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差动行星轮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行星,差动,动力学,效率,动轮,外差,伞齿轮。
差动行星轮系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李龙亮[1](2018)在《含齿面摩擦的封闭差动行星轮系效率计算及均载特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封闭差动行星轮系分多条路径传递功率,传递功率大、结构紧凑,广泛应用于舰船等大功率场合。但封闭差动行星轮系功率流路径较多,结构复杂,若结构设计不合理,会使系统内部出现功率循环(封闭功率),严重降低系统效率。封闭差动行星轮系构件较多,载荷的均匀分配对于提高系统的传动质量及使用寿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大功率船用封闭差动行星轮系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系统的功率流、传动效率、动力学均载特性及浮动特性;采用虚拟样机技术ADAMS对系统进行运动学和动力学仿真。推导了封闭差动行星轮系的传动比,分析了功率分配系数对功率流的影响,得出了系统无功率循环的必要条件;采用基于弹流润滑理论的摩擦系数模型,分析了不同输入功率、输入转速、齿宽、螺旋角、模数、压力角、粗糙度以及润滑油粘度对效率的影响;分析得出了系统的结构参数及润滑油选取原则。建立了考虑齿面摩擦的弯-扭-轴耦合动力学模型,采用集中质量法推导了系统动力学微分方程,采用ODE45数值积分法求解了动力学微分方程,得到了系统的位移及动态啮合力。计算了封闭级和差动级的均载系数,分析了不同的输入转速、输入功率以及摩擦系数对差动级和封闭级均载特性的影响。得到了封闭级和差动级中心轮浮动轨迹,分析了系统在不同输入转速及输入功率下的浮动特性,验证了对均载特性的分析。在UG中建立了封闭差动行星轮系叁维实体模型,进行了行星轮系的虚拟装配,在ADAMS中建立了虚拟样机的仿真模型,给出了接触力的计算模型及接触刚度计算方法;仿真得出系统的动态传动比,并与理论计算值进行了对比,验证了虚拟样机模型的正确性。对系统的传动效率及均载特性进行了仿真并与理论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了理论模型的正确性。(本文来源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期刊2018-03-01)
余震,朱自冰,聂慧阳[2](2016)在《一种共轴输出封闭差动行星轮系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直升机共轴输出的要求,提出了一种实现共轴输出的封闭差动行星传动机构,该构型由定轴轮系和差动行星轮系构成,同时给出了该构型传动比条件、同心条件、邻接条件、装配条件等齿数匹配约束条件;研究了该构型的各个主要部件的受力情况。采用Romax软件和AGMA标准对构型的设计进行了仿真和强度验证。研究结果表明,该构型能够在较小的尺寸下,传递较大的功率,实现共轴输出的要求。(本文来源于《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期刊2016年03期)
杨阳,马鹏程,秦大同,李国伟[3](2016)在《采煤机差动2K-H行星轮系固有特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传统采煤机滚筒恒速截割时工况适应性差的特点,提出一种采煤机滚筒转速可调的新型截割传动系统。为了解该截割传动系统的性能,以系统中非同轴传动的差动2K-H行星轮系为研究对象,采用集中质量法建立其平移-扭转耦合动力学模型。对轮系固有特性的分析表明,非同轴传动行星轮系不存在经典的扭转振动与平移振动模式,但仍存在行星轮振动模式;支撑刚度对系统的低阶固有频率影响较大,而啮合刚度主要影响系统的高阶固有频率;外啮合齿轮副啮合刚度分段影响非同轴传动行星轮系的固有频率。推导出2K-H行星轮系啮合频率的通用表达式,表明其啮合频率正比于齿圈和太阳轮的转速差。分析结果可用于指导该新型采煤机截割传动系统的设计,并为制定滚筒调速范围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煤炭学报》期刊2016年02期)
关超然[4](2014)在《封闭差动行星轮系动力学优化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代齿轮传动技术向高速和重载方向快速发展,对动态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设计方法难以满足设计要求。在设计阶段考虑动态因素的影响,预测齿轮副动态性能尤为重要。齿轮传动系统的动载特性对系统的动态性能和工作可靠性有很大影响。本文对差动和封闭差动行星齿轮传动系统开展基于动载特性的动力学优化设计的研究。基于集中参数法,建立了差动行星齿轮传动系统的动力学分析模型。模型中考虑了时变啮合刚度、啮合阻尼、齿轮偏心误差和外部激励等参数。安装误差和制造偏心误差包含在齿轮的偏心误差中,推导了误差的当量啮合误差计算公式,各个中心位移等效为相应啮合线上的位移。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到了差动行星齿轮传动系统的动力学平衡方程。通过消除系统的刚体位移并对方程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应用4-5阶Runge-Kutta数值积分法对方程进行了求解并得到系统的固有特性和动载系数历程,研究了误差和支撑刚度等系统参数对系统最大动载系数的影响。基于差动行星齿轮传动系统动力学的求解结果,对系统进行了动力学优化设计。通过分析研究,选择了合理的优化设计变量和约束条件。以动载系数计算值与给定值之间偏离度为目标函数,调用MATLAB中的fmincon函数进行求解。另外,研究了齿数给定变位非等模数非等压力角和齿数给定非变位等模数等压力角两种优化设计方案。分析了输入转速和功率对目标函数值的影响,为合理选择工况提供参考。分析了各个优化设计变量对优化结果的影响。研究表明:动力学优化设计效果明显,为多设计变量、多约束条件的齿轮传动系统动力学优化设计提供了一种可靠有效的设计方法。对封闭差动行星齿轮传动系统进行了动力学优化设计研究。基于现有对封闭差动行星齿轮传动系统动载特性的研究,选择合理的优化设计变量和约束条件。以动载系数计算值与给定值之间偏离度为目标函数,调用MATLAB中的fmincon函数进行求解。研究了齿数给定变位两级非等模数非等压力角和齿数给定非变位两级等模数等压力角两种优化设计方案,分析了各个优化设计变量对优化结果的影响。研究表明:动力学优化设计效果明显。在各个优化设计方案中,设计变量对优化结果的影响效果不同,需要具体方案具体分析。根据理论分析的结果和实际的使用需求,以MATLAB软件为平台,开发出一套关于差动和封闭差动行星齿轮传动系统动力学分析及动力学优化设计的工程分析软件。(本文来源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期刊2014-03-01)
谢进利,张维强[5](2010)在《差动行星轮系作为并联HEV转矩合成器的动力匹配研究及参数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选用2K-H型差动行星轮系作为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动力合成装置,在ADVISOR中建立了该动力合成装置的仿真模型。在ADVISOR原有的并联式混合动力汽车模型的基础上,通过修改部件模型建立了采用差动行星轮作为动力合成装置的整车模型。对所建立的车辆模型进行了动力匹配研究和动力系统参数优化计算。(本文来源于《机械科学与技术》期刊2010年11期)
唐伟,任中全,杨富强[6](2007)在《基于差动行星轮系的重载软启动系统的动力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差动行星轮系能够对运动进行合成和分解。采用差动行星轮系的运动合成功能,并利用磁粉制动器控制差动轮系的运动,可以控制重载启动的过程并实现软启动。对启动过程进行分析,并建立了启动过程的动力学模型。在已知磁粉制动器的输出力矩函数时,可将连续系统的微分方程形式转化为差分形式的状态方程进行求解仿真;若给定负载的速度曲线,则可通过数值方法求得磁粉制动器力矩函数。通过对某软启动装置进行仿真,得出在负载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当磁粉制动器的输出力矩均匀增加时,负载启动过程并不平稳;要使负载启动平稳,需要在力矩增大到一定程度之后逐渐减小,给出了能使负载平稳启动的力矩施加函数。(本文来源于《机械设计》期刊2007年04期)
李雪松[7](2002)在《A201E型精梳机外差动行星轮系部件防松动措施》一文中研究指出A2 0 1E型精梳机大车头外差动行星齿轮臂及其 1 7齿齿轮常因 88连杆结合件与四连杆机构销轴紧固螺钉松动造成其断裂损坏 ,严重影响正常生产。虽然采取了严格检查措施 ,但仍存在事故隐患。针对上述存在问题 ,我们进行了认真的分析研究 ,并采取了相应技术(本文来源于《棉纺织技术》期刊2002年07期)
郭平辉[8](1998)在《差力差速器设计——差动行星轮系应用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差速器是实现车辆两驱动轮之间具有不同转速的动力传递装置。普通锥齿轮差速器,差速不差力。为了达到既能差速又能差力的目的,现今采用两种方法:一是人工控制,使差速驱动和刚性驱动在需要的时候相互转换,这就是差速锁;二是以削弱差速功能来增加差力功能,这就是各种摩擦(本文来源于《机械传动》期刊1998年04期)
刘鹄然[9](1993)在《联动行星轮系效率公式》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一种计算联动行星轮系效率的方法,阐明了联动行星轮系正反向驱动效率之间的关系,并列出了它的各种联结方式和不同的功率流动状态下的效率计算公式。(本文来源于《机械》期刊1993年03期)
刘鹄然[10](1986)在《联动行星轮系的效率计算》一文中研究指出如果在两个自由度的差动轮系中用一个附加的传动把任意两个具有固定回转轴线的构件联结起来便可得到一个自由度的联动行星轮系。这类机构的效率计算仍未解决。其实问题并不复杂。因为只要差动器有一个输入输出端与外介直连,该端的输入或输出使是确定的,其余两个输入输出端功率流向便可知,继而连接两个差(本文来源于《齿轮》期刊1986年03期)
差动行星轮系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直升机共轴输出的要求,提出了一种实现共轴输出的封闭差动行星传动机构,该构型由定轴轮系和差动行星轮系构成,同时给出了该构型传动比条件、同心条件、邻接条件、装配条件等齿数匹配约束条件;研究了该构型的各个主要部件的受力情况。采用Romax软件和AGMA标准对构型的设计进行了仿真和强度验证。研究结果表明,该构型能够在较小的尺寸下,传递较大的功率,实现共轴输出的要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差动行星轮系论文参考文献
[1].李龙亮.含齿面摩擦的封闭差动行星轮系效率计算及均载特性分析[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8
[2].余震,朱自冰,聂慧阳.一种共轴输出封闭差动行星轮系分析[J].机械制造与自动化.2016
[3].杨阳,马鹏程,秦大同,李国伟.采煤机差动2K-H行星轮系固有特性分析[J].煤炭学报.2016
[4].关超然.封闭差动行星轮系动力学优化设计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4
[5].谢进利,张维强.差动行星轮系作为并联HEV转矩合成器的动力匹配研究及参数优化[J].机械科学与技术.2010
[6].唐伟,任中全,杨富强.基于差动行星轮系的重载软启动系统的动力学分析[J].机械设计.2007
[7].李雪松.A201E型精梳机外差动行星轮系部件防松动措施[J].棉纺织技术.2002
[8].郭平辉.差力差速器设计——差动行星轮系应用探讨[J].机械传动.1998
[9].刘鹄然.联动行星轮系效率公式[J].机械.1993
[10].刘鹄然.联动行星轮系的效率计算[J].齿轮.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