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淮海地区玉蜀黍黑粉菌群体遗传结构分析

黄淮海地区玉蜀黍黑粉菌群体遗传结构分析

论文摘要

利用17个多态性ISSR引物对2017年在我国黄淮海地区采集的41株玉蜀黍黑粉菌Ustilago maydis样本进行了种群遗传结构分析。基于UPGMA法和贝叶斯模型对玉蜀黍黑粉菌群体遗传结构分析显示,采集的样本可以分为两大群,且种群的划分表现出了与来源地理纬度的一致性。因此按照各样本所属地理纬度将样本分为北纬33°–34°、北纬35°–36°、北纬37°–38°3大种群。结果表明,分离自北纬33°–34°地区的玉蜀黍黑粉菌遗传多样性最丰富,Nei’s基因多样性(H)为0.2216,Shannon指数(I)为0.3300。分子方差分析(AMOVA)显示,变异中来自种群内部的变异为86%,种群间变异14%(φpt=0.141)。

论文目录

  • 1 材料与方法
  •   1.1 玉蜀黍黑粉菌的分离
  •   1.2 玉蜀黍黑粉菌DNA的提取和鉴定
  •   1.3 多态性ISSR引物的筛选
  •   1.4 ISSR数据分析
  •     1.4.1 群体遗传结构的分析:
  •     1.4.2 基因型多样性分析:
  •     1.4.3 分子方差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玉蜀黍黑粉菌样本的获得与鉴定
  •   2.2 ISSR引物的筛选
  •   2.3 玉蜀黍黑粉菌菌株群体结构分析
  •     2.3.1 基于距离聚类的玉蜀黍黑粉菌群体结构分析:
  •     2.3.2 基于模型聚类的玉蜀黍黑粉菌群体结构分析:
  •   2.4 玉蜀黍黑粉菌地理种群基因型多样性
  •   2.5 玉蜀黍黑粉菌地理种群遗传多样性水平
  •   2.6 各地理种群间遗传分化
  • 3 讨论
  •   3.1 黄淮海地区玉蜀黍黑粉菌地理种群遗传多样性分析
  •   3.2 黄淮海地区不同纬度间玉蜀黍黑粉菌的遗传分化
  •   3.3 黄淮海地区玉蜀黍黑粉菌群体结构分析
  • 文章来源

    类型: 期刊论文

    作者: 张家齐,马红霞,郭宁,张海剑,石洁

    关键词: 玉蜀黍黑粉菌,黄淮海,遗传结构

    来源: 菌物学报 2019年02期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农业科技

    专业: 生物学,农业基础科学,植物保护

    单位: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河北省农业有害生物综合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农业部华北北部作物有害生物综合治理重点实验室

    基金: 国家现代化农业产业技术体系(CARS-02),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8YFD0200602)~~

    分类号: S432.44

    DOI: 10.13346/j.mycosystema.180236

    页码: 210-221

    总页数: 12

    文件大小: 1555K

    下载量: 131

    相关论文文献

    • [1].中国黑粉菌的分类研究[J]. 菌物学报 2015(05)
    • [2].内蒙古的黑粉菌(Ⅲ)[J]. 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05)
    • [3].大麦黑粉菌研究进展[J]. 大麦与谷类科学 2014(03)
    • [4].第十七届黑粉菌和腥黑粉菌国际研讨会会议通知(第一轮)[J]. 植物检疫 2012(02)
    • [5].内蒙古的黑粉菌(Ⅰ)[J]. 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4)
    • [6].从进口早熟禾种子中检出的一种腥黑粉菌与其近似种的比较[J]. 菌物学报 2011(01)
    • [7].内蒙古的黑粉菌(Ⅱ)[J]. 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6)
    • [8].高粱黑粉菌的研究进展与开发前景[J]. 农业经济 2020(06)
    • [9].Tilletia vankyi——禾本科草种上的腥黑粉菌新种[J]. 植物检疫 2010(01)
    • [10].美味黑粉菌冬孢子萌发条件的研究[J]. 长江蔬菜 2012(16)
    • [11].翦股颖上腥黑粉菌近似种多重分子检测[J]. 植物保护 2009(03)
    • [12].电子束辐照对稻粒黑粉菌和禾草腥黑粉菌冬孢子萌发活性的影响[J]. 植物检疫 2009(01)
    • [13].玉蜀黍黑粉菌环介导等温扩增检测体系的建立及应用[J]. 植物病理学报 2018(04)
    • [14].高粱黑粉菌黑色素提取方法研究[J]. 中国食品添加剂 2015(01)
    • [15].高粱黑粉菌深层发酵技术研究[J]. 食品科技 2011(04)
    • [16].进境碱茅上腥黑粉菌新记录的初步研究[J]. 植物检疫 2008(01)
    • [17].茭白黑粉菌(Ustilago esculenta)研究进展[J]. 江苏农业科学 2016(12)
    • [18].2016年北京地区玉蜀黍黑粉菌遗传多样性分析[J]. 植物病理学报 2018(05)
    • [19].高粱黑粉菌黑色素生成机理及其功能研究[J]. 农业科技与装备 2013(08)
    • [20].黑麦草腥黑粉菌分子检测方法的研究[J]. 植物检疫 2010(02)
    • [21].谷子对黑粉菌侵染的生物学响应[J]. 山西农业科学 2019(10)
    • [22].稻粒黑粉菌冬孢子萌发影响因素及其产孢培养基的筛选[J]. 浙江农业学报 2011(03)
    • [23].小麦印度腥黑穗病菌和黑麦草腥黑粉菌检测标准分子构建[J]. 微生物学通报 2010(10)
    • [24].同步分子检测两种腥黑粉菌近似种Tilletia bromi和T.fusca[J]. 菌物学报 2013(05)
    • [25].田间不同症状的高粱黑穗病病原菌种群鉴定[J].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2015(04)
    • [26].高粱黑粉菌黑色素的理化性质和与Cu~(2+)和Fe~(3+)的络合作用[J].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2020(03)
    • [27].食用黑粉菌侵染对茭白植株抗氧化系统和叶绿素荧光的影响[J]. 生态学报 2013(05)
    • [28].高粱丝黑穗病菌离体培养技术[J].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09(12)
    • [29].一种快速观察美味黑穗菌菌丝的新方法[J]. 长江蔬菜 2010(14)
    • [30].河南省部分地区小麦黑粉病菌的鉴定和系统进化分析[J]. 华北农学报 2014(01)

    标签:;  ;  ;  

    黄淮海地区玉蜀黍黑粉菌群体遗传结构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