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环氧化工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环氧,蓖麻,正交,催化剂,环氧乙烷,因素,过氧化氢。
环氧化工艺论文文献综述
侯旭,刘猛,温贻强,王向宇[1](2019)在《TS-1分子筛的合成及其催化丙烯环氧化反应工艺条件的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纳米硅分子筛(S-1)悬浮液为晶种,在水热体系中合成TS-1分子筛。经过碱后处理和成型,得到成型的TS-1分子筛催化剂。通过XRD、ICP和XPS等表征手段研究了催化剂的性能。采用固定床反应器考察了该催化剂对低n(CH_3OH)/n(H_2O_2)比下丙烯环氧化反应的条件及运行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碱后处理的TS-1分子筛表面具有较好的疏水性,且成型前后催化剂的性能不变,进而成型的碱后处理TS-1分子筛,在n(CH_3OH)/n(H_2O_2)=4.9、反应温度为43℃、丙烯的质量空速为0.64 h~(-1)、反应液pH值为9.10、n(C_3H_6)/n(H_2O_2)=2.1的条件下,H_2O_2的转化率和有效利用率均达到98%,并且此反应过程连续稳定的运行超过了1700 h。(本文来源于《石油学报(石油加工)》期刊2019年06期)
蒋赛[2](2019)在《高性能乙烯环氧化催化剂开车工艺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介绍了用于启动乙烯环氧化制备环氧乙烷工艺中高性能银催化剂的开车方法。通过在开车初期对原料气中乙烯、氧气、二氧化碳、微量调节剂等组份的调控,结合对反应温度的调节,从而对催化剂的选择性和活性进行调节。在催化剂启动开车初期约0-120小时内,可使装置负荷快速提升,催化剂选择性拉升迅速且活性稳定,为后续催化剂高效稳定运行打下基础。(本文来源于《广东化工》期刊2019年11期)
杜高宽,张爱华,肖志红,李昌珠,邵先俊[3](2018)在《光皮树油在自催化体系下环氧化的工艺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自催化体系下,光皮树油经过环氧化制备环氧油脂。考察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过氧化氢用量以及甲酸用量对光皮树油环氧化的影响,并采用响应面法对环氧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实验结果表明,反应温度影响最大,时间和温度相互作用最大;当光皮树油用量为20 g时,响应面法优化得到的最优工艺条件为:反应时间4.67 h,反应温度59.67℃,甲酸用量为光皮树油质量的19.3%(w),在此条件下制备的环氧油脂的环氧值可达5.40%;采用FTIR和~1H NMR对环氧化前后的光皮树油特征官能团结构进行表征,说明光皮树油实现了环氧化。(本文来源于《石油化工》期刊2018年12期)
朱红伟,姜杰,孙冰,石宁[4](2018)在《氯丙烯直接环氧化工艺反应物料危险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保证利用双氧水氧化氯丙烯直接环氧化制备环氧氯丙烷新工艺的安全开发,针对此工艺涉及的混合危险物料,利用C80量热仪对混合物料热稳定性进行了测试,获得了混合物料热扫描曲线;利用AKTS软件处理得到了混合物料热特性参数和分解动力学数据,在此基础上结合HYSIS软件进行了预防气相燃爆方面的安全分析。结果表明:混合物料初始p H值为8左右,其p H值随放置时间延长而降低;混合物料TD24值为21.3℃,混合物料发生失控的可能性等级为高;混合物料中双氧水分解受温度影响较大,在30℃和60℃下,混合物料分别经过1.3 h和0.8 h就会分解释放出达到氧含量报警值的氧气。(本文来源于《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期刊2018年01期)
郭志芳,李轲,浮吟梅[5](2016)在《硫酸铝催化葵花籽油环氧化工艺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无溶剂体系下合成环氧葵花籽油,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工艺条件,得到最佳工艺条件:葵花籽油用量为30 g,反应温度为70℃,反应时间为7 h,甲酸用量为9.1 g,双氧水用量为36 g,催化剂硫酸铝用量为葵花籽油质量的5%。在此工艺条件下制得的环氧葵花籽油环氧值为7.3%,转化率是96.05%。(本文来源于《粮食与油脂》期刊2016年12期)
郭志芳,杨雯雯,浮吟梅[6](2016)在《化学法催化花生油环氧化工艺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无溶剂体系下合成环氧花生油,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工艺条件,得到最佳工艺条件:花生油30 g、反应温度65℃、反应时间7 h、甲酸用量10.5 g、双氧水用量36.3 g、催化剂硫酸铝用量为花生油质量5%。在此工艺条件下制得的环氧花生油环氧值为5.4%,转化率为94.73%。(本文来源于《粮食与油脂》期刊2016年10期)
夏勇,张文慧,李佳[7](2016)在《蓖麻油甲酯环氧化反应的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蓖麻油甲酯为原料,甲酸、乙酸、过氧化氢为氧化剂,采用浓硫酸为催化剂,对蓖麻油甲酯进行环氧化,制取环氧化蓖麻油甲酯。实验考察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甲酸、乙酸、过氧化氢及催化剂用量对反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60℃下,n(蓖麻酸甲酯):n(甲酸):(30%过氧化氢)=1:1.7:4.4,反应时间为4 h,浓硫酸:蓖麻酸甲酯=4 wt%,反应温度为57℃。乙酸的最佳工艺条件为n(蓖麻酸甲酯):n(乙酸):n(30%过氧化氢)=1:0.83:3.3,反应时间为4 h,浓硫酸:蓖麻酸甲酯=6 wt%,反应温度为60℃。(本文来源于《石油化工应用》期刊2016年08期)
梁汝军,李建伟,李旻旭,李金兵,陈建设[8](2015)在《B型银催化剂乙烯环氧化工艺条件的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微型等温固定床积分反应器,对B型银催化剂上乙烯环氧化制环氧乙烷的工艺条件进行研究,考察了原料气中乙烯、氧气、二氧化碳和1,2-二氯乙烷的含量,以及反应温度等5个因素对环氧化过程的影响;并以环氧乙烷收率和反应选择性为目标,采用正交实验考察上述5个因素对环氧化过程的综合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反应温度对环氧乙烷收率和反应选择性的影响最显着,其对B型银催化剂性能的发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综合考虑环氧乙烷收率和选择性两个指标,确定的相对适宜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240℃,原料气中1,2-二氯乙烷含量0.7×10~(-6)(x)、乙烯含量22.00%(x)、二氧化碳含量1.00%(x)、氧气含量6.50%(x),在此条件下环氧乙烷的收率和选择性可分别达到38.87%和86.70%。(本文来源于《石油化工》期刊2015年12期)
任文超,华子乐,葛同广,周晓霞,陈立松[9](2015)在《后处理工艺制备多级孔Ti-BEA沸石及其环氧化催化性能(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脱铝多级孔BEA沸石与二氯二茂钛的固相反应,开展了钛掺杂量可调的多级孔Ti-beta后处理工艺制备研究.对制备的多级孔Ti-beta样品的理化性质进行了表征,包括X射线衍射、氮气吸附脱附测试、扫描电镜、透射电镜、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紫外拉曼光谱等.结果表明,多级孔BEA沸石具有较好的化学稳定性,脱铝-钛化的后处理过程未对样品多级孔结构产生明显影响.以环己烯和十二烯的烯烃环氧化为探针反应表征了合成多级孔Ti-beta与纯相微孔Ti-beta沸石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在小分子环己烯的环氧化反应中,多级孔Ti-beta沸石的催化活性(转化率59.4%)与微孔Ti-beta相当(转化率57.9%);但是在较大分子十二烯的催化反应中,多级孔结构Ti-beta材料的催化性能(转化率11.1%)明显优于纯相微孔材料(转化率6.8%),且产物中环氧化物选择性更高(分别为60.3%和37.8%).(本文来源于《催化学报》期刊2015年06期)
杨延雷[10](2015)在《环氧化季戊四醇油酸酯合成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以及对自身健康问题的关注,人们对增塑剂的使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环氧类增塑剂作为一种无毒、绿色、可再生的环保型增塑剂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研究合成了一种新型的环氧类增塑剂一环氧化季戊四醇油酸酯,并对其所使用的原料季戊四醇油酸酯的合成工艺进行了研究。首先,选用二丁基氧化锡为催化剂,使用油酸、季戊四醇为原料,采用直接酯化的方法对季戊四醇油酸酯的合成工艺进行研究。通过单因素实验对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170℃,催化剂用量为油酸质量的0.8%,物料醇酸摩尔比1:4.1条件下,反应4h酯化率达到95%以上。采用FT-IR对产品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其次,以季戊四醇油酸酯为原料,以硫酸催化剂,对季戊四醇油酸酯的环氧化反应进行了研究,并分别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乙酸用量、过氧化氢用量对产品环氧值的影响,结果显示当乙酸加入量为20%、过氧化氢用量为70%、催化剂硫酸用量为1%时,在60℃下经过6.5h反应,得到产品碘值低于3.5g·(100g)-1,环氧值大于4.2%。再次,以阳离子交换树脂为催化剂制备了环氧化季戊四醇油酸酯,研究了环氧化反应温度、时间、甲酸用量、过氧化氢用量对产品环氧值的影响,并以正交实验法对合成工艺进行优化,得到了较佳的合成条件:当过氧化氢用量为70%,甲酸用量为15%,催化剂加入量为1%,在反应温度60-C下反应6h,产品环氧值大于4.6%,碘值低于3g·(100g)-1。采用FT-IR对产品的结构进行了表征。最后,本文根据上述合成工艺数据设计完成了1000t/年环氧化季戊四醇油酸酯的生产工艺,对主要生产设备进行了选型计算并绘制了结构图,根据车间布置原则对车间设备进行布置,同时结合所选设备绘制了带控制点的工艺流程图。(本文来源于《青岛科技大学》期刊2015-06-05)
环氧化工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介绍了用于启动乙烯环氧化制备环氧乙烷工艺中高性能银催化剂的开车方法。通过在开车初期对原料气中乙烯、氧气、二氧化碳、微量调节剂等组份的调控,结合对反应温度的调节,从而对催化剂的选择性和活性进行调节。在催化剂启动开车初期约0-120小时内,可使装置负荷快速提升,催化剂选择性拉升迅速且活性稳定,为后续催化剂高效稳定运行打下基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环氧化工艺论文参考文献
[1].侯旭,刘猛,温贻强,王向宇.TS-1分子筛的合成及其催化丙烯环氧化反应工艺条件的优化[J].石油学报(石油加工).2019
[2].蒋赛.高性能乙烯环氧化催化剂开车工艺的研究[J].广东化工.2019
[3].杜高宽,张爱华,肖志红,李昌珠,邵先俊.光皮树油在自催化体系下环氧化的工艺优化[J].石油化工.2018
[4].朱红伟,姜杰,孙冰,石宁.氯丙烯直接环氧化工艺反应物料危险性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8
[5].郭志芳,李轲,浮吟梅.硫酸铝催化葵花籽油环氧化工艺的研究[J].粮食与油脂.2016
[6].郭志芳,杨雯雯,浮吟梅.化学法催化花生油环氧化工艺的研究[J].粮食与油脂.2016
[7].夏勇,张文慧,李佳.蓖麻油甲酯环氧化反应的工艺研究[J].石油化工应用.2016
[8].梁汝军,李建伟,李旻旭,李金兵,陈建设.B型银催化剂乙烯环氧化工艺条件的优化[J].石油化工.2015
[9].任文超,华子乐,葛同广,周晓霞,陈立松.后处理工艺制备多级孔Ti-BEA沸石及其环氧化催化性能(英文)[J].催化学报.2015
[10].杨延雷.环氧化季戊四醇油酸酯合成工艺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