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松种仁论文_陈正波,张莹,陈小强

导读:本文包含了红松种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红松,脂肪酸,不饱和,多糖,高效,色谱,激素。

红松种仁论文文献综述

陈正波,张莹,陈小强[1](2011)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红松种仁中的叁种内源激素》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了红松种仁中赤霉素、吲哚乙酸、脱落酸等3种内源激素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采用HiQ-Sil C_(18)柱(4.6 mm×250mm,5μm),以甲醇-水-冰乙酸(45.0:54.2:0.8,V:V:V)混合溶液为流动相,流速为1.0mL/min,进样量为10μL,检测波长为254 nm,柱温为40℃,用外标法进行定量测定。GA_3、IAA和ABA的最低检测限分别为0.5 mg/L、0.2 mg/L和0.1 mg/L,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5.2%、97.2%和94.1%,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2.3%、1.7%和1.3%。该方法具有简便、准确和易操作等特点。(本文来源于《特产研究》期刊2011年01期)

张莹,陈小强[2](2007)在《超临界CO_2萃取红松种仁油的工艺及其脂肪酸成分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优化超临界CO2萃取红松种仁油的工艺,研究了萃取压力、萃取温度和萃取时间对红松种仁油得率的影响,并对试验得到的种仁油进行了气质联用(GC-MS)分析。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进行了L9(34)正交试验,确定了超临界CO2萃取红松种仁油的最佳的工艺为:萃取压力40 MPa,萃取温度50℃,萃取时间3 h,最佳工艺条件下红松种仁油得率为45.85%。萃取压力对得率的影响最大,萃取时间次之,萃取温度对得率影响不显着。利用GC-MS鉴定出9个组分,占红松种仁油脂肪酸总量的99.98%,其中亚油酸和α-亚麻酸的相对含量分别为41.79%和15.62%。(本文来源于《农业工程学报》期刊2007年12期)

陈小强[3](2004)在《红松种仁不饱和脂肪酸和多糖的提取及功能检验》一文中研究指出红松(Pinus koraiensis Sieb.et Zucc.)既是珍贵的用材树种,又是驰名中外的名、优、特干果树种,其种仁中含有大量生物活性成分,营养丰富。 1.本文采用超临界CO_2萃取法提取红松种仁不饱和脂肪酸,首先进行萃取压力、萃取温度和萃取时间对红松种仁不饱和脂肪酸收率影响的水平实验,在此基础上设定叁因素叁水平,进行正交试验,确定了提取的优化工艺参数,即萃取压力为40MPa,萃取温度为50℃,萃取时间为3h。同时用压榨法进行红松种仁不饱和脂肪酸提取的对比实验,结果显示在实验条件下其提取的收率要远低于超临界CO_2萃取法。 分别采用水提法和超声波法对脱脂红松种仁中的水溶性多糖进行提取,结果表明水提法的收率要优于超声波法,同时分别确定了两种方法的优化提取工艺参数,其中水提法的优化参数是:提取温度为100℃,料液比为1:10,提取时间为3.0h,醇沉浓度为80%,优化提取收率为3.35%。超声波法的优化参数是:料液比为1:20,提取时间为1.0h,醇沉浓度为80%。 2.用溶剂萃取法对红松种仁的油脂含量进行测定,测得实验用红松种仁的油脂含量为70.26%。通过对红松种仁不饱和脂肪酸的成分分析,明确了主要的脂肪酸组分,不饱和脂肪酸达94%以上,其中人体必需的亚汕酸和α-亚麻酸等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61.9%。 通过对提取的红松种仁多糖的定量分析,确定了水溶性多糖含量为45.76%。 3.以22月龄Wistar大鼠为实验对象,进行红松种仁不饱和脂肪酸调节血糖和血脂作用及延缓衰老作用功能检验。以2月龄KM小鼠为实验对象,进行红松种仁不饱和脂肪酸改善记忆作用和红松种仁多糖免疫调节作用功能检验。 调节血糖和血脂实验结果表明,4.0g/kg.d剂量的红松种仁不饱和脂肪酸处理对高脂血大鼠血清甘油叁酯水平有显着的降低作用(P<0.05),较高脂对照组降低达31.87%;同时对老龄大鼠的体重增长也有很好的抑制作用。 延缓衰老作用实验中,与高脂对照组比较,红松种仁不饱和脂肪酸可以显着降低老龄大鼠血清中的丙二醛(MDA)含量(中、高剂量组分别降低12.66%和20.64%),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中、高剂量组分别提高10.84%和14.97%),提高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含量(中、高剂量组分别提高18.25%和28.47%),提高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一Aoc)(中、高剂量组分别提高21.18%和19.38%),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改善记忆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红松种仁不饱和脂肪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小鼠的一记忆成绩。 免疫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红松种仁多糖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小鼠的免疫能力,尤其是16.09/kg.d剂量组小鼠的平均脾重比空白对照组高出36.36%,差异达到显着水平(P<0.05)。 综上所述,红松种仁不饱和脂肪酸不仅可以作为优良的食用油脂,还可以作为新型的保健用油脂,脱脂红松种仁提取的多糖也同样具有很高的利用价值。(本文来源于《东北林业大学》期刊2004-05-01)

彭淑静,谭柏奇,张大成,郭艳萍,杨丽云[4](1986)在《红松种子综合利用的研究——Ⅰ.红松种仁油脂成分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红松种子千粒重约570g,其中种仁约为31%。种仁含油率,用石油醚萃取为68%,用乙醚萃取为73.4%。种仁油在常温下为淡黄色粘稠液,具隽永浓郁的香味;比重D_(20)~(20) 0.9218~0.9222,折光指数N_D~(20) 1.4768~1.4774;碘值145.5~149.5;酸值0.5~0.62。气相色谱分析表明,种仁油中的脂肪酸至少有11个成分。本研究分离鉴定了其中的8个成分,百分含量分别为:肉豆蔻酸0.35;,棕榈酸4.28;硬脂酸2.11;油酸25.18;正十九烷酸2.62;亚油酸42.22;5,9,12—十八碳叁烯酸17.57;亚麻酸1.81。总计,易为人体消化吸收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超过85%,表明红松种子不仅有较高的食用价值,也有医疗滋补作用。红松种壳以及提取油脂后的残渣也有综合利用的前景。(本文来源于《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1986年04期)

红松种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优化超临界CO2萃取红松种仁油的工艺,研究了萃取压力、萃取温度和萃取时间对红松种仁油得率的影响,并对试验得到的种仁油进行了气质联用(GC-MS)分析。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进行了L9(34)正交试验,确定了超临界CO2萃取红松种仁油的最佳的工艺为:萃取压力40 MPa,萃取温度50℃,萃取时间3 h,最佳工艺条件下红松种仁油得率为45.85%。萃取压力对得率的影响最大,萃取时间次之,萃取温度对得率影响不显着。利用GC-MS鉴定出9个组分,占红松种仁油脂肪酸总量的99.98%,其中亚油酸和α-亚麻酸的相对含量分别为41.79%和15.62%。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红松种仁论文参考文献

[1].陈正波,张莹,陈小强.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红松种仁中的叁种内源激素[J].特产研究.2011

[2].张莹,陈小强.超临界CO_2萃取红松种仁油的工艺及其脂肪酸成分分析[J].农业工程学报.2007

[3].陈小强.红松种仁不饱和脂肪酸和多糖的提取及功能检验[D].东北林业大学.2004

[4].彭淑静,谭柏奇,张大成,郭艳萍,杨丽云.红松种子综合利用的研究——Ⅰ.红松种仁油脂成分分析[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6

论文知识图

压榨法提取红松种仁不饱和脂肪...萃取时间对红松种仁不饱和脂肪...萃取压力和温度对红松种仁油得...超临界C02萃取红松种仁不饱和脂...萃取温度和压力对红松种仁不饱...红松种仁脂肪酸甲酯的GC-MS总离...

标签:;  ;  ;  ;  ;  ;  ;  

红松种仁论文_陈正波,张莹,陈小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