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配额分配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配额,分配,时间,市场,培训班,公平性,增量。
配额分配论文文献综述
杨爱群,吕俊,李俊伟[1](2019)在《全国碳市场配额分配和管理培训班举行》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记者杨爱群 见习记者吕俊 李俊伟报道 由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主办的全国碳市场配额分配和管理培训班(第叁期、第四期)日前分别在吉林长春、内蒙古呼和浩特举行。此次培训目的是做好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运行测试相关准备工作,进一步提升参与全国碳排放(本文来源于《中国环境报》期刊2019-11-14)
童俊军,于仲波,范安成,罗敏怡[2](2019)在《浅析用能权交易及其配额分配》一文中研究指出配额分配是用能权交易的基础,也是核心。本文主要探讨在目前的条件下,如何公平、有效地开展用能权配额的分配,引导企业不断提高能源使用效率,达成能源消费总量的控制目标。(本文来源于《节能与环保》期刊2019年10期)
齐绍洲,张振源[3](2019)在《欧盟碳排放权交易、配额分配与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一文中研究指出碳排放权交易已经成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推动能源转型以及技术创新的重要政策工具,在中国碳市场行将启动之际,研究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碳排放权交易体系——EU ETS的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效应,对中国碳市场的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文章基于国家-时间-可再生能源种类的叁维面板数据,利用零膨胀负二项回归方法,实证检验了EU ETS对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及其机理,结果显示,EU ETS显着促进了成员国的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在EU ETS的叁个阶段中,第叁阶段的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效应更加明显,究其原因是因为免费配额比例的不断下降、配额分配方法从历史法向标杆法的转变有效放大了EUA的价格信号。(本文来源于《世界经济研究》期刊2019年09期)
罗旖璇[4](2019)在《碳排放权交易初始配额分配国内外研究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应对气候变暖以及环境恶化问题,在碳交易市场上对碳排放物进行买卖成为了热点关注对象。碳排放权交易中处于基础地位且至关重要的一环是对碳排放权的初始分配。当前研究碳排放权交易以初始配额为研究对象的较少,但碳排放权初始配额分配机制和影响力的探讨与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有利于碳排放权交易的有效进行,从而为保护环境、促进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帮助。对碳排放权交易初始配额基于不同主体、基于分配方式和基于福利效果的相关文献进行了整理和简单评述,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建立全国统一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进行展望。(本文来源于《经济师》期刊2019年09期)
夏晖,王思逸,蔡强[5](2019)在《多目标碳配额分配下的减排技术投资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研究政府在多目标碳配额分配条件下,行业内减排效率差异企业的最优减排技术投资策略.通过建立政府与企业的博弈模型,采用理想点法对多目标规划问题进行求解,分析碳配额政策对企业技术投资决策的影响.数值分析结果显示,在政府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多目标配额分配条件下,低减排效率企业更有可能投资进行技术升级,以获得政府分配的更多配额,而高效率企业的投资动力不足.另外,技术投资成本下降或减排技术代际差异扩大时,行业内两企业投资升级技术的可能性增加.所得结论对于政府制定合适的碳配额分配政策,以及相关配套措施促进全行业的技术升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期刊2019年08期)
刘明明[6](2019)在《中国碳排放配额初始分配的法律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碳排放配额初始分配应当坚持气候效益原则和公平原则。考察中国七省市碳排放权交易试点以控制碳排放强度为导向的配额初始分配方案,发现总量控制制度失灵和分配不公等问题亟待解决。全国碳排放配额的初始分配要科学利用控排系数以贯彻气候效益原则,同时应当兼顾区域和个体公平。区域公平的实现,要求对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均历史碳排放水平双低的区域进行配额的倾斜性配置。个体公平的实现,则有赖于进一步完善排放信用机制和配额调整机制。(本文来源于《江淮论坛》期刊2019年04期)
徐兴东[7](2019)在《最多!6月小汽车增量指标2万个》一文中研究指出深圳特区报讯(记者 徐兴东)为尽快将今年深圳新增的4万个普通小汽车增量指标配置到位,市交通运输局重新调整了新增普通小汽车增量指标月度分配方案,在配额不变、比例不变的情况下,由原定的平均分配到6-12月,调整为6月增加2万个指标、7月和8月各增加1万个。6(本文来源于《深圳特区报》期刊2019-06-22)
赵永斌,丛建辉,杨军,张艺璇[8](2019)在《中国碳市场配额分配方法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区域碳排放不平衡是中国统一碳市场配额分配方法设计需要考虑的特殊背景,而历史法和基准线法无法解决由该背景导致的"鞭打快牛"效应和"拔苗助长"效应,亟需探索适用于中国碳市场的配额分配方法。本文首先梳理了碳配额分配的相关研究,发现在中国碳市场,历史法存在固定基年和滚动基年选择的两难,基准线法存在"一产品一基准值"原则取舍的两难。其次,基于"共同但有区别的减排责任原则"提出一种配额分配方法——历史—基准趋近法。最后,分别采用历史法、基准线法和历史—基准趋近法进行配额试分配并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历史—基准趋近法不仅可以同时避免"鞭打快牛"效应和"拔苗助长"效应,而且具有良好的政策目标协同性,在控排系数公平性、分配结果精准性和减排成本可行性3个方面均优于另外2种配额分配方法,有效降低了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的风险。研究结论表明,历史—基准趋近法较适用于区域排放不平衡的情形,可作为中国统一碳市场启动初期配额分配方法选择和优化的参考。(本文来源于《资源科学》期刊2019年05期)
丁明磊,李宇翔,赵荣钦,张战平,侯丽朋[9](2019)在《面向配额分配模拟的工业行业碳排放绩效——以郑州市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开展工业行业碳排放绩效研究,对于落实碳减排承诺、完善碳交易体制、推动低碳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采用郑州市2013年181家工业企业的基础数据,通过构建碳排放综合绩效指标体系和配额分配模型,开展不同行业的综合绩效评价和配额分配模拟。主要结论如下:(1)不同行业的碳排放强度分布极不均衡且与碳排放总量具有一定的关联性,但关联类型不尽相同。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的碳排放强度最高(5.4115 t/万元),烟草制品业的碳排放强度最低(0.0046 t/万元)。(2)不同行业单位用地碳排放量、单位劳动力碳排放量差异较大。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的单位用地碳排放及单位劳动力碳排放明显高于其他行业。(3)碳排放综合绩效表明,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的碳排放绩效最低,汽车制造业的碳排放绩效最高。(4)不同行业因综合绩效的差异获得与基准年碳排放不同增减比例的配额,其中,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获得的配额最多,化学纤维制造业获得的配额最少。通过碳配额分配模拟,郑州市整体减排18.206万t,减排比例为5.56%。(5)建议完善行业配额分配方案,并试点实施以碳排放综合绩效评价为基础的行业配额分配,实现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和碳减排的协同。(本文来源于《自然资源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张文秀,邓茂芝,周剑[10](2019)在《拍卖机制在碳市场配额分配中的应用回顾和比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配额拍卖机制在碳市场中具有重要作用。文中在综述配额拍卖机制研究进展的基础上,重点回顾拍卖机制在欧盟、美国加州和澳大利亚等具有代表性的国际碳市场中的应用情况,结合国内试点碳市场的运行情况,分析不同地区碳市场中拍卖机制的效果。研究认为,国际碳市场拍卖机制设计较为完善,在实际应用中效果良好,起到了增强市场流动性的作用,国内各试点碳市场拍卖机制仍处于探索阶段。文中从拍卖机制的要素设计、平台建设、所得资金管理等方面对全国统一碳市场配额拍卖机制设计提出建议,为全国碳市场中拍卖机制的建设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气候变化研究进展》期刊2019年03期)
配额分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配额分配是用能权交易的基础,也是核心。本文主要探讨在目前的条件下,如何公平、有效地开展用能权配额的分配,引导企业不断提高能源使用效率,达成能源消费总量的控制目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配额分配论文参考文献
[1].杨爱群,吕俊,李俊伟.全国碳市场配额分配和管理培训班举行[N].中国环境报.2019
[2].童俊军,于仲波,范安成,罗敏怡.浅析用能权交易及其配额分配[J].节能与环保.2019
[3].齐绍洲,张振源.欧盟碳排放权交易、配额分配与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J].世界经济研究.2019
[4].罗旖璇.碳排放权交易初始配额分配国内外研究综述[J].经济师.2019
[5].夏晖,王思逸,蔡强.多目标碳配额分配下的减排技术投资策略研究[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9
[6].刘明明.中国碳排放配额初始分配的法律思考[J].江淮论坛.2019
[7].徐兴东.最多!6月小汽车增量指标2万个[N].深圳特区报.2019
[8].赵永斌,丛建辉,杨军,张艺璇.中国碳市场配额分配方法探索[J].资源科学.2019
[9].丁明磊,李宇翔,赵荣钦,张战平,侯丽朋.面向配额分配模拟的工业行业碳排放绩效——以郑州市为例[J].自然资源学报.2019
[10].张文秀,邓茂芝,周剑.拍卖机制在碳市场配额分配中的应用回顾和比较分析[J].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