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感基线论文-陈梦姣

敏感基线论文-陈梦姣

导读:本文包含了敏感基线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蚕桑,桑病虫,桑螟,农药敏感基线与抗性

敏感基线论文文献综述

陈梦姣[1](2019)在《桑螟对4种常用农药的敏感基线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建立准确的桑螟对农药抗性数据,从没有农药污染的乌兹别克斯坦蚕区,采集桑螟作为试验材料,运用浸叶法测定了该品系桑螟对灭多威、毒死蜱、虫螨腈、残杀威等4种农药抗性状况,通过与国内不同地区桑螟的耐药性比较,初步建立了桑螟对测试农药的4条敏感基线,分别是:桑螟对灭多威敏感基线为:y=7.127 041+2.363 88x。桑螟对毒死蜱敏感基线为:y=8.393 436+3.534 803x。桑螟对虫螨腈敏感基线为:y=4.345 397+1.678 993x。桑螟对残杀威敏感基线为:y=7.367 161+2.532 144x。为今后的抗性监测和研究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江苏蚕业》期刊2019年03期)

赵奇,高丽君,张玉勤,刘吉起[2](2019)在《长角血蜱野外种群对常用杀虫剂相对敏感基线和诊断剂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长角血蜱野外种群对常用杀虫剂的相对敏感基线和诊断剂量。方法分别于2013年和2014年4-9月采集河南省王屋山区未接触过任何杀虫剂的长角血蜱野外种群。采用药膜法测定长角血蜱成蜱对杀虫剂的敏感性。采用DPS数据处理软件进行机值分析,拟合毒力回归方程,确定半数致死剂量、99%致死剂量,计算诊断剂量。结果建立了对敌敌畏、双硫磷、仲丁威、氯菊酯、溴氰菊酯和高效氯氰菊酯6种杀虫剂的相对敏感基线,分别为y=1.549 9+1.359 4x、y=2.343 3+1.225 6x、y=-6.850 7+5.213 9x、y=0.866 1+1.571 1x、y=0.411 6+2.277 8x和y=2.551 8+1.018 9x;相应的诊断剂量分别为35.505 6、10.764 7、1.047 4、25.872 9、2.171 4和97.063 2 mg/L。结论建立了长角血蜱野外种群对常用杀虫剂的相对敏感基线和诊断剂量,可作为长角血蜱抗药性监测的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期刊2019年01期)

张河庆,席亚东,韩帅,吴婕,李洪浩[3](2018)在《四川豇豆根腐病菌对咪鲜胺敏感基线的建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评价四川豇豆根腐病菌对咪鲜胺的抗药性水平,科学使用咪鲜胺可持续防治豇豆根腐病,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63株四川省豇豆根腐病菌对咪鲜胺的毒力曲线,建立敏感基线,评价其潜在的抗性风险。参试菌株的敏感性频率分布呈连续的单峰曲线,接近正态分布,平均值为EC50值(0.0063±0.0028)mg/L,这个值可用来监测豇豆根腐病原菌种群对咪鲜胺的敏感性变化。参试菌株中,61.9%为敏感菌株,38.1%为低抗药性菌株,没有出现高抗药性和中抗药性菌株。因此,只要加强田间抗药性监测,在四川豇豆生产上咪鲜胺仍可作为防治豇豆根腐病的有效药剂使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农学通报》期刊2018年21期)

安静杰,党志红,高占林,吕海英,彭建红[4](2018)在《河北省棉蚜对新烟碱类杀虫剂敏感基线及抗药性水平》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准确评价河北省棉蚜对新烟碱类杀虫剂抗药性水平。本试验采用浸渍法,测定了河北省不同棉区棉蚜种群对4种新烟碱类杀虫剂的敏感性水平,并以国内相同方法中最敏感品系作为基线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与历史敏感基线比较,河北省各棉区棉蚜种群对吡虫啉抗性均达到了极高抗水平,其抗性指数最高为1367.3;对氟啶虫胺腈抗性也达到了高抗至极高抗水平;但是对噻虫嗪和噻虫胺抗性只达到了中至高抗水平。以室内饲养敏感种群为基线横向比较,发现河北省各棉区棉蚜对噻虫嗪抗药性指数最高为74.29,对吡虫啉最高为32.13,氟啶虫胺腈最高为21.97,噻虫胺最高仅为7.14。综合来看,河北省棉蚜对包括第四代氟啶虫胺腈在内的新烟碱类杀虫剂均产生了高至极高的抗药性水平。(本文来源于《河北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禾丽菲,陈乐乐,肖斌,赵时峰,李秀环[5](2018)在《番茄叶霉病菌对咯菌腈敏感基线的建立及田间防治效果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番茄叶霉病是危害温室番茄的重要病害之一,其致病菌对常用杀菌剂已产生不同程度的抗性,亟待开发高效替代药剂。研究旨在探索番茄叶霉病菌(Fulvia fulva)对咯菌腈的敏感性,建立敏感性基线,明确咯菌腈在田间的防治效果。【方法】在山东济南、泰安、聊城、潍坊、莱芜、淄博6个蔬菜产区采集感叶霉病的番茄叶片,经分离纯化后,培养得到126株番茄叶霉菌株;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测定咯菌腈对3株代表菌株菌丝生长、分生孢子萌发和芽管伸长3个生长发育阶段的抑制活性;利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不同地区的126株菌株对咯菌腈的敏感性,并建立敏感性基线。通过两年的田间试验,评价咯菌腈的保护作用和治疗作用。【结果】咯菌腈对番茄叶霉病菌芽管伸长和菌丝生长均有较强的抑制活性,平均EC50值分别为0.30和0.80μg·m L~(-1),而对孢子萌发抑制作用较弱,平均EC50值均>100μg·m L~(-1)。不同地区番茄叶霉病菌群体间对咯菌腈的敏感性均无显着差异。其中,潍坊地区叶霉菌株对咯菌腈敏感性最高,平均EC50值为0.43μg·m L~(-1);淄博地区叶霉菌株敏感性相对较低,平均EC50值为0.79μg·m L~(-1)。泰安、济南、聊城、莱芜地区的叶霉菌株敏感性无显着差异,平均EC50值分别为0.65、0.75、0.71、0.58μg·m L~(-1)。咯菌腈对供试菌株菌丝生长的EC50值在0.16—1.69μg·m L~(-1),平均值为0.64μg·m L~(-1),敏感性频率呈单峰曲线分布,符合正态分布,可作为番茄叶霉病菌对咯菌腈的敏感性基线。2016—2017年田间试验表明,咯菌腈对番茄叶霉病均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咯菌腈在60.75 g a.i./hm~2剂量下对番茄叶霉病保护作用和治疗作用防治效果分别为72.21%—75.02%和61.94%—70.65%,均显着高于对照药剂苯醚甲环唑100 g a.i./hm~2、代森锰锌700 g a.i./hm~2和甲基硫菌灵540 g a.i./hm~2,与氟吡菌酰胺150 g a.i./hm~2防治效果差异不显着;咯菌腈有效成分为40.50 g a.i./hm~2时对番茄叶霉病保护作用和治疗作用的防治效果分别高于对照药剂甲基硫菌灵540 g a.i./hm~2的保护和治疗防治效果。2017年咯菌腈有效成分为20.25 g a.i./hm~2时对番茄叶霉病保护作用和治疗作用的防治效果分别显着高于对照药剂代森锰锌700 g a.i./hm~2和甲基硫菌灵540 g a.i./hm~2的保护作用和治疗作用的防治效果。咯菌腈对番茄叶霉病的保护作用均高于治疗作用。【结论】咯菌腈对番茄叶霉病菌菌丝生长和芽管伸长具有显着的抑制作用,而对孢子萌发基本无抑制作用,山东省6个蔬菜产区番茄叶霉病菌对咯菌腈相对比较敏感。该药剂在番茄叶霉病的田间防治中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期刊2018年08期)

戴德江,张传清,王华弟,马海芹,王琼伟[6](2018)在《杨梅褐斑病菌防治药剂的筛选及对嘧菌酯敏感基线的建立》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11种杀菌剂对杨梅褐斑病菌Mycosphaerella myricae的抑菌活性,测定病菌对嘧菌酯的敏感性基线,并进行了部分药剂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嘧菌酯的抑制活性最强,EC_(50)为0.96mg/L;百菌清的活性最弱,EC_(50)为69.24mg/L;其余药剂的抑制活性依次为吡唑醚菌酯>氟硅唑>腈菌唑>抑霉唑>戊唑醇>咪鲜胺>喹啉铜>代森锰锌>多菌灵,EC_(50)在3.25~68.73mg/L之间。供试100株病菌对嘧菌酯的EC_(50)在0.15~2.17mg/L之间,呈近似正态的连续分布,其平均EC_(50)为0.97±0.22mg/L,可作为该病菌对嘧菌酯的敏感性基线,用于田间抗药性监测。嘧菌酯对杨梅褐斑病具有很好的田间控制效果,其防效显着优于喹啉铜和多菌灵。(本文来源于《中国南方果树》期刊2018年01期)

高杨杨,禾丽菲,李北兴,林琎,慕卫[7](2017)在《山东省辣椒上尖孢炭疽复合种对吡唑醚菌酯的敏感基线及吡唑醚菌酯增效配方筛选》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明确山东省辣椒炭疽病菌对吡唑醚菌酯的敏感性,延缓其抗性发展及降低防治成本,在该省主要辣椒产区采集并经单孢分离获得175株尖孢炭疽复合种,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测定了病原菌群体对吡唑醚菌酯的敏感性,同时测定了吡唑醚菌酯与甲基硫菌灵、多菌灵、代森锰锌、戊唑醇和咯菌腈5种杀菌剂分别混用对尖孢炭疽复合种的联合毒力。结果表明:吡唑醚菌酯对尖孢炭疽复合种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EC50值范围分别为0.056~0.530和0.002~0.027μg/m L,平均值为(0.273±0.067)和(0.014±0.019)μg/m L,其敏感性频率分布呈连续单峰曲线,符合正态分布,可作为田间抗性监测的敏感基线;不同采集地菌株对吡唑醚菌酯的敏感性存在一定差异,其中采自菏泽市的菌株敏感性最高,而采自潍坊市的菌株敏感性最低;吡唑醚菌酯与甲基硫菌灵按体积比1:3和3:1复配,对抑制尖孢炭疽复合种的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均表现为增效作用,其中按体积比1:3混用时增效作用最明显,增效系数分别是4.82和3.94。结果可为吡唑醚菌酯的合理使用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农药学学报》期刊2017年06期)

张桂军,刘肖,郭巍,张志勇,毕扬[8](2017)在《草莓炭疽病菌鉴定及对双苯菌胺敏感基线建立》一文中研究指出草莓炭疽病是全世界草莓种植业的重要病害之一,它是多种炭疽菌复合侵染引起的。本研究中对采集自我国北京、浙江、湖南、山东、辽宁等省市的草莓炭疽病病样进行了致病菌的分离、纯化、回接与鉴定,鉴定结果显示优势致病菌为草莓炭疽菌(Colletotrichum fragariae)与胶孢炭疽菌(C.gloeosporioides);此外,在本研究中首次分离获得能引起草莓炭疽病的两种炭疽病菌:平头炭疽菌(C.truncatum)和C.boninense。化学防治仍然是目前防治草莓炭疽病的主要手段,然而,由于一些杀菌剂的长期和大量使用,草莓炭疽病菌对某些杀菌剂产生了一定的抗药性,因此,亟需开发一些具有全新作用机制且与市场上现有杀菌剂无交互抗药性的新型杀菌剂用于防治草莓炭疽病。双苯菌胺(SYP-14288)是沈阳化工研究院自主研发的新型杀菌剂,具有低毒、广谱的特点,对炭疽病菌高效。本研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采自全国6个省市共86株草莓炭疽菌(C.fragariae)对双苯菌胺的敏感性。结果表明:这些菌株对双苯菌胺的敏感性频率分布呈连续性的单峰曲线,没有出现敏感性下降的抗药亚群体,其EC_(50)值介于0.002 6~0.006 4μg/mL,平均EC_(50)为(0.0040±0.000 2)μg/mL,因此可将该单峰曲线作为田间检测草莓炭疽菌(C.fragariae)对双苯菌胺抗药性的敏感性基线。草莓炭疽病可由多种炭疽菌引起,且不同炭疽菌对同种杀菌剂的敏感性存在差异,上述研究对于指导草莓生产上合理用药,提高病害防控手段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7-07-25)

史晓晶,周恩超,任璐,韩巨才,梁彬[9](2016)在《番茄早疫病菌对啶菌恶唑敏感基线建立及药剂作用方式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从中国山西、内蒙古、山东、海南、江苏、福建和陕西省(自治区)不同市、县从未使用过啶菌恶唑的露地或保护地采集并经单孢分离获得166株番茄早疫病菌,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病原菌群体对啶菌恶唑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啶菌恶唑对番茄早疫病菌的EC50值范围在0.11~2.29 mg/L之间,敏感性频率呈正态分布,其均值(0.56±0.39)mg/L可作为番茄早疫病菌对啶菌恶唑田间抗性监测的敏感基线;不同采集地菌株对啶菌恶唑的敏感性存在差异,其中采自福建省的菌株敏感性最高,而山西省大同、晋中和长治市的菌株敏感性最低。200 mg/L啶菌恶唑对番茄早疫病防治具有优异的保护和治疗作用,且接菌前4 d内施药和接菌后1~2 d内施药防效最佳。研究表明,啶菌恶唑对番茄早疫病防治具有良好的实际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农药学学报》期刊2016年04期)

石妞妞,杜宜新,阮宏椿,甘林,杨秀娟[10](2016)在《福建省番茄灰霉病菌对氟啶胺敏感基线建立及与不同杀菌剂的交互抗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明确中国福建省番茄灰霉病菌对氟啶胺的敏感性及其与不同杀菌剂的交互抗性,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106株采自福建省主要番茄产区的番茄灰霉病菌对氟啶胺的敏感性。结果表明,氟啶胺对福建省番茄灰霉病菌菌丝生长的EC50值在0.003 7~0.045 2μg/m L之间,平均值为(0.022 1±0.009 8)μg/m L,其敏感性频率分布呈连续单峰曲线,符合正态分布,因此可将该EC50平均值(0.022 1±0.009 8)μg/m L作为福建省番茄灰霉病菌对氟啶胺的敏感基线,用于其田间抗药性监测。从106株菌株中选择15株对氟啶胺敏感性不同的菌株,测定了其对嘧霉胺、异菌脲、腐霉利和啶氧菌酯的敏感性。结果表明,供试5种杀菌剂对15株番茄灰霉病菌菌丝生长的平均抑制活性依次为氟啶胺>异菌脲>腐霉利>啶氧菌酯>嘧霉胺,氟啶胺与异菌脲、腐霉利、啶氧菌酯和嘧霉胺之间均不存在交互抗性。(本文来源于《农药学学报》期刊2016年04期)

敏感基线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建立长角血蜱野外种群对常用杀虫剂的相对敏感基线和诊断剂量。方法分别于2013年和2014年4-9月采集河南省王屋山区未接触过任何杀虫剂的长角血蜱野外种群。采用药膜法测定长角血蜱成蜱对杀虫剂的敏感性。采用DPS数据处理软件进行机值分析,拟合毒力回归方程,确定半数致死剂量、99%致死剂量,计算诊断剂量。结果建立了对敌敌畏、双硫磷、仲丁威、氯菊酯、溴氰菊酯和高效氯氰菊酯6种杀虫剂的相对敏感基线,分别为y=1.549 9+1.359 4x、y=2.343 3+1.225 6x、y=-6.850 7+5.213 9x、y=0.866 1+1.571 1x、y=0.411 6+2.277 8x和y=2.551 8+1.018 9x;相应的诊断剂量分别为35.505 6、10.764 7、1.047 4、25.872 9、2.171 4和97.063 2 mg/L。结论建立了长角血蜱野外种群对常用杀虫剂的相对敏感基线和诊断剂量,可作为长角血蜱抗药性监测的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敏感基线论文参考文献

[1].陈梦姣.桑螟对4种常用农药的敏感基线探索[J].江苏蚕业.2019

[2].赵奇,高丽君,张玉勤,刘吉起.长角血蜱野外种群对常用杀虫剂相对敏感基线和诊断剂量研究[J].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19

[3].张河庆,席亚东,韩帅,吴婕,李洪浩.四川豇豆根腐病菌对咪鲜胺敏感基线的建立[J].中国农学通报.2018

[4].安静杰,党志红,高占林,吕海英,彭建红.河北省棉蚜对新烟碱类杀虫剂敏感基线及抗药性水平[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18

[5].禾丽菲,陈乐乐,肖斌,赵时峰,李秀环.番茄叶霉病菌对咯菌腈敏感基线的建立及田间防治效果评价[J].中国农业科学.2018

[6].戴德江,张传清,王华弟,马海芹,王琼伟.杨梅褐斑病菌防治药剂的筛选及对嘧菌酯敏感基线的建立[J].中国南方果树.2018

[7].高杨杨,禾丽菲,李北兴,林琎,慕卫.山东省辣椒上尖孢炭疽复合种对吡唑醚菌酯的敏感基线及吡唑醚菌酯增效配方筛选[J].农药学学报.2017

[8].张桂军,刘肖,郭巍,张志勇,毕扬.草莓炭疽病菌鉴定及对双苯菌胺敏感基线建立[C].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7

[9].史晓晶,周恩超,任璐,韩巨才,梁彬.番茄早疫病菌对啶菌恶唑敏感基线建立及药剂作用方式初探[J].农药学学报.2016

[10].石妞妞,杜宜新,阮宏椿,甘林,杨秀娟.福建省番茄灰霉病菌对氟啶胺敏感基线建立及与不同杀菌剂的交互抗性[J].农药学学报.2016

标签:;  ;  ;  ;  

敏感基线论文-陈梦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