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有隔板水道的炉体余热回收装置,包括供水系统、电磁阀、炉膛、炉体壳体,所述炉体壳体由炉体外壁、炉体内壁构成;在所述炉体外壁、炉体内壁之间设有炉体立管,在所述炉体立管接口处设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一端与炉壳立管相连接,连接管的另一端与炉膛腔体中的炉膛立管相连接;在每根连接管的两端分别各设置一块隔板,在每根连接管与相邻连接管的隔板之间构成一条隔板水道;由每根炉膛立管围绕炉膛一圈构成一个的环形集水箱。当炉膛温度升高产生大量热能时,将加热的水直接送给用户及回送炉体。
主设计要求
1.一种具有隔板水道的炉体余热回收装置,包括供水系统、电磁阀、炉膛、炉体壳体,所述炉体壳体由炉体外壁、炉体内壁构成;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炉体外壁、炉体内壁之间设有炉体立管,在所述炉体立管接口处设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一端与炉壳立管相连接,连接管的另一端与炉膛腔体中的炉膛立管相连接;在每根连接管的两端分别各设置一块隔板,在每根连接管与相邻连接管的隔板之间构成一条隔板水道;由每根炉膛立管围绕炉膛一圈构成一个的环形集水箱。
设计方案
1.一种具有隔板水道的炉体余热回收装置,包括供水系统、电磁阀、炉膛、炉体壳体,所述炉体壳体由炉体外壁、炉体内壁构成;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炉体外壁、炉体内壁之间设有炉体立管,在所述炉体立管接口处设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一端与炉壳立管相连接,连接管的另一端与炉膛腔体中的炉膛立管相连接;在每根连接管的两端分别各设置一块隔板,在每根连接管与相邻连接管的隔板之间构成一条隔板水道;由每根炉膛立管围绕炉膛一圈构成一个的环形集水箱。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隔板水道的炉体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设置在炉膛外壁、炉体内壁之间炉壳立管与设置在炉膛腔体中的炉膛立管一一对应且与炉膛垂直线方向同向。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隔板水道的炉体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隔板水道与设置在炉体壳体上的供水系统相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隔板水道的炉体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环形集水箱与每根炉膛立管相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隔板水道的炉体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供水系统具有与炉体壳体相连通的接口。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锅炉余热回收装置,尤其是一种具有隔板水道的炉体余热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锅炉余热的回收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而余热回收后作为一种产品供给热能需求的用户使用又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话题。比较成熟的案例犹如中国专利文献CN207418577U公告了一种生产玻璃微珠中余热回收锅炉,所述余热回收锅炉下部设置有设备底座,设备底座的上部连接有圆筒状的燃烧生产室,燃烧生产室的靠下部位设置有单层或错层原料进口,在单层或错层原料进口的上方,燃烧扩散室的两侧,对称设置有观察口,在燃烧生产室的上端与燃烧扩散室进行连接,燃烧生产室的筒壁管与扩散室的筒壁管用钢管相连接。燃烧扩散室的内部下端设置有成品出口,在燃烧扩散室的外侧设置有膜式水冷壁,在燃烧扩散室的上端对称设置有汽水引出直管系,在汽水引出直管系与汽水引出管系之间,连接有顶部环形集水箱,汽水引出管系与上锅筒进行连接。燃烧扩散室、燃烧生产室的炉壁采用耐热钢管和钢板组成。
中国专利文献CN207537334U公告了一种能源再利用环保锅炉,所述环保锅炉为整体式蒸汽锅炉或者分体式蒸汽锅炉两种连接方式,所述能源再利用环保锅炉的炉壁由耐热钢管和钢板组成。由于蒸汽是多次膨胀,使得可以节省能源80%以上,还可以节约用水60%。所述锅炉采用复合物抗氧化涂层,提高了锅炉的使用寿命,经过测试,满负荷运转,不停炉,锅炉的使用寿命能够达到5年。在1300℃,抗氧化率提高60%。
以上公开文献比较系统地描述了利用锅炉余热节能减排的工作态势。然而,就锅炉炉体结构的革新技术而言,如何均匀化地保障向锅炉供水从而提升锅炉余热收集效率,仍有比现有技术更可以提升改造的空间。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盘管和立管的双层炉体余热回收装置,通过设置在炉体内外壁之间的隔板道将连接管与集水箱构建一个循环水系,从而实现充分吸纳炉膛的热量,在单位时间内迅速提升锅炉内余热的输出量。
为此,新型解决所述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具有隔板水道的炉体余热回收装置,包括供水系统、电磁阀、炉膛、炉体壳体,所述炉体壳体由炉体外壁、炉体内壁构成;在所述炉体外壁、炉体内壁之间设有炉体立管,在所述炉体立管接口处设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一端与炉壳立管相连接,连接管的另一端与炉膛腔体中的炉膛立管相连接;在每根连接管的两端分别各设置一块隔板,在每根连接管与相邻连接管的隔板之间构成一条隔板水道;由每根炉膛立管围绕炉膛一圈构成一个的环形集水箱。
进一步地,所述设置在炉膛外壁、炉体内壁之间炉壳立管与设置在炉膛腔体中的炉膛立管一一对应且与炉膛垂直线方向同向。
进一步地,所述的隔板水道与设置在炉体壳体上的供水系统相连通。进一步地,所述的环形集水箱与每根炉膛立管相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的供水系统具有与炉体壳体相连通的接口。
进一步地,所述供水系统接口与所述电磁阀相连接。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的积极效果是十分明显的;在炉膛外壁、炉体内壁之间设置的隔板水道可以通过供水系统注水充满于两壁之间,当炉膛温度升高产生大量热能时,由电磁阀打开隔板水道与炉壳立管之间的通道,由炉壳立管向连接管供水并直至炉膛立管,再由炉膛立管向集水箱供水,集水箱中的来水迅速吸收炉膛的热能,将加热的水直接送给用户。
附图说明
图1是具有隔板水道的炉体余热回收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关于图1中关于电磁阀与供水系统和炉体壳体之间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中:1-炉体壳体,11-炉体外壁11、12-炉体内壁,13-炉体立管, 14-电磁阀;
2-炉膛,21-炉膛立管,
3-连接管。
4-隔板,
5-隔板水道,
6-环形集水箱,
7-供水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附图1、2,以下实施例说的是一种具有隔板水道的炉体余热回收装置。该装置包括了供水系统7、电磁阀14、炉膛2、炉体壳体1,其中,所述的炉体壳体1是由炉体外壁11、炉体内壁12构成的;并且在所述炉体外壁11、炉体内壁12之间设有炉体立管13。另外,从受热均匀、走水畅通的目的出发,本例将设置在炉体外壁 11、炉体内壁12之间的炉壳立管13与设置在炉膛腔体中的炉膛立管21采用一一对应的方式并与炉膛2的垂直线方向保持同向一致。本例中,为保证水循环畅通,将每根炉体立管13在其接口处的每根连接管3相连接,同样的,也将连接管3的一端与炉壳立管21相连接,连接管3的另一端与炉膛腔体中的炉膛立管21相连接,也是一一对应的连接关系。重要突出的是,为保证炉体水循环水管系的运行便利化,除了将每根炉膛立管21围绕炉膛一圈构成一个的环形集水箱6且此环形集水箱6又与每根炉膛立管21相连通外,特在每根连接管3的两端处分别各设置一块隔板4,而在每根连接管3与其相邻连接管的隔板之间构成一条与供水系统7相连通的隔板水道5,在此情况下,再将供水系统7通过其接口71与炉体壳体1相连通;此时,即可通过电磁阀的工作调控炉体循环水管系的运行。
综上,为了提高锅炉余热的利用效率和供给效率,业内同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以上实施例,仅仅是为锅炉的节能做了比较适于提升行业标准的尝试,然而这种技术革新并不意味着在本技术领域内再无创造性地开拓、提升锅炉余热利用率的可能,尤其是在大数据时代,带有智能芯片的电磁阀与AI网络智能化的应用更会使人们探索性地做出新的贡献。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95277.5
申请日:2019-01-21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13(河北)
授权编号:CN209655594U
授权时间:20191119
主分类号:F24H 9/14
专利分类号:F24H9/14;F22B37/10;F24D17/00
范畴分类:35B;
申请人:黄尚勇
第一申请人:黄尚勇
申请人地址:065600 河北省廊坊市永清县刘其营乡菜园村
发明人:黄尚勇
第一发明人:黄尚勇
当前权利人:黄尚勇
代理人:侯蔚寰
代理机构:11348
代理机构编号:北京鼎佳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48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电磁阀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