组支架100。对于车辆的其它构造例如变速器、制动系统、转向系统等均已为现有技术且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知,因此这里对于车辆的其它构造不做详细说明。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设计图

双层电池模组支架和车辆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822270824.7

申请日:2018-12-29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2(江苏)

授权编号:CN209087959U

授权时间:20190709

主分类号:H01M 2/10

专利分类号:H01M2/10

范畴分类:38G;

申请人: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213200 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华城中路168号

发明人:于福成;钱佳博;范建宇;梁玉杰

第一发明人:于福成

当前权利人: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代理人:黄德海

代理机构:11201

代理机构编号: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双层电池模组支架和车辆论文和设计-于福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