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植被动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植被,动态,模型,临汾市,通辽市,生物量,青神县。
植被动态论文文献综述
王君,杨晓梅,隋立春,康军梅,王志华[1](2019)在《西安市1995—2016年植被覆盖度动态变化监测及景观格局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Landsat TM/OLI遥感影像数据反演了西安市1995—2016年的植被覆盖度,分析了西安市不同时期的植被覆盖度变化特征,并运用景观格局对植被覆盖度的空间格局变化进行了定量化分析。总体统计结果显示:西安市1995年、2002年、2009年、2016年平均植被覆盖度分别为45.40%、50.03%、55.97%、59.42%,呈现逐年增加趋势,其中1995—2016年极低覆盖度面积减少了1427.9337 km~2,极高植被覆盖度面积增加了1252.9080 km~2,表明西安市自然生态环境明显转好。分区统计结果显示:南部山区秦岭和渭河洪冲积平原的植被生长保持稳定;沿山丘陵、黄土台塬区植被增长趋势显着;植被退化主要发生在新的建城市区域和主要发展开发区。景观格局分析显示:西安市在此20年间,植被覆盖度的斑块密度和斑块数量呈上升趋势,破碎化程度加大,这不仅表明西安市资源不断被开发利用,同时也表明生物多样性的环境向不利趋势方向发展。这提醒我们尽管西安市总体植被覆盖度变好,但仍需要在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密切关注保持生物多样性的环境。(本文来源于《生态科学》期刊2019年06期)
王希义,彭淑贞,徐海量,凌红波,马婷婷[2](2020)在《塔里木河下游植被生物量的动态模拟及其宏观价值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植被的生物量具有宏观价值,是对植被系统功能的重要反映。在塔里木河下游河道附近,植被分布较多。研究塔里木河下游植被生物量及宏观价值变化特征,对于评估生态输水的效益以及制定合理的输水政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研究运用塔里木河下游的科学调查资料以及2001年的植被资源清查资料,采用实地调查方法推算了塔里木河下游胡杨、柽柳的生物量及其净生产力特征,采用刈割称重的方法推算了林下草本的生物量和净生产力特征,并对植被生物量的动态变化规律和宏观价值进行了模拟。研究表明:1)2001年塔里木河下游植被总生物量约为72004t,平均生物量约为322.51kg/hm~2,远低于全国的平均生物量水平(77.4t/hm~2);单位面积的净生产力为18.19kg/(hm~2·年),总净生产力为4060.82t/年。2)塔里木河下游的植被组成以柽柳为主体,胡杨和草本植物的生物量较低;这一方面说明胡杨和草本植物的质量较差,胡杨老化、草地退化严重,但另一方面也表明如果对现有的植被进行合理的保护与恢复,塔里木河下游的胡杨和草地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3)塔里木河下游植被生物量的动态模拟结果表明,塔里木河下游的植被生物量具有巨大的增长潜力,在加强保护的前提下,植被生物量可以从2001年的7.2×10~4t增加到2040年的15.2×10~4t。4)基于能值理论与方法,对塔里木河下游植被生物量的宏观经济价值进行评估,得出宏观经济价值会从2001年的2000×10~4美元增加到2040年的4200×10~4美元。(本文来源于《干旱区资源与环境》期刊2020年03期)
马秀秀,王雅萍,程结海,何湜[3](2019)在《临汾市近20年植被覆盖度遥感估算及动态变化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植被覆盖度是衡量植被生长状况的指标,对分析评价区域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以临汾市1998年、2007年和2018年Landsat遥感影像作为数据源,利用ENVI和ARCGIS软件,通过计算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值,利用像元二分模型,对临汾市近20年的植被覆盖度及其动态变化进行分析。分析结果显示:1998年、2007年和2018年临汾市的平均植被覆盖度分别为45.92%、58.76%和60.09%,处于递增的态势。在这20年间,极低覆盖度和低覆盖度的植被面积都有减少,而中等覆盖度、高覆盖度和极高覆盖度的植被面积增加。高覆盖度和低覆盖度的植被面积变化最大,高覆盖度的植被面积增加了3 063.14 km~2,约占临汾市总面积的15.21%;低覆盖度的植被面积减少了3 192.38 km~2,约占临汾市总面积的15.85%。说明临汾市的生态环境有所改善,这与该区水土保持项目的实施以及封禁治理有关。(本文来源于《能源与环保》期刊2019年11期)
马晓勇,赵娜,李晓婷[4](2019)在《2000—2010年山西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植被动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讨山西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近年来森林植被的变化情况及在减缓森林面积丧失、保护森林植被等方面的效果,该研究以RS与GIS技术为支撑,从森林面积和植被覆盖度(NDVI)两方面分析了山西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0—2010年森林植被的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森林植被的面积增加了81. 99 hm~2,其增长主要源于实验区灌丛演替的结果,以2005—2010年间增加最多,核心区和缓冲区的森林植被面积基本保持不变;(2) 10年间,保护区NDVI呈上升趋势,其中2005—2010年间的上升速度最快,92. 99%的森林植被NDVI趋于稳定,6. 64%的森林植被NDVI有明显增加,尤以实验区增加最多,表明其生态环境得到了改善;(3)在海拔垂直空间上,针叶林与阔叶林面积变化的差异性类似,且二者有明显的垂直分布规律。在海拔高度低于1 300 m的地区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NDVI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增大,海拔高度为1 300~2 000 m NDVI相对较为稳定,海拔高度高于2 000 m的地区NDVI主要受热量条件限制。研究表明,10年来山西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森林面积和生长状况保持稳定或略有增加,植被趋于改善,森林植被的保护效果较好。(本文来源于《环境生态学》期刊2019年07期)
崔佳星[5](2019)在《菩提岛回填区植被修复工程生境条件动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改善海岛整治修复区生态环境条件,在基本查明菩提岛优势群落生境条件的基础上,对植被修复工程区进行生境条件动态监测。结果表明,项目区土壤含盐量和地下水矿化度显着降低,已处于原岛体植被自然生长的区间;有机质、全氮等营养盐含量稳步增高;项目区生境条件得到明显改善。(本文来源于《陕西建筑》期刊2019年11期)
李思慧[6](2019)在《基于MODIS-NDVI的通辽市植被遥感动态监测》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2003—2017年MODIS-NDVI遥感资料,对内蒙古通辽市21世纪开始实施"叁北"防护林、退耕还林还草、"双千万亩"综合治理等一系列生态建设工程以来,植被变化情况进行了动态监测评估。结果表明,受到全球气候变暖及植被生长季变长等因素的影响,通辽市植被总体呈增加趋势,植被指数(NDVI)年平均值从2003年的0.296 1上升至2017年的0.322 7;同时植被覆盖结构改善明显,低植被覆盖向中植被覆盖转变。2003—2017年,扎鲁特旗植被指数较为平稳,保持较高水平。从植被指数变化来看,开鲁县、科尔沁左翼中旗一带及科尔沁左翼后旗中东部地区改善较为明显。(本文来源于《畜牧与饲料科学》期刊2019年10期)
冯李,胡文英,李应鑫,张恩伟[7](2019)在《Google Earth Engine在四川省多年植被覆盖度动态监测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植被覆盖度的动态监测是研究区域生态环境的重要部分,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遥感大数据云计算平台收集四川省2001—2016年Landsat TM/OLI的复合NDVI遥感影像,综合利用最大值合成法、像元二分模型、趋势分析等方法,估算2001—2016年的四川省植被覆盖度,并对16年的四川省植被覆盖度变化状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利用GEE强大的云计算能力可以对大面积研究区域进行长时序的动态监测;2)2001—2016年16年间,四川省的植被覆盖整体呈现比较良好的状况且植被覆盖变化趋势比较稳定;3)四川省植被覆盖度呈现空间分布不均的状况,大体呈现从边缘到中心覆盖度逐渐降低的趋势。16年间该地区的植被覆盖度整体呈现轻度增加的趋势,总体而言,四川省的植被覆盖状况良好。(本文来源于《林业资源管理》期刊2019年04期)
王瑾,闫庆武,谭学玲,邹雅婧[8](2019)在《内蒙古地区植被覆盖动态及驱动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内蒙古自治区植被覆盖度的时空演变规律,基于2005—2018年MODIS NDVI数据,以植被覆盖度FVC为研究植被覆盖度变化的主要指标,利用时间信息熵、时间序列信息熵、植被覆盖动态变化分析等方法,分析内蒙古自治区植被覆盖度的变化强度和趋势;通过GIS空间分析方法,分析矿区、河流、降水、地形等因素对植被覆盖度的影响。结果表明:1)从时间上看,2005—2018年,内蒙古自治区植被覆盖度变化强度较平稳,变化趋势呈现缓慢增加趋势,主要原因是人们日益重视保护环境,保护植被,也得益于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以及矿区的整治。2)从空间上看,在2005—2018年间,内蒙古地区的植被覆盖度东高西低,有明显的经度地带性。3)降水、矿区、河流都是植被覆盖度变化的影响因素,降水充沛的地区,植被覆盖度往往较高;矿区植被覆盖度低于非矿区;河流的发育为植被的生长提供良好的水分条件,距河流较近的区域植被覆盖度高;不同的地形对植被覆盖度有显着的影响,低缓坡度和海拔较低的地区相较于坡度较陡、海拔较高的地区,更适宜植被的生长。(本文来源于《林业资源管理》期刊2019年04期)
李爱琴,王会荣,王晶晶,滕臻,徐小牛[9](2019)在《安徽省森林植被碳储量、碳密度动态及固碳潜力》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明确安徽省森林植被碳储量动态变化特征,基于安徽省1989-2014年6次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数据,采用生物量-蓄积量转换函数,结合主要树种含碳率,估算了安徽省森林植被的碳储量、碳密度和固碳潜力。结果表明:安徽省森林植被碳储量由1989年的32.98×10~6t C增加到2014年的85.72×10~6t C,碳汇量为52.75×10~6t C,年均增长率为4.06%,碳密度增加了8.51 t C/hm~2。乔木林是安徽省森林植被碳汇的主要贡献者,竹林次之,二者分别占安徽省森林植被碳汇的83.27%、13.41%,各林型平均碳密度大小顺序为竹林、乔木林、经济林、灌木林和疏林;不同龄组乔木林的碳储量大小顺序为中龄林、幼龄林、近熟林、成熟林和过熟林,且表现出林龄越大,碳密度越大的趋势;天然林植被碳储量略高于人工林;安徽省森林植被固碳潜力为35.67 t C/hm~2,栎类固碳潜力最大。因此,安徽省森林植被碳汇能力明显增强,但碳密度较低,加强科学经营管理至关重要。(本文来源于《江西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赵昊天,王林青,郑勇,谢天资,蒋雨轩[10](2019)在《基于Landsat的青神县植被覆盖动态变化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Landsat TM/OLI系列遥感数据为基础,利用RS和GIS为技术手段提取NDVI值,通过像元二分模型得出青神县2009年、2013年、2018年叁期的植被覆盖度分级图,并用转移矩阵和差值法分析其动态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青神县植被覆盖总体良好,植被覆盖度以中高以上为主。2009—2013年该地区中高以上植被覆盖区占总面积的比例由71.73%降到62.69%,2018年有所改善,占总面积的67.77%,说明2009—2018年青神县植被覆盖度经历了先退化后改善的趋势,但整体发生了小幅度退化,退化面积比改善面积多出6.22 km~2,占总面积的1.6%。据分析,城区的扩张、基础设施的建设侵占了耕地和林地,是造成青神县植被覆盖度退化的主要原因。为促进区域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应进一步提升中心城区及周边的植被覆盖度。(本文来源于《四川林业科技》期刊2019年05期)
植被动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植被的生物量具有宏观价值,是对植被系统功能的重要反映。在塔里木河下游河道附近,植被分布较多。研究塔里木河下游植被生物量及宏观价值变化特征,对于评估生态输水的效益以及制定合理的输水政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研究运用塔里木河下游的科学调查资料以及2001年的植被资源清查资料,采用实地调查方法推算了塔里木河下游胡杨、柽柳的生物量及其净生产力特征,采用刈割称重的方法推算了林下草本的生物量和净生产力特征,并对植被生物量的动态变化规律和宏观价值进行了模拟。研究表明:1)2001年塔里木河下游植被总生物量约为72004t,平均生物量约为322.51kg/hm~2,远低于全国的平均生物量水平(77.4t/hm~2);单位面积的净生产力为18.19kg/(hm~2·年),总净生产力为4060.82t/年。2)塔里木河下游的植被组成以柽柳为主体,胡杨和草本植物的生物量较低;这一方面说明胡杨和草本植物的质量较差,胡杨老化、草地退化严重,但另一方面也表明如果对现有的植被进行合理的保护与恢复,塔里木河下游的胡杨和草地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3)塔里木河下游植被生物量的动态模拟结果表明,塔里木河下游的植被生物量具有巨大的增长潜力,在加强保护的前提下,植被生物量可以从2001年的7.2×10~4t增加到2040年的15.2×10~4t。4)基于能值理论与方法,对塔里木河下游植被生物量的宏观经济价值进行评估,得出宏观经济价值会从2001年的2000×10~4美元增加到2040年的4200×10~4美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植被动态论文参考文献
[1].王君,杨晓梅,隋立春,康军梅,王志华.西安市1995—2016年植被覆盖度动态变化监测及景观格局分析[J].生态科学.2019
[2].王希义,彭淑贞,徐海量,凌红波,马婷婷.塔里木河下游植被生物量的动态模拟及其宏观价值评估[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20
[3].马秀秀,王雅萍,程结海,何湜.临汾市近20年植被覆盖度遥感估算及动态变化分析[J].能源与环保.2019
[4].马晓勇,赵娜,李晓婷.2000—2010年山西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植被动态分析[J].环境生态学.2019
[5].崔佳星.菩提岛回填区植被修复工程生境条件动态分析[J].陕西建筑.2019
[6].李思慧.基于MODIS-NDVI的通辽市植被遥感动态监测[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9
[7].冯李,胡文英,李应鑫,张恩伟.GoogleEarthEngine在四川省多年植被覆盖度动态监测中的应用[J].林业资源管理.2019
[8].王瑾,闫庆武,谭学玲,邹雅婧.内蒙古地区植被覆盖动态及驱动因素分析[J].林业资源管理.2019
[9].李爱琴,王会荣,王晶晶,滕臻,徐小牛.安徽省森林植被碳储量、碳密度动态及固碳潜力[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19
[10].赵昊天,王林青,郑勇,谢天资,蒋雨轩.基于Landsat的青神县植被覆盖动态变化分析[J].四川林业科技.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