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水力学模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水力学实验,局部水头损失,数学模型
水力学模型论文文献综述
张宏伟,解斯达,王彩霞,黄丽丽,刘静茹[1](2019)在《水力学水头损失实验数学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将水力学水头损失控制方程离散化,在给定初始条件下,通过计算机求解该离散数学方程,对水头损失实验各个参数进行了数理分析,数据与实际实验模型的数据吻合较好,为水力学实验模式提供了另一种可能。(本文来源于《山西建筑》期刊2019年20期)
于汪洋,江春波,刘健,周琦[2](2019)在《水文水力学模型及其在洪水风险分析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流域洪水模拟是当前洪水计算分析的热点,也是防洪减灾工作的科学依据和指导。本研究通过将分布式水文模型和水动力学模型串联耦合的方法计算流域洪水淹没过程,以重庆龙溪河流域作为研究区域,基于SWAT和HEC-RAS模拟平台,综合考虑气象资料、地形、下垫面条件等,经产汇流计算、小流域洪水二维数值模拟等过程得到小流域在不同情境(暴雨重现期)下的二维淹没情况。以当地洪水计算手册推求洪水过程作为验证,模型计算结果显示模型能够较好模拟龙溪河流域复杂条件下的汇流过程,结合灾害损失评估和洪水风险分析,为当地减灾工作提供决策支持。(本文来源于《水力发电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张羽,张凌峰,张琦杰,杜庆君[3](2019)在《基于水力学模型试验的某消能井排水管道的优化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模型试验开展了消能井排水管道的优化设计,结合管道内和下游闸门井的流态、掺气率等水力学特性参数,对3种优化方案进行了试验与综合比选。研究结果表明:在消能井排水管道内设置消能格栅,缩短有压管道段长度,尽早使掺气水流流向水面,从而使气泡溃灭区域集中在小块区域,能显着降低尾水处水面波动,稳定流态。优化方案能够满足工程要求,为类似对消能井下游泄流流态有要求的工程提供参考经验。(本文来源于《人民珠江》期刊2019年03期)
刘国琼,李娟[4](2019)在《水动力模型影响下的河流水力学分布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河流是我们赖以生存的水资源之一,对人民的可持续生存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河流也是影响国家经济、自然生态发展的重要因素。水动力模型影响下的河流水力学分布,根据河流所在地域的不同存在着特征差异,直接影响着河流建设与维护。因此,通过水动力模型的分析,探究河流水力学分布特征,以此对比不同河流地区之间的水力学分布存在的区别,进而归纳总结出水动力模型影响下的河流水力学分布特征,为后续河流的建设与维护提供设计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黑龙江水利科技》期刊2019年02期)
闫昊,李维杰[5](2019)在《级联水力学动态仿真模型研究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级联的流体状态是影响级联分离效果和运行安全的重要因素。为开展级联动态水力学研究,针对层架型级联系统,利用各模块仿真模型搭建了级联动态仿真系统并对部分动态过程进行了模拟,通过与实际运行数据对比分析,确定了主机轻馏分流量方程及压强调节器动态调节方程的具体形式。计算结果表明,利用研究得到的系统仿真模型进行仿真模拟,所得到的系统参数变化与实际运行数据符合较好,模拟结果合理可信,所得仿真模型可用于其他级联系统的仿真研究,由此得到的级联各设计参数可作为实际级联调整和设计的参考依据。同时,利用研究所得的系统仿真模型,针对级联系统中可能存在的故障情况进行了模拟验证,仿真结果与实际运行数据符合良好,从而以仿真模拟的手段验证了系统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来源于《原子能科学技术》期刊2019年03期)
全强,李玮,王文君,吴英杰,陈晓俊[6](2018)在《水文模型与水力学耦合在洪水风险分析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针对艾不盖河2018年7月19日特大洪水造成的城区段防洪景观工程(钢闸坝)及两岸受损情况,结合艾不盖河7·19洪水水文站实测资料,建立了艾不盖河城区段SWAT与水力学耦合的洪水风险分析模型。充分还原模拟了此次特大洪水在艾不盖河前河段钢闸坝不同运行方式下的洪水演进情况。(本文来源于《内蒙古水利》期刊2018年12期)
袁慧玲,杨翼泽[7](2018)在《3D土壤水力学参数不确定性对分布式水文模型径流模拟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参数不确定性与参数订正是分布式陆面水文模式研究过程的重点内容。本文从土壤性质角度出发,研究土壤参数不确定性对淮河上游流域内水文过程的影响。选取五组常用土壤转换公式(PTF),用以转换最新高分辨率3D土壤质地资料,构建了基于分布式陆面水文模式WRF-Hydro的土壤水力学参数组集合。该集合的模拟结果显示,参数组主要分两个时期影响径流过程:涨洪时期,土壤水力学参数组限制洪峰流量;退洪时期,土壤水力学参数组调节基流流量和作用时间。相比于2D土壤水力学参数的原模拟结果,基于土壤水力学参数组集合的径流模拟结果在流域内各个水文检验站点效果都得到提升。进一步使用贝叶斯平均(BMA)方法后处理径流集合,经过后处理的概率结果显示出更好的预报技巧及预报可靠性,特别对峰值过程的预警作用具有更明显提升。因此,对土壤水力学参数组的空间结构的不确定性研究有利于提高洪水过程在流域内的整体模拟效果,并能够增强非均匀下垫面径流空间预测预报的准确性。(本文来源于《第35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S10 水文气象灾害形成机理、预报预测预警与风险评估新技术》期刊2018-10-24)
廖伯文,安瑞冬,李嘉,冯镜洁,易文敏[8](2018)在《高坝过鱼设施集诱鱼进口水力学条件数值模拟与模型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集诱鱼设施是高坝过鱼设施的关键组成部分,其进口位置的水力学条件决定了过鱼设施的过鱼效率。为了寻找河道中满足集诱鱼设施进口水力学条件的区域,本文以某高坝工程为例,根据相关调查结果,确定了7种过鱼对象,提出了集诱鱼进口所需要满足的2种水力学条件,即流速范围为0.41~1.00 m/s,紊动能范围为0~0.04 m~2/s~2。采用标准k-ε紊流模型和VOF方法追踪自由液面,对过鱼季节不同机组运行条件下尾水下游1 km河道范围进行了3维紊流数值模拟,来研究河道中紊动能和流速的空间分布,并通过比尺为1:50的物理模型试验验证了数值模拟的合理性。结果表明,不同机组运行条件下主流靠左岸一侧均存在上溯通道,河道左岸紊动能均小于0.04 m~2/s~2;从流速分布来看,满足流速条件的区域面积分别为35 732、22 659、12 201 m~2;在河道左岸存在面积为1 354 m2的区域在不同机组运行条件下能够同时满足紊动能和流速2种水力学条件,该区域能产生良好的集诱鱼水流,集诱鱼效果较好,即集诱鱼进口适宜布置该区域内。(本文来源于《工程科学与技术》期刊2018年05期)
周家俞,徐奎,陈亮,张绪进[9](2018)在《从江船闸闸底长廊顶缝出水输水系统水力学模型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都柳江航电枢纽从江船闸采用闸底长廊道顶缝出水盖板消能输水系统。为使设计更趋合理,开展了从江船闸输水系统水力学模型试验的研究;探讨了该输水系统在中高水头分散式输水船闸中的应用效果;通过测定闸室充、泄水水力特性、输水廊道阻力和压力、各部位流态及船舶停泊条件等各项指标,说明闸底长廊道顶缝出水盖板消能输水系统具有减小输水系统的阻力系数、缩短输水时间、改善闸室停泊条件、减少闸室悬移质的淤积、降低输水系统的施工难度等优点,能够满足中高水头船闸安全运行要求,可供类似船闸输水系统设计借鉴。(本文来源于《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7期)
关青松[10](2018)在《基于二维水力学模型的河道整治工程中冲淤变化的模拟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二维水力学模型对辽宁某河道整治工程前后的流态、冲淤变化进行模拟分析,分析河道整治工程前后对河岸稳定性以及防洪能力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二维水力学模型可直观反映河道整治工程前后冲淤沿程变化,对于工程设计的稳定性评价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在工程设计实践中实用前景广阔。(本文来源于《地下水》期刊2018年03期)
水力学模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流域洪水模拟是当前洪水计算分析的热点,也是防洪减灾工作的科学依据和指导。本研究通过将分布式水文模型和水动力学模型串联耦合的方法计算流域洪水淹没过程,以重庆龙溪河流域作为研究区域,基于SWAT和HEC-RAS模拟平台,综合考虑气象资料、地形、下垫面条件等,经产汇流计算、小流域洪水二维数值模拟等过程得到小流域在不同情境(暴雨重现期)下的二维淹没情况。以当地洪水计算手册推求洪水过程作为验证,模型计算结果显示模型能够较好模拟龙溪河流域复杂条件下的汇流过程,结合灾害损失评估和洪水风险分析,为当地减灾工作提供决策支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水力学模型论文参考文献
[1].张宏伟,解斯达,王彩霞,黄丽丽,刘静茹.水力学水头损失实验数学模型研究[J].山西建筑.2019
[2].于汪洋,江春波,刘健,周琦.水文水力学模型及其在洪水风险分析中的应用[J].水力发电学报.2019
[3].张羽,张凌峰,张琦杰,杜庆君.基于水力学模型试验的某消能井排水管道的优化设计[J].人民珠江.2019
[4].刘国琼,李娟.水动力模型影响下的河流水力学分布特征研究[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9
[5].闫昊,李维杰.级联水力学动态仿真模型研究及应用[J].原子能科学技术.2019
[6].全强,李玮,王文君,吴英杰,陈晓俊.水文模型与水力学耦合在洪水风险分析中的应用研究[J].内蒙古水利.2018
[7].袁慧玲,杨翼泽.3D土壤水力学参数不确定性对分布式水文模型径流模拟的影响[C].第35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10水文气象灾害形成机理、预报预测预警与风险评估新技术.2018
[8].廖伯文,安瑞冬,李嘉,冯镜洁,易文敏.高坝过鱼设施集诱鱼进口水力学条件数值模拟与模型试验研究[J].工程科学与技术.2018
[9].周家俞,徐奎,陈亮,张绪进.从江船闸闸底长廊顶缝出水输水系统水力学模型试验研究[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10].关青松.基于二维水力学模型的河道整治工程中冲淤变化的模拟分析[J].地下水.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