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现代化论文_翟军亮,吴春梅,黄宏

导读:本文包含了农民现代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农民,乡村,疏勒河,灌区,主体性,小农,作业。

农民现代化论文文献综述

翟军亮,吴春梅,黄宏[1](2019)在《农民组织化与农村公共性的交互性建构:理论框架、当代实践与未来路径——兼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路径选择》一文中研究指出农民组织化是农村公共性的天然载体,农村公共性是农民组织化的持续动力,两者呈现交互性建构状态,影响着农业农村现代化之路。这种交互性建构深嵌于国家—社会关系演进历程,表征为农民组织化和农村公共性建构的专业化。当代中国实践经历了从改革开放前的组织整合型模式向农地"两权"分置时期的服务整合型模式的质变,正在经历向农地"叁权"分置时期的价值整合型模式质变。当前,处于多重转型期的农民组织化和农村公共性的交互性建构因脱嵌于农村治理生态而难以满足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需求。未来路径应建立基于公共治理,以组织整合型模式为基础、以服务整合型模式为纽带、以价值整合型模式为导向的叁位一体建构模式。(本文来源于《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甄爱军[2](2019)在《乡村振兴要靠“现代化农民”》一文中研究指出乡村振兴的本质就是人的振兴,人既是乡村振兴的作用对象,又是乡村振兴的主体,人的现代化,也即现代化农民,是高质量发展的最关键因素。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史无前例地写入了党章,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部署。乡村振兴不仅是我国重要的政治任务与发展战略,更是关乎着亿万人乡居生活理想的实现。而在未来,我们如何进一步推动农村改革,并让农村经济得以(本文来源于《理财周刊》期刊2019年42期)

姚明[3](2019)在《农业实现现代化 农民过上好日子》一文中研究指出金秋时节,放眼塔城大地,到处呈现出一派丰收的景象:在乌苏市、沙湾县的棉田里,雪白的棉花一眼望不到尽头;塔城市、额敏县的玉米田里,成熟的玉米棒张开“嘴”露出金黄的“牙齿”;而在裕民县、托里县的广袤草原,肥壮的牛羊悠闲地在草原漫步……这一幕幕丰收的场景,描绘(本文来源于《塔城日报(汉)》期刊2019-10-10)

来庆立[4](2019)在《列宁农民文化现代化思想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农民的文化现代化是东方落后国家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关键问题之一。在社会主义思想史中,修正主义、改良主义往往认为,因为农民数量较多,东方国家只能效仿西欧的现代社会发展,走资本主义道路。列宁则认为,东方国家的现代社会发展,唯有通过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才能实现;也只有通过社会主义,才能够真正保障俄国农民的利益,塑造、引导、提升俄国农民的文化,进一步促进俄国的现代社会发展。列宁认为,农民的文化现代化关涉俄国社会主义政权的存亡,必须在经济基础、党的领导和社会政策等多个层面形成合力,提升农民文化,才能在社会主义政权的领导下"成为现代",为实现共产主义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现代哲学》期刊2019年05期)

陈明[5](2019)在《新中国70年的农民形态演进与乡村治理变革——兼论中国乡村现代化的未来图景》一文中研究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民形态经历了革命农民、公社农民、家户小农、流动小农、市场小农到专业农户的逐步演进。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农民被国家和体制所塑造,另一方面农民也在塑造着体制和国家,大跨度的历史梳理呈现出的是农民形态与乡村治理结构之间的互嵌与互动。如今,专业农户崛起带来了乡村社会基础、治理逻辑和产权秩序的深刻变革,其预示了乡村现代化的前途与方向。未来,随着小农的终结和城乡二元体制的消亡,一个现代化的乡村将开启何种治理模式,是一个需要持续观察与思考的开放性议题。(本文来源于《理论月刊》期刊2019年09期)

梁莹[6](2019)在《现代化进程中农民主体性问题的历史考察及其现实思考——以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为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所做的重大战略部署,为解决"叁农"问题提供了新思路。回顾历史,在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历程中,各界人士在认识农民主体性问题和具体对策上各不相同,值得借鉴和反思。当前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因农民自身缺乏主体意识、对农政策的激发机制缺乏有效性及基层干部未能有效地把农民组织起来等,农民主体性缺位的问题依然存在。本文建议加大对农民的宣传教育、加强政策落实的制度保障、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以解决"带头人"问题等,以期进一步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本文来源于《法制与社会》期刊2019年22期)

努尔力·买买吐孙[7](2019)在《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对新疆农民收入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叁农”问题是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农民收入是直接影响农民生活的因素之一,因此如何增加农民收入成了国家和政府目前关注的焦点。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提升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增加农民收入提供了前提条件。然而,城镇化的辐射作用使城乡之间实现统筹发展,开拓了“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良性局面。新疆作为西部地区,其中南疆四地州是全国深度贫困地区之一。为了打好脱贫攻坚战,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步伐,研究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水平对增加农民收入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以新疆为例分别对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建立多个指标,采用因子分析法测度新疆1992-2017年的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化水平。通过建立误差修正模型与灰色关联度分析等方法分析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对新疆农民收入的影响,采用的软件是SPSS24.0和Eviews8.0。通过实证研究得到了以下结论:第一,从农民收入分析得出农户通过农业经营得来的收入是新疆农民人均纯收入的主要来源。第二,农业现代化水平每增加1个单位,农民收入也相应的增加0.9472个单位(调整后的为0.3618),说明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提高促进农民收入的增加。误差修正的结果表明在短期出现波动时,系统将得到14.72%的修正。灰色关联度的结果表明,一级指标中与农民收入关联度最大的为投入水平,其次是科技水平,关联度最小的为人民生活水平。第叁,城镇化水平每增加一个单位,农民收入也相应的增加1.1459个单位(调整后的为0.1061),说明城镇化水平对农民收入也有促进作用。误差修正结果指出城镇化发展水平与农民收入之间出现短期波动时,系统将得到7.8%的修正。灰色关联度结果显示,一级指标中与农民收入关联度最高的是经济城镇化,其次是人口城镇化,关联度最小的为空间城镇化。通过研究本文给出了促使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非农收入、重视农技人员培训和提高农业机械水平、增加财政支农支出、提高教育水平,完善医疗卫生设施、促进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同步协调发展等建议。(本文来源于《新疆大学》期刊2019-06-30)

袁涛,周晋[8](2019)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十六届五中全会"叁农"政策的提出,我国农业的发展进入了新时期,农业现代化进程实现飞速的发展。同时,作为新时期农业的主力军,农民也需要根据时代的发展向新型职业转变,以保证真正实现农业的现代化。本文将以安徽芜湖的农业为例,从安徽芜湖农民的现状开始分析,再对其培养新职农民面临的问题进行探讨,最后对培养适应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新职业农民提出有效的培养方案,以期为推动安徽芜湖农业的发展略尽绵薄之力。(本文来源于《农家参谋》期刊2019年12期)

吕建全,闫文靖[9](2019)在《山阴县发展草牧业铺就绿色致富路》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近日,在5000亩连片种植的山阴农牧场一分场苜蓿基地里,盛开的苜蓿花散发出浓浓的芳香,和着割草机、运输车的轰鸣声,尤其是农民们的欢笑声,一个丰收的场面令人震撼。这是山阴县努力建成生态良好、农牧互促、农民富裕的现代化生态畜牧基地的生动写照。近(本文来源于《朔州日报》期刊2019-06-12)

赵建英[10](2019)在《现代化灌区建设中充分发挥农民用水户协会作用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甘肃省疏勒河流域灌区农民用水户协会在灌区灌溉管理中发挥了较好的作用,但在近些年的实际运行中发现还存在经费不足、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无专职工作人员、运作不规范、监督机制不健全、运作困难等问题,为了充分发挥农民用水户协会的作用,助力灌区现代化建设,文章探讨通过以下途经解决农民用水户协会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地方党委政府重视、支持和监督,发挥农民用水户协会在乡村治理体系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作用;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提高农民用水户协会硬件建设现代化水平;专职专业,提高管理服务水平;规范化运行,推进农民用水户协会管理现代化;健全监督机制,促进农民用水户协会民主化进程。(本文来源于《水利发展研究》期刊2019年06期)

农民现代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乡村振兴的本质就是人的振兴,人既是乡村振兴的作用对象,又是乡村振兴的主体,人的现代化,也即现代化农民,是高质量发展的最关键因素。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史无前例地写入了党章,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部署。乡村振兴不仅是我国重要的政治任务与发展战略,更是关乎着亿万人乡居生活理想的实现。而在未来,我们如何进一步推动农村改革,并让农村经济得以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农民现代化论文参考文献

[1].翟军亮,吴春梅,黄宏.农民组织化与农村公共性的交互性建构:理论框架、当代实践与未来路径——兼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路径选择[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2].甄爱军.乡村振兴要靠“现代化农民”[J].理财周刊.2019

[3].姚明.农业实现现代化农民过上好日子[N].塔城日报(汉).2019

[4].来庆立.列宁农民文化现代化思想再研究[J].现代哲学.2019

[5].陈明.新中国70年的农民形态演进与乡村治理变革——兼论中国乡村现代化的未来图景[J].理论月刊.2019

[6].梁莹.现代化进程中农民主体性问题的历史考察及其现实思考——以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为视角[J].法制与社会.2019

[7].努尔力·买买吐孙.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对新疆农民收入的影响研究[D].新疆大学.2019

[8].袁涛,周晋.农业现代化进程中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问题研究[J].农家参谋.2019

[9].吕建全,闫文靖.山阴县发展草牧业铺就绿色致富路[N].朔州日报.2019

[10].赵建英.现代化灌区建设中充分发挥农民用水户协会作用的探讨[J].水利发展研究.2019

论文知识图

:新媒体需求与使用对农民现代化...思想政治阶段例图专题研究进展中国农民的分化与分层研究中国社会学界概况[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社...中国社会学界概况[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社...中国社会学界概况[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社...

标签:;  ;  ;  ;  ;  ;  ;  

农民现代化论文_翟军亮,吴春梅,黄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