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特发性震颤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特发性震颤,舒筋消颤方,盐酸普萘洛尔片,疗效观察
特发性震颤论文文献综述
岳姣姣,张富汉,李华华[1](2019)在《舒肝消颤方联合盐酸普萘洛尔片治疗特发性震颤31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舒肝消颤方联合盐酸普萘洛尔片治疗特发性震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河南中医药大学第叁附属医院门诊及住院的特发性震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1例。对照组口服盐酸普萘洛尔片;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舒筋消颤方(柴胡、白芍、玄参、天麻、钩藤、生龙骨、生牡蛎、代赭石、麦芽、怀牛膝、甘草)。两组均以半年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判定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震颤严重程度均明显减轻,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WMS-R评分及WAIS-R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结束时盐酸普萘洛尔片平均用量显着少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肝消颤方联合盐酸普萘洛尔片治疗特发性震颤能减轻震颤严重程度,改善运动及非运动症状,减少西药药量,减少不良反应,优于单纯西药治疗。(本文来源于《中医研究》期刊2019年12期)
侯立军,耿荔蓉,胡亚芳,肖玮,王春芳[2](2019)在《特发性震颤与帕金森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对特发性震颤(ET)和帕金森病(PD)患者进行认知功能测评及使用药物干预,探讨二者各自在早期认知功能障碍征性,推测产生的机理,为判断预后、制定干预治疗措施提供一种临床策略。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8年8月曲靖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部和门诊73例ET患者和54例PD患者为观察组,60例健康人群为对照组进行LOTCA测评,观察组在初次评分后给予丁苯酞胶囊口服,90 d后再次给予第二次测评。结果 (1) 3组除了定向评估得分无统计学差异(P> 0. 05)之外,其余6项亚组得分均有统计学差异(P <0. 05); PD组的思维操作得分最低,与对照组和ET组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 002)。(2) ET和PD组LOTCA各亚组评分对总分贡献值:ET组除了定向之外,各亚组标准化系数b’j在0. 372~0. 493之间; PD组:思维操作,视运作组织,动作运用,空间知觉的b’j值分别是0. 715,0. 684,0. 621,0. 422。(3)丁苯酞干预ET和PD前后LOTCA评分均有统计学差异(P=0. 027,P=0. 034)。结论 ET和PD早期存在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下降,其中思维操作得分可以反映出各自认功能损伤的程度及作为判断痴呆转化的指标。机制可能是不同病理生理条件下,丘脑-额叶皮质生物电传导障碍。ET和PD二者都有向痴呆发展的倾向,早期对二者药物干预,可以改善认知功能,而丁苯酞是一种潜在有效备选药物。(本文来源于《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任丽,陈恒文[3](2019)在《特发性震颤中医辨证治疗举隅》一文中研究指出特发性震颤(essential tremor,ET)是以姿势性震颤和运动性震颤为主的运动障碍性疾病[1],可发于身体任何部位,包括头面部、上肢、下肢、咽喉和舌,累及上肢的症状占95%[2]。近年来,较多研究认为,ET与基因遗传、环境毒物、γ-氨基丁酸(GABA)受体水平减少、离子通道以及N-甲基-D-天冬氨酸(NMDA)水平(本文来源于《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期刊2019年21期)
门学忠,张永强,赵振宇,于峰[4](2019)在《立体定向下丘脑腹中间核射频毁损术治疗特发性震颤50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立体定向下丘脑腹中间核毁损术治疗特发性震颤的临床疗效、手术技巧及并发症。方法回顾2011年5月—2018年11月行立体定向下丘脑腹中间核射频毁损术治疗的49名患者50例次特发性震颤患者,分析手术靶点定位,震颤改善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50例次手术患者术后震颤症状完全消失49例,明显减轻1例。术后出现肢体无力,走路偏斜3例,均在术后3月内明显改善。无构声障碍、颅内感染、颅内出血等并发症发生,平均随访5.4年,1例患者术后两年出现术侧肢体肌张力增高,肢体灵活性下降,其余患者手术效果稳定。结论精准定位下的立体定向丘脑腹中间核射频毁损术治疗特发性震颤仍是一种经济、有效的方式。(本文来源于《实用医药杂志》期刊2019年10期)
王子梅[5](2019)在《穴位埋线合头针电针治疗特发性震颤的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穴位埋线合头针电针法对特发性震颤的治疗效果。方法:将52例特发性震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6例。对照组给予盐酸普洛萘尔片治疗,观察组采用穴位埋线合头针电针法治疗。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综合疗效、震颤评分及临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震颤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埋线合头针电针法对特发性震颤的疗效优于口服普洛萘尔。(本文来源于《中国民间疗法》期刊2019年15期)
王柳清,张守成,刘赞华,李敬伟[6](2019)在《特发性震颤诊疗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往将特发性震颤(ET)作为一种孤立性单症状性疾病,现在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ET可能是一种神经退行性变,呈慢性进行性病程,其临床表现不仅限于运动症状,还包括认知功能障碍、情感反应异常等,ET影响患者的注意力、执行力、记忆力等高级神经皮层功能,且ET患者多合并情绪障碍如焦虑症、抑郁症等。ET病变广泛,涵盖了神经影像、神经电生理、神经病理、情感认知等不同方面的改变。本文结合近年文献,就ET近年的诊疗进展等展开综述。(本文来源于《中华脑科疾病与康复杂志(电子版)》期刊2019年03期)
王含[7](2019)在《特发性震颤也需警惕》一文中研究指出特发性震颤,在鉴别诊断时常常如影随形。特发性一般多见于上肢、头和声音,对称性分布,女性更容易出现头部和声音的震颤。头部震颤有点头的,也有摇头的,这些震颤往往出现于保持姿势或做动作时,因此,容易影响到日常的饮水、吃饭、写字等动作,损害功能。有些患者在疾病后期出现静止性震颤,此时需要警惕是否有合并了帕金森病的可能。特发性震颤的频率较快,每秒可达5~12次。但孤立出(本文来源于《中国老年》期刊2019年12期)
张乐,屈秋民,曹红梅[8](2019)在《震颤分析对于特发性震颤与帕金森病的鉴别诊断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加速器联合表面肌电图对特发性震颤(ET)与帕金森病(PD)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门诊确诊的ET和PD患者资料,对2组患者进行震颤分析,比较2组患者的震颤特点。结果 ET患者61例,其中男性27例(44.3%);年龄21~84(58.8±15.8)岁,平均病程(8.8±8.2)年。PD患者49例,男性23例(46.9%);年龄44~84(64.3±9.0)岁。ET组以单波峰为主,72.1%患者负重后出现双波峰;PD组95.9%患者以谐波现象为主,均未见双波峰出现。震颤时相互拮抗的2组肌肉收缩模式,ET组以同步收缩为主,PD组同时存在同步收缩及交替收缩模式(P<0.05)。ET组震颤波频率较PD组高(6.62±1.70 vs. 4.77±0.67,P<0.05),波峰的半宽值较大(0.95±0.30 vs. 0.82±0.21,P<0.05),而2组半宽功率无明显差异(χ~2=49.22,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双波峰、谐波现象、震颤部位、负重1 kg后震颤时峰频率在两组中存在统计学差异,周围波与ET呈正相关,周围波的出现越倾向于诊断ET(P=0.003,OR=90.496);谐波现象与ET存在正相关,谐波现象的出现更倾向于诊断PD(P=0.014,OR=0.042)。负重1 kg后震颤时峰频率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45,震颤分析诊断ET最佳诊断界值5.445 Hz,灵敏度为77.0%,特异度为85.7%;阳性预测值为87.0%,阴性预测值为75.0%。结论 ET和PD的震颤频率、肌肉收缩模式、半宽值、负重后频率及波形变化存在差异;震颤分析对于ET与PD震颤的鉴别具有较高的价值。(本文来源于《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谭军,卜献春[9](2019)在《定颤汤治疗阴虚风动型特发性震颤30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定颤汤对阴虚风动型特发性震颤肢体震颤及6项任务评分的影响。方法将符合实验标准的60例特发性震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2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取定颤汤治疗,对照组采取普萘洛尔治疗。治疗2个月后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在肢体震颤严重程度及6项任务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及疗效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在缓解肢体震颤、改善中医证候积分及6项任务评分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改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为83.33%,优于对照组7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定颤汤能有效缓解特发性震颤患者肢体震颤程度,改善中医证候,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本文来源于《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期刊2019年09期)
庞娅[10](2019)在《磁共振成像引导下聚焦超声治疗特发性震颤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特发性震颤(essential tremor,ET)是临床最常见的运动障碍性疾病,近年药物治疗领域并无突破性进展,因此,外科手术在药物难治性特发性震颤患者的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其中,磁共振引导下聚焦超声(magnetic resonance-guided focused ultrasound,MRgFUS)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特发性震颤的临床研究和应用。本文拟从MRgFUS的发展史、治疗原理、治疗靶点的选择、治疗效果、不良反应、与其他外科方法的比较、其他技术在MRgFUS治疗ET中的应用方面进行综述。(本文来源于《重庆医科大学》期刊2019-05-01)
特发性震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通过对特发性震颤(ET)和帕金森病(PD)患者进行认知功能测评及使用药物干预,探讨二者各自在早期认知功能障碍征性,推测产生的机理,为判断预后、制定干预治疗措施提供一种临床策略。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8年8月曲靖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部和门诊73例ET患者和54例PD患者为观察组,60例健康人群为对照组进行LOTCA测评,观察组在初次评分后给予丁苯酞胶囊口服,90 d后再次给予第二次测评。结果 (1) 3组除了定向评估得分无统计学差异(P> 0. 05)之外,其余6项亚组得分均有统计学差异(P <0. 05); PD组的思维操作得分最低,与对照组和ET组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 002)。(2) ET和PD组LOTCA各亚组评分对总分贡献值:ET组除了定向之外,各亚组标准化系数b’j在0. 372~0. 493之间; PD组:思维操作,视运作组织,动作运用,空间知觉的b’j值分别是0. 715,0. 684,0. 621,0. 422。(3)丁苯酞干预ET和PD前后LOTCA评分均有统计学差异(P=0. 027,P=0. 034)。结论 ET和PD早期存在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下降,其中思维操作得分可以反映出各自认功能损伤的程度及作为判断痴呆转化的指标。机制可能是不同病理生理条件下,丘脑-额叶皮质生物电传导障碍。ET和PD二者都有向痴呆发展的倾向,早期对二者药物干预,可以改善认知功能,而丁苯酞是一种潜在有效备选药物。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特发性震颤论文参考文献
[1].岳姣姣,张富汉,李华华.舒肝消颤方联合盐酸普萘洛尔片治疗特发性震颤31例[J].中医研究.2019
[2].侯立军,耿荔蓉,胡亚芳,肖玮,王春芳.特发性震颤与帕金森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分析[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19
[3].任丽,陈恒文.特发性震颤中医辨证治疗举隅[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9
[4].门学忠,张永强,赵振宇,于峰.立体定向下丘脑腹中间核射频毁损术治疗特发性震颤50例分析[J].实用医药杂志.2019
[5].王子梅.穴位埋线合头针电针治疗特发性震颤的临床观察[J].中国民间疗法.2019
[6].王柳清,张守成,刘赞华,李敬伟.特发性震颤诊疗进展[J].中华脑科疾病与康复杂志(电子版).2019
[7].王含.特发性震颤也需警惕[J].中国老年.2019
[8].张乐,屈秋民,曹红梅.震颤分析对于特发性震颤与帕金森病的鉴别诊断价值[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9
[9].谭军,卜献春.定颤汤治疗阴虚风动型特发性震颤30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9
[10].庞娅.磁共振成像引导下聚焦超声治疗特发性震颤进展[D].重庆医科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