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反坎梁现场浇筑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反坎梁模板固定装置,其包括相对建筑物固定的本体,所述本体具有U型的容置腔,所述容置腔内设有夹持件,所述夹持件与所述容置腔的内壁配合形成用于固定模板的卡槽。本反坎梁模板固定装置,其本体固定于建筑物的结构上,使本体的容置腔架立于反坎梁设计部位的上方,容置腔的U型开口朝向待浇筑的面,模板穿过容置腔,模板的边缘卡在浇筑面与卡槽之间,从而无需借助多余物件就将模板固定,固定方式简单方便,且实现了无损固定模板,不容易出现模板漏浆的问题。
主设计要求
1.一种反坎梁模板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相对建筑物固定的本体,所述本体具有U型的容置腔,所述容置腔内设有夹持件,所述夹持件与所述容置腔的内壁配合形成用于固定模板的卡槽。
设计方案
1.一种反坎梁模板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相对建筑物固定的本体,所述本体具有U型的容置腔,所述容置腔内设有夹持件,所述夹持件与所述容置腔的内壁配合形成用于固定模板的卡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坎梁模板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件朝向所述容置腔的内壁设有斜面,所述斜面设置于所述卡槽开口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坎梁模板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包括连接件和两个固定件,所述连接件连接两个所述固定件形成所述容置腔,所述固定件与地面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反坎梁模板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包括固定杆,所述连接件包括可伸缩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连接于固定杆之间,所述固定杆远离所述连接杆的一端设置有卡接部,所述卡接部与楼板上的钻孔卡接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反坎梁模板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部包括设置于固定杆端头的转杆,所述固定杆端头设置U型槽,所述转杆与U型槽通过转轴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反坎梁模板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设置于转杆中部,所述转杆的连接有用于方便拉动转杆转动的牵引件。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反坎梁模板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包括相互搭接的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及整合件,所述整合件可拆卸连接于第一连接杆与第二连接杆的搭接部位,从而使所述第一连接杆与所述第二连接杆能够相对移动或固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反坎梁模板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杆与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一端分别设有可相互啮合的梳齿部,所述梳齿部外部沿圆周设置有螺纹,所述整合件套设于连接件上,并与梳齿部螺纹配合。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反坎梁模板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件包括夹持臂和卡爪,所述夹持臂与所述固定件配合形成卡槽,所述卡爪设置于所述夹持臂的一端,所述卡爪与所述连接件卡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反坎梁模板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上开设有多个通孔,所述卡爪包括成对的曲杆,所述曲杆一端铰接于所述夹持臂,另一端错开且分别贯穿不同的所述通孔,成对的曲杆之间设置有用于驱使曲杆靠拢的弹性件。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反坎梁现场浇筑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反坎梁模板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反坎梁是设置于建筑物的填充墙底部的钢筋混凝土构件,一般与填充墙体等厚,通常设置于室内较为潮湿、容易积水的部位。反坎梁用于区分建筑的干湿区,例如设置于卫生间、阳台、厨房的填充墙底部,以阻挡水流,用于避免填充墙的墙根浸水。填充墙体的墙根长期浸水容易造成砌块强度降低甚至产生裂痕损坏,也容易造成砌筑砂浆失效、流失,设置反坎梁能有效避免这一问题,延长填充墙体的耐久性,并且反坎梁还可以采用防水抗渗混凝土浇筑,大大降低了积水对墙体的侵蚀。
反坎梁一般在主体结构完工之后、填充墙体砌筑之前浇筑,是在已经拆模成型并达到设计强度的楼板上设置模板进行浇筑,大多是将模板钉于楼面,并用贯穿模板的铁丝、钢筋固定模板,固定方式复杂,模板上有贯穿孔,不便于二次利用,且容易漏浆。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反坎梁模板固定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反坎梁模板不便于固定,且容易漏浆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反坎梁模板固定装置:
其包括相对建筑物固定的本体,所述本体具有U型的容置腔,所述容置腔内设有夹持件,所述夹持件与所述容置腔的内壁配合形成用于固定模板的卡槽。
本反坎梁模板固定装置,其本体固定于建筑物的结构上,使本体的容置腔架立于反坎梁设计部位的上方,容置腔的U型开口朝向待浇筑的面,模板穿过容置腔,模板的边缘卡在浇筑面与卡槽之间,从而无需借助多余物件就将模板固定,固定方式简单方便,且实现了无损固定模板,不容易出现模板漏浆的问题。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进一步地,所述夹持件朝向所述容置腔的内壁设有斜面,所述斜面设置于所述卡槽开口处。通过在卡槽开口处设置斜面,用于引导模板进入卡槽,进一步方便插入固定模板。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进一步地,所述本体包括连接件和两个固定件,所述连接件连接两个所述固定件形成所述容置腔,所述固定件与地面固定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进一步地,所述固定件包括固定杆,所述连接件包括可伸缩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连接于固定杆之间,所述固定杆远离所述连接杆的一端设置有卡接部,所述卡接部与楼板上的钻孔卡接配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进一步地,所述卡接部包括设置于固定杆端头的转杆,所述固定杆端头设置U型槽,所述转杆与U型槽通过转轴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进一步地,所述转轴设置于转杆中部,所述转杆的连接有用于方便拉动转杆转动的牵引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杆包括相互搭接的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及整合件,所述整合件可拆卸连接于第一连接杆与第二连接杆的搭接部位,从而使所述第一连接杆与所述第二连接杆能够相对移动或固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杆与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一端分别设有可相互啮合的梳齿部,所述梳齿部外部沿圆周设置有螺纹,所述整合件套设于连接件上,并与梳齿部螺纹配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进一步地,所述夹持件包括夹持臂和卡爪,所述夹持臂与所述固定件配合形成卡槽,所述卡爪设置于所述夹持臂的一端,所述卡爪与所述连接件卡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件上开设有多个通孔,所述卡爪包括成对的曲杆,所述曲杆一端铰接于所述夹持臂,另一端错开且分别贯穿不同的所述通孔,成对的曲杆之间设置有用于驱使曲杆靠拢的弹性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包括:
本反坎梁模板固定装置,其本体固定于建筑物的结构上,使本体的容置腔架立于反坎梁设计部位的上方,容置腔的U型开口朝向待浇筑的面,模板穿过容置腔,模板的边缘卡在浇筑面与卡槽之间,从而无需借助多余物件就将模板固定,固定方式简单方便,且实现了无损固定模板,不容易出现模板漏浆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反坎梁模板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部分的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反坎梁模板固定装置的使用状态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连接杆梳齿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中的B-B剖面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夹持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夹持件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0-固定件;110-第一固定杆;120-第二固定杆;200-连接件;210-第一连接杆;220-第二连接杆;300-夹持件;310-夹持臂;320-卡爪;400-卡接部;500-牵引件;600-整合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若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若出现术语“水平”、“竖直”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出现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
一种反坎梁模板固定装置,用于固定反坎梁的模板,方便将反坎梁架立固定于浇筑面上,且是无损固定,避免出现漏浆的问题。
请参照附图1,一种反坎梁模板固定装置,其包括相对建筑物固定的本体,所述本体具有U型的容置腔,所述容置腔内设有夹持件300,所述夹持件300与所述容置腔的内壁配合形成用于固定模板的卡槽。
上述的夹持件300朝向所述容置腔的内壁设有斜面,所述斜面设置于所述卡槽开口处,用于引导模板进入卡槽,进一步方便插入固定模板。
上述的固定件100可以固定于浇筑面旁的墙体、柱体、楼面、地面,或者浇筑面上方的梁、板底,等任一能够固定的部位,本实施例以下采用固定于浇筑面所在的楼面或者地面的方式。
请参照附图1,所述本体包括固定件100和连接件200,所述固定件100包括第一固定杆110和第二固定杆120,所述连接件200包括可伸缩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固定于第一固定杆110和第二固定杆120之间,从而形成U型的容置腔。请参照附图3,容置腔的U开口向下,架立于浇筑面,模板穿过容置腔并卡在浇筑面与卡槽之间,混凝土浇筑面低于卡槽开口,从而便于拆卸和脱模。
请参照附图2,上述的第一固定杆110和第二固定杆120下端分别设置有卡接部400,包括设置于固定杆端头的转杆,所述固定杆端头设置U型槽,所述转杆与U型槽通过转轴连接。
在模板两侧的楼面或地面上钻孔,将第一固定杆110、第二固定杆120分别插入孔中,转动所述转杆,使转杆卡在孔中,从而将本体与楼面或地面相对固定。
为了方便第一固定杆110、第二固定杆120插入孔中,第一固定杆110和第二固定杆120端头设置U型槽,转杆通过转轴与U型槽连接,从而转杆能够通过转动与相应的固定杆同轴,方便插入孔中。转轴设置于转杆中部,使得相应的固定杆与孔壁不必接触,减少固定杆磨损,且拆卸时方便取出固定杆。
为了进一步方便拆卸,请参照附图1所示,所述转杆的连接有用于方便拉动转杆转动的牵引件500。拆卸时,通过牵引件500拉动转杆,使转杆转动与孔的内壁脱离接触,将第一固定杆110和第二固定杆120的转杆均转动脱离卡接状态,上提即可取出反坎梁模板固定装置本体。
牵引件500的具体结构不受限制,只要能够牵动转杆即可,本实施例中牵引件500为连接于转杆的一端的钢丝绳,为了方便使用,避免妨碍施工场地交通,钢丝绳的另一端固定于相应的固定杆上。
本反坎梁模板固定装置,其本体固定于建筑物的结构上,使本体的容置腔架立于反坎梁设计部位的上方,容置腔的U型开口朝向待浇筑的面,模板穿过容置腔,模板的边缘卡在浇筑面与卡槽之间,从而无需借助多余物件就将模板固定,固定方式简单方便,且实现了无损固定模板,不容易出现模板漏浆的问题。
上述的可伸缩的连接杆包括第一连接杆210和第二连接杆220,参见附图4、附图5和附图6,第一连接杆210和第二连接杆220的结构相同,二者均呈圆柱状,其一端均设置有梳齿部,二者的梳齿部搭接扣合,且梳齿啮合,二者的另一端分别固定于第一固定杆110和第二固定杆120。通过设置啮合的梳齿部,梳齿啮合能够限制第一固定杆110和第二固定杆120侧向移动,通过调节梳齿部的搭接、啮合长度,从而调节U型容置腔的宽度,以便于适应不同厚度的反坎梁。
请参照附图5,第一连接杆210和第二连接杆220外部设置螺纹,其梳齿部位外表面设置螺纹。请参照附图4,当第一连接杆210的梳齿部与第二连接杆220的梳齿部啮合时,梳齿部啮合部位的螺纹对齐,由于未搭接而未啮合的梳齿部位为断续螺纹。
整合件600包括套设于连接件200外部的内螺纹环,所述整合件600与搭接部位螺纹配合。整合件600旋至中部搭接部位时,第一连接杆210和第二连接杆220被相对固定,不能分离;当整合件600旋至未搭接的部位时,第二连接杆220和第二连接杆220能够上提分离后相对移动。
为了进一步方便拆卸反坎梁模板固定装置和模板,上述夹持件300与连接件200可拆卸连接。请参照附图7,夹持件300包括夹持臂310和卡爪320,所述夹持臂310与所述固定件100配合形成卡槽,所述卡爪320设置于所述夹持臂310的一端,所述卡爪320与所述连接件200卡接。
为了适应不同厚度的模板,上述卡爪320设置为能够沿连接件200移动的结构,请参照附图7和附图8,所述卡爪320包括成对的曲杆,所述曲杆一端铰接于所述夹持臂310,另一端向中合拢并错开,成对的曲杆之间设置有用于驱使曲杆靠拢的弹性件。所述连接件200上开设有多个通孔,所述曲杆贯穿所述通孔,每个曲杆贯穿于不同的通孔。曲杆的数量不受限制,可以为一对或多对。
反坎梁的高度一般为200mm,个别情况下也有其他的设计高度,为了进一步适应反坎梁的高度要求,上述的固定件100与连接件200采用滑动连接。
为便于调节高度,上述固定件100上设置有刻度线;为便于调节宽度,上述连接件200设置有刻度线。
请参照附图4和附图5,所述连接件200的刻度线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杆210,起始刻度线靠近所述第一固定杆110,以第二连接杆220搭接端的端面对准的刻度线为读数线。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17185.5
申请日:2019-01-03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44(广东)
授权编号:CN209443769U
授权时间:20190927
主分类号:E04G 13/00
专利分类号:E04G13/00
范畴分类:36E;
申请人:广东蕉岭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广东蕉岭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514100 广东省梅州市蕉岭县蕉城镇奥园广场21栋207室
发明人:杨秋;高锦爵;秦一鸣;林泽斌;朱耿彬;杨伟;刘瑞;黄学海;卢君盛;刘梅凯
第一发明人:杨秋
当前权利人:广东蕉岭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代理人:杨勋
代理机构:11371
代理机构编号: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