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加工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机械工件侧边打磨装置,包括底配重块,所述底配重块的上方设置有顶配重块,所述顶配重块的一侧设置有固定杆,所述顶配重块与底配重块通过固定杆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杆上安装有滑动框,所述滑动框的一侧设置有支架板,所述支架板的一侧安装有夹持板,所述夹持板通过螺纹轴与支架板转动连接,所述底配重块的中间部位设置有支撑柱,本实用新型设置了齿轮圈板和直板条,设置的齿轮圈板在电机的带动下能够进行转动,从而使直板条上安装的第二电机能够带着磨轮绕着工件转动,在加工的过程中无需反复固定工件来调整工件打磨的位置,便于快速对工件进行打磨,提高加工效率。
主设计要求
1.一种机械工件侧边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配重块(16),所述底配重块(16)的上方设置有顶配重块(9),所述顶配重块(9)的一侧设置有固定杆(14),所述顶配重块(9)与底配重块(16)通过固定杆(14)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杆(14)上安装有滑动框(13),所述滑动框(13)的一侧设置有支架板(11),所述支架板(11)的一侧安装有夹持板(12),所述夹持板(12)通过螺纹轴与支架板(11)转动连接,所述底配重块(16)的中间部位设置有支撑柱(3),所述支撑柱(3)上安装有轴承(19),所述轴承(19)的外侧设置有齿轮圈板(15),所述齿轮圈板(15)的内侧设置有直板条(7),所述齿轮圈板(15)的一侧设置有第一电机(4),所述第一电机(4)上安装有齿轮(20),所述齿轮(20)上设置有链条(5),所述直板条(7)的一侧设置有第二电机(6)。
设计方案
1.一种机械工件侧边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配重块(16),所述底配重块(16)的上方设置有顶配重块(9),所述顶配重块(9)的一侧设置有固定杆(14),所述顶配重块(9)与底配重块(16)通过固定杆(14)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杆(14)上安装有滑动框(13),所述滑动框(13)的一侧设置有支架板(11),所述支架板(11)的一侧安装有夹持板(12),所述夹持板(12)通过螺纹轴与支架板(11)转动连接,所述底配重块(16)的中间部位设置有支撑柱(3),所述支撑柱(3)上安装有轴承(19),所述轴承(19)的外侧设置有齿轮圈板(15),所述齿轮圈板(15)的内侧设置有直板条(7),所述齿轮圈板(15)的一侧设置有第一电机(4),所述第一电机(4)上安装有齿轮(20),所述齿轮(20)上设置有链条(5),所述直板条(7)的一侧设置有第二电机(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械工件侧边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配重块(9)的底端设置有空心盒(8),所述空心盒(8)的内侧设置有控制器(17),所述控制器(17)的下方设置有风扇(10),所述风扇(10)、第二电机(6)和第一电机(4)均与控制器(17)电性连接,所述底配重块(16)的底端设置有碎屑收集盒(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械工件侧边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板条(7)的顶端设置有走轮(18),所述走轮(18)通过转轴与直板条(7)转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机械工件侧边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碎屑收集盒(2)的外侧设置有万向轮(1),所述万向轮(1)呈环形阵列分布在底配重块(16)的底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械工件侧边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板(11)共设置有两个,且两个支架板(11)对称分布在滑动框(13)上。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机械工件侧边打磨装置。
背景技术
工件是指制造过程中的一个产品部件,它可以是单个零件,也可以是固定在一起的几个零件的组合体,在工件生产的过程中,工件需要进行打磨抛光,传统采用人工打磨的方式加工效率低下,不能适用于大批量的生产加工。
但是目前市场上的打磨装置使用效果不佳,在使用时打磨的磨头位置固定不动,在打磨的过程中需要多次调整夹持工件的位置,使用不便,且打磨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碎屑不能有效处理。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机械工件侧边打磨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打磨的过程中需要多次调整夹持工件的位置,固定调整时较为浪费时间,对工件打磨过程中产生的碎屑不便于收集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机械工件侧边打磨装置,包括底配重块,所述底配重块的上方设置有顶配重块,所述顶配重块的一侧设置有固定杆,所述顶配重块与底配重块通过固定杆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杆上安装有滑动框,所述滑动框的一侧设置有支架板,所述支架板的一侧安装有夹持板,所述夹持板通过螺纹轴与支架板转动连接,所述底配重块的中间部位设置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上安装有轴承,所述轴承的外侧设置有齿轮圈板,所述齿轮圈板的内侧设置有直板条,所述齿轮圈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上安装有齿轮,所述齿轮上设置有链条,所述直板条的一侧设置有第二电机。
优选的,所述顶配重块的底端设置有空心盒,所述空心盒的内侧设置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的下方设置有风扇,所述风扇、第二电机和第一电机均与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底配重块的底端设置有碎屑收集盒。
优选的,所述直板条的顶端设置有走轮,所述走轮通过转轴与直板条转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碎屑收集盒的外侧设置有万向轮,所述万向轮呈环形阵列分布在底配重块的底端。
优选的,所述支架板共设置有两个,且两个支架板对称分布在滑动框上。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设置了齿轮圈板和直板条,设置的齿轮圈板在电机的带动下能够进行转动,从而使直板条上安装的第二电机能够带着磨轮绕着工件转动,在加工的过程中无需反复固定工件来调整工件打磨的位置,便于快速对工件进行打磨,提高加工效率。
(2)本实用新型设置了风扇和碎屑收集盒,设置的风扇和碎屑收集盒位于竖直方向上,加工过程中工件打磨产生的碎屑可以在风力和重力的作用下,滑动到碎屑收集盒中进行收集,既能保证卫生,又能减少碎屑堆积对打磨的干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空心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齿轮圈板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底配重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万向轮、2-碎屑收集盒、3-支撑柱、4-第一电机、5-链条、6-第二电机、7-直板条、8-空心盒、9-顶配重块、10-风扇、11-支架板、12-夹持板、13-滑动框、14-固定杆、15-齿轮圈板、16-底配重块、17-控制器、18-走轮、19-轴承、20-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机械工件侧边打磨装置,包括底配重块16,底配重块16的上方设置有顶配重块9,顶配重块9的一侧设置有固定杆14,顶配重块9与底配重块16通过固定杆14固定连接,固定杆14上安装有滑动框13,滑动框13的一侧设置有支架板11,支架板11的一侧安装有夹持板12,通过夹持板12将工件夹紧,夹持板12通过螺纹轴与支架板11转动连接,底配重块16的中间部位设置有支撑柱3,支撑柱3上安装有轴承19,轴承19的外侧设置有齿轮圈板15,齿轮圈板15的内侧设置有直板条7,齿轮圈板15的一侧设置有第一电机4,第一电机4上安装有齿轮20,齿轮20上设置有链条5,直板条7的一侧设置有第二电机6,第二电机6上安装有用于打磨的磨轮,且磨轮安装在第二电机6的输出轴上。
为了便于去除打磨过程中的碎屑,本实施例中,优选的,顶配重块9的底端设置有空心盒8,空心盒8的内侧设置有控制器17,控制器17采用NUC100控制器,控制器17的下方设置有风扇10,风扇10、第二电机6和第一电机4均与控制器17电性连接,底配重块16的底端设置有碎屑收集盒2,碎屑收集盒2用于收集落下的碎屑。
为了便于转动直板条7,本实施例中,优选的,直板条7的顶端设置有走轮18,走轮18通过转轴与直板条7转动连接。
为了便于装置整体的移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碎屑收集盒2的外侧设置有万向轮1,万向轮1呈环形阵列分布在底配重块16的底端。
为了便于对工件进行夹持,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支架板11共设置有两个,且两个支架板11对称分布在滑动框13上。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使用时,将待打磨的工件放置在两个夹持板12之间,夹持板12的调节是通过螺帽旋紧固定的位置,通过螺帽来固定与夹持板12一体的螺纹杆,在进行打磨时,通过控制器17控制第二电机6运转,从而使第二电机6上安装的磨轮对工件进行打磨,通过控制器17控制第一电机4运行,从而使第一电机4上安装的齿轮20带动链条5转动,通过链条5的转动带动齿轮圈板15转动,齿轮圈板15的转动会带动直板条7上安装的第二电机6转动,便于对工件侧面的不同位置进行打磨,风扇10运行时产生的风力会将工件打磨时产生的碎屑吹离工件及夹持工具,吹离的碎屑会在风力及重力的作用下落在底配重块16上,再从底配重块16滑入碎屑收集盒2内进行收集。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38169.4
申请日:2019-01-10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3(浙江)
授权编号:CN209239688U
授权时间:20190813
主分类号:B24B 9/02
专利分类号:B24B9/02;B24B41/06;B24B55/12;B24B41/00
范畴分类:26F;
申请人:台州科技职业学院
第一申请人:台州科技职业学院
申请人地址:318020 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东城街道嘉木路288号
发明人:朱念恩
第一发明人:朱念恩
当前权利人:台州科技职业学院
代理人:骆震洲
代理机构:32108
代理机构编号:泰州地益专利事务所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