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淑娟:高校党建思政工作的激励机制创新研究论文

李淑娟:高校党建思政工作的激励机制创新研究论文

摘要:高校党建思政工作的激励机制是鼓励大学生党员积极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然而在当前的工作过程中,激励机制过于僵化,使相关工作的顺利开展失去了有效的依托。本文作者根据自身从事高校思政理论教育多年的工作经验,对高校党建思政工作的工作内容展开了深入的调研和分析,并根据实际情况,给出激励机制创新的有效路径,希望能对相关工作的顺利开展起到一定的推进作用。

关键词:高校;党建思政工作;激励制度;创新路径

虽然目前我国高校党建思政工作已经趋于成熟,然而在时代的飞速发展下,传统的激励机制显得过于僵化,无法满足培养符合国家社会需求人才的根本目标。因此,高校党建思政工作的激励制度应该以人为本,着眼全局,调研和分析大学生党员的心理特征和根本需求,并做出全面的机制创新,从而使其能够为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念和价值观念,推动大学生以更加积极和健康的心态面对学习与工作中面临的挑战。

2001-2012年海南省入境旅游者人均天消费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增长了30.03美元,排名从第二十五名上升至第二十名。人均天消费与全国平均值差距越来越小,缩小了9.3美元。其中外国游客人均天消费增长了20.9美元,港澳台游客人均天消费增长了146.6美元。同时,港澳台游客人均天消费的增长量大于外国游客,约是外国游客的5倍。其12年间增长的速度也比外国游客增长的速度快,增长了8.65%。海南省入境旅游者人均天消费构成中,长途交通所长比重较大。2012年海南省入境旅游者人均天消费主要在提高层次方面的消费,在购物和娱乐方面消费较多,说明海南省旅游业发展越来越健康。

1 高校党建思政工作激励机制创新的主要意义

在当前的形势下,高校党建思政工作激励机制的创新能够从全局的角度出发,探索当前高校人才管理的创新办法和主要途径,突显出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党建思政工作激励制度的创新能够全面优化和完善高校党建思政工作的工作方法,为相关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新思路、新途径、新方法,为人才引进战略注入更加鲜活的血液。同时,也能为高校党建思政工作的理论体系提供完善和优化的策略。当前,我国高校的党建思政工作还存在着工作人员积极性不强,参与度较低的情况。而通过激励机制的创新,能够解决当前高校党建思政工作中存在的多种问题,提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力度,巩固现有的工作成果并解决在工作中存在的多种问题,从而提升高校党建思政工作质量[1]。

新生儿在护理期间,上述我们也提及,即护理人员所面对、服务的是无法表达自我情感的新生儿,加上新生儿作为家庭中“希望”、获得无尽疼爱的角色,因此护理期间仍需以家属间的沟通为主,若存在护理过程稍有差池,便可爆发医患冲突,形成纠纷。因此,应加强对家属与护理人员的教育,确保护理人员在展开护理工作期间除了具备认真、积极的工作态度外,应采取良好沟通与患者完成意见交流;在家属方面应强调积极、主动配合临床医护人员的工作,加上健康宣教以期增强医患间的关系和谐,实现互相理解、信任、包容的和谐关系,最终减少紧张医患关系造成的紧张氛围,化解潜在的冲突因素。

2 高校党建思政工作存在的问题

2.1 激励制度不够全面

在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对大学生的激励措施不够全面,整个制度的制定显得过于呆板,存在着一定的滞后性,缺乏激励制度本身应有的灵活性。同时,激励制度本身也缺乏对大学生行为习惯和心理特征的深入调研,多种工作的开展存在着一定的缺陷,从根本上导致高校党建思政工作难以对学生产生更加积极的激励效果,无法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进行及时创新与优化。比如,在高校中针对学生设计的部分激励奖励过于表面化和形式化,难以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导致激励制度难以起到激发学生斗志的根本效果[2]。

2.2 无法有效地掌握激励时机

在当前的高校党建思政工作中,激励制度的内容过于匮乏,导致党建思政工作的开展无法延伸到学生的实际生活中,无法起到为学生树立积极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根本作用。因此,在党建思政工作激励制度创新的过程中,应该对思政工作的激励内容进行拓展和丰富。在思想政治工作中,首先要为学生树立爱国主义精神,使其明晰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意义,并树立属于自身独特的爱国方式,鼓励其用实际行动实践自身的爱国主义情操。同时,教师也可以将爱国主义情感与大学生的实际生活产生深入的练习,使其能够意识到自身背负的重大历史使命,为其树立正确的家国意识。同时,教育工作者还要将爱国主义情怀教育进行开拓创新,不断改善教学形式,从而使学生能够全面地进行成长。从另一方面来说,党建思政工作的激励内容还包括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学生以乐观积极的心态面对当前的学业和未来的工作,鼓励学生从大学时期就开始进行人生目标规划,为其建立正确良好的理想和信念,使其能够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下坚定不移地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为发展目标,不断充实和强化自身的能力,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属于自己的力量。同时,高校党建思政工作也要为学生树立诚信观念,使其更具有责任意识,防止学生出现学术不端、学术不诚的问题。教育工作者要以身作则,以自身的行为习惯和道德观念为大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模范,同时深入挖掘学生身边道德高尚的榜样,为学生树立灯塔效应,激励大学生树立优秀的道德意识,防止大学生群体中出现道德败坏的现象。丰富的党建思政工作激励内容也要辐射到提升大学生自主创新能力上,教育工作者要有意识地培养大学生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学生对科研工作的认识,锻炼其坚韧不拔的学术精神。教师也应该为学生参与科研提供更多渠道和机会,使其能够感受科技团队精诚合作的氛围,提升大学生的科技思辨逻辑[6]。

2.3 激励过程缺乏民主性

在高校当前思政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应该对大学生的实际需求进行深入的调研与分析,以大学生的日常生活行为习惯为主要的切入点,对大学生群体进行精准的定位和细致的分类。高校教师应该能够对大学生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产生一定的引导作用,使其产生更加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和物质追求。同时,教师也应该对学生的潜在需要进行深入分析,不断挖掘学生的潜力和积极能量,消除影响大学生积极性的客观因素,从而能够使高校党建思政工作以实际为依托顺利开展。在进行激励制度的改良优化过程中,应该对大学生的主要需求实行目标激励政策,通过科学合理的目标创设,激发学生的内在积极因子,从而能够获得最大的激励价值。在激励制度贯彻和落实的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应该对过程激励进行重点强调。激励制度的内容不能单以成败论英雄,更要切实的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解决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碰到的多种问题,从而使激励制度不会流于表面形式,更加切实的帮助学生实现自身的目标和价值[4]。

3 高校党建思政工作激励机制创新路径研究

3.1 以大学生的需求为主制定激励制度

公平、公正、公开应该是高校党建思政工作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然而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多方面条件的制约,导致高校党建思政激励工作的开展缺乏一定的民主性,引发了较多学生的不满情绪,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极为不利。同时,激励制度在建立时也缺乏一定的民主基础,很多激励措施没有经过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调研与分析就制定出来。这种主观臆断的激励措施反而会引发学生的逆反心理,降低了高校党建思政工作的工作效率[3]。

3.2 把握好党建思政工作的激励时机

人在需求迫切的时候,会做出多种选择和行动,而激励制度的实行更要精准地抓住激励时机,从而引导学生向着更加积极的一面进行努力和奋斗。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应该能够抓住学生的内在需求,比如标兵评比或者学历深造等,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而积极的奋斗目标,并通过适当的时机将激励目标传达给学生,从而使学生能够调动自身潜力,不断努力进取,最大程度地发挥激励工作的价值。同时,高校教育工作者也要能够掌握环境变化的根本时机,充分了解环境变化时学生行为习惯的特点,掌握高校工作中较为有效的激励时间节点进行工作的开展,比如新生入学、社团成立之初以及考试前等时间,从而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奋斗目标。同时,要对学生获得荣誉时进行激励教育。学生在获得荣誉时,正是热情高涨、情绪最为饱满的时候,学生在此时会更具有自信心和自豪感,从这个时机进行切入和激励教育,会将这种积极的情绪延续到学生日后的学习生活中,使其能够以更高的目标作为自身需求继续奋斗。同时,相关工作者还要对学生的状态进行深入分析,在学生陷入困境和产生后悔之心时及时进行激励教育,使激励工作能够及时给陷入困难的学生带来鼓励和支持,排解学生的焦虑和疑惑,进而引导学生走出困境,迎接更加光辉灿烂的未来。当学生犯下错误时,教师应该负责找到学生犯错的根本原因,使其察觉到错误的严重性。教师要能够及时抓住学生的后悔心理,适时地加以引导,使其能够找到改正错误的方法,从而将学生引入正轨,提升党建思政工作的工作效力[5]。

3.3 丰富党建思政工作的激励内容

根据科学调研表明,正确的激励实际能够产生更强的激励效果,而不佳的激励时机则会导致激励效果降低。由此可见,如果能够灵活而有效地掌握激励时机,就会全面提升高校党建思政激励工作的质量。然而在当前的工作中,对于激励制度的运用缺乏对激励时机的掌握,激励制度中规定的奖惩措施无法及时进行,导致整个激励工作难以达到预期的目的,挫伤了很大一部分同学的积极性。

3.4 健全情感激励制度

所谓的情感激励制度即是从个人情感的角度出发,拓展大学生情感交流的渠道,使其保持长足的上进心,从情感的角度激发大学生主动向上锐意进取的决心。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与学生相互交流和讨论的形式为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有效沟通的桥梁,充分的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情感走向。在此基础上通过适当的谈话方式指出当前阶段大学生存在的不足并提出有效的解决办法。这里要注意的是,情感激励的方式不在单纯的说教或者鼓励,而是要与学生能够建立情感共鸣的基础,充分尊重大学生的个人意志和个性成长,使其能够感受到个人情感,能够被他人所理解和肯定,进而使大学生拥有良好的自我激励和自我教育能力。

2.3.2 膀胱灌注化疗和免疫治疗 TURBT术后肿瘤复发率高,小部分NMIBC患者会进展为MIBC。原位癌患者单纯行TURBT不能解决术后高复发率和疾病进展问题[11]。推荐所有NMIBC患者进行术后辅助性膀胱灌注治疗。

4 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党建思政工作的激励机制是促进大学生党员进步的不竭力量,能够为塑造大学生的健全人格,提升大学生的学习工作积极性贡献出巨大力量。在进行激励制度创新时,应该从完善制度、学生个人需求等多个角度出发,进而使激励机制本身能够全面满足大学生的实际需求,为学生注入不竭的前进动力,从而使其能够有更高的目标与追求,提升高校党建思政工作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促进我国高校教育事业的深入发展。

参考文献

[1]冯火魁.关于在高校行政队伍人事管理中加强思政工作的新思考[J].人力资源管理,2017(6):166-167.

[2]于艳艳.新形势下加强人事与思政工作结合的创新思路与方式[J].现代国企研究,2017(20):230.

[3]张晓琴,冯芳.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思考[J].科学中国人,2015(2X):121.

[4]沈壮海.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的新范式与新形态[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7(2):40-46.

[5]刘洁,刘志礼.以人为本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10-13.

[6]马凤波.对如何加强高校电子档案管理工作的思考[J].办公室业务,2015(17):60.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110(2019)05(b)-0016-02

作者简介:李淑娟(1986-),女,辽宁北票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标签:;  ;  ;  ;  ;  ;  ;  ;  ;  ;  ;  ;  

李淑娟:高校党建思政工作的激励机制创新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