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心率失常50例临床分析

老年人心率失常50例临床分析

哈尔滨市呼兰区第一人民医院150500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人心律失常类型及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本文根据我院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间收治的50例心律失常患者临床资料,针对其不同的病例特征采取不同的药物治疗方式,分析其心律失常类型及其治疗效果并对其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50例患者经过我院精心治疗后,显效32例,有效14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2.0%(46/50)。房性期前收缩心率失常类型明显高于其他类心律失常,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房性期前收缩心率失常为老年人心律失常主要类型,改善心肌供血是防治老年人心律失常的重要措施,加强对心律失常临床观察与研究对促进心律失常患者康复效果显著。

关键词:老年人;心律失常;临床

Clinicalanalysisof50elderlypatientswitharrhythmia

Abstract:Objective:Toinvestigatethetypesandclinicaleffectsofarrhythmiaintheelderly.Methods:Accordingtotheclinicaldataof50patientswitharrhythmiaadmittedfromApril2017toApril2018inourhospital,differentdrugtreatmentmethodswereadoptedfordifferentcasecharacteristics,andthearrhythmiatypeanditstherapeuticeffectwereanalyzed.Thedatawasstatisticallyprocessed.RESULTS:Aftercarefultreatmentinourhospital,50patientsweremarkedlyeffectivein32cases,effectivein14cases,andineffectivein4cases.Thetotaleffectiveratewas92.0%(46/50).Thetypeofarrhythmiabeforeatrialcontractionwassignificantlyhigherthanthatofotherarrhythmias,andthedifferencewasstatistically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Atrialcontractionarrhythmiaisthemaintypeofarrhythmiaintheelderly.Improvingmyocardialbloodsupplyisanimportantmeasuretopreventandtreatarrhythmiaintheelderly.Strengtheningtheclinicalobservationandresearchonarrhythmiahasasignificanteffectontherehabilitationofpatientswitharrhythmia.

Keywords:Elderly;arrhythmia;clinical

前言:心律失常是指心脏冲动的频率、节律、起源、传导发生异常。根据发生原理可分为冲动形成异常与冲动传导异常两类,其中冲动形成异常分为窦性心律失常与异位心律失常;冲动传导异常分为生理性、病理性以及房室间传导阻滞三类。一般而言,心律失常可以导致生活质量严重下降,诸如心力衰竭、脑卒中的突发率也相应的增高。随着人口迈入老年化时代,老年人心律失常发生率逐年升高。由于心律失常发生时常给患者生命安全构成极大威胁,生活质量严重下降。本文对我院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间收治的50例心律失常患者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于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收治心律失常老人患者50例,患者均符合《心脏病学》诊断标准,其中男32例,女18例,年龄66~89岁,平均77.3±3.1岁。50例患者中慢性支气管炎18例,冠心病14例,糖尿病9例,高血压9例。患者入院后,由专人负责患者临床观察表的记录,并对其进行分析出来。临床观察表内容主要包括患者年龄、性别、基础疾病、心律失常分型以及治疗措施等。

1.2方法

药物治疗最满意的效果是恢复并维持窦性节律,其次是减少或取消异位节律,再次是控制心室频率,维持一定的循环功能。本院对快速心律失常患者给予静脉注射胺碘酮150mg,对10min后无效患者48h静脉滴注0.5~1.0mg/min胺碘酮;对于房颤时间不超过48h患者给予每日2次的低分子肝素4500U皮下注射;对于期前收缩等心律失常者可给予每日3次胺碘酮200mg口服,1周后改为每日2次,2周后为每日1次。进行常规心电图检查(部分患者在住院以前经过抢救稳定后),待确认为心率失常后,进行血常规、生化和检查血气分析,统计并且分析心律失常发生的诱发因素。

2.结果

50例患者经过我院精心治疗后,显效32例,有效14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2.0%(46/50)。房性期前收缩心率失常类型明显高于其他类心律失常,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心律失常是表明心脏的频率、节律、起源部位、传导速度与激动次序的异常。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主要有两类:冲动形成异常与冲动传导异常。心律失常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心悸不适,对于重症心律不齐患者临床表现为显著血液动力学紊乱,伴昏厥、虚脱、休克或发展为猝死(主要室颤)。血液动力学障碍程度取决于心脏是否有器质性病变及其功能状态及心律失常的性质[1]。老年患者随着年龄增长,脏器功能衰退,心脏传导功能逐渐下降而出现退行性改变,因此老年人发生心律不齐的概率较其他年龄高,因此需对老年人心律不齐患者进行临床观察研究,对其发生机理、临床治疗与康复进行细致分析。本文根据我院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间收治的50例心律失常患者临床资料,对其进行了相关研究与统计分析,由于老年人存在着心肌缺血、缺氧现象和心肌发生纤维化以及脂肪浸润、心肌内电位不稳等情况,所以发生房性期前收缩的概率较大;而对于室性期前收缩的发生多见于存在高血压、冠心病等器质性心脏病者,同时对于电解质紊乱的患者也可出现此种心律失常[2]。对于心律失常患者诊断应结合患者病史、临床表现、心电图和Holter等进行综合性判断,一旦确诊即应将其分型,同时根据其分型给予相应治疗措施,不同的分型给予不同的药物类型进行治疗,Ⅰ类药:阻断快速钠通道,Ⅰa延长动作电位,代表药有奎尼丁、普鲁卡因酰胺等,Ⅰb缩短动作电位,代表药有利多卡因、美西律(慢心律)等,Ⅰc轻微延长动作电位,代表药有普罗、帕酮(心律平)、氟卡尼等;Ⅱ类药:阻断-肾上腺能受体,代表药有普萘洛尔、美托洛尔等;Ⅲ类药:阻断钾通道与延长复极。代表药有胺碘酮、索他洛尔;Ⅳ类药:钙通道阻滞剂,代表药有维拉帕米(异博定)、硫氮卓酮[3]。本组研究中对于室上性期前收缩者给予美托洛尔等药物进行对症处理、房颤者给予西地兰等对症治疗。

综上所述,房性期前收缩心率失常为老年人心律失常主要类型,改善心肌供血是防治老年人心律失常的重要措施,加强对心律失常临床观察与研究对促进心律失常患者康复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朱蓓.九亭地区老年人健康体检心电图报告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102):8-10.

[2]郑淑芳,陈清启.老年人心律失常的特点及病因分析[J].山东医药,2010,12(4):53-54.

[3]葛雪峰.沿海城市健康体检人群心电图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4,35(16):2450-2451.

标签:;  ;  ;  

老年人心率失常50例临床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