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粮类型论文_王钰明,王亚,党方昆,张虎,高庆涛

导读:本文包含了饲粮类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类型,消化率,氨基酸,回肠,聚糖,肉鸡,性能。

饲粮类型论文文献综述

王钰明,王亚,党方昆,张虎,高庆涛[1](2019)在《不同生长阶段和饲粮类型下猪空肠液在纯化过程中消化酶活性回收率的差异》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试验旨在探讨不同来源的猪空肠液在消化酶纯化过程中活性回收率的差异,为体外仿生消化酶试剂的制备提供参考。试验采用2×2两因素完全随机设计,包括2个生长阶段[生长期(60~100日龄)和育肥期(101~140日龄)]和2种饲粮类型[玉米-豆粕型饲粮和玉米-玉米干酒糟及其可溶物(DDGS)-米糠粕型饲粮]。每个生长阶段采用2×2完全交叉设计,将8头安装有空肠T型瘘管的"大×长"二元杂交去势公猪随机分为2组,每组4头猪。在每个生长阶段各进行2期试验,交叉饲喂2种饲粮,形成每个处理8头猪(重复)。每期试验包括10 d预试期和3 d空肠液收集期。待每期试验结束后将每头猪空肠液混合,然后采用无水乙醇沉淀法纯化空肠液中的消化酶,测定纯化过程中消化酶活性的损失和回收率。结果表明:1)不同来源空肠液经冰乙醇沉淀-复溶后获得的消化酶活性的回收率间无显着差异(P>0.05),且回收率均在70%以上; 2)不同来源空肠液经冰乙醇沉淀-复溶-冻干后获得的消化酶活性的回收率也均无显着差异(P>0.05),且回收率均在60%以上; 3)冰乙醇沉淀-复溶过程中消化酶活性的损失极显着高于冻干过程(P<0.01)。综合以上结果,不同生长阶段和饲粮类型下获得的猪空肠液在纯化过程中消化酶活性的回收率均无显着差异,且通过无水乙醇沉淀法可以获得满意的回收率。(本文来源于《动物营养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班志彬,闫晓刚,张莹,于维,郎朝丽[2](2019)在《木聚糖酶对肉鸡不同类型饲粮净能值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试验使用禽用开放回流式呼吸测热装置进行能量代谢试验,探究木聚糖酶对肉鸡玉米-豆粕型饲粮和玉米干酒精糟及其可溶物(DDGS)型饲粮净能值的影响。采用2×2双因子试验设计,饲粮类型(普通饲粮、玉米DDGS饲粮)和饲粮中添加木聚糖酶(0、0.2 g/kg)为2个主效应,共4个组。选用1日龄罗斯(ROSS) 308雄性雏鸡120只,随机分为4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5只鸡。试验分4期完成,每期31 d。每期测试1种饲粮,选用1日龄雄性雏鸡30只,1~20日龄在鸡舍内分栏饲养,1~14日龄饲喂商品基础饲粮,15日龄时换为试验饲粮一直到试验结束。21日龄称重后随机选择12只鸡放入呼吸测热装置的6个代谢室中,每个代谢室2只鸡,在代谢室中测定气体交换和排泄物共9 d,其中适应期3 d,呼吸测热3 d,绝食测热3 d,呼吸测热的同时进行消化代谢试验。结果表明:1)木聚糖酶可显着提高肉鸡的呼吸熵(P<0.05),可提高平均日增重和降低料重比(0.05≤P<0.10),对能量利用无显着影响(P>0.05)。2)与普通饲粮相比,玉米DDGS饲粮可显着提高肉鸡的平均日采食量、料重比、耗氧量、呼吸熵、总产热量和代谢能摄入量(P<0.05),显着降低表观代谢能、净能及净能/表观代谢能(P<0.05)。3)木聚糖酶和饲粮类型的交互作用对肉鸡的代谢能摄入量和沉积能有显着影响(P<0.05)。本研究在肉鸡玉米-豆粕型饲粮和30%玉米DDGS饲粮中添加0.2 g/kg木聚糖酶对饲粮净能值无显着影响。(本文来源于《动物营养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侯川川,马莲香,邱家凌,鲁鑫涛,何俊娜[3](2018)在《饲粮类型对育肥湖羊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饲粮能量及粗蛋白质水平基本相同的条件下,本试验研究了饲粮类型对育肥湖羊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和肉品质的影响。试验选用90只体重相近[(24. 67±2.53) kg]的90日龄健康公湖羊,随机分为3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羊。3组分别饲喂传统精粗饲粮(对照组,CK组)、全混合日粮(TMR组)、粗料+精料颗粒料(CP组)。试验期120 d。结果表明:1)从育肥全期来看,与CK组相比,CP组和TM R组平均日增重分别显着提高了19.81%和16.09%(P<0.05),TMR组和CP组之间差异不显着(P>0.05); CP组和TMR组料重比较CK组分别显着降低了8.46%和13.39%(P<0.05)。2) TMR组屠宰率较CK组和CP组分别显着提高了5.78%和6.08%(P<0.05),CP组与CK组差异不显着(P>0.05);各组间胴体重和眼肌面积无显着差异(P>0.05)。3) CP组血清中总蛋白的含量显着高于TMR组和CK组(P<0.05),TMR组显着高于CK组(P<0.05); TMR组和CP组血清尿素氮含量显着低于CK组(P<0.05);各组间血清中白蛋白、总胆固醇和甘油叁酯的含量均无显着差异(P>0.05)。4)与CK组相比,TM R组肌肉的失水率和剪切力显着降低(P<0.05),但与CP组相比变化不显着(P>0.05); 3种饲粮类型对肌肉的肉色、pH和熟肉率均无显着影响(P> 0.05)。结果提示,与传统精粗饲粮相比,TMR和精料颗粒料均可显着提高育肥湖羊的平均日增重,降低料重比,改善肉品质,且TMR组的效果优于CP组。(本文来源于《动物营养学报》期刊2018年12期)

富丽霞,马涛,刁其玉,成述儒,宋雅喆[4](2018)在《精料类型对肉羊饲粮养分消化率及尿嘌呤衍生物排出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旨在建立利用嘌呤衍生物排出量估测微生物氮产量的模型。本研究选择10只平均体重为(47.4±4.4)kg健康的杜寒杂交成年公羊。10种全混颗粒饲粮,单一精料替换比例30%,每个处理10只羊,每个重复1只羊,试验按时间和饲粮划分为10期进行;每种饲粮饲喂20d,其中预试期15d,正试期5d;整体试验持续200d。试验测定了饲喂10种不同精料饲粮肉羊的营养物质消化率及尿嘌呤衍生物(PD)排出量。结果表明:1)饲粮营养成分的消化率与营养成分含量存在相关性,精料类型不同饲粮消化率有差异,饲粮可消化蛋白质(DCP)的最佳预测因子是粗蛋白质(CP);10种饲粮的摄入氮、尿氮、粪氮等均因精料类型不同呈极显着差异(P<0.01)。2)10种饲粮的尿囊素、尿酸、黄嘌呤(包括次黄嘌呤)占PD排出量的比例均因饲粮类型的不同呈极显着差异(P<0.01),占PD排出量的比例范围分别是85.60%~92.47%、2.54%~7.18%、3.20%~7.41%;10种饲粮的嘌呤氮指数(PNI)因饲粮类型的不同呈极显着差异(P<0.01),变化范围是0.03~0.10,然而PD排出量与摄入氮和微生物氮(MN)存在强的线性相关。摄入氮与氮表观消化率、尿氮和氮沉积具有强相关关系,建立的沉积氮(Y)估测方程式:Y=0.244 9×摄入氮-1.319 9(R2=0.825);PD排出量与摄入氮以及MN均存在线性强相关关系,建立的估测方程式分别是PD=0.119 7×摄入氮+10.161(R2=0.925)、MN=0.746 1×PD+1.785 4(R2=0.898)。(本文来源于《畜牧兽医学报》期刊2018年07期)

刘醒醒,唐德富,张会芳,汝应俊[5](2017)在《不同类型饲粮中添加β-甘露聚糖酶对肉仔鸡生产性能、养分利用和血细胞指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旨在研究不同类型饲粮中添加β-甘露聚糖酶对肉仔鸡生产性能、养分消化利用及血细胞指标的影响.【方法】试验采用3×2两因素析因试验设计,A因素为饲粮类型(玉米-杂粕型、玉米-小麦-杂粕型和小麦-杂粕型),B因素为β-甘露聚糖酶添加水平(0和500g/t).选用576只健康的1日龄科宝肉鸡,随机分为6组,每组设8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鸡(公母各半).【结果】玉米-杂粕组试鸡体增质量显着高于小麦-杂粕组,且料重比显着降低,试验前、后期分别降低3.86%和6.72%(P<0.05).玉米-杂粕组试鸡表观代谢能、氮和干物质的利用率均显着高于其他两组(P<0.05).试验前期加酶组试鸡体增质量较对照组显着提高,料重比显着下降(P<0.05);玉米-杂粕饲粮加酶后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表现出高于玉米-小麦-杂粕饲粮的趋势(P=0.066).饲粮和β-甘露聚糖酶间交互作用显着影响干物质利用率和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水平(P<0.05).【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玉米-杂粕型饲粮组肉仔鸡生产性能、干物质利用率、氮利用率和表观代谢能均优于小麦-杂粕饲粮;添加β-甘露聚糖酶提高了肉仔鸡前期生产性能,但未受饲料类型的影响.(本文来源于《甘肃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7年04期)

温晓鹿[6](2017)在《哺乳期饲粮纤维类型和含量及氨基酸水平对母猪产程、健康和仔猪活力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窝产仔数增加,哺乳母猪需要高营养饲粮,伴随对其健康和福利影响的相关课题逐渐受到关注。因此,本文研究了在充足的平衡氨基酸(AA)饲粮中添加纤维(可发酵纤维fCHO或者惰性纤维iCHO),来改善母猪的产程和后代仔猪的生长性能。选取150头妊娠母猪,在妊娠108天分成6个处理组,持续到仔猪断奶。试验分组采用2个氨基酸水平(基础vs+40%)×3个纤维水平(基础,+40%fCHO,+60%iCHO)设计。每个处理记录12头母猪的应激评分,粪便评分,产程时间和产后泌乳障碍综合征,试验记录持续到下一个发情周期。仔猪的出生时间,个体重,直肠温度,出生8天内成活率等也被记录。结果表明:哺乳期增加氨基酸水平可以缓解母猪体重减轻。在分娩后4天,fCHO和iCHO降低了采食量,导致更多的背膘损失。分娩过程不受影响,出生的仔猪数随着fCHO而增加,iCHO是中间的。fCHO和iCHO导致产后泌乳障碍综合征评分显着恶化,fCHO降低分娩后母猪粪便评分。出生体重低于950g的比例随fCHO而增加,iCHO处于中间状态。然而,仔猪的活力和生长性能各组之间没有差异。总的来说目前的结果不建议在哺乳期饲粮中增加AA,fCHO或iCHO。(本文来源于《广东饲料》期刊2017年07期)

刘正群[7](2017)在《基础饲粮类型和粗蛋白质水平对生长猪氨基酸回肠消化率评定及其可加性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试验采用动物体内消化实验法研究了生长猪采食不同类型基础饲粮及不同粗蛋白质(CP)水平对氨基酸(AA)回肠消化率评定及可加性的影响,旨在为合理配制生长猪饲料提供理论参考。本研究具体包括两部分:试验一:旨在研究基础饲粮类型对生长猪回肠AA真消化率的影响。试验选用32头初始体重为(28.9±0.7)kg安装了简单T型瘘管的阉公猪,采用有重复的8×2不完全拉丁方设计,8种试验饲粮,进行2期消化试验。8种试验饲粮包括2种基础饲粮类型(玉米淀粉组和玉米组)和4种豆粕添加水平(0、130 g/kg、260 g/kg和390 g/kg)。每期消化试验共7 d,其中包括5 d的饲粮适应期和2 d的回肠食糜收集期。结果表明:使用线性回归法测定氨基酸真回肠消化率(TID)时,生长猪饲喂玉米淀粉型基础饲粮和玉米型基础饲粮测得总氮和氨基酸的TID无显着差异(P>0.05)。使用差量法测定氨基酸真回肠消化率时,以玉米作为基础饲粮的饲粮中N和Gly的TID显着高于以玉米淀粉基础饲粮的饲粮(P<0.05),但以玉米淀粉为基础饲粮的饲粮中Met和Lys的TID显着高于以玉米为基础饲粮的饲粮(P<0.05),基础饲粮类型对其他氨基酸TID无显着影响(P>0.05)。由此可见,生长猪对氮和氨基酸TID的测定不受基础饲粮类型的影响。试验二:旨在探讨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对生长猪氨基酸回肠标准消化率(SID)评定及其可加性的影响。选用28头(初始体重为66.4±1.3 kg)在回肠末端安装了简单T型瘘管的阉公猪,采用有重复的14×4不完全拉丁方设计,包含14种试验饲粮,进行4期消化试验。14种试验饲粮包括1种无氮饲粮,1种以玉米为CP来源的半纯合饲粮(CP水平为80 g/kg),3种以豆粕为CP来源的半纯合饲粮(CP水平分别为80 g/kg、120 g/kg和160 g/kg),3种以菜籽粕为CP来源的半纯合饲粮(CP水平分别为80 g/kg、120 g/kg和160 g/kg),3种以玉米DDGS为CP来源的半纯合饲粮(CP水平分别为80 g/kg、120 g/kg和160 g/kg)),以及3种以由玉米、豆粕、菜籽粕和玉米DDGS配制成的混合饲粮(CP水平分别为120 g/kg、160 g/kg和200 g/kg)。每期消化试验共7 d,其中包括5 d的饲粮适应期和2 d的回肠食糜收集期。结果表明:饲粮CP水平可显着影响生长猪氨基酸的表观回肠消化率(AID)(P<0.05),但对生长猪氨基酸的SID无显着影响(P>0.05)。生长猪对多数AA和N的AID评定值显着大于其通过半纯合饲粮中AA和N的AID得到的预测值(P<0.05),说明AID不具有可加性。除个别氨基酸外,生长猪对多数AA和N的SID评定值与通过半纯合饲粮中AA和N的SID得到的预测值基本一致(P>0.05),说明使用SID时具有可加性。由此可见,不同CP水平混合饲粮(80 g/kg、120 g/kg和160 g/kg)中氨基酸SID的可加性不受饲料原料AA消化率测定时CP水平(120 g/kg、160 g/kg和200 g/kg)的影响。(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院》期刊2017-05-01)

刘正群,刘静波,陈亮,朱丽媛,孟庆石[8](2017)在《基础饲粮类型对生长猪豆粕回肠氨基酸消化率评定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试验旨在使用线性回归法和差量法研究基础饲粮类型对生长猪氨基酸回肠真消化率(TID)的影响。选用32头初始体重为(28.9±0.7)kg安装了简单T型瘘管的生长公猪,采用有重复的8×2不完全拉丁方设计,8种试验饲粮,进行2期消化试验。8种试验饲粮包括2种基础饲粮类型(玉米淀粉组和玉米组)和4种豆粕添加水平(0,13%,26%和39%)。每期消化试验包含7d,其中5d的饲粮适应期和2d的回肠食糜收集期。结果表明,除赖氨酸、精氨酸和脯氨酸外,以玉米为主的基础饲粮中回肠总氮和氨基酸排泄量显着高于以玉米淀粉为主的基础饲粮(P<0.01)。除脯氨酸外,生长猪回肠总氮和氨基酸排泄量随饲粮豆粕添加水平提高呈线性显着增加(P<0.01)。使用差量法测定氨基酸TID时,以玉米为主基础饲粮中总氮和甘氨酸的TID显着高于以玉米淀粉为主的基础饲粮(P<0.05),但玉米淀粉为主的基础饲粮中蛋氨酸和赖氨酸TID显着高于玉米为主的基础饲粮(P<0.05),基础饲粮类型对其他氨基酸TID无显着影响(P>0.05)。使用线性回归法测定氨基酸TID时,生长猪饲喂以玉米淀粉为主的基础饲粮和以玉米为主的基础饲粮对总氮和氨基酸的TID均无显着差异(P>0.05)。由此可见,生长猪对总氮和氨基酸TID的测定不受基础饲粮类型的影响。(本文来源于《畜牧兽医学报》期刊2017年02期)

李艳娇,李蛟龙,张林,高峰,周光宏[9](2016)在《饲粮淀粉类型对育肥猪生长和肉品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淀粉是猪饲粮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因其结构特性不同,食后释放葡萄糖的速率及胰岛素应答不同,进而影响饲粮能量利用效率、脂肪及蛋白质代谢,并最终影响活体肌肉能量代谢并对肉品质产生影响。本文旨在研究不同饲粮淀粉类型对育肥猪生长性能、肉品质及肌纤维类型的影响。将90头初始体重为(68±2.0)kg的大×长×梅山叁元杂交去势公猪,随机分配到叁种等能等氮饲粮处理中,每种处理5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猪,试验饲粮参考75~100 kg育肥猪NRC(2012)的标准配制。采用纯的蜡质玉米淀粉(WMS),非蜡质玉米淀粉(NMS)和豌豆淀粉(PS)作为淀粉来源配合叁种试验饲粮。测得叁种饲粮的直链淀粉/支链淀粉比例分别为0.07、0.19和0.28。饲养28天后,禁饲12 h,每个重复抽取体重接近于平均体重的2头猪(10头/处理)屠宰采样。结果表明:与WMS饲粮相比,育肥猪采食PS饲粮具有较高的ADG和眼肌面积(P<0.05),以及较低的料重比和背膘厚(P<0.05),但饲粮处理对育肥猪ADFI、宰前活重、胴体重和屠宰率无显着影响。相比于WMS饲粮和NMS饲粮,PS饲粮显着提高了背最长肌pH_(45min)值(P<0.05),且显着降低了滴水损失(P<0.05)。与WMS饲粮相比,PS饲粮显着降低了背最长肌的蒸煮损失(P<0.05)。但饲粮处理对背最长肌pH_(24h)值、肉色(L*,a*,b*)、剪切力值均无显着影响。此外,与WMS饲粮相比,PS饲粮显着提高了MyHC-I和MyHC-Ⅱa的mRNA水平(P<0.05),并显着降低了MyHC-Ⅱb的mRNA水平(P<0.05),但对MyHC-Ⅱx的mRNA水平无显着影响。相比于WMS饲粮,采食PS饲粮的育肥猪背最长肌中,miR23a的表达水平降低(P<0.05),其靶基因PGC-1α的mRNA表达水平提高(P<0.05),但其靶基因MEF2C的mRNA表达水平无显着差异。相比于WMS饲粮,PS饲粮提高了背最长肌中miR499的表达水平(P<0.05),降低了其靶基因Sox6的mRNA表达水平(P<0.05)。但饲粮处理对miR208b的表达水平及其靶基因Sp3和Thrap1的mRNA表达水平无显着影响。由此可见,高直链淀粉饲粮(PS饲粮)提高了育肥猪的生产性能和胴体品质,并促进快肌纤维向慢肌纤维的转化,该转化可能与miR23a表达水平下调及miR499表达水平上调有关。(本文来源于《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营养学分会第十二次动物营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6-10-21)

许啸,徐叶桐,龙沈飞,尚庆辉,吴阳[10](2016)在《不同饲粮类型添加蛋白酶对肉鸡生长性能、营养物质消化率、肠道形态和屠宰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试验旨在研究在玉米豆粕型和高粱豆粕型饲粮中添加蛋白酶,对肉鸡生长性能、营养物质消化率、肠道形态及屠宰性能的影响。选取1日龄爱拔益加(AA)肉仔鸡256只,采用2×2因子试验设计,随机分为4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8只):玉米豆粕型饲粮,玉米豆粕型饲粮添加150 mg/kg蛋白酶,高粱豆粕型饲粮,高粱豆粕型饲粮添加150 mg/kg蛋白酶,试验期42天,分前、后期饲养,各21天。结果表明:1)饲粮中添加蛋白酶显着提高了肉鸡后期和全期的平均日增重(P<0.05);饲粮类型对肉鸡生长性能没有显着影响(P>0.05)。2)添加蛋白酶显着提高了肉鸡前、后期干物质、总能和氮的利用率(P<0.05)。3)添加蛋白酶显着提高了肉鸡前期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的绒毛高度和绒毛高度:隐窝深度;显着降低了隐窝深度(P<0.05)。4)添加蛋白酶显着提高了肉鸡胸肌重量、胸肌pH24h;显着降低了胸肌滴水损失(P<0.05)。由此可见,添加150 mg/kg蛋白酶提高了肉鸡生长性能、营养物质消化率、肠道形态和屠宰性能,同时,饲喂玉米豆粕型和高粱豆粕型饲粮对肉鸡生长性能没有影响。(本文来源于《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营养学分会第十二次动物营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6-10-21)

饲粮类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试验使用禽用开放回流式呼吸测热装置进行能量代谢试验,探究木聚糖酶对肉鸡玉米-豆粕型饲粮和玉米干酒精糟及其可溶物(DDGS)型饲粮净能值的影响。采用2×2双因子试验设计,饲粮类型(普通饲粮、玉米DDGS饲粮)和饲粮中添加木聚糖酶(0、0.2 g/kg)为2个主效应,共4个组。选用1日龄罗斯(ROSS) 308雄性雏鸡120只,随机分为4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5只鸡。试验分4期完成,每期31 d。每期测试1种饲粮,选用1日龄雄性雏鸡30只,1~20日龄在鸡舍内分栏饲养,1~14日龄饲喂商品基础饲粮,15日龄时换为试验饲粮一直到试验结束。21日龄称重后随机选择12只鸡放入呼吸测热装置的6个代谢室中,每个代谢室2只鸡,在代谢室中测定气体交换和排泄物共9 d,其中适应期3 d,呼吸测热3 d,绝食测热3 d,呼吸测热的同时进行消化代谢试验。结果表明:1)木聚糖酶可显着提高肉鸡的呼吸熵(P<0.05),可提高平均日增重和降低料重比(0.05≤P<0.10),对能量利用无显着影响(P>0.05)。2)与普通饲粮相比,玉米DDGS饲粮可显着提高肉鸡的平均日采食量、料重比、耗氧量、呼吸熵、总产热量和代谢能摄入量(P<0.05),显着降低表观代谢能、净能及净能/表观代谢能(P<0.05)。3)木聚糖酶和饲粮类型的交互作用对肉鸡的代谢能摄入量和沉积能有显着影响(P<0.05)。本研究在肉鸡玉米-豆粕型饲粮和30%玉米DDGS饲粮中添加0.2 g/kg木聚糖酶对饲粮净能值无显着影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饲粮类型论文参考文献

[1].王钰明,王亚,党方昆,张虎,高庆涛.不同生长阶段和饲粮类型下猪空肠液在纯化过程中消化酶活性回收率的差异[J].动物营养学报.2019

[2].班志彬,闫晓刚,张莹,于维,郎朝丽.木聚糖酶对肉鸡不同类型饲粮净能值的影响[J].动物营养学报.2019

[3].侯川川,马莲香,邱家凌,鲁鑫涛,何俊娜.饲粮类型对育肥湖羊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J].动物营养学报.2018

[4].富丽霞,马涛,刁其玉,成述儒,宋雅喆.精料类型对肉羊饲粮养分消化率及尿嘌呤衍生物排出量的影响[J].畜牧兽医学报.2018

[5].刘醒醒,唐德富,张会芳,汝应俊.不同类型饲粮中添加β-甘露聚糖酶对肉仔鸡生产性能、养分利用和血细胞指标的影响[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17

[6].温晓鹿.哺乳期饲粮纤维类型和含量及氨基酸水平对母猪产程、健康和仔猪活力的影响[J].广东饲料.2017

[7].刘正群.基础饲粮类型和粗蛋白质水平对生长猪氨基酸回肠消化率评定及其可加性影响的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7

[8].刘正群,刘静波,陈亮,朱丽媛,孟庆石.基础饲粮类型对生长猪豆粕回肠氨基酸消化率评定的影响[J].畜牧兽医学报.2017

[9].李艳娇,李蛟龙,张林,高峰,周光宏.饲粮淀粉类型对育肥猪生长和肉品质的影响[C].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营养学分会第十二次动物营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6

[10].许啸,徐叶桐,龙沈飞,尚庆辉,吴阳.不同饲粮类型添加蛋白酶对肉鸡生长性能、营养物质消化率、肠道形态和屠宰性能的影响[C].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营养学分会第十二次动物营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6

论文知识图

不同饲粮类型对增重率和饲料系...饲粮营养水平对体重和体增重的影响UPGMA聚类分析图不同产奶量奶牛采食首蓓一玉米秸青贮...尚义县景观生态类型图植酸酶对饲喂玉米-豆粕型饲粮肉鸡磷存留...

标签:;  ;  ;  ;  ;  ;  ;  

饲粮类型论文_王钰明,王亚,党方昆,张虎,高庆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