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振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偏振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导读:本文包含了偏振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偏振,阵列,激光,长波,分光镜,像素,离子束。

偏振片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王赟,金尚忠,陈智慧,侯彬,曹馨艺[1](2019)在《基于像素偏振片阵列的实时水下目标成像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借助偏振成像可以增强水下目标的探测效果。传统的偏振成像方法需要光学检偏器的机械转动来实现,这限制了其在水下的实时探测性能。采用基于像素偏振片阵列图像传感器开发的相机设计了一种水下实时成像系统。系统通过阵列上排布的四向微偏振片一次性捕获四向偏振图像,从而全局估算背景杂散光的偏振角和偏振度。然后利用偏振信息反解得到杂散光光强,最后借助水下成像物理模型得到去散射后的目标增强图像。实验结果表明,将像素偏振片阵列图像传感器应用到水下成像能够有效增强水下图像的对比度,且成像处理过程实时快速,进一步提高了水下目标的探测效率。(本文来源于《半导体光电》期刊2019年06期)

闫羽[2](2019)在《微偏振片阵列型长波红外成像系统标校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红外偏振成像探测作为常规红外成像探测的有效补充,可在凸显伪装遮蔽目标等方面发挥优势。近年来微偏振片阵列型长波红外成像系统逐渐成为研究热点,但受微偏振片阵列制造误差、焦平面响应误差影响,未标校前的系统精度较低,随着国产系统的问世,该类型系统标校方法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针对提升系统偏振信息获取精度、改善成像质量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偏振方向、消光比等参量分步计算的偏振定标模型,并且设计了盲元、非均匀响应校正相结合的成像校正方法,最后完成了定量实验与真实场景实验,结果表明该偏振定标与成像校正方法,有利于提升系统精度。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综合分析了微偏振片阵列型长波红外成像系统的成像过程,数学解析偏振信息计算原理,对微偏振片阵列制造、焦平面响应的误差进行了分析,并介绍了现有标校方法的不足,设计了偏振定标与成像校正相结合的系统标校流程;(2)设计了基于多偏振参量分步计算的偏振定标模型,通过确定像元级响应值与入射光功率的关系,引入广义光学透过率概念,设计相关实验,分步计算偏振方向、消光比等参量,不依赖于大规模方程组,得到各位置Muller矩阵,使用一般情况下的计算方法,实现Stokes矢量快速计算;(3)设计了盲元及非均匀响应校正结合的成像校正方法。盲元校正方面,在Stokes矢量内双方向导数运算检测盲元,引入最近邻域、参考超级像元概念,分类讨论了随机盲元与点目标的识别方法,并根据邻域内的偏振参量分布,实现高精度校正;非均匀响应校正方面,使用振幅、偏置等参量,实现各位置响应值向最佳响应值的逼近,并拟合振幅、偏置与入射光功率关系,构建了自适应校正流程;(4)在定量环境与真实场景下,进行了偏振定标模型、成像校正方法的验证实验,以定标校正前后叁维图的形式反映模型方法运算效力,并以均方误差为指标,量化偏振定标精度,结果表明该标校方法体系,对提升微偏振片阵列型长波红外成像系统实用性有积极意义。(本文来源于《合肥工业大学》期刊2019-05-01)

武慧敏,李仰军,张猛,郝争辉[3](2019)在《偏振片应用于激光武器光斑检测衰减方案》一文中研究指出光斑质量是激光武器重要指标之一,光斑检测对激光武器的发展有重要意义。为适应激光武器作用于目标处光斑温度高难以直接检测的特点,提出偏振片衰减光强、CCD采集光斑图像的方法。研究偏振片组的光强衰减率,建立实验系统,分析偏振片组对高温光斑的衰减情况。理论分析及实验结果表明偏振片组可大幅度衰减高温光斑,为激光武器光斑检测衰减系统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火力与指挥控制》期刊2019年04期)

闫羽,徐小红,范之国,张强,金海红[4](2019)在《微偏振片阵列型长波红外成像系统定标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提升微偏振片阵列型长波红外成像系统精度,在误差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入射光偏振信息计算问题,提出了一种偏振定标方法.通过确定像元级响应值与入射光功率的关系,引入广义光学透过率,不依赖大规模方程组运算,实现了消光比、偏振方向的计算,获取了微偏振片穆勒矩阵内各元素值.用固定盲元干扰下的超级像元内偏振信息计算法完成入射光偏振信息计算.实验结果表明,该定标方法可有效降低误差干扰,提高微偏振片阵列型长波红外成像系统探测精度.(本文来源于《光子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毛红敏,秦长发,王晓丹,王军[5](2019)在《光偏振片和波片的综合设计实验》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加深学生对光偏振态的理解,提出了利用偏振分光镜、二分之一波片和偏振片等光学偏振元件,进行综合实验的设计方案。利用偏振分光镜,分离出p光和s光;旋转二分之一波片或偏振片,入射光的振动方向发生变化,p光和s光光强随之改变。此实验能加深学生对光偏振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运用光学原理和光学器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文来源于《大学物理实验》期刊2019年01期)

史帅凯,焦宏飞,马彬,程鑫彬,张锦龙[6](2019)在《亚波长光栅偏振片的纳秒脉冲激光损伤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偏振片在诸多光学系统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亚波长介质光栅可用作正入射偏振片,在高能激光系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为了探究波长为1 064nm的纳秒脉冲激光对于亚波长全介质光栅的诱导损伤特性,使用了粒子群优化算法结合严格耦合波分析设计了光栅的几何参数,计算表明亚波长光栅偏振片在入射光波长1 064nm附近带宽0.5nm内,平均消光比为1 500。使用了紫外曝光配合离子束刻蚀的工艺制备了HfO2光栅,并对其纳秒脉冲激光损伤阈值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表明S光损伤阈值约为P光损伤阈值的5倍,且都大于5J/cm2。结果表明亚波长全介质光栅偏振片可广泛用于正入射激光系统中。(本文来源于《应用光学》期刊2019年01期)

白一晨,陈晓西,曾俊,叶茂[7](2018)在《液晶透镜无偏振片成像的优化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液晶透镜因其无机械移动就可以实现对焦的优势,有望应用在机器人视觉、自动驾驶、深度测量等技术领域。在液晶透镜视觉成像系统中,为了不使用偏振片就可以获得高对比度的图像,提出一种优化的无偏振片成像算法。图像边缘体现图像的主要轮廓信息,边缘决定图像的对比度,所以此算法提取图像边缘,在边缘部分利用获取的非对焦图像和对焦图像进行图像处理,平滑区域不作处理,去除由非调制的寻常光带来的低频图像分量,提高图像边缘对比度,同时抑制平滑区域噪声的增加。实验证明,优化后的算法增强了图像边缘的对比度,相比于优化前的算法,图像噪声下降了50%。(本文来源于《光学学报》期刊2018年08期)

陈燕青,高炳攀,林炎章,居学尉,王杰[8](2018)在《飞秒激光微加工制备金属线栅太赫兹偏振片》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时域有限差分(FDTD)法,对金属线栅结构的太赫兹(THz)偏振特性进行了仿真分析,研究了占空比和金属层厚度对偏振特性的影响,发现随着厚度的增加,0.1~10THz范围内出现了周期性高透射现象。基于飞秒激光微加工技术制备了周期性金属线栅太赫兹偏振片,利用时域太赫兹光谱系统进行了实验测试,实验结果与仿真结果相吻合,偏振片的消光比在40dB~45dB范围内,偏振度为1,显示了良好的偏振特性。(本文来源于《中国激光》期刊2018年08期)

刘海峥,史泽林,冯斌[9](2018)在《微偏振片阵列红外成像非均匀性产生机理及其校正》一文中研究指出集成微偏振片阵列红外成像系统的偏振度图像对非均匀性高度敏感,不经非均匀校正的偏振度图像存在较大误差。为了校正微偏振片阵列红外成像的非均匀性,以入射光Stokes矢量形式,建立了光电转换基本过程的偏振像素模型,基于入射激励和辐射响应数据,分析了微偏振阵列与红外焦面联合作用下非均匀性产生机理。提出一种基于多次辐射测量的矩阵形式的非均匀性校正方法,该方法通过构造多组测量方程,求解偏振像元的增益矢量,由相邻四像元增益矢量组成超级像元的增益矩阵,结合Stokes矢量提取矩阵,逆向求解重构点的校正矩阵。实验数据表明:该方法比两点法降低非均匀性约5%~20%,有效改善红外偏振度图像质量。(本文来源于《光学精密工程》期刊2018年02期)

于淼[10](2017)在《分焦平面像素偏振片阵列的制备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分焦平面像素偏振片的单元大小为像素尺寸,能够集成到CMOS相机的像元表面,可以实现多方向同时偏振成像探测。利用电子束曝光和ICP反应离子束刻蚀相结合的工艺技术制备了不同周期和特征尺寸的分焦平面像素偏振片阵列,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实现了微纳线栅结构的表征。分焦平面偏振成像克服了偏振成像中不能同时成像、系统不稳定的缺陷,能够很好的适应多种复杂的探测环境。(本文来源于《黑龙江科学》期刊2017年20期)

偏振片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红外偏振成像探测作为常规红外成像探测的有效补充,可在凸显伪装遮蔽目标等方面发挥优势。近年来微偏振片阵列型长波红外成像系统逐渐成为研究热点,但受微偏振片阵列制造误差、焦平面响应误差影响,未标校前的系统精度较低,随着国产系统的问世,该类型系统标校方法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针对提升系统偏振信息获取精度、改善成像质量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偏振方向、消光比等参量分步计算的偏振定标模型,并且设计了盲元、非均匀响应校正相结合的成像校正方法,最后完成了定量实验与真实场景实验,结果表明该偏振定标与成像校正方法,有利于提升系统精度。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综合分析了微偏振片阵列型长波红外成像系统的成像过程,数学解析偏振信息计算原理,对微偏振片阵列制造、焦平面响应的误差进行了分析,并介绍了现有标校方法的不足,设计了偏振定标与成像校正相结合的系统标校流程;(2)设计了基于多偏振参量分步计算的偏振定标模型,通过确定像元级响应值与入射光功率的关系,引入广义光学透过率概念,设计相关实验,分步计算偏振方向、消光比等参量,不依赖于大规模方程组,得到各位置Muller矩阵,使用一般情况下的计算方法,实现Stokes矢量快速计算;(3)设计了盲元及非均匀响应校正结合的成像校正方法。盲元校正方面,在Stokes矢量内双方向导数运算检测盲元,引入最近邻域、参考超级像元概念,分类讨论了随机盲元与点目标的识别方法,并根据邻域内的偏振参量分布,实现高精度校正;非均匀响应校正方面,使用振幅、偏置等参量,实现各位置响应值向最佳响应值的逼近,并拟合振幅、偏置与入射光功率关系,构建了自适应校正流程;(4)在定量环境与真实场景下,进行了偏振定标模型、成像校正方法的验证实验,以定标校正前后叁维图的形式反映模型方法运算效力,并以均方误差为指标,量化偏振定标精度,结果表明该标校方法体系,对提升微偏振片阵列型长波红外成像系统实用性有积极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偏振片论文参考文献

[1].王赟,金尚忠,陈智慧,侯彬,曹馨艺.基于像素偏振片阵列的实时水下目标成像技术[J].半导体光电.2019

[2].闫羽.微偏振片阵列型长波红外成像系统标校方法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9

[3].武慧敏,李仰军,张猛,郝争辉.偏振片应用于激光武器光斑检测衰减方案[J].火力与指挥控制.2019

[4].闫羽,徐小红,范之国,张强,金海红.微偏振片阵列型长波红外成像系统定标方法[J].光子学报.2019

[5].毛红敏,秦长发,王晓丹,王军.光偏振片和波片的综合设计实验[J].大学物理实验.2019

[6].史帅凯,焦宏飞,马彬,程鑫彬,张锦龙.亚波长光栅偏振片的纳秒脉冲激光损伤特性[J].应用光学.2019

[7].白一晨,陈晓西,曾俊,叶茂.液晶透镜无偏振片成像的优化算法[J].光学学报.2018

[8].陈燕青,高炳攀,林炎章,居学尉,王杰.飞秒激光微加工制备金属线栅太赫兹偏振片[J].中国激光.2018

[9].刘海峥,史泽林,冯斌.微偏振片阵列红外成像非均匀性产生机理及其校正[J].光学精密工程.2018

[10].于淼.分焦平面像素偏振片阵列的制备研究[J].黑龙江科学.2017

标签:;  ;  ;  ;  ;  ;  ;  

偏振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