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质量通病及防范措施

建筑施工质量通病及防范措施

湛江市住宅建筑工程公司

【摘要】建筑工程的质量监督工作主要集中在基础和主体结构的质量安全上,从而忽视了建筑物的质量通病与防治的处理。虽然近期出现的建筑物安全事故较少,但也掩盖不了工程质量大部分处于中低层次,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有关文件出台后,各部门根据文件精神狠抓落实提出一系列防范措施,在确保主体结构安全的情况下,经过一段时间的持续整治,多数建筑工程质量水平明显改善。本文就近几年表现突出的质量问题给出分析及防范措施。

【关键词】质量通病;建筑施工;防范措施安全

1.引言

房地产行业的高速发展,使得各式建筑物屡见不鲜,由于环境、设计、施工等处理不当导致建筑物质量不高的问题也日益突出,其原因多种多样,只有分析清楚了才能合理解决建筑物出现的各个问题,它涉及到建筑物的质量安全也关系到业主的人身财产安全,所带来的影响不容小觑。

2.建筑物的渗漏

2.1渗漏的原因

由于建筑物的基础处于土层之上,土中的自由水必然会通过毛细现象传递到底板,与此同时外墙防水处理不好也会导致水沿外墙渗入室内,因此渗水现象是建筑质量差的一个主要表现,当水渗进室内后,一般会出现墙面潮湿、墙面起泡、墙皮掉落的问题,严重可导致室内地面积水,给用户使用带来不便,也会影响建筑的寿命。

2.2渗漏的解决措施

采用抗渗混凝土作为外墙的墙体材料,在混凝土墙外刷两道防水砂浆,在防水砂浆外表面贴防水卷材。在防水卷材外用普通砖加砌一道砖墙保护防水层,最后在砖墙外塗抹水泥砂浆。对材料的详细要求有:最外侧混凝土:抗渗砼的水泥28天所达到的抗压强度等级不能低于42.5,石子颗粒直径为7~36mm,含泥水准小于1.5%,砂子首先使用中砂,含泥水准小于2.5%,搅拌使用的水先进行检测,不能使用水质过硬的水,添加剂必须严格参照配合调制。抗渗砼墙必须与建筑物的地梁浇筑为一个整体。防水砂浆:水泥强度大于32.5级,砂子首先选用细砂,粒径小于1.5mm,含泥量小于1%,使用的水先进行检测,不能使用水质过硬的水。防水层施工时采用分层刷涂,每层都要压实、抹平,使表面看起来光滑,各层间施工时做到贴合紧密以提高防水层的防水能力。防水卷材:一般用热熔法施工。

3.外墙质量问题

3.1外墙质量问题原因

通常意义上外墙质量的通病是指外墙墙体表面基层与面层的质量问题。它们充当了外墙的保护层和装饰层。基层和面层出现裂缝等一些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下面几种:

(1)基层和面层材料自身问题:这两层所用的原材料质量达不到标准。如:当材料存在较大空隙时,孔内易含自由水,含水率增高,不符合憎水性材料的标准,那么材料的抗渗、抗冻性能就会相应变差,最终使基层材料的强度降低、体积增大,抵抗环境风化的能力丧失。这对外墙材料的耐久性来说是致命打击。

(2)施工中的原因:外墙施工时,有两种不当的操作使墙体产生质量问题,一是在基层水份还未完全蒸发就马上进行下一步涂饰,到基层完全干透后,会形成材料收缩的裂缝,二是外墙基层施工抹灰不均匀,有的地方薄有的地方厚,干燥后会有不均匀收缩,亦或缝隙未填满,形成施工空洞,如:挑檐、泛水、雨蓬等处因未做防水处理等因施工问题产生的外墙质量通病占相当大的比例。

(3)环境条件的原因:自从建筑建成后,外墙材料一直接受自然环境的影响。石材、陶瓷与混凝土等材料都具有亲水性,长期直接与外界接触,受到空气中潮气及腐蚀性物质的多重作用。循环往复的温度和湿度变化会导致外墙基层和面层的材料发生体积变化,久而久之外层材料失去该有的功能,裂缝、起壳、脱落接踵而至。材料被破坏后侵蚀会顺着裂缝深入,若此时不进行加固处理,外墙形象会快速毁灭,出现大面积黑褐色斑点,这样外墙的围护和装饰功能就丧失了。

(4)使用情况的原因:在建筑建成后,再人为的整改墙体,也会对外墙造成损伤。如:在外墙表面打空调孔、装膨胀螺丝、在门窗附近安装防盗网,在外墙与屋顶上安装广告牌等。产生空隙后,水汽和空气中的氯离子就会进入缝隙中腐蚀墙内的钢筋等金属材料,形成人为损害。

3.2解决外墙质量问题措施

(1)优先选用耐久性能好、弹性大、防开裂性能好、防水性能优良的材料作为外墙的涂饰材料,在各方面性能指标满足的同时,一定要通过正规渠道购买产品,核查供应商三证是否齐全,详细咨询售后服务等问题,免除后顾之忧。

(2)在施工过程中,首先把设计图纸的意图看明白,再严格遵循施工规范条文进行建设。当外墙主体施工完毕后,应统一进行外墙防水项目建设,在建筑物外墙或屋顶上安放广告牌应慎重考虑统一规划并及时备案,为后期维修提供依据。

(3)可依据外墙墙体的材料特性和使用状况,通过一定的处理方案,减少或避免空气中有害物质或气体对外层墙体材料的损伤。还可以从材料本身入手,研究新型材料使其抵御外界环境侵扰的能力大为提升。

(4)亡羊补牢,为时未晚。当发现外墙表面已遭到侵蚀破坏时,应在第一时间采用性能更优的材料进行修复工作,避免损坏处进一步扩张。目前市面上有多种修复外墙墙体损伤的涂液,这种涂液对已有微小裂缝的愈合作用立竿见影,只需在裂缝表面喷涂,不仅能起到修补裂缝的作用还有固化、防水的效果,修复后的外墙表面光整,强度增加,外墙使用寿命得到了充分的延长。

(5)对外墙进行修复处理时应采用最先进的方法、最优质的材料,减少墙体二次损坏的几率,避免无效的投资与劳动投入。

4穿墙管道漏水

4.1管道漏水的原因

在建筑物中穿墙管道频繁出现,特别是在工业厂房中随处可见,若处理不好管道与墙体、楼盖的连接问题就会出现管道与墙体结合处漏水的现象,其原因主要是管道材料与砌体材料有不同的热膨胀系数,温度变化时导致墙体拉裂,出现漏水现象。由于类似原因管道在穿过天花板及穿越楼板时也会出现漏水现象。

4.2管道漏水的处理措施

(1)穿墙管道在墙体施工时预留比穿墙管道内壁大20mm的同等材料的套管,套管的长度要比墙体厚度与饰面材料厚度之和多8mm,过墙管道安装完毕后,从一侧向管道与套管之间挤入沥青麻丝材料进行塞缝处理。

(2)在穿楼板管道架设之前,就要在混凝土楼板中预留有防水性能的套管,该套管的内径应比需架设的管道外径多10mm,套管在楼板中预留长度要比板厚加上下饰面层厚度多10mm,套管架设完成后,在管道与套管之间加入油膏等柔性材料进行灌封处理,在花板上预留防水套管与楼板相同,预留长度应大于35mm。

5.楼板开裂

5.1楼板开裂原因

(1)在施工过程中,混凝土作业人员掺入大量水用来增强混凝土的流动性,以便于浇注、振捣,但混凝土在振捣过程中出现离析(粗骨料集中下沉而水泥砂浆浮于表面即粗细骨料分布不均匀)的现象,进而使混凝土的强度下降,达不到楼板设计的预期。

(2)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施工人员为了操作简单,粗暴的踩在板上部钢筋上,使钢筋产生下弯的弧度,达不到设计的高度,浇筑完毕后板上部的保护层厚度过厚。

(3)框架浇筑时,施工的速度普遍为7天浇筑一层,当下层楼板浇注完成12h后就开始上层柱、墙的施工准备工作,然而下层楼板的混凝土强度没有达到足够有效强度,楼板就会生成前期裂缝。在混凝土强度不高时,如果模板的安装不结实,会使混凝土与模板一起下降,同样使混凝土产生前期裂缝。在之后的正常使用过程中,裂缝将持续变宽。

5.2楼板开裂的解决措施

(1)严密把控混凝土制备时的水灰比以及混凝土的搅拌、振捣时间。

(2)施工时,楼板上部钢筋密度不要太大,在两端负筋下使用间距为500mm的支架支承,避免因踩踏导致负筋弯曲变形,并且浇筑时,令专人将踩弯的钢筋矫正,以确保负筋的合理布置。

(3)按规范计算模板需求量,安装支护要牢靠,不能在施工中产生变形,在楼板层未产生足够大强度前禁止堆放大量材料,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70%以上时方可拆摸。

6.总结

混凝土结构带裂缝工作是一种普遍现象。裂缝的存在会使建筑物丧失部分抗渗能力,减少建筑物的正常使用寿命,随着裂缝的深入,钢筋与外界环境接触导致锈蚀的发生,继而引起混凝土的碳化,使建筑材料耐久性降低,久而久之会影响结构的承载能力。通过对多数建筑的几种常见工程质量通病的自身本质分析,运用以上处理措施,不仅治标,而且治本。经过对部分竣工工程抽查,未出现渗、漏、裂的问题,取得效果显著。今后,质量监督检查站将继续推行上述施工方案,并对施工企业进行现场指导,彻底祛除工程质量问题这个顽疾。在各大企业对混凝土性能的研究不断深入,对建筑材料的认识不断完善,同时建筑技术水平快速提高的前提下,要继续加紧对混凝土裂缝的探索研究,规划出更合理高效的解决措施。在日常施工中注意监测各敏感部位的信息,预防裂缝的出现和发展,保证建筑物的安全和稳定。

【参考文献】

[1]张也.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面临的难题与对策[N].中国建设报,2019-02-28(006).

[2]杨文波.关于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策略分析[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02):16.

[3]符称有.建筑工程质量监督中的技术管理探讨[J].江西建材,2019(01):32+34.

标签:;  ;  ;  

建筑施工质量通病及防范措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