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追求幸福是人类的共同心声,但是要想人人获得幸福却是一件难事。在马克思看来,人的本质是人之为人的主要品质。人的本质的形成离不开现实的世界及其物质基础,人的需要是人的本质,劳动是人的类本质,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然而在资本主义社会,劳动的价值大大降低了,劳动被贬低为仅满足人类的基本生活所需。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论述启示我们,从劳动的异化中解放出来,完善和复归人的本质,努力发展生产力,建立合理的社会制度,只有这样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
关键词:马克思;人的本质;人生的幸福之路;幸福感
一、幸福感的重要意义
在原始社会人们服从自然,以打猎为生,社会生产力低下,连基本的生存问题都没有解决,更谈不上幸福;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进入了奴隶制社会,物质获得了一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条件获得了一定的改善,但是人们没有尊严、自由,这也谈不上幸福;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工业革命的开始及推进,人类进入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产品越来越丰富,但人却并不感觉到幸福。为什么呢?马克思从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领域去研究,发现异化劳动是人失去幸福的根本原因。在异化劳动中工人没有劳动的积极性,更没有感受到劳动的快乐,一直处在一种讨厌劳动,但又不得不劳动的矛盾之中,根本没有幸福可言。
1.1 研究区概况 烟台市地处山东半岛中部,位于119°34′~121°57′E、36°16′~38°23′N。地形为低山丘陵区,山丘起伏和缓,沟壑纵横交错。山地占总面积的36.62%,丘陵占39.70%,平原占20.78%,洼地占2.90%。烟台市属温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年平均降水量524.9 mm,年平均气温12.0~13.4 ℃,年平均无霜期为210~231 d。土壤类型主要为棕壤土,非常适宜苹果生长。
幸福是什么?幸福是一个人生存、享受、创造等各方面得到满足而产生的愉悦,并希望一直保持这种愉悦感。那么幸福在哪里呢?在马克思看来,幸福在人的本质之中,只有通过生产劳动,大力发展经济,建立合理的社会制度,使人在物质和精神获得满足,人的本质获得发展和完善,各方面获得充分发展的基础上才有可能获得幸福。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认识,为我们寻找幸福指明了方向。
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形成有效的社会治理、良好的社会秩序,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1]这说明坚持一切为了人民、服务人民的思想,不断满足人民的物质和精神需要,使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目的,人人都有幸福感是我国社会主义追求的崇高理想。人民有了幸福感,奋斗的热情才被充分激发出来,社会主义建设才拥有无穷的力量,民族复兴的梦想才能得以实现。
乌司他丁联合比阿培南治疗老年重症肺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蔡 楠,蒋 敏,何 飞(4·308)
当今社会人们往往把财富作为衡量人生幸福的重要目标,在这样的价值观的指引下,为了金钱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尊严和自由,为金钱所绑架,沦为金钱的奴隶。在这种情况下,人被金钱所异化,人的独立意识丧失,活着的只是一个挣钱的工具,而不是一个完整的人,一个具有完善本性、本质的人。人们遵循这样的价值观生活,不是感到幸福,而是感到沮丧、苦恼。因此,要获得幸福的生活,就需要摒弃这种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采取合理的措施比如:回归和完善人的本质、发展生产力,建立合理的社会制度等,只有这样,才能获得幸福而美满的生活。
二、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论述
(一)人的需要是人的本质
(b)The house that I used to live in has been knocked down.
(二)劳动是人的类本质
然而在资本主义社会,劳动不再是发展人类身心的重要手段,它被贬低为仅满足生存需要的手段,人在劳动中不仅没有感到幸福,反而感到压抑、沮丧。这表现在:首先,劳动者同劳动产品相异化。劳动产品本来是劳动者生产的,但却不属于他们,甚至成了异于他们的东西,他们生产的东西越多,反而越贫困;其次,劳动者同劳动活动相异化。劳动活动本来是人自愿的活动,是发展人类身心的重要手段,现在却成了异化的劳动活动,成了仅满足生存需要而被迫进行的劳动。劳动的价值大大降低了,人们在这样的劳动中身体受折磨,精神受摧残。再次,劳动者同他的类本质相异化。人是类存在物,劳动是人的类本质,而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劳动却成了仅维持人生存的手段,劳动活动贬低到如此程度。最后,人与人关系的异化。由于劳动者同劳动产品、劳动活动,人的类本质相异化,最终导致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异化,这时劳动作为人的类本质已丧失。因此,只有消除人同劳动产品、劳动活动,人的类本质之间的异化关系,才能自愿地劳动,才能以最大的热情投入到劳动中,自由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充分地发展自己的潜能,从而获得幸福而美满的生活。
人与动物的区别在哪里?人的本质是什么?不同的哲学家对此有不同的理解。马克思在《184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指出:“一个种的全部特性、种的类特性就在于生命活动的性质,而人的类特性恰恰就是自由的自觉的活动。”[3]这说明不管什么种类的生物,它的生命活动的开展就是它的类特性;而人却不一样,他的类特性即类本质是自由自觉的活动,就是现在所说的劳动。劳动使人与动物相区别,劳动创造了人本身,使人成其为人。动物没有能动性,没有创造意识,它们是被动地适应自然,根据自己的本能需要从事活动;而人类是主动地适应自然,为了满足自己及后代的需要,创造工具,进行社会生产。通过劳动,人类各方面的需要获得了满足,潜能获得了发挥,能力获得了发展。
(三)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在费尔巴哈看来,物质决定意识,这是正确的。但是他认为这仅适合于自然层面,在社会历史层面却陷入了唯心主义。对现实中存在的物体只是从自然或直观方面去理解,而不是从社会生活、人的实践活动的角度去理解,这是马克思不赞成的。费尔巴哈理解的人是自然的、直观的感性个体,而不是社会实践中的人。这说明他仅从自然的角度而不是从社会实践和社会生活的角度去理解人,这很难真正地理解人的本质。马克思批判了费尔巴哈的观点,他认为对人的理解不能离开现实的物质世界及其实践活动。“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4]这句话说明,人的本质不是个体的、不变的和抽象的,它是人的类本质,是一个变化发展的存在;人的本质不是先天存在的,而是后天发展的,它是自然性和社会性相互作用的结果;人是社会中的人,只有在社会中才能获得发展,因而要从社会生活及其实践活动去理解人的本质;人是社会现实中的人,人的本质是经济关系、政治关系、文化关系、社会生活关系等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这表明,人的本质是现实的、复杂的。研究人的本质不能抽象地研究人的精神,而应该关注与精神紧密联系的客观现实,与人联系最紧密的就是社会,所以要特别关注人的社会关系,从人的社会关系中研究人的本质,从动态中把握人的本质。
众所周知,只有满足人类最基本的需求,才能使其生存并繁衍后代、创造历史。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说:“他们的需要即他们的本性”[2],这说明,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人类的衣、食、住、行等基本的生活所需和娱乐、消遣、创造等其他一切需要是人之为人的首要条件,是人之为人的自然属性,是人的本质。那么怎么样才能满足人类的这些需要呢?为了满足人们的需要,要发挥人们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精神,积极从事生产劳动,从而获取生产资料,满足人们的生存和发展。人类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人的本质也获得了相应的完善和发展。人类的需要不仅有主次之分,也有层次之分,在经济不发达的时候,满足基本的生存需求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在基本的生存需求得到满足后,精神层面的需求如:享受、娱乐等其他的需求也成为人们关注的核心。有需求才有生产的动力,从而拉动消费,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正由于人类需求的不断发展,客观上也要求劳动的不断提高和改进。因此,我们的生命活动是以需求为基础的,为了满足人类不断发展的需求,需要积极地从事劳动,与自然世界联系,在人的需求获得满足的同时人的本质也获得了相应的发展和完善。
三、实现人生幸福的必经之路
此外,教师还要利用各种契机引导学生大胆质疑,敢于发出自己的声音,让课堂上“各种声音”,不去追求标准而完美的答案,让学生懂得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课文的理解也不止一种,进而不断发展学生的质疑精神。
(一)回归和完善人的本质是实现人生幸福的根本之路
什么样的人最痛苦?一是无业游民,不去劳动整天无所事事,不知道把身心放在哪里;二是异化劳动的人,明明不想去劳动,但为了维持基本的生活又不得不去劳动。幸福是什么?幸福就是身体健康,人们物质和精神获得满足,能力获得充分的发展,快乐地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使劳动合乎人类的需要。这说明劳动是幸福的根本要素。但这个劳动必须是马克思所说的自由自觉的活动,决不能是异化劳动,可见回归和完善人的本质是实现人生幸福的根本之路。要获得幸福的生活就必须从异化劳动即强迫性的劳动中解放出来。那么怎么样才能从异化劳动中解放出来呢?众所周知,只有推翻资本主义私有制,建立共产主义公有制,通过共产主义运动才能解放人类、复归人的本质,使人类获得自由全面发展。当前,要正视自己的合理需要,主动去探求事物的真相,充分发挥想象力去创造,只有做到了这些,才具备幸福的基本条件。总之,合理的生活和快乐地劳动是幸福的真谛。
马克思认为,完善和复归人的本质不是看其享受了多少,而是看他的能力是否获得了充分的发展,这与他对人本质的理解密切相关。在马克思这里,生产生活是人之为人的生活即人的类生活,自由自觉的活动是人的类本质。因此,要通过自由自觉的活动证明自己的能力,培养自己的情感,完善自己的本质,使劳动由强制性的变为自愿的;由外在于人的、控制人类的变成内在于人的,发展自己的潜能的;由谋生手段变为充分地发展自己的能力、极大地完善自己的本质的过程。在未来新社会,推翻了私有制,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真正结合,劳动者可以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获取生活资料,满足自己及家人的需要,“这样,生产劳动就不再是奴役人的手段,而成了解放人的手段,因此,生产劳动就从一种负担变成一种快乐。”[5]这时,劳动为每个人身心的充分发展创造条件,劳动是一种具有巨大价值的活动,它既创造财富,也提高人各方面的能力,完善人的本质,使人获得自由全面的发展,使人从压抑的状态中解放出来。
(二)发展生产力是实现人生幸福的基本保障
从马克思的人的本质理论我们知道,在资本主义社会,人们为了活下来,不得不去从事繁重的劳动,身心疲惫,人的本质丧失,过着如牲畜一般的生活,根本没有幸福可言,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需要是完善人的本质的体现。要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消灭私有制,建立公有制才能使我们获得幸福的生活。那么怎么做才能消灭私有制呢?这就必须把发展经济摆在第一位,提高劳动生产力,获得充足的物质财富,这说明发展生产力是实现人生幸福的基本保障。人民的幸福感来源于高度的物质文明,要建设美好的生活就一定要把发展经济摆在第一位,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实现这些目标就必需用马克思的人的本质理论武装头脑,承认我国的国情是客观存在的,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以我们的意志而转移的,尊重经济规律是发展生产力的基础。要重视生产力的发展,把它作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马克思的人的本质理论告诉我们,只有不断地解放和发展我国的生产力,我们的经济才能又好又快地发展,人民的生活条件才能获得相应的改善,人的本质才能获得发展和完善,人民才能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因此,发展生产力是实现人生幸福的基本保障。
(三)合理的社会制度是实现人生幸福的基本要求
满足人民群众的安全需要是完善人的本质的体现。安全感是幸福感的前提,没有安全就没有幸福,这说明只有维护国家的安全和稳定,才能完善人的本质,才能使人民获得幸福。那么从政治的角度来说怎么样才能维护国家的安全和稳定呢?需要通过政府对外与其他国家建立友好的外交关系;对内发展民主政治、建立合理的社会制度。制度问题是一个全局性、长远性、根本性的问题,社会制度的好坏直接影响国家安全、社会稳定、人民幸福。在这方面我们党和国家也有充分的认识,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一切依靠人民、信赖人民、为了人民。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强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保障。”[1]这就为人民当家作主的合法地位提供制度保障。人民可以监督政府,向政府建言献策,为建立合理的社会制度奠定基础。国家充分尊重人民的选举权、监督权等各项权利,这也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人民合法的民主权益。只有社会制度合理,人民才会维护和遵守这些社会制度,才能使国家安全和稳定,社会和谐,人民幸福,人的本质获得完善。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03).
[2] 徐春.人的发展逻辑:从自由发展到全面发展[J].晋阳学刊,2007(2):34-36.
[3]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十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1979:96.
[4]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0.
[5]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44.
中图分类号:A11;B8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275(2019)05-0021-03
收稿日期:2019-06-20
作者简介:卢兵连(1993—),女,广西梧州人,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2017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
责任编辑:仲耀黎
标签:本质论文; 马克思论文; 幸福论文; 自己的论文; 的人论文; 哲学论文; 宗教论文; 哲学理论论文; 历史唯物主义(唯物史观)论文; 人民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论文;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年第5期论文; 安徽大学哲学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