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分迁移论文_闵红,杨静,呼延婷婷,绳金房

导读:本文包含了水分迁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水分,核磁共振,土壤,泥岩,总数,酵母菌,含水率。

水分迁移论文文献综述

闵红,杨静,呼延婷婷,绳金房[1](2019)在《片剂水分活度迁移规律与载荷微生物生长状况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考察片剂药品储存于不同水分活度(aw)环境时,aw迁移规律与载荷微生物生长状况,为制订符合国情的"非无菌制剂水分活度测定的应用指导原则"奠定理论基础。方法将自然污染后的妇康片分别置aw为0. 328,0. 529,0. 753,0. 902,0. 973的密闭环境中,研究药品aw的水分迁移规律和载荷微生物数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药品储存于5种不同aw环境,表现出药物的aw在第1周急剧增加,随后缓慢增加,并逐渐与环境aw趋于一致的变化规律;药品置低aw环境时,需氧菌总数(TAMC)及霉菌和酵母菌总数(TYMC)随着时间的延长有降低趋势,置高aw环境时,TAMC和TYMC随着时间的延长呈现平稳趋势。结论本身aw较低的片剂可考虑根据历史检测数据和有效证明文件进行微生物指标的参数放行,或采用aw取代微生物指标的检测,实现从终端控制到源头和过程控制的目标。(本文来源于《中国药业》期刊2019年22期)

张升,高峰[2](2019)在《动-静组合荷载作用下砂-粉土混合料水分迁移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自主设计的铁路路基翻浆冒泥物理模型试验系统开展动-静组合荷载作用下砂-粉土混合料水分迁移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动-静组合荷载作用下非饱和段内试样含水量呈明显增长趋势,孔隙水压力经历了动荷载作用下的累积和静荷载作用下的消散过程,并由此导致试样轴向形成孔隙水压力梯度,孔隙水在该宏观势能梯度作用下发生迁移流动。通过试验探究了铁路路基中"抽吸"作用的本质和发展过程,并基于此提出铁路路基翻浆冒泥病害的一个新的形成机理。(本文来源于《中国铁路》期刊2019年11期)

曾铃,姚小飞,陈镜丞,刘杰,范电华[3](2019)在《不同因素影响下粉砂质泥岩水分迁移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不同因素影响下粉砂质泥岩的水分迁移规律,采用自制的泥岩水分迁移室内模型开展粉砂质泥岩的水分迁移试验,分析其在不同积水厚度、岩石干密度、入渗方向下的累积入渗量、入渗率时程曲线及含水率分布规律。结果表明:粉砂质泥岩累积入渗量-时间曲线先增大后趋于平缓,入渗率则随时间递减并趋于0;积水厚度对粉砂质泥岩累积入渗量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入渗初期;岩石干密度越大,累积入渗量-时间曲线趋于平缓所需的时间越长;相同入渗时间下,竖向下渗、水平入渗及竖向上渗方向下的累积入渗量依次降低;粉砂质泥岩非饱和入渗时,含水率-时间曲线整体出现先增长后稳定的趋势,可划分为初始稳定期、快速增长期、低速增长期、稳定期4个变化阶段,且4个阶段的持续时间随距入渗面的距离而变化;积水厚度、岩石干密度及入渗方向均对粉砂质泥岩的水分迁移速率或水分迁移量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其含水率分布。研究结果可为分析粉砂质泥岩边坡的水分迁移规律及稳定性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公路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王偲琦,谭明乾[4](2019)在《中国蛤蜊肌原蛋白和大豆蛋白混合物热加工过程水分迁移规律和凝胶性质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报道了中国蛤蜊肌原纤维蛋白与大豆蛋白的混合凝胶的形成过程及混合凝胶结构对凝胶性质的作用。通过对低场核磁的T2弛豫的监测发现,大豆蛋白在加热过程中没有凝胶化现象。随着添加中国蛤蜊蛋白含量的增加,混合凝胶中的水迁移发生了显着变化,凝胶化现象逐渐提升,凝胶温度逐渐下降。同时研究了不同比例的两种蛋白蒸煮损失、凝胶强度和保水能力(WHC)的变化情况。采用90℃热处理1小时,制得的各种混合凝胶样品,随着中国蛤蜊蛋白含量的提高,蒸煮损失、凝胶强度和WHC均有所增加(P <0.05)。凝胶结构与水分密切相关,采用扫描电镜对混合凝胶的微观结构进行了表征,随着中国蛤蜊蛋白的增加,蛋白网络逐渐形成。结果表明,大豆蛋白有着较好的热稳定性,蛤蜊肌原蛋白有更好的热凝胶性质,随着肌原蛋白添加量的增加,凝胶温度逐渐下降,并形成更稳定凝胶结构。(本文来源于《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六届年会暨第十届中美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11-13)

林蓉,程沙沙,谭明乾[5](2019)在《基于低场核磁共振及成像技术研究低温贮藏条件下虾的水分迁移和品质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低场核磁共振(LF-NMR)及磁共振成像(MRI)技术研究虾在4℃贮藏过程中水分迁移和水分分布的变化。同时测定贮藏过程中pH值、挥发性盐基氮(TVB-N)、色差以及质构等品质指标的变化,并利用偏最小二乘分析(PLS)对低场核磁共振CPMG原始衰减数据与品质指标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虾中主要存在3种不同组分的水,分别为结合水、不易移动水和自由水。在贮藏过程中,横向弛豫时间T_(22)(不易移动水)和峰面积A_(22)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横向弛豫时间T_(23)(自由水)先降低后升高,峰面积A_(23)降低;峰面积A_2(总水分)在贮藏过程中随着水分的流失而降低。通过MRI成像可以看出,水分主要分布在虾的头部和体表。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虾的pH值先降低而后在微生物作用下升高,TVB-N,L~*,a~*,b~*逐渐增加,弹性、回复性逐渐降低。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低场核磁共振数据和pH值以及TVB-N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以上结果表明LF-NMR技术可用于虾贮藏过程中品质变化的快速、无损检测。(本文来源于《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六届年会暨第十届中美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11-13)

程沙沙,杨慧敏,王偲琪,林蓉,谭明乾[6](2019)在《鲜切苹果在4℃贮藏期间水分迁移及品质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采用低场核磁共振技术(LF-NMR)研究了鲜切苹果在4℃贮藏条件下横向弛豫时间(T_2),信号强度(A_2)和T_2图像的变化。同时测定了在贮藏过程中色差(L~*,a~*,b~*),总可溶性固形物(TSS),硬度,水分含量,失重率和菌落总数等理化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鲜切苹果样品存在叁个水分基团:T_(21)(结合水),T_(22)(不易移动水)和T_(23)(游离水),对应于植物细胞中的细胞壁水,细胞质水和液泡中的水。在贮藏过程中,T_(21)变化较小,T_(22)在120ms左右波动,峰面积A_(21)和A_(22)显着增加(P<0.05);T_(23)先增加后下降,对应的A_(23)则显着下降(P<0.05);通过MRI可以地观察到贮藏过程中水分迁移的变化。此外,在贮藏过程中,L~*TSS,硬度,水分含量呈现下降的趋势;a~*,b~*,失重率和菌落总数则增加。偏最小二乘(PLSR)回归模型显示鲜切苹果的原始Carr-Purcell-Meiboom-Gill(CPMG)衰减数据与鲜切苹果的色差,可溶性固形物,硬度,水分含量,失重率和菌落总数指标的校准(Rcal~2)和交叉验证(Rcv~2)的相关系数数值都大于0.99。因此,LF-NMR是一种可用于监测和预测鲜切苹果4℃下贮藏期间水分含量和质量问题的有效且简单的方法。(本文来源于《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六届年会暨第十届中美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11-13)

王铁权[7](2019)在《基于水分迁移的路基冻胀及防治措施》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在分析季节性冻土地区水分迁移原理基础之上,进一步分析了季冻区路基冻胀原理、影响因素及防治措施。结果表明:季冻区路基内水分在土水势梯度作用下向冻结层迁移,冻结层冰晶体积不断增大,导致路基路面鼓包开裂;针对影响路基冻胀的因素,可采取加强路基排水设施、设置隔水离层、提高路基土压实度、铺设保温板等措施防治路基冻胀。(本文来源于《内江科技》期刊2019年10期)

李建波,王卫华[8](2019)在《小尺度温室土壤含水率空间变异性及水分迁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究土壤含水率的空间分布特征,分析土壤水分迁移特征,以日光温室中8 m×8 m地块为研究对象,布设1 m×1 m采样网格,将0~50 cm深度土壤分为5个水平层,且标记4个垂直剖面.以土钻取样,采用烘干法测定各层土样含水率,运用地统计学方法分析土壤含水率在水平和垂直方向的空间变异性,并分析土壤水分迁移特征.结果表明,土壤含水率在0~50 cm深度中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各深度土层土壤含水率存在着较强的空间相关性(块金系数≤13. 2),试验中随机因素对空间变异贡献较低(块金值≤0. 54).通过分析观测土层剖面及试验数据发现土壤含水率空间变异性和水分迁移受土壤孔隙结构、翻耕深度、蒸发强度、植物根系生长和土壤生物活动等因素影响均较大.重力势对垂直方向上的水分迁移作用大于水平方向,且供试地块最佳保水层为20~30 cm.(本文来源于《烟台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版)》期刊2019年04期)

李万兆,陈玉瑜,梅长彤[9](2019)在《胶合板层间水分迁移规律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胶合板是一种重要的木质工程材料,其纵横交错的组坯方式有效地降低了木质材料的各向异性,因此,胶合板常用于室外环境以代替实木作为结构材使用。由于木材固有的易吸湿性,吸水可改变胶合板的物理力学性能。为探索胶合板层间水分迁移规律,使用X射线断层扫描仪检测吸水前后2种杨木胶合板和杨木试件内水分迁移行为,分析了影响胶合板内水分迁移行为的原因,剖析了吸水过程中胶层和单板结构变化对胶合板吸水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水分在胶合板层间迁移可分为吸湿后木材单板发生润胀、单板间胶层不再连续和完整、水分在板层间孔隙聚集和水分穿过胶层并进入下一板层4个步骤。水分更易在木质单板内高密度区域聚集以及沿结构存在缺陷区域迁移。本研究动态可视化了吸水过程中胶合板内水分分布及胶层形态变化,揭示了胶合板内水分穿过胶层的发生机制,这一研究成果可为优化人造板生产工艺和指导人造板的合理使用提供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林业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邓玮玮,高贤,龙丽珺,刘德玉,许文年[10](2019)在《植被混凝土冻融过程中水分迁移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植被混凝土生态基材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植生土类型和初始含水率两个因素对其在冻融过程中水分迁移的影响。通过试验对冻融过程中进行温度场以及冻融前后含水量的变化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植被混凝土中的水完全冻结的时间受初始含水率和植生土类型的影响,初始含水率越大,冻结到底所需的时间越长;土样冻结后在试样顶部会出现含水量明显增大的土层,初始含水率越大,水分聚集的越多。(本文来源于《价值工程》期刊2019年26期)

水分迁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应用自主设计的铁路路基翻浆冒泥物理模型试验系统开展动-静组合荷载作用下砂-粉土混合料水分迁移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动-静组合荷载作用下非饱和段内试样含水量呈明显增长趋势,孔隙水压力经历了动荷载作用下的累积和静荷载作用下的消散过程,并由此导致试样轴向形成孔隙水压力梯度,孔隙水在该宏观势能梯度作用下发生迁移流动。通过试验探究了铁路路基中"抽吸"作用的本质和发展过程,并基于此提出铁路路基翻浆冒泥病害的一个新的形成机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水分迁移论文参考文献

[1].闵红,杨静,呼延婷婷,绳金房.片剂水分活度迁移规律与载荷微生物生长状况研究[J].中国药业.2019

[2].张升,高峰.动-静组合荷载作用下砂-粉土混合料水分迁移试验研究[J].中国铁路.2019

[3].曾铃,姚小飞,陈镜丞,刘杰,范电华.不同因素影响下粉砂质泥岩水分迁移试验[J].中国公路学报.2019

[4].王偲琦,谭明乾.中国蛤蜊肌原蛋白和大豆蛋白混合物热加工过程水分迁移规律和凝胶性质变化[C].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六届年会暨第十届中美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2019

[5].林蓉,程沙沙,谭明乾.基于低场核磁共振及成像技术研究低温贮藏条件下虾的水分迁移和品质变化[C].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六届年会暨第十届中美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2019

[6].程沙沙,杨慧敏,王偲琪,林蓉,谭明乾.鲜切苹果在4℃贮藏期间水分迁移及品质变化研究[C].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六届年会暨第十届中美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2019

[7].王铁权.基于水分迁移的路基冻胀及防治措施[J].内江科技.2019

[8].李建波,王卫华.小尺度温室土壤含水率空间变异性及水分迁移研究[J].烟台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版).2019

[9].李万兆,陈玉瑜,梅长彤.胶合板层间水分迁移规律的研究[J].林业工程学报.2019

[10].邓玮玮,高贤,龙丽珺,刘德玉,许文年.植被混凝土冻融过程中水分迁移试验研究[J].价值工程.2019

论文知识图

不设排水设施锯槽防渗干燥与湿润过程水分迁移⑴纤维...普通混凝土界面处SEM图轻集料混凝土水泥石的SEM图轻集料混凝土界面处陶粒SEM图

标签:;  ;  ;  ;  ;  ;  ;  

水分迁移论文_闵红,杨静,呼延婷婷,绳金房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