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温控校正电路,包括负温比电流源模块、负温比电压生成模块、零温比参考模块和模数转换模块,所述负温比电流源模块的输入端与电源正极连接,所述负温比电流源模块的输出端通过负温比电压生成模块与地连接,所述负温比电流源模块输出端与模数转换模块的一个输入端连接,所述零温比参考模块的输入端与电源正极连接,所述零温比参考模块的输出端与模数转换模块的另一个输入端连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提供了一种温控校正电路,该电路结构简单,可靠性高,能够及时反馈电容的初始值变化情况,让电子烟及时校正侦测值,有效防止了防止电子烟的加热模块误操作,提高了用户体验。
设计方案
1.一种温控校正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负温比电流源模块、负温比电压生成模块、零温比参考模块和模数转换模块,
所述负温比电流源模块的输入端与电源正极连接,所述负温比电流源模块的输出端通过负温比电压生成模块与地连接,所述负温比电流源模块输出端与模数转换模块的一个输入端连接,所述零温比参考模块的输入端与电源正极连接,所述零温比参考模块的输出端与模数转换模块的另一个输入端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控校正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温比电流源模块包括第一P沟道场效应管、第二P沟道场效应管、第三P沟道场效应管、第一N沟道场效应管、第二N沟道场效应管、第一电阻和第一PNP三极管,
所述第一P沟道场效应管的漏极与电源正极连接,所述第一P沟道场效应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一P沟道场效应管的源极连接,所述第一P沟道场效应管的源极与所述第一N沟道场效应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一N沟道场效应管的源极与第一电阻的一端连接,第一电阻的另一端与地连接;
所述第二P沟道场效应管的漏极与电源正极连接,所述第二P沟道场效应管的栅极与第一P沟道场效应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二P沟道场效应管的源极与第二N沟道场效应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二N沟道场效应管的漏极与所述第二N沟道场效应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一N沟道场效应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二N沟道场效应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二N沟道场效应管的源极与第一PNP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第一PNP三极管的集电极与地连接,所述第一PNP三极管的基极与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
所述第三P沟道场效应管的漏极与电源正极连接,所述第三P沟道场效应管的栅极与第二P沟道场效应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三P沟道场效应管的源极与负温比电流源模块的输出端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控校正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零温比参考模块包括第四P沟道场效应管、第五P沟道场效应管、第六P沟道场效应管、第三N沟道场效应管、第四N沟道场效应管、第二PNP三极管、第三PNP三极管、第四PNP三极管、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六电阻和第一比较器,
所述第四P沟道场效应管的漏极与电源正极连接,所述第四P沟道场效应管的栅极与所述第四P沟道场效应管的源极连接,所述第四P沟道场效应管的源极与所述第三N沟道场效应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三N沟道场效应管的源极与所述第二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PNP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第二PNP三极管的集电极与地连接,所述第二PNP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第二PNP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
所述第五P沟道场效应管的漏极与电源正极连接,所述第五P沟道场效应管的栅极与所述第四P沟道场效应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五P沟道场效应管的源极与所述第四N沟道场效应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四N沟道场效应管的漏极与所述第四N沟道场效应管的栅极连接,第四N沟道场效应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三N沟道场效应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四N沟道场效应管的源极与所述第三PNP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第三PNP三极管的集电极与地连接,所述第三PNP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第三PNP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
所述第六P沟道场效应管的漏极与电源正极连接,所述第六P沟道场效应管的栅极与所述第四P沟道场效应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六P沟道场效应管的源极与所述第三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PNP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第三PNP三极管的集电极与地连接,所述第三PNP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第三PNP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
所述第六P沟道场效应管的源极与所述第一比较器的同相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比较器的反相输入端与所述第一比较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比较器的输出端与第一参考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比较器的输出端与第四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四电阻的另一端与第五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五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六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六电阻的另一端与地连接,所述第四电阻的另一端与第二参考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五电阻的另一端与第三参考输出端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控校正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温比电压生成模块包括负温比电压生成电阻。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控校正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数转换模块包括第二比较器、第三比较器和第四比较器,
所述第二比较器、第三比较器和第四比较器的反相输入端分别与所述负温比电流源模块的输出端连接;
所述第二比较器的正相输入端与所述零温比参考模块的第一参考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比较器的输出端与第一模数转换模块输出端连接;
所述第三比较器的正相输入端与所述零温比参考模块的第二参考输出端连接与第二模数转换模块输出端连接;
所述第四比较器的正相输入端与所述零温比参考模块的第三参考输出端连接与第三模数转换模块输出端连接。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烟的电子电路设计领域,尤其是指一种温控校正电路。
背景技术
现有电子烟通过检测电子烟传感器的电容变化数值来触发加热丝工作加热烟油,从而雾化烟油,但是发热丝发热时产生的高温也会影响传感器的电容,电容受热后容值也会发生变化,即电路中的基准电容发生了变化,由此会导致电子烟的控制出现问题,出现错误的加热动作,进而影响产品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温控校正电路,能够为电子烟提供准确的工作参数,避免电子烟的错误控温动作。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温控校正电路,包括负温比电流源模块、负温比电压生成模块、零温比参考模块和模数转换模块,
所述负温比电流源模块的输入端与电源正极连接,所述负温比电流源模块的输出端通过负温比电压生成模块与地连接,所述负温比电流源模块输出端与模数转换模块的一个输入端连接,所述零温比参考模块的输入端与电源正极连接,所述零温比参考模块的输出端与模数转换模块的另一个输入端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负温比电流源模块包括第一P沟道场效应管、第二P沟道场效应管、第三P沟道场效应管、第一N沟道场效应管、第二N沟道场效应管、第一电阻和第一PNP三极管,
所述第一P沟道场效应管的漏极与电源正极连接,所述第一P沟道场效应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一P沟道场效应管的源极连接,所述第一P沟道场效应管的源极与所述第一N沟道场效应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一N沟道场效应管的源极与第一电阻的一端连接,第一电阻的另一端与地连接;
所述第二P沟道场效应管的漏极与电源正极连接,所述第二P沟道场效应管的栅极与第一P沟道场效应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二P沟道场效应管的源极与第二N沟道场效应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二N沟道场效应管的漏极与所述第二N沟道场效应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一N沟道场效应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二N沟道场效应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二N沟道场效应管的源极与第一PNP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第一PNP三极管的集电极与地连接,所述第一PNP三极管的基极与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
所述第三P沟道场效应管的漏极与电源正极连接,所述第三P沟道场效应管的栅极与第二P沟道场效应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三P沟道场效应管的源极与负温比电流源模块的输出端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零温比参考模块包括第四P沟道场效应管、第五P沟道场效应管、第六P沟道场效应管、第三N沟道场效应管、第四N沟道场效应管、第二PNP三极管、第三PNP三极管、第四PNP三极管、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六电阻和第一比较器,
所述第四P沟道场效应管的漏极与电源正极连接,所述第四P沟道场效应管的栅极与所述第四P沟道场效应管的源极连接,所述第四P沟道场效应管的源极与所述第三N沟道场效应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三N沟道场效应管的源极与所述第二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PNP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第二PNP三极管的集电极与地连接,所述第二PNP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第二PNP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
所述第五P沟道场效应管的漏极与电源正极连接,所述第五P沟道场效应管的栅极与所述第四P沟道场效应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五P沟道场效应管的源极与所述第四N沟道场效应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四N沟道场效应管的漏极与所述第四N沟道场效应管的栅极连接,第四N沟道场效应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三N沟道场效应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四N沟道场效应管的源极与所述第三PNP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第三PNP三极管的集电极与地连接,所述第三PNP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第三PNP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
所述第六P沟道场效应管的漏极与电源正极连接,所述第六P沟道场效应管的栅极与所述第四P沟道场效应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六P沟道场效应管的源极与所述第三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PNP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第三PNP三极管的集电极与地连接,所述第三PNP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第三PNP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
所述第六P沟道场效应管的源极与所述第一比较器的同相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比较器的反相输入端与所述第一比较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比较器的输出端与第一参考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比较器的输出端与第四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四电阻的另一端与第五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五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六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六电阻的另一端与地连接,所述第四电阻的另一端与第二参考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五电阻的另一端与第三参考输出端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负温比电压生成模块包括负温比电压生成电阻。
进一步的,所述模数转换模块包括第二比较器、第三比较器和第四比较器,
所述第二比较器、第三比较器和第四比较器的反相输入端分别与所述负温比电流源模块的输出端连接;
所述第二比较器的正相输入端与所述零温比参考模块的第一参考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比较器的输出端与第一模数转换模块输出端连接;
所述第三比较器的正相输入端与所述零温比参考模块的第二参考输出端连接与第二模数转换模块输出端连接;
所述第四比较器的正相输入端与所述零温比参考模块的第三参考输出端连接与第三模数转换模块输出端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提供了一种温控校正电路,该电路结构简单,可靠性高,能够及时反馈电容的初始值变化情况,让电子烟及时校正侦测值,有效防止了防止电子烟的加热模块误操作,提高了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详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及流程: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负温比电流源模块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零温比参考模块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模数转换模块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1-负温比电流源模块;2-零温比参考模块;3-负温比电压生成模块;4-模数转换模块;
Q1-第一P沟道场效应管;Q2-第二P沟道场效应管;Q3-第三P沟道场效应管;Q4-第一N沟道场效应管;Q5-第二N沟道场效应管;Q6-第四P沟道场效应管;Q7-第五P沟道场效应管;Q8-第六P沟道场效应管;Q9-第三N沟道场效应管;Q10-第四N沟道场效应管;
R1-第一电阻;R2-第二电阻;R3-第三电阻;R4-第四电阻;R5-第五电阻;R6-第六电阻;
VT1-第一PNP三极管;VT2-第二PNP三极管;VT3-第三PNP三极管;VT4-第四PNP三极管;
U1-第一比较器;U2-第二比较器;U3-第三比较器;U4-第四比较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请参阅图1至图4,一种温控校正电路,包括负温比电流源模块1、零温比参考模块2、负温比电压生成模块3和模数转换模块4,
所述负温比电流源模块1的输入端与电源正极连接,所述负温比电流源模块1的输出端通过负温比电压生成模块3与地连接,所述负温比电流源模块1的输出端与模数转换模块4的一个输入端连接,所述零温比参考模块2的输入端与电源正极连接,所述零温比参考模块2的输出端与模数转换模块4的另一个输入端连接。
在本技术方案中,所述负温比电流源模块用于产生负温比电流INTAT,负温比电流经负温比电压生成模块生成负温比电压VNTAT,负温比电压VNTAT与零温比电压在经过模数转换模块转换后,产生数字信号D1、D2和D3,当系统检测到D1、D2和D3转换时,就会更新电子烟的初始记录值。
所述负温比电流源模块1包括第一P沟道场效应管Q1、第二P沟道场效应管Q2、第三P沟道场效应管Q3、第一N沟道场效应管Q4、第二N沟道场效应管Q5、第一电阻R1和第一PNP三极管VT1,
所述第一P沟道场效应管Q1的漏极与电源正极连接,所述第一P沟道场效应管Q1的栅极与所述第一P沟道场效应管Q1的源极连接,所述第一P沟道场效应管Q1的源极与所述第一N沟道场效应管Q4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一N沟道场效应管Q4的源极与第一电阻R1的一端连接,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与地连接;
所述第二P沟道场效应管Q2的漏极与电源正极连接,所述第二P沟道场效应管Q2的栅极与第一P沟道场效应管Q1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二P沟道场效应管Q2的源极与第二N沟道场效应管Q5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二N沟道场效应管Q5的漏极与所述第二N沟道场效应管Q5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一N沟道场效应管Q4的栅极与所述第二N沟道场效应管Q5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二N沟道场效应管Q5的源极与第一PNP三极管VT1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第一PNP三极管VT1的集电极与地连接,所述第一PNP三极管VT1的基极与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
所述第三P沟道场效应管Q3的漏极与电源正极连接,所述第三P沟道场效应管Q3的栅极与第二P沟道场效应管Q2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三P沟道场效应管Q3的源极与负温比电流源模块1的输出端连接。
本技术方案中,定义第一N沟道场效应管的栅极和源极之间的电压为VGS1,定义第二N沟道场效应管的栅极和源极之间的电压为VGS2,定义第一N沟道场效应管的源极和地之间的电压为VN1,定义第一PNP三极管的发射极和基极之间的电压为VBE0。
第一P沟道场效应管、第二P沟道场效应管和第三P沟道场效应管产生有等效电流,其中第一P沟道场效应管接有用于偏压的第一N沟道场效应管,第二P沟道场效应管接有用于偏压的第二N沟道场效应管,由于用于偏压的第一N沟道场效应管和第二N沟道场效应管的电流相同,所以VGS1=VGS2,通过第一N沟道场效应管的电流为VN1\/R1,而VN1=VBE0,且VBE0为负温比电压,通过第一N沟道场效应管的电流VN1\/R1=VBE0\/R1为负温比电流,第一N沟道场效应管的电流经过第一P沟道场效应管和第三P沟道场效应管后产生负温比电流INTAT。
所述零温比参考模块2包括第四P沟道场效应管Q6、第五P沟道场效应管Q7、第六P沟道场效应管Q8、第三N沟道场效应管Q9、第四N沟道场效应管Q10、第二PNP三极管VT2、第三PNP三极管VT3、第四PNP三极管VT4、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和第一比较器U1,
所述第四P沟道场效应管Q6的漏极与电源正极连接,所述第四P沟道场效应管Q6的栅极与所述第四P沟道场效应管Q6的源极连接,所述第四P沟道场效应管Q6的源极与所述第三N沟道场效应管Q9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三N沟道场效应管的源极Q9与所述第二电阻R2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PNP三极管VT2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第二PNP三极管VT2的集电极与地连接,所述第二PNP三极管VT2的基极与所述第二PNP三极管VT2的集电极连接;
所述第五P沟道场效应管Q7的漏极与电源正极连接,所述第五P沟道场效应管Q7的栅极与所述第四P沟道场效应管Q10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五P沟道场效应管Q7的源极与所述第四N沟道场效应管Q10的漏极连接,所述第四N沟道场效应管Q10的漏极与所述第四N沟道场效应管Q10的栅极连接,第四N沟道场效应管的栅极Q10与所述第三N沟道场效应管Q9的栅极连接,所述第四N沟道场效应管Q10的源极与所述第三PNP三极管VT3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第三PNP三极管的集电极与地连接,所述第三PNP三极管VT3的基极与所述第三PNP三极管VT3的集电极连接;
所述第六P沟道场效应管Q8的漏极与电源正极连接,所述第六P沟道场效应管Q8的栅极与所述第四P沟道场效应管Q10的栅极连接,所述第六P沟道场效应管Q8的源极与所述第三电阻R3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PNP三极管VT3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第三PNP三极管VT3的集电极与地连接,所述第三PNP三极管VT3的基极与所述第三PNP三极管VT3的集电极连接;
所述第六P沟道场效应管Q8的源极与所述第一比较器U1的同相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比较器U1的反相输入端与所述第一比较器U1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比较器U1的输出端与第一参考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比较器U1的输出端与第四电阻R4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与第五电阻R5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五电阻R5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六电阻R6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六电阻R6的另一端与地连接,所述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与第二参考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五电阻R5的另一端与第三参考输出端连接。
本技术方案中,定义第三N沟道场效应管的栅极和源极之间的电压为VGS3,定义第四N沟道场效应管的栅极和源极之间的电压为VGS4,定义第三N沟道场效应管的源极和第二PNP三极管的发射极之间的电压为VN2,定义第二PNP三极管的发射极和集电极之间的电压为VBE2,定义第三PNP三极管的发射极和基极之间的电压为VBE1,定义第四PNP三极管的发射极和集电极之间的电压为VBE3,定义零温比参考模块的输出电压为VBG。
第四P沟道场效应管、第五P沟道场效应管和第六P沟道场效应管产生有等效电流,其中第四P沟道场效应管接有用于偏压的第三N沟道场效应管,第五P沟道场效应管接有用于偏压的第四N沟道场效应管,由于用于偏压的第三N沟道场效应管和第四N沟道场效应管的电流相同,所以VGS3=VGS4,通过第三N沟道场效应管的电流(VN2-VBE2)\/R2=(VBE1-VBE2)\/R2,且因为VBE1-VBE2为正温比电压,因此经过第五P沟道场效应管的电流为正温比电流,经过第三N沟道场效应管的电流在经过第四P沟道场效应管和第六P沟道场效应管后产生正温比电流IPTAT,电压VBG=IPTATxR3+VBE3,由于IPTATxR3为正温比电压,而VBE3为负温比电压,而VBG=IPTATxR3+VBE3,因此VBG为零温比电压,由VBG产生的VREF1,VREF2,VREF3也同为零温比电压。
所述负温比电压生成模块3包括负温比电压生成电阻。
所述模数转换模块4包括第二比较器U2、第三比较器U3和第四比较器U4,
所述第二比较器U2、第三比较器U3和第四比较器U4的反相输入端分别与所述负温比电流源模块1的输出端连接;
所述第二比较器U2的正相输入端与所述零温比参考模块2的第一参考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比较器U2的输出端与第一模数转换模块输出端连接;
所述第三比较器U3的正相输入端与所述零温比参考模块2的第二参考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三比较器U3的输出端与第二模数转换模块输出端连接;
所述第四比较器U4的正相输入端与所述零温比参考模块2的第三参考输出端连接,所述第四比较器U4的输出端与第三模数转换模块输出端连接。
本技术方案中,负温比电压VNTAT与零温比电压VREF1经过第二比较器产生数字信号D1;负温比电压VNTAT与零温比电压VREF2经过第三比较器产生数字信号D2;负温比电压VNTAT与零温比电压VREF3经过第四比较器产生数字信号D4。当系统检测到数字信号D1、D2和D3出现变动时,系统会更新初始电容的纪录值。
从上述描述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提供了一种温控校正电路,该电路结构简单,可靠性高,能够及时反馈电容的初始值变化情况,让电子烟及时校正侦测值,有效防止了防止电子烟的加热模块误操作,提高了用户体验。
上述中,第一、第二……只代表其名称的区分,不代表它们的重要程度和位置有什么不同。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1172263.5
申请日:2019-07-24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94(深圳)
授权编号:CN209895202U
授权时间:20200103
主分类号:G05D23/20
专利分类号:G05D23/20;A24F47/00
范畴分类:申请人:深圳市瑞之辰科技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深圳市瑞之辰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民治街道第五工业区上隆路先跑创业园1栋1楼B区厂房/3楼厂房
发明人:潘世淦
第一发明人:潘世淦
当前权利人:深圳市瑞之辰科技有限公司
代理人:蒋学超
代理机构:44242
代理机构编号:深圳市精英专利事务所 44242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