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托里县多拉特乡牧业定居学校834500
摘要:初中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对教学方法不断进行实践与创新,有效实现任务的巧妙设置,以达到更好地传授学生以信息技术的相关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以及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最终目的,实现终身教育与素质教育相结合的时代主题。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任务教学策略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要求教育应该为学生带去最前沿的时代信息。信息技术教学作为最具时代元素的教学模式,其对学生进行“现代化”引导的重要性显得尤为突出。初中阶段正是学生知识积累的关键时期,也是学生的探索欲、实践欲培养的关键时期。因此,在这个阶段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能够取得显著的效果。随着时代的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难度、深度正在不断加强,无论是教师的教学压力,还是学生的学习压力都前所未有。“任务驱动”教学以学生的自主探究为起点,不断开辟“生生互动”的形成空间,并为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注入了生机和活力。因此,对初中信息技术“任务驱动”教学的实践探究显得尤为重要。
一、学习任务的设计是进行任务驱动教学开展的基础
学习任务是课堂教学中的主要线索,教师在之间进行的任务设计是完成教学目标的重要性因素。在进行任务设计的时候,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的内容,先设计一个大任务,把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都包括在其中,再按照学生的兴趣、特点以及学习的基础等状况,把大的任务分成几个小任务,让它可以给学生进行学习探究提供方便。
在学习任务设计的时候要注意以下的问题:
1.需要把学习的重点和难点都分散在很多的小任务里面,让新知识和旧知识进行搭配,这样让学生的操作更加便利。
2.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学习基础,将任务进行分层,实现基础较好的学生能够吸收更多的知识,基础稍差的学生能够让基础知识更加牢固。
3.任务的设计上需要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可以完全地激发出学生学习的热情与积极性。
二、把握学习目标,加强范例运用
在课堂上,老师在创设情境的基础上,提出相关问题,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使学生学习的目标更加明确。此外,学生可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主动对知识进行思考。通过这一过程,学生除了对原有知识进行复习外,还对新的学习内容有了更深刻的体会,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作为信息技术教学的主要内容,范例成为教学的主要依托,通过介绍范例,可以使学生对知识的把握更加的透彻,使学生对知识有一个全面的理解,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也应该加强范例在教学中的运用。
三、促进学生间的合作学习是关键
促进学生间的合作学习能够为任务驱动教学指明方向,激活学生合作学习的动力。合作是促进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绝佳方式,它能够带给学生集体的力量,帮助学生在集体中感受学习的乐趣。任务驱动教学注重学生合作完成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的学习热情。信息技术课程中精彩纷呈的教学任务及教学实践,为学生合作学习提供了大量共同学习的机会,学生在这样的学习氛围的熏陶之下,不断养成合作共进的学习方法。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能够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自由大胆地完成教师提供的任务。
四、通过任务驱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
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基础。学生的创新思维是一项自主性的活动。传统的信息技术教学中,一方面学生需要识记的理论知识过多,缺乏充分的上机实践时间,这样一来,就严重阻碍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另一方面,教师只注重一些单调的没有连贯性的上机练习,而忽视了完整作品的制作,使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大大降低,更谈不上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发展了。为此,在教学中,除了积极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外,我认为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本文主要论述了任务驱动教学方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素质教育的普及,使得信息技术教学成了初中教学中的必要课程之一,但在初中教学中的信息技术的课程还没有得到完全的重视,在教学的实践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主要是以建设主义理论前提下的教学方式,并且是建设主义的理论在初中的信息技术教学方面的实际应用。它需要教师在教学的时候,给学生创造一个真实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认真地设计一个或者是很多个的根据教学内容的学习任务,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下,在学习任务的驱动下,采取小组谈论与探索的方式,对学习任务进行分析与讨论,并且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表到里、从易到难、逐渐地完成学习任务,最后进行评价。
参考文献
[1]邹珺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成才之路,2012,(22)。
[2]陈志坚浅析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教师,2010,(29)。
[3]齐仁德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信息技术课中的运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