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宋诗话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宋诗,诗话,信阳,文学批评,诗学,言外之意,引文。
宋诗话论文文献综述
席号[1](2019)在《宋诗话中的梅尧臣诗歌品评刍议》一文中研究指出诗话作为宋代的重要文学批评材料,涉及大量梅尧臣及其诗歌品评,主要论及其人物轶事,诗歌风格,诗歌主张及其诗歌评价与地位问题。宋诗话对梅尧臣的诗歌评论从宋初延至宋末,反映了有宋一代文人对梅尧臣诗歌的认识程度。(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期刊2019年08期)
杨明[2](2019)在《宋诗话中的易学命题——以“风行水上涣、自然成文”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文化是所有经济现象、经济模式的最终决定性因素之一。而对于地方来说,其文化精神是维系和支撑地方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力量。本文以中部欠发达地区河南信阳为考察对象,来剖析新时代如何通过提升地方人文精神,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本文来源于《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姜澎摄[3](2019)在《“不合时宜”的手稿终于公开真容》一文中研究指出40多年前,复旦大学教授郭绍虞先生为了把一本当时“不合时宜”的《宋诗话考》带给世人,特地把此书改为文言文,“弄得古色古香”,并亲自缮写。1979年出版时,他说:“将来把它装帧成册,送给图书馆,作手稿本贮藏。”时隔40年,郭绍虞先生夙愿终成。昨天(本文来源于《文汇报》期刊2019-04-17)
肖砚凌[4](2019)在《先宋诗话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先宋诗话并非指先宋时期创作、编纂的诗话作品,而是在诗话之体产生后,编者依据诗话内容、体例,从先宋典籍中辑录诗话材料而成的辑录体诗话汇编,可分为先宋专家诗话汇编和先宋断代诗话汇编两类。其辑录标准有叁:一、所辑录诗话材料应符合诗话一体的规定,内容需与诗相涉,有关诗歌理论、诗事见闻、诗歌作法等材料都应入选,体例为笔记体例,篇幅短小且条目零散,并非体系完整、论证严密的专篇、专着,材料中诗与话当并存,二者缺一则不能入选;二、先宋诗话的材料来源应以先宋典籍为主,但先宋断代诗话在辑录时,可参考宋后编着的史籍和诗话作品;叁、先宋断代诗话不仅应包括时人论当代诗作的材料,还应包括时人论前代诗作的材料。(本文来源于《杜甫研究学刊》期刊2019年01期)
潘瑞[5](2019)在《论宋诗话中关于“学陶”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宋代是陶渊明接受史上的黄金时期,宋人在较为全面地接受其人其作时,以诗话的形式记录了古今"学陶"的现象,并展开了相关的探讨。这些诗话的内容体现出宋人对"学陶"保持谨慎的态度,即认同"学陶"行为,但对其成果多有严格的批评。而会出现这种情况与宋人重新构建陶渊明形象并注重文道统一有关,也与受文坛名士的主流观点左右有关。此外,宋人对"平淡"的独特理解,以及渴望创新,希望"自成一家"的诗学心态发挥了更大的影响作用。(本文来源于《汉字文化》期刊2019年03期)
张何斌[6](2018)在《论宋诗话之“事”》一文中研究指出诗话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批评方式,体现着作者对诗与事关系的深入思考,在两宋时期尤为兴盛。诗话保存了不少其他书里没有的珍贵信息,表达了文学家的真知灼见,有力地揭示了诗人的写作动机与相关背景,促进了诗歌艺术的发展,本身亦可视为不错的文学创作。《四库全书》收入了不少宋诗话,《总目》对其故事性的论说也有助于读者从更多角度思考认识。(本文来源于《贵州文史丛刊》期刊2018年01期)
杨志很[7](2017)在《胡仔《苕溪渔隐丛话》的宋诗话引文来源粗考》一文中研究指出《苕溪渔隐丛话》的引文来源有很大的研究价值,本文认为胡仔《苕溪渔隐丛话》的宋诗话引文来源主要有叁大方面,其一是前人时人的专着引文;其二是当时可见的各诗论家的诗话引文;其叁是个家的笔记精选。从中可以看出胡仔的引文来源具有专业性,权威性和客观性的特点。(本文来源于《北方文学》期刊2017年15期)
易照[8](2017)在《宋诗话中的话语转向与文化象喻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有宋以来,诗话一类着作开始进入文学批评的视野中。其在经历由话到论的转变中,创作者主体意识逐渐显露,象喻手法的运用推动诗话走出"资闲谈"区域。存在于诗话中的"文化象喻"不仅折射出宋人的生活意识与审美意识,更因独到的诗喻特色使得诗话遥接中国传统批评。(本文来源于《北方文学》期刊2017年11期)
赵相仲[9](2016)在《论宋诗话对杜甫诗学思想的接受》一文中研究指出诗话在宋代蔚然兴起,成就斐然,成为宋代诗学中重要的思想资源。杜甫以其高尚的人格修养和深刻的诗学思想走进宋人视野,宋人以杜诗为典范,在宋诗话中分析和总结杜诗诗学传统、风格特征、创作技法等,形成了杜甫研究的高峰。本文欲结合杜诗,探讨杜甫诗学思想在宋诗话中的接受。第一章讨论宋诗话对杜甫诗学传统的体认,宋人以集大成标榜杜诗;此本分以屈宋、陶渊明、庾信、《文选》为重点讨论杜甫的师友关系,探讨宋人对杜甫诗学传统的体认。宋人认为杜甫延续传统诗学,谈及杜诗的言志传统和抒情传统,最终集大成成为宋人对杜甫诗学成就的共识;其认为杜之所得在《骚》,杜诗意度闲雅不减渊明,杜之句法出庾信,杜诗大率宗法《文选》。在此过程中,可见宋代诗学的转变。第二章从诗人的人格修养和学识修养两个角度入手,论述宋诗话对诗人修养的体认。杜甫推崇儒家诗学思想,重视诗人人格修养。宋人推崇杜甫的忠义人格,以忠义标榜杜甫,以诗史来评论杜诗,从纪实到春秋笔法再到诗性特征,宋人亦在丰富着诗史内涵。宋人认为“不读万卷书,不知老杜诗”,强调“无一字无来处”。宋人赞赏杜甫的学识修养,注重学识积累,创作走向知识化,如其诗歌中运用大量的典故。对于这种现象,宋人提出反思,认为诗在于吟咏性情,讲求自然之美。第叁章论述宋诗话对杜甫创作思想的接受,杜甫苦思创作,宋诗话中形成苦吟之说,重视诗意,强调练字等都体现了苦思的思想。宋诗话对杜甫的诗法做了总结,认为“句法自是一家功夫”、“诗以一字为工”、“文章必谨布置”。宋人赋予句法丰富的内涵,包括风格、句式排列、用字等,逐渐把风格意境与语言结构功能结合起来。杜甫的练字妙处在于“炼虚字”和“炼实字”,以及诗有健字、用常人不用之字、屡用一字、以实为虚。其中有创建也有失误。第四章阐述宋诗话对杜诗风格的接受,从语峻体健意亦深稳,一唱而叁叹讨论宋诗话对沉郁顿挫风格的接受,从浑然天成自然高妙讨论对自然风格的接受,从句意含蓄诗意悠长讨论对含蓄风格的接受。结合创作实践,宋人认为诗歌应该追求自然之美,不能刻意为之,过分雕琢,高明的诗是于雕琢处不见雕琢的痕迹。同时,诗歌要通过委婉隽永和曲折婉转的表达方式,营造出意蕴丰富诗意深远的境界。宋诗话以杜诗为依据,总结杜甫的诗学思想,通过理性分析力求从具体可感的层面把握诗歌创作,在不断建构和反思中,构建起宋代的诗学理论,为后世留下了丰厚的诗学资源。(本文来源于《山东师范大学》期刊2016-05-04)
毛莎莎[10](2016)在《宋诗话中“言外之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人对“言外之意”的追求自古有之。但直到宋代,“言外之意”才作为诗学术语得以确立成型。本文以何文焕主编的《历代诗话》及丁福保主编的《历代诗话续编》中的宋诗话为研究文本,对有关“言外之意”的理论进行梳理,从中窥探出这些理论对文人诗歌创作的指导意义以及对宋诗内敛自省特征形成的促成意义。为了更好地解读“言外之意”,笔者借鉴王龙的《从水中之珠到水中之月——“言外之意”在诗学中的嬗变》一文中对“言外之意”的解释,将其理解为“言外之意义”与“言外之意味”。前者为诗人在诗歌创作过程中通过用典、练字等修辞手法使诗歌具有的多重意义。后者为基于诗歌语言而表现出来的诗歌风格,也就是人们经常说的“味”。本文主要围绕这两种理解展开研究:第一部分为本论文的引言,主要介绍了宋诗话中“言外之意”的研究意义、研究现状、主要研究方法,以及对“言外之意义”与“言外之意味”两个概念的界定。第二部分是本论文的正文部分,第一章主要论述了“言外之意”在宋诗话中的确立成型。首先对宋代以前有关“言外之意”的理论进行了梳理。其次对“言外之意”作为诗学术语得以在宋代确立成型的原因进行分析,以期更深入地研究“言外之意”。第二章主要是对宋诗话中关于诗歌“言外之意义”审美追求的论述。首先阐明了宋诗话对文人的诗歌创作指导,这种指导多体现在文人对“言外之意义”的追求上。其次将宋诗当中的“无题”诗作为宋诗话对“言外之意义”追求的创作实践进行分析。第叁章主要是对宋诗话中关于诗歌“言外之意味”审美追求的论述。首先对宋代代表文人的诗歌所体现的特点予以分析。其次论述了宋诗话关于宋诗“淡而无味”与“苏黄习气”的批判,并指出宋诗话针对诗歌“淡而无味”的特点提出的相应解决办法。第叁部分是本论文的结语,根据以上两部分得出结论,“言外之意”在宋诗话中已被作为一种诗歌的审美标准。正是这种标准指导文人在诗歌创作中更加注重对意的表达,并且一定程度上促成了宋诗内敛自省特征的形成。(本文来源于《宁夏大学》期刊2016-05-01)
宋诗话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文化是所有经济现象、经济模式的最终决定性因素之一。而对于地方来说,其文化精神是维系和支撑地方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力量。本文以中部欠发达地区河南信阳为考察对象,来剖析新时代如何通过提升地方人文精神,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宋诗话论文参考文献
[1].席号.宋诗话中的梅尧臣诗歌品评刍议[J].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2019
[2].杨明.宋诗话中的易学命题——以“风行水上涣、自然成文”为例[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9
[3].姜澎摄.“不合时宜”的手稿终于公开真容[N].文汇报.2019
[4].肖砚凌.先宋诗话初探[J].杜甫研究学刊.2019
[5].潘瑞.论宋诗话中关于“学陶”的探讨[J].汉字文化.2019
[6].张何斌.论宋诗话之“事”[J].贵州文史丛刊.2018
[7].杨志很.胡仔《苕溪渔隐丛话》的宋诗话引文来源粗考[J].北方文学.2017
[8].易照.宋诗话中的话语转向与文化象喻初探[J].北方文学.2017
[9].赵相仲.论宋诗话对杜甫诗学思想的接受[D].山东师范大学.2016
[10].毛莎莎.宋诗话中“言外之意”研究[D].宁夏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