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化工厂废水检测辅助装置,涉及环保技术领域,其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壁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水泵,所述水泵的吸水口与抽水管的一端相连通,抽水管的另一端穿过箱体左侧面开设的第一通孔并与吸头的上表面相连通。该化工厂废水检测辅助装置,通过水泵、抽水管、吸头、排水管、收集箱、阀门、出水管和取样管的相互配合,首先将吸头插入废水中,并使水泵工作,水泵在工作时会通过吸头和抽水管抽取废水,抽取的废水经排水管排入收集箱内,抽取完成后,然后人们再打开阀门,使废水经出水管流入取样管内,便完成了对废水的取样,能够避免人们在取样与废水接触,给人们在对废水取样时带来方便。
主设计要求
1.一种化工厂废水检测辅助装置,包括箱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内壁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水泵(2),所述水泵(2)的吸水口与抽水管(3)的一端相连通,所述抽水管(3)的另一端穿过箱体(1)左侧面开设的第一通孔(4)并与吸头(6)的上表面相连通,所述水泵(2)的出水口与排水管(8)的一端相连通;所述排水管(8)的另一端与收集箱(9)的上表面相连通,所述收集箱(9)的左右两侧面分别与箱体(1)内壁的左右两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箱体(1)的下表面开设有出水管(10),所述出水管(10)的表面设置有阀门(11),所述箱体(1)内壁的左右两侧面均开设有滑槽(13),且滑槽(13)位于收集箱(9)的下方,且两个滑槽(13)内均滑动连接有滑块(12),且两个滑块(12)的相对面分别与滑动装置(14)的左右两端固定连接;所述滑动装置(14)的正面固定连接有壳体(15),所述壳体(15)的上表面开设有若干个第二通孔(16),所述壳体(15)内壁的下表面开设有若干个凹槽(17),且若干个凹槽(17)与若干个第二通孔(16)的位置一一对应,所述壳体(15)内设置有若干个取样管(18),且取样管(18)的底端穿过第二通孔(16)并卡接在凹槽(17)内,且取样管(18)与出水管(10)的位置相对应,所述箱体(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把手(19),所述箱体(1)上表面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电源(20),所述电源(20)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开关(21)。
设计方案
1.一种化工厂废水检测辅助装置,包括箱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内壁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水泵(2),所述水泵(2)的吸水口与抽水管(3)的一端相连通,所述抽水管(3)的另一端穿过箱体(1)左侧面开设的第一通孔(4)并与吸头(6)的上表面相连通,所述水泵(2)的出水口与排水管(8)的一端相连通;
所述排水管(8)的另一端与收集箱(9)的上表面相连通,所述收集箱(9)的左右两侧面分别与箱体(1)内壁的左右两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箱体(1)的下表面开设有出水管(10),所述出水管(10)的表面设置有阀门(11),所述箱体(1)内壁的左右两侧面均开设有滑槽(13),且滑槽(13)位于收集箱(9)的下方,且两个滑槽(13)内均滑动连接有滑块(12),且两个滑块(12)的相对面分别与滑动装置(14)的左右两端固定连接;
所述滑动装置(14)的正面固定连接有壳体(15),所述壳体(15)的上表面开设有若干个第二通孔(16),所述壳体(15)内壁的下表面开设有若干个凹槽(17),且若干个凹槽(17)与若干个第二通孔(16)的位置一一对应,所述壳体(15)内设置有若干个取样管(18),且取样管(18)的底端穿过第二通孔(16)并卡接在凹槽(17)内,且取样管(18)与出水管(10)的位置相对应,所述箱体(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把手(19),所述箱体(1)上表面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电源(20),所述电源(20)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开关(2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工厂废水检测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20)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开关(21)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开关(21)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水泵(2)的输入端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工厂废水检测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的正面设置有箱门(22),所述箱门(22)的右侧面通过两个合页(23)与箱体(1)的正面活动连接,所述箱门(22)的正面设置有第二把手(2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工厂废水检测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抽水管(3)的表面设置有管套(5),所述吸头(6)内设置有过滤网(7),且过滤网(7)的形状与吸头(6)的形状相匹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工厂废水检测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装置(14)包括滑杆(141),所述滑杆(141)的左右两端分别与两个滑块(12)的相对面固定连接,所述滑杆(141)的表面套接有两个滑套(142),且两个滑套(142)的正面均与壳体(15)的背面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工厂废水检测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13)的形状为T形,所述滑块(12)的形状为T形。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保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化工厂废水检测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环保,全称环境保护,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
化工厂生产产生的废水在排放时需要对其进行检测,在检测时需要对工业废水进行取样,现有的取样方法都是人们手持着取样管伸到废水中去舀取废水,废水中可能会含有一些残余化学物质,人们在舀取废水时很有可能使废水沾染到人体皮肤表面,因此需要一种废水检测辅助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化工厂废水检测辅助装置,解决了现有的对废水取样方法都是人们手持着取样管伸到废水中去舀取废水,废水中可能会含有一些残余化学物质,人们在舀取废水时很有可能使废水沾染到人体皮肤表面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化工厂废水检测辅助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壁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水泵,所述水泵的吸水口与抽水管的一端相连通,所述抽水管的另一端穿过箱体左侧面开设的第一通孔并与吸头的上表面相连通,所述水泵的出水口与排水管的一端相连通。
所述排水管的另一端与收集箱的上表面相连通,所述收集箱的左右两侧面分别与箱体内壁的左右两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箱体的下表面开设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的表面设置有阀门,所述箱体内壁的左右两侧面均开设有滑槽,且滑槽位于收集箱的下方,且两个滑槽内均滑动连接有滑块,且两个滑块的相对面分别与滑动装置的左右两端固定连接。
所述滑动装置的正面固定连接有壳体,所述壳体的上表面开设有若干个第二通孔,所述壳体内壁的下表面开设有若干个凹槽,且若干个凹槽与若干个第二通孔的位置一一对应,所述壳体内设置有若干个取样管,且取样管的底端穿过第二通孔并卡接在凹槽内,且取样管与出水管的位置相对应,所述箱体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把手,所述箱体上表面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电源,所述电源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开关。
优选的,所述电源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开关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开关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水泵的输入端电连接。
优选的,所述箱体的正面设置有箱门,所述箱门的右侧面通过两个合页与箱体的正面活动连接,所述箱门的正面设置有第二把手。
优选的,所述抽水管的表面设置有管套,所述吸头内设置有过滤网,且过滤网的形状与吸头的形状相匹配。
优选的,所述滑动装置包括滑杆,所述滑杆的左右两端分别与两个滑块的相对面固定连接,所述滑杆的表面套接有两个滑套,且两个滑套的正面均与壳体的背面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滑槽的形状为T形,所述滑块的形状为T形。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该化工厂废水检测辅助装置,通过水泵、抽水管、吸头、排水管、收集箱、阀门、出水管和取样管的相互配合,首先将吸头插入废水中,并使水泵工作,水泵在工作时会通过吸头和抽水管抽取废水,抽取的废水经排水管排入收集箱内,抽取完成后,然后人们再打开阀门,使废水经出水管流入取样管内,便完成了对废水的取样,能够避免人们在取样与废水接触,给人们在对废水取样时带来方便。
2、该化工厂废水检测辅助装置,通过设置管套,能够方便人们手持抽水管使吸头插入废水中进行取样,通过设置过滤网,能够在抽水时过滤水中的杂质,避免杂质吸入抽水管内导致抽水管发生堵塞,通过设置阀门,能够方便人们控制出水管的开合状态,从而能够方便人们将收集箱内的废水通过出水管排放至取样管中。
3、该化工厂废水检测辅助装置,通过设置滑槽和滑块的形状为T形,能够使滑块在滑动时不会脱离滑槽,同时还能使滑杆向前移动,使壳体向前移动,方便人们将取样管从壳体内取出,通过设置滑动装置,滑动装置能够使壳体进行左右移动,从而能够对壳体内不同的取样管盛装废水,进行多次取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视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A部分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滑动装置正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正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箱体、2水泵、3抽水管、4第一通孔、5管套、6吸头、7过滤网、8排水管、9收集箱、10出水管、11阀门、12滑块、13滑槽、14滑动装置、141滑杆、142滑套、15壳体、16第二通孔、17凹槽、18取样管、19第一把手、20电源、21开关、22箱门、23合页、24第二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化工厂废水检测辅助装置,包括箱体1,箱体1的正面设置有箱门22,箱门22的右侧面通过两个合页23与箱体1的正面活动连接,箱门22的正面设置有第二把手24,通过设置第二把手24,能够方便人们打开箱门22,通过设置合页23,能够使箱门22进行旋转,箱体1内壁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水泵2,通过设置水泵2,水泵2在工作时会通过吸头6和抽水管3抽取废水,抽取的废水经排水管8会被排入收集箱9内,水泵2的吸水口与抽水管3的一端相连通,抽水管3的表面设置有管套5,吸头6内设置有过滤网7,且过滤网7的形状与吸头6的形状相匹配,通过设置管套5,能够方便人们手持抽水管3使吸头6插入废水中进行取样,通过设置过滤网7,能够在抽水时过滤水中的杂质,避免杂质吸入抽水管3内导致抽水管3发生堵塞,抽水管3的另一端穿过箱体1左侧面开设的第一通孔4并与吸头6的上表面相连通,水泵2的出水口与排水管8的一端相连通。
排水管8的另一端与收集箱9的上表面相连通,通过设置收集箱9,收集箱9能够对抽取的废水进行收集,收集箱9的左右两侧面分别与箱体1内壁的左右两侧面固定连接,箱体1的下表面开设有出水管10,出水管10的表面设置有阀门11,通过设置阀门11,能够方便人们控制出水管10的开合状态,从而能够方便人们将收集箱9内的废水通过出水管10排放至取样管18中,箱体1内壁的左右两侧面均开设有滑槽13,且滑槽13位于收集箱9的下方,且两个滑槽13内均滑动连接有滑块12,滑槽13的形状为T形,滑块12的形状为T形,通过设置滑槽13和滑块12的形状为T形,能够使滑块12在滑动时不会脱离滑槽13,同时还能使滑杆141向前移动,使壳体15向前移动,方便人们将取样管18从壳体15内取出,且两个滑块12的相对面分别与滑动装置14的左右两端固定连接,滑动装置14包括滑杆141,滑杆141的左右两端分别与两个滑块12的相对面固定连接,滑杆141的表面套接有两个滑套142,且两个滑套142的正面均与壳体15的背面固定连接,通过设置滑动装置14,滑动装置14能够使壳体15进行左右移动,从而能够对壳体15内不同的取样管18盛装废水,进行多次取样。
滑动装置14的正面固定连接有壳体15,通过设置壳体15,能够方便人们存放取样管18,壳体15的上表面开设有若干个第二通孔16,壳体15内壁的下表面开设有若干个凹槽17,且若干个凹槽17与若干个第二通孔16的位置一一对应,通过设置凹槽17和第二通孔16的位置,能够使取样管18在固定时不会发生倾斜,使取样管18在固定时更加稳固,壳体15内设置有若干个取样管18,且取样管18的底端穿过第二通孔16并卡接在凹槽17内,且取样管18与出水管10的位置相对应,箱体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把手19,通过设置第一把手19,能够方便人们携带箱体1,箱体1上表面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电源20,电源20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开关21,电源20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开关21的输入端电连接,开关21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水泵2的输入端电连接,通过设置电源20,能够使本使用新型获得电能,通过设置开关21,能够方便人们对水泵2工作状态的操作控制。
本实用新型的操作步骤为:
S1、首先人们通过第一把手19将箱体1移动至废水收集处,并将通过管套5将吸头6伸入废水中,再操作开关21使水泵2工作,水泵2在工作时会通过吸头6和抽水管3抽取废水,废水经过排水管8会流入收集箱9内;
S2、废水收集结束后,操作开关21使水泵2停止工作,然后人们再通过第二把手24打开箱门22,并将取样管18对准出水管10,然后人们打开阀门11,使收集箱9内的废水经出水管10流入取样管18内,人们可以移动壳体15,对其余的取样管18盛装废水,进行多次取样;
S3、当人们需要将取样管18取出进行检测时,通过滑块12使滑杆141向前移动,从而能够使壳体15向前移动,便能方便人们将取样管18取出对废水进行检测。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24037.6
申请日:2019-01-03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1(上海)
授权编号:CN209485773U
授权时间:20191011
主分类号:G01N 1/14
专利分类号:G01N1/14;G01N33/18
范畴分类:31E;
申请人:上海沁竺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上海沁竺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201401 上海市奉贤区环城西路3111弄555号2幢-2352
发明人:徐强;赵高纯;牛学文;唐奡;杨海燕
第一发明人:徐强
当前权利人:上海沁竺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代理人:朱晓敏
代理机构:11674
代理机构编号:北京中南长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水泵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