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惯性约束聚变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聚变,惯性,激光,装置,光学,功率,脉冲。
惯性约束聚变论文文献综述
卢亮,何涛,杨磊,邢超超,徐显波[1](2019)在《重离子惯性约束核聚变注入器的最新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超高强流加速器轰击氘氚球靶可实现可控核聚变,但相关的装置非常庞大,以至于到目前仍不能建造。近年来,随着强流加速器技术的快速发展,尤其是激光离子源和单腔多束型加速器的发展,使得实现重离子惯性约束核聚变成为可能。本文介绍了重离子惯性约束核聚变注入器的新设计,尤其是低能段和中能段单腔多束型加速器的设计,为重离子惯性约束核聚变提供技术支持。(本文来源于《原子能科学技术》期刊2019年10期)
陆成宽[2](2019)在《贺贤土:我国惯性约束聚变领路人》一文中研究指出9月26日,日本大阪,理论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贺贤土研究员走上国际惯性聚变科学与应用大会的颁奖台,接过了美国核物理学会授予的2019年度“爱德华·泰勒奖”。这是激光聚变能源领域国际最高奖项,奖励他领导推动中国惯性约束聚变(本文来源于《科技日报》期刊2019-10-09)
王巧巧[3](2019)在《大国重器——激光惯性约束聚变》一文中研究指出激光惯性约束聚变被认为是人类工程物理科技领域的顶峰,这不仅是因为其实现技术难度极高,更因为其研究具有重大的科学意义。通过可控核聚变解决能源问题固然是激光聚变的研究目的之一,但其应用领域却显然不仅限于此。本文简要介绍了激光惯性约束聚变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物理过程,并回顾了自激光诞生以来惯性约束聚变的发展历程。(本文来源于《现代物理知识》期刊2019年03期)
邵建达,朱美萍,李静平,孙建,赵元安[4](2019)在《惯性约束聚变激光驱动装置用大尺寸偏振薄膜研究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光谱性能、激光损伤阈值和膜层应力等方面综述了激光偏振薄膜的研究进展。简述了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针对我国惯性约束聚变激光驱动装置对大尺寸偏振薄膜的要求,在镀膜材料选择、膜系设计、薄膜制备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所研制的大尺寸偏振薄膜已成功应用于我国神光系列高功率激光、超强超短激光等大型激光装置。(本文来源于《光学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杨钧兰,钟哲强,翁小凤,张彬[5](2019)在《惯性约束聚变装置中靶面光场特性的统计表征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激光驱动的惯性约束聚变装置中,常采用多种束匀滑手段对焦斑的时空特性进行调控.光传输链路中涉及的光学元件众多、传输变换复杂,往往导致光传输模型复杂,且在运用衍射光学方法分析焦斑形态和特征时面临大量的数据处理和计算,致使出现计算量大、计算效率低等问题,亟需寻求快速而简便的新方法来描述焦斑的统计特征.本文利用光场特性的统计表征方法对靶面光场进行表征,采用圆型复数高斯随机变量直接描述靶面光场的统计特征,并基于典型焦斑评价参数对衍射光学方法和统计表征方法得到的远场焦斑进行了对比和分析.结果表明,采用衍射光学方法和统计表征方法获得的焦斑的瞬时特征基本一致,其时间积分的远场焦斑有所不同,但仍可进一步采用相关系数来表征其远场焦斑的时间变化特征.(本文来源于《物理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孟萃,徐志谦,金晗冰,姜云升,吴平[6](2019)在《激光惯性约束聚变装置靶室内电磁脉冲环境的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靶室内的强电磁脉冲(EMP)环境开展理论研究。按照物理机理的不同,将靶室内的EMP环境分为逃逸超热电子激励的EMP、腔体系统电磁脉冲(SGEMP)和线缆SGEMP叁大类。分别建立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采用时域有限差分、粒子模拟以及蒙特卡罗算法进行模拟研究,仿真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该结果为深入研究激光-靶物理过程的电磁现象,以及提高装置电磁兼容能力提供了技术支撑。(本文来源于《光学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黄湛,苏瑞峰,吴文凯,胡杰[7](2018)在《惯性约束聚变装置真空靶室组件结构稳定性优化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真空靶室组件的结构稳定性对惯性约束聚变(ICF)装置的束靶耦合精度有重要影响,本文对真空靶室组件的结构稳定性进行优化设计。首先研究真空靶室组件的动态特性,求解其固有频率和振型;其次,分析支墩不同结构参数对真空靶室组件前叁阶固有频率的影响,并由此建立结构参数影响固有频率的数学模型;最后,进行真空靶室组件的结构稳定性设计优化,求解真空靶室组件的最优结构。结果表明,优化后真空靶室组件的一阶固有频率为14.44Hz,满足ICF装置的设计要求。(本文来源于《光学精密工程》期刊2018年11期)
章明宇,郭少冬[8](2018)在《惯性约束聚变内爆中叁维辐射流体力学对称格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惯性约束聚变过程中通过激光照射黑腔形成辐射场,从而压缩靶丸。由于辐射场的非均匀性和靶丸加工工艺限制等因素,使得靶丸内爆压缩过程不能保持理想的球一维性。惯性约束聚变过程中,靶丸内爆压缩具有明显的叁维特征。由于实验测量受限,以及叁维内爆过程不具有理论解析解,数值模拟成为研究惯性约束聚变中靶丸内爆过程的重要研究手段。惯性约束聚变中靶丸内爆过程的数值模拟采用笛卡尔坐标系。辐射流体力学采用支撑算子格式求解。该离散格式可以处理强非线性和强间断的辐射流体力学问题。并行策略采用的是区域分解加线性并行。由于离散误差的存在,靶丸内爆强压缩过程会放大离散误差。在均匀辐射压缩条件下,叁维数值模拟结果不能保持球一维性。在非均匀辐射压缩条件下,数值模拟结果仍然存在离散误差放大引起的非物理现象。为了消除离散误差放大引起的非物理现象,本研究提出了一种保持球一维对称性的支撑算子格式。在球的叁维经纬网格上,对支撑算子格式进行修正,保证压力梯度、辐射流具有球一维对称性。对靶丸内爆压缩过程均匀压缩和非均匀压缩的情况进行了叁维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本研究提出的保球一维对称性的支撑算子格式可以很好地消除离散误差放大引起的非物理现象。该离散格式将被应用于惯性约束聚变中靶丸内爆过程的叁维数值模拟研究。(本文来源于《第十届全国流体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期刊2018-10-25)
杨冬,李志超,李叁伟,郝亮,李欣[9](2018)在《间接驱动惯性约束聚变中的激光等离子体不稳定性》一文中研究指出间接驱动惯性约束聚变(Inertial Confinement Fusion,ICF)中,激光能量除了通过逆轫致机制被吸收和传输,还会激发各种参量不稳定性(受激布里渊散射(Stimulated Brillouin Scattering,SBS)、受激拉曼散射(Stimulated Raman Scattering,SRS)、双等离子体衰变(Two-Plasmon Decay,TPD)等),大幅降低激光-靶丸耦合效率并破坏辐射场对称性.因此,激光等离子体不稳定性是实现聚变点火的最大风险之一,研究、理解和抑制以SBS和SRS为主的激光等离子体不稳定性一直在激光聚变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从激光(L)、等离子体(P)和不稳定性机制(Ⅰ)这叁个方面介绍了激光间接驱动ICF框架下理解和抑制激光等离子体不稳定性(Laser Plasma Instability,LPI)的研究进展和机遇.(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物理学 力学 天文学》期刊2018年06期)
王树,伍浩松[10](2018)在《英企正在建设脉冲功率惯性约束聚变装置》一文中研究指出【英国《国际核工程》网站2018年3月16日报道】英国First Light Fusion公司(FLF)正在为开展核聚变能研究建设一座脉冲功率惯性约束聚变装置。预计该装置将于2018年年底投运,总投资360万英镑(500万美元)。FLF表示,它将是全球同规模脉冲功率装置中唯一致力于聚变能研究的。建成投运后,该装置能够在2微秒内释放高达20万伏、超过14毫安的能量——相当于同时发生近500次(本文来源于《国外核新闻》期刊2018年04期)
惯性约束聚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9月26日,日本大阪,理论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贺贤土研究员走上国际惯性聚变科学与应用大会的颁奖台,接过了美国核物理学会授予的2019年度“爱德华·泰勒奖”。这是激光聚变能源领域国际最高奖项,奖励他领导推动中国惯性约束聚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惯性约束聚变论文参考文献
[1].卢亮,何涛,杨磊,邢超超,徐显波.重离子惯性约束核聚变注入器的最新进展[J].原子能科学技术.2019
[2].陆成宽.贺贤土:我国惯性约束聚变领路人[N].科技日报.2019
[3].王巧巧.大国重器——激光惯性约束聚变[J].现代物理知识.2019
[4].邵建达,朱美萍,李静平,孙建,赵元安.惯性约束聚变激光驱动装置用大尺寸偏振薄膜研究综述[J].光学学报.2019
[5].杨钧兰,钟哲强,翁小凤,张彬.惯性约束聚变装置中靶面光场特性的统计表征方法[J].物理学报.2019
[6].孟萃,徐志谦,金晗冰,姜云升,吴平.激光惯性约束聚变装置靶室内电磁脉冲环境的理论研究[J].光学学报.2019
[7].黄湛,苏瑞峰,吴文凯,胡杰.惯性约束聚变装置真空靶室组件结构稳定性优化设计[J].光学精密工程.2018
[8].章明宇,郭少冬.惯性约束聚变内爆中叁维辐射流体力学对称格式研究[C].第十届全国流体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2018
[9].杨冬,李志超,李叁伟,郝亮,李欣.间接驱动惯性约束聚变中的激光等离子体不稳定性[J].中国科学:物理学力学天文学.2018
[10].王树,伍浩松.英企正在建设脉冲功率惯性约束聚变装置[J].国外核新闻.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