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引水渠保定段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研究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引水渠保定段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研究

论文摘要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引水渠保定段从曲阳县城东南15km的燕赵镇起,于涿州市东城坊镇西北侧接入北京,共经保定地区9个县区。因其地处华北平原与太行山脉的过渡地带上,沿线区域地形地貌跨度大、地质背景复杂、构造活动强烈,使得引水渠受到多种地质灾害的威胁。本文在收集相关资料、开展野外地质灾害调查工作的基础上,采用支持向量机模型完成了研究区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工作。本文的主要亮点如下:(1)在总结研究区所涵盖的六类地质灾害发育和分布特征的基础上,将其分为两大类地质灾害分别建立评价体系进行危险性评价与分析:第一类为主要分布于山区的崩滑流地质灾害,包含崩塌、滑坡和泥石流三类;第二类为主要分布于平原区的地裂缝等地质灾害,包含地裂缝、地面塌陷与地面沉降三类。(2)详细阐述了评价指标间相关性关系的现实意义和数学表现,并通过CF-SO-PCA模型将评价指标量化为相互独立的低维高效计算指标。(3)构建支持向量机模型过程中,选取典型灾害点和非灾害点作为训练集和测试集样本,以使评价结果与实际更加相近;采用交叉验证法来搜索支持向量机模型的最佳参数,以使模型的预测准确度达到最高。(4)在研究区地质灾害危险性区划图的基础上,依据危险性不同,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保定段引水渠进行了分段,确定了每一区段的重点防治地质灾害类型,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引水渠保定段沿线的地质灾害防治提供依据。(5)采用FLO-2D对典型泥石流沟进行不同极端频率降雨条件下的危险性分析,并分析了其对沟口引水渠、京昆高速和下游村落的影响。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意义及研究背景
  •   1.2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研究现状
  •     1.2.1 我国地质灾害的类别与研究程度
  •     1.2.2 地质灾害评价的相关概念
  •     1.2.3 山区崩滑流灾害危险性评价体系的研究现状
  •     1.2.4 平原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体系的研究现状
  •     1.2.5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模型的研究现状
  •     1.2.6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沿线区域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研究现状
  •     1.2.7 目前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1.2.8 主要解决的科学问题
  •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技术路线
  •   1.4 主要结论
  • 第二章 区域自然地理概况和地质背景
  •   2.1 自然地理概况
  •     2.1.1 地形地貌概况
  •     2.1.2 研究区植被覆盖特征
  •     2.1.3 气象条件
  •     2.1.4 地表水系概况
  •     2.1.5 地下水埋深与动态概况
  •   2.2 研究区地质背景
  •     2.2.1 区域地质构造
  •     2.2.2 区域地层特征
  •     2.2.3 研究区地层出露岩性与工程地质分区
  •     2.2.4 研究区地震灾害历史
  • 第三章 地质灾害发育特征与主要控制因素
  •   3.1 地质灾害发育特征
  •     3.1.1 研究区地质灾害基本类型与分布特征
  •     3.1.2 滑坡灾害及典型滑坡发育特征
  •     3.1.3 崩塌灾害及典型崩塌发育特征
  •     3.1.4 泥石流及典型泥石流灾害特征
  •     3.1.5 地裂缝及典型地裂缝灾害特征
  •     3.1.6 地面塌陷及典型地面塌陷特征
  •     3.1.7 地面沉降灾害分布特征
  •   3.2 山区崩滑流灾害主要控制因素
  •     3.2.1 地形地貌因素
  •     3.2.2 地层出露岩性
  •     3.2.3 地质构造因素
  •     3.2.4 地表水系
  •     3.2.5 植被覆盖
  •     3.2.6 降雨因素
  •     3.2.7 人类工程活动
  •   3.3 平原区地裂缝等灾害主要控制因素
  •     3.3.1 可压缩地层厚度条件
  •     3.3.2 地面沉降发展情况
  •     3.3.3 地层出露岩性
  •     3.3.4 地质构造因素
  •     3.3.5 地表水系
  •     3.3.6 浅层地下水水位变化情况
  •     3.3.7 深部地下水开采情况
  •     3.3.8 植被覆盖
  •     3.3.9 降雨因素
  •     3.3.10 人类工程活动
  •   3.4 小结
  • 第四章 评价体系的建立和评价指标的量化
  •   4.1 数据来源
  •   4.2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体系
  •     4.2.1 崩滑流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体系
  •     4.2.2 地裂缝等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体系
  •   4.3 基于确定性系数法的评价因子量化
  •     4.3.1 确定性系数法的原理
  •     4.3.2 崩滑流灾害危险性评价因子分级的确定性值
  •     4.3.3 地裂缝等灾害危险性评价因子层级的确定性值
  •   4.4 评价指标间的相关性分析
  •     4.4.1 评价指标间相关性关系的现实意义
  •     4.4.2 评价指标间相关性关系的数学表现
  •     4.4.3 崩滑流灾害危险性评价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     4.4.4 地裂缝等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   4.5 基于施密特正交法的因子间相关性信息剔除
  •     4.5.1 施密特正交法的数学原理
  •     4.5.2 应用施密特正交法的假设条件
  •     4.5.3 评价因子向量的正交化
  •   4.6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降维
  •     4.6.1 主成分分析法的原理
  •     4.6.2 崩滑流灾害危险性评价因子的降维
  •     4.6.3 地裂缝等灾害危险性评价因子的降维
  •   4.7 小结
  • 第五章 基于支持向量机模型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
  •   5.1 支持向量机模型的原理
  •     5.1.1 支持向量机的基本类型
  •     5.1.2 非线性支持向量机模型基本原理
  •     5.1.3 支持向量机模型的函数和参数意义
  •   5.2 崩滑流灾害危险性评价的区域危险性概率指数计算
  •     5.2.1 确定支持向量机与核函数的类型
  •     5.2.2 训练集和测试集的建立
  •     5.2.3 支持向量机模型建立和最佳参数获取
  •     5.2.4 崩滑流灾害危险性概率指数计算
  •   5.3 地裂缝等灾害危险性评价的区域危险性概率指数计算
  •     5.3.1 确定支持向量机与核函数的类型
  •     5.3.2 训练集和测试集的建立
  •     5.3.3 支持向量机模型建立和最佳参数获取
  •     5.3.4 地裂缝等灾害危险性概率指数计算
  •   5.4 研究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
  •     5.4.1 研究区综合危险性概率指数的获得
  •     5.4.2 研究区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
  •   5.5 评价结果分析
  •     5.5.1 区域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结果分析
  •     5.5.2 引水渠的地质灾害危险性分段
  •   5.6 小结
  • 第六章 十渡沟典型洪水泥石流数值模拟
  •   6.1 “721”房山特大暴雨引发洪水泥石流
  •   6.2 十渡泥石流沟基本概况
  •     6.2.1 地理位置与地形地貌
  •     6.2.2 工程岩组特性
  •     6.2.3 物源堆积
  •   6.3 基于FLO-2D的数值模拟
  •     6.3.1 模拟的步骤
  •     6.3.2 不同降雨频率下泥石流运动过程模拟
  •     6.3.3 五百年一遇降雨泥石流模拟结果分析
  •   6.4 小结
  • 第七章 结论及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
  • 文章来源

    类型: 硕士论文

    作者: 王雪冰

    导师: 张春山

    关键词: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评价指标量化,支持向量机模型,泥石流模拟,南水北调引水渠

    来源: 中国地质科学院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工程科技Ⅱ辑

    专业: 地质学,水利水电工程

    单位: 中国地质科学院

    基金: “京津冀协同发展区活动构造与区域地壳稳定性调查”(编号:DD20160267)地质调查项目

    分类号: TV68;P694

    总页数: 139

    文件大小: 11847K

    下载量: 277

    相关论文文献

    • [1].关于为《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征集照片的启事[J].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2019(06)
    • [2].2019年度《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审稿专家[J].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2019(06)
    • [3].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19年(第30卷)(总第119~124期)总目录[J].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2019(06)
    • [4].《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19年第30卷第1~4期总目次[J]. 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 2019(04)
    • [5].生态文明视阈下地质灾害文化培育路径思考[J]. 区域治理 2019(44)
    • [6].威宁县高位隐蔽性地质灾害隐患特征与防治措施分析[J]. 世界有色金属 2019(23)
    • [7].矿山水工环地质灾害风险预警评估技术研究[J]. 世界有色金属 2019(23)
    • [8].数字[J]. 资源与人居环境 2020(01)
    • [9].新疆工程学院地质灾害防治重点实验室[J]. 新疆地质 2019(04)
    • [10].地质灾害区域“五度”评价理论体系及地质灾害成生规律研究——评《汶川地震区地质灾害成生规律研究》[J]. 新疆地质 2019(04)
    • [11].四川省地质灾害多发地区旅游景区应急管理能力提升探索[J]. 旅游纵览(下半月) 2020(04)
    • [12].复合型地质灾害综合治理方案分析[J]. 价值工程 2020(06)
    • [13].常见地质灾害的危害及防治措施论述[J]. 科技经济导刊 2020(06)
    • [14].浅谈丽水市开展“大搬快治”三年行动的措施及成效[J]. 浙江国土资源 2020(05)
    • [15].矿山地质灾害类型、危险性与地质灾害勘查技术方法实践思考[J]. 世界有色金属 2020(05)
    • [16].关于为《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征集照片的启事[J].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2020(03)
    • [17].论档案管理对地质灾害工作的现实意义[J]. 兰台世界 2020(S1)
    • [18].河南查明60个县(市、区)地质灾害隐患[J]. 资源导刊 2020(05)
    • [19].乡村振兴战略下湖南农业地质灾害影响及治理研究[J]. 怀化学院学报 2020(02)
    • [20].软弱岩土突发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模型[J]. 科技经济导刊 2020(15)
    • [21].降雨对滑坡、崩塌地质灾害影响分析评价[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20(16)
    • [22].以“六个一”防抗救体系建设为抓手 推动地质灾害从隐患管理向风险管控转变的浙江探索[J]. 浙江国土资源 2020(07)
    • [23].勠力同心 综合施策 磐安县地质灾害隐患综合治理成效显著[J]. 浙江国土资源 2020(07)
    • [24].贵州省仁怀市高位隐蔽性地质灾害隐患发育规律研究[J]. 山西建筑 2020(16)
    • [25].贵州省赤水市高位隐蔽性地质灾害隐患发育特征研究及防治对策建议[J]. 西部资源 2020(05)
    • [26].“梧州模式”的升级与蜕变——广西梧州市创新与推广地质灾害综合整治工作纪实[J]. 南方国土资源 2020(07)
    • [27].地质灾害隐患点治理效率和效能模式优化研究[J]. 化工矿物与加工 2020(08)
    • [28].基于“感、传、智、用”全业务链的智能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的工程应用[J]. 卫星应用 2020(06)
    • [29].地质灾害防灾减灾[J]. 地质力学学报 2020(04)
    • [30].论述1:50000地质灾害详细调查的工作方法和调查内容[J]. 西部资源 2020(06)

    标签:;  ;  ;  ;  ;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引水渠保定段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