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网际协议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协议,报头,隧道,分布式,子网,技术,分配。
网际协议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毛燕[1](2011)在《浅析“计算机网络基础”中网际协议教学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计算机网络基础》是计算机专业、特别是计算机网络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学好该课程,学生可以动手组建局域网络,但很多学生不能正确地进行IP编址与子网划分,本文针对上述问题,并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对网际协议在教学方法上进行了探讨,采用导入式教学法、图文结合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综合运用案例教学法、强化训练的教学法,教学效果得到了明显提高。(本文来源于《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期刊2011年11期)
刘悦,李宁[2](2009)在《基于不同网际协议的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源定位技术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分布式拒绝服务器攻击正在对整个互联网产生着巨大的危害,且不断增大。研究了在不同网际协议下,如何标记经过路由器的攻击数据包,重构攻击路径,从而对拒绝服务攻击源进行定位,进而阻断拒绝服务攻击;并分析了IPV6网际协议的安全机制,将IPV4和IPV6的报文格式进行了分析比较,并将IPV4中路由器保存标记信息的算法进行了改进,并成功的应用于IPV6网际协议。(本文来源于《电脑知识与技术》期刊2009年19期)
王伟超,邓浩[3](2008)在《下一代网际协议IPv6》一文中研究指出IPv6作为下一代互联网的核心技术,其发展前景广阔。重点分析了IPv6协议的地址表示方法和地址空间分配问题,由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IPv4将和IPv6保持共存,因此还论述了IPv6与IPv4的兼容技术。(本文来源于《软件导刊》期刊2008年08期)
兰清华[4](2006)在《移动网际协议在自组网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计算机网络和移动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计算机用户希望自己的计算机也能像手机一样实现漫游功能,方便地访问各种网络资源。但是作为使用最为广泛的TCP/IP的网络协议栈在设计之初并没有考虑到将来的移动性问题,因此不能对主机的移动提供透明的支持。为了使IP提供对主机的移动性支持,IETF制定了用于解决移动主机在不中断通信的情况下接入网络的一种技术——移动IP(Mobile IP )。移动IP是支持主机在因特网上移动的一种可升级的机制,它使得移动主机在不改变它的本地IP地址的情况下,而仍能保持通信,同时也不需要改变现存的路由结构。它位于TCP/IP协议栈的传输层的下层,因此也就给更高层协议移动性提供了透明的支持。移动Ad Hoc网络是近几年涌现的一种新型的无线通信网络形式,为了使移动节点能够在Ad Hoc网络中自由移动,需要在网络中引入移动IP技术来给Ad Hoc节点提供移动性支持。本文的研究目的就是将移动IP技术和Ad Hoc网络有效地结合起来,在Ad Hoc网络中实现移动IP协议的功能。论文首先描述了传统移动IP技术,主要包括移动IP的设计要求、设计目标和工作机制等等;然后简单介绍了移动IP技术在Ad Hoc网络中的应用和工作过程;接着通过对Ad Hoc网中的移动IP技术的漫游和越区切换管理的进行分析,提出了适用于Ad Hoc网络的分层分布式移动IP技术方案,很好的解决了Ad Hoc网络中节点的漫游和越区切换问题,同时提出了基于分层分布式移动IP系统的IP地址自动分配方案;最后在RedHat Linux平台下实现了移动IP在Ad Hoc网络中的应用,并建立了测试环境对Ad Hoc网中移动IP的基本功能进行了测试。通过对测试结果的分析,表明了该移动IP技术方案成功地实现了代理发现、注册、数据分组的选路等移动IP的基本功能;同时对分层分布式移动IP技术方案的性能仿真结果进行分析,分析表明该移动IP方案顺利地减少了移动节点带来的网络开销和切换次数。本课题来源于重庆龙通公司的“通用高速数据电台”项目。作为项目的一部分,论文通过扩展IPv4协议在Ad Hoc网络中实现了移动IP的基本功能,为最终Ad Hoc子网中的移动终端提供移动性支持作好了理论和实践的准备。(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期刊2006-10-01)
吴明光,崔家林,陈冠雄[5](2005)在《串行网际协议在记录仪通信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简要介绍记录仪结构的基础上,重点论述了采用串行网际协议(SLIP),在RS-232通信协议的物理层与用户应用层间设计链路层的方法。链路层的引入提高了记录仪上下位机通信的可靠性,应用程序的层次分明,结构清晰。(本文来源于《科技通报》期刊2005年05期)
孙超[6](2004)在《从IPv4到IPv6看网际协议的变化趋势》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介绍目前使用的 IPv4及将取代它的 IPv6,重点介绍这两种网际协议的首部 ;并简要介绍了 TCP/ IP通信方式。(本文来源于《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期刊2004年01期)
张秀虹,陈德增,冯历[7](2003)在《Internet的新一代网际协议——IPv6》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当今Internet网络的核心协议IPv4的发展现状,分析了由于32位的地址空间而产生的IP地址匮乏问题、安全性能较差问题等,介绍了新一代Internet IP协议——IPv6的新特性,实现从IPv4到IPv6平滑过渡的两种基本技术手段—双协议栈技术和隧道技术的实现方法,阐述了目前我国IPv6技术的发展状况,并对新一代网际协议在我国的发展前景提出展望。(本文来源于《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期刊2003年05期)
宋桂琴[8](2002)在《多播网际协议Multicast Internet Protocol》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阐述了一个新的多播协议MulticastInternetProtocol(MIP),MIP具有伸缩性和灵活性。文中讨论了有关MIP路由方法和MIP的实现。(本文来源于《现代计算机(专业版)》期刊2002年09期)
杨双新,刘晓英[9](2002)在《网际协议过渡——从IPv4迁移到IPv6》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因特网的迅速发展 ,IP地址空间日趋枯竭 ,新一代 IP寻址方案即 IPv6必然成为未来因特网的主流协议。同时出于兼容目的 ,IPv4仍将继续运作并逐步向 IPv6标准过渡 ,本文着重阐述了从 IPv4标准向 IPv6标准过渡的几种可行方案(本文来源于《数据通信》期刊2002年02期)
杨双新,刘晓英,张志国[10](2002)在《网际协议过渡——从IPv4到IPv6》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IP地址空间日趋枯竭,新一代寻址方案IPv6将成为未来因特网的主流协议。为使新网络兼容IPv4,并逐步向IPv6过渡,本文重点阐述从IPv4向IPv6过渡的几种可行方案。(本文来源于《微型机与应用》期刊2002年04期)
网际协议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分布式拒绝服务器攻击正在对整个互联网产生着巨大的危害,且不断增大。研究了在不同网际协议下,如何标记经过路由器的攻击数据包,重构攻击路径,从而对拒绝服务攻击源进行定位,进而阻断拒绝服务攻击;并分析了IPV6网际协议的安全机制,将IPV4和IPV6的报文格式进行了分析比较,并将IPV4中路由器保存标记信息的算法进行了改进,并成功的应用于IPV6网际协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网际协议论文参考文献
[1].毛燕.浅析“计算机网络基础”中网际协议教学方法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1
[2].刘悦,李宁.基于不同网际协议的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源定位技术的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9
[3].王伟超,邓浩.下一代网际协议IPv6[J].软件导刊.2008
[4].兰清华.移动网际协议在自组网中的应用研究[D].重庆大学.2006
[5].吴明光,崔家林,陈冠雄.串行网际协议在记录仪通信中的应用[J].科技通报.2005
[6].孙超.从IPv4到IPv6看网际协议的变化趋势[J].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2004
[7].张秀虹,陈德增,冯历.Internet的新一代网际协议——IPv6[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3
[8].宋桂琴.多播网际协议MulticastInternetProtocol[J].现代计算机(专业版).2002
[9].杨双新,刘晓英.网际协议过渡——从IPv4迁移到IPv6[J].数据通信.2002
[10].杨双新,刘晓英,张志国.网际协议过渡——从IPv4到IPv6[J].微型机与应用.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