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秀贞
(延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福建南平353000)
【摘要】目的分析延平区老年常见慢性病患者的危险因素,并观察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延平区60岁以上居民进行慢性病调查,对慢性病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将其中300例作为观察组进行护理干预,然后统计满意率、意外事件发生率。结果吸烟、饮酒、未参加运动及肥胖人群更有可能患慢性疾病(P﹤0.05)通过对600居民进行随访调查,观察组满意率为88.3%,意外事件发生率为6.8%。对照组满意率为69.0%,意外事件发生率为25.7%,两组满意率及意外事件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常吸烟、饮酒、超重以及肥胖是慢性疾病的危险因素,对慢性病采用护理干预,能减低意外事件发生率,患者满意率高。
【关键词】慢性病危险因素护理干预、满意率、意外事件发生率
【中图分类号】R5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23-0351-02
随着全国人口老龄化、生活行为方式的转变,以心脑血管疾病、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糖尿病等为主的慢性疾病发病率居高不下,呈现发病率增长快、增长幅度大的趋势。慢性病通常为终身性疾患,病痛、伤残和昂贵的医疗费用不仅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而且带来不堪重负的社会和经济负担。本研究通过对延平区60岁以上老年人慢性疾病的患病情况和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对慢性病患者进行护理干预,为本地区老年人健康提供帮助。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本次监测对象为延平区60岁及以上且在本地居住6个月及以上的居民。收集延平区辖区所有街道及乡镇行政村及居委会的名称、常住人口数、家庭户数的信息,并将居委会及行政村以50-99户为单位划分为若干个群,按照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全区共调查600户,完成调查的样本为600人。对调查的600户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门诊护理干预及不予护理干预处理,两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慢性病患者的危险因素调查采用《2010年中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工作手册》,由经过专门培训、考试合格的调查员,按照统一的调查方法与诊断标准对被调查者逐一询问并进行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测。
1.2.1护理干预对观察组采用门诊护理干预。具体方法:①向患者讲解护理工作的重要性,让患者重视日常护理。针对高血压患者的饮食护理,护理人员应让患者了解基础的降压食物,如芹菜、大蒜等。②心理护理,让患者以健康的心态应对慢性疾病的治疗。③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纠正患者不正确的休息方式。④让患者进行自我锻炼,采用运动护理,如饭后散步等。⑤对患者家属开展健康教育护理,让其家属了解基本的护理技能,帮助患者开展日常护理。
1.3观察指标
1.3.1居住与生活情况包括家庭结构、住房条件、行为因素(吸烟、饮酒、锻炼)等;
1.3.2慢性病患病情况包括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疾病患病情况,并记录2014年体检结果中相关项目。包括身高、体重、腰围、血压、血糖、血脂等。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延平区老年慢性病相关危险因素单因素分析通过对延平区60岁以上老年人慢性病相关危险因素单因素分析发现,吸烟(397例吸烟者中患慢性病115例占28.9%,未患慢性病282例占71.1%)、饮酒(160例饮酒者中患慢性病78例占48.8%,未患慢性病82例占51.2%)、未参加运动(81例经常运动的人中患慢性病31例占38.3%,未患慢性病50例占61.7%)及肥胖人群(67例肥胖人群中患慢性病42例占62.7%,未患慢性病25例占37.3%)更有可能患慢性疾病(P﹤0.05)。表明经常吸烟、饮酒、未参加运动以及肥胖是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2.2意外事件发生率及满意率调查通过对600居民进行随访调查,观察组满意人数为265人,满意率为88.3%,意外事件发生率为6.8%。对照组满意人数为207人,满意率为69.0%,意外事件发生率为25.7%两组满意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通过调查分析,可以看出延平区60岁以上居民的肥胖率、饮酒率及未参加运动人数比较高,对慢性疾病的发生影响较大,而吸烟率相对较低,但是也是一起慢性疾病发生的重要因素,应引起足够重视。对慢性病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可使护理人员与患者的接触增多,有利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并且个体化护理干预能满足老年慢性病患者对护理服务的要求。本研究中观察组对慢性病采用护理干预,患者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意外事件明显少于对照组。表明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病患者有明显的优势。
参考文献
[1]胡昌明,杨衍铭.中山火炬开发区老年人慢性病相关危险因素调查[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22):15-16
[2]芦磊姗.老年慢性病患者门诊护理干预效果研究[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4,5(8):142-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