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抗变换网络论文_李鹏程

导读:本文包含了阻抗变换网络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阻抗,变换器,微带,福斯特,天线,神经网络,电路。

阻抗变换网络论文文献综述

李鹏程[1](2019)在《基于双级阻抗变换的1分32路Wilkinson功分网络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一种适用于Ku和K波段(14.5~16.5GHzand21.4~22.9GHz)的1分32路宽带功分网络,提出了双级阻抗变换线Wilkinson功分器的设计方案,该设计利用波导腔-微带线混合型结构。在14.5~16.5GHz和21.4~22.9GHz频段范围内,该功分网络保证所有端口驻波比特性的同时输出也具备了良好的幅相一致性,验证了该方案在砖式相控阵天线系统中的工程可实现性。(本文来源于《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期刊2019年03期)

陈希有,伍红霞,牟宪民,赵宁[2](2015)在《电容耦合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阻抗变换网络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基于阻抗变换原理,提出了电容耦合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中阻抗变换网络的逐级设计方法。按照这种方法,首先根据发射电源参数、负载电阻与功率、耦合电容的容许电压等条件,计算出各级阻抗变换网络应该存在的等效电阻;然后根据这些等效电阻用解析方法设计出阻抗变换网络的电抗元件参数。通过对负载的阻抗变换,得到较大的等效电阻,实现了以小电流大电压的方式向该阻抗变换网络传输功率。该方法不仅降低了耦合电容电压,而且减小了电感及电容串联电阻的功率损耗。以小功率应用为例,设计了相应的阻抗变换网络,通过仿真和实验,验证了设计原理的正确性。(本文来源于《电工电能新技术》期刊2015年09期)

曹卫平,梁兴东[3](2012)在《应用于匹配网络的负阻抗变换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非福斯特电路的负阻抗变换特性,研究了有源宽带匹配网络。采用晶体管设计负阻抗变换器(NIC),结合传输矩阵对电路进行了分析。通过仿真和实验测试实现了在10~100MHz频率范围内的负电抗变换,其中20~60MHz频率范围内转换效率大于90%,测试结果与模拟结果基本一致,验证了负阻抗变换器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利用该电路结构能够对电小天线进行宽带匹配,提高天线的工作带宽和辐射性能。(本文来源于《微波学报》期刊2012年04期)

曹卫平,梁兴东,宁丹[4](2012)在《电小天线匹配网络中负阻抗变换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非福斯特电路的负阻抗变换特性,研究了有源宽带匹配网络。采用晶体管设计负阻抗变换器,结合传输矩阵对网络电路进行了分析。通过仿真和实验实现了在10~100 MHz的负电抗变换。结果表明,该电路20~60MHz转换效率大于90%,测试结果与模拟结果基本一致,验证了负阻抗变换器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利用该电路结构能够对电小天线进行宽带匹配,提高天线的工作带宽和辐射性能。(本文来源于《电子元件与材料》期刊2012年06期)

詹华伟,吴雪冰,王燕,袁秋林,伍博[5](2012)在《馈电网络阻抗变换器散射参数的测量》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多模馈电网络中阻抗变换器子结构的特性,对阻抗变换器叁端口网络散射参数的获取和测量方法进行了详细分析.考虑端口的阻抗匹配,推导出不同测量端口环境下的转化公式,对用二端口网络分析仪测量阻抗变换器的叁端口散射参数进行了实际测量并用混合模式散射参数对该方法进行仿真比较,证明了该方法是正确的,为整个馈电网络系统的设计和优化提供有力的帮助.(本文来源于《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2年02期)

杜晓燕,雷雪,牛忠霞[6](2008)在《多模馈电网络阻抗变换器叁端口网络参数的获取》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从阻抗变换器的特性出发,对可能获取阻抗变换器叁端口网络参数的方法进行了分析、比较。在现有二端口矢量网络分析仪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可靠、有效的方法,并进行了实验研究,为整个多模馈电网络的设计、建模和优化提供有利的支持。(本文来源于《信息工程大学学报》期刊2008年01期)

刘兴,李文[7](2008)在《基于神经网络的四分之波长微带阻抗变换器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一种利用神经网络设计四分之波长微带阻抗变换器的新方法.由于神经网络具有精度高、速度快等特性,因此,该设计方法具有精确、可靠、省时的优点.以阻抗变换器的长度和工作频率作为输入样本,以回波损耗作为输出样本,进行神经网络建模,并利用该模型完成阻抗变换器的设计,最后将仿真结果和用ADS(Advanced Design System)测量所得结果进行了对比,证明该方法切实可行.(本文来源于《重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8年03期)

徐旸,王鹏[8](2005)在《基于神经网络的宽带阻抗变换器优化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利用神经网络研究微波电路优化技术这样一种新的设计方法。采用神经网 络中经典的BP学习算法设计出宽带叁阶阶梯阻抗变换器,同时为了克服神经网络对复数训 练无法降低误差的缺点,巧妙地运用了将负载阻抗变换到波腹点处使阻抗为实数,训练得到最 佳结果后再变回到负载阻抗位置这一方法,最后通过对定宽度,定长度,λ/4叁种阻抗变换器 的比较,证明BP学习算法设计出的定长度叁阶阶梯阻抗变换器的优越性能。(本文来源于《无线电通信技术》期刊2005年06期)

李改新,张建平[9](2004)在《中波广播发射天线阻抗变换网络参数计算软件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论述了利用多媒体编程设计软件Macromedia Authorware,设计中波广播发射天线阻抗变换网络元件参数计算软件的方法,对几种可能的阻抗变换网络方案进行参数速算,以提高阻抗变换网络的设计和调测效率。(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广播与电视技术》期刊2004年01期)

李凤瑞[10](1988)在《分解法设计LC阻抗变换网络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提出利用 Q 参数设计 LC 阻抗交换网络的方法,并给出通用的阻抗交换公式及其他一些公式。因此,对常用的几种设计方法进行了改进,同时也探讨了其它的设计方法。(本文来源于《大连轻工业学院学报》期刊1988年04期)

阻抗变换网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基于阻抗变换原理,提出了电容耦合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中阻抗变换网络的逐级设计方法。按照这种方法,首先根据发射电源参数、负载电阻与功率、耦合电容的容许电压等条件,计算出各级阻抗变换网络应该存在的等效电阻;然后根据这些等效电阻用解析方法设计出阻抗变换网络的电抗元件参数。通过对负载的阻抗变换,得到较大的等效电阻,实现了以小电流大电压的方式向该阻抗变换网络传输功率。该方法不仅降低了耦合电容电压,而且减小了电感及电容串联电阻的功率损耗。以小功率应用为例,设计了相应的阻抗变换网络,通过仿真和实验,验证了设计原理的正确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阻抗变换网络论文参考文献

[1].李鹏程.基于双级阻抗变换的1分32路Wilkinson功分网络设计[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9

[2].陈希有,伍红霞,牟宪民,赵宁.电容耦合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阻抗变换网络的设计[J].电工电能新技术.2015

[3].曹卫平,梁兴东.应用于匹配网络的负阻抗变换器研究[J].微波学报.2012

[4].曹卫平,梁兴东,宁丹.电小天线匹配网络中负阻抗变换器的研究[J].电子元件与材料.2012

[5].詹华伟,吴雪冰,王燕,袁秋林,伍博.馈电网络阻抗变换器散射参数的测量[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

[6].杜晓燕,雷雪,牛忠霞.多模馈电网络阻抗变换器叁端口网络参数的获取[J].信息工程大学学报.2008

[7].刘兴,李文.基于神经网络的四分之波长微带阻抗变换器设计[J].重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

[8].徐旸,王鹏.基于神经网络的宽带阻抗变换器优化技术[J].无线电通信技术.2005

[9].李改新,张建平.中波广播发射天线阻抗变换网络参数计算软件设计[J].内蒙古广播与电视技术.2004

[10].李凤瑞.分解法设计LC阻抗变换网络的研究[J].大连轻工业学院学报.1988

论文知识图

阻抗变换网络双频化原理图具有阻抗变换网络的功放的S11...大信号双频阻抗变换网络仿真原...具有阻抗变换网络的功放增益晶体管T1基极输入阻抗与源阻抗经过~#...主功放饱和点双阻抗变换网络仿...

标签:;  ;  ;  ;  ;  ;  ;  

阻抗变换网络论文_李鹏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