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净山不同植被带AM真菌物种多样性

梵净山不同植被带AM真菌物种多样性

论文摘要

植被生态系统稳定受到生物与非生物多种因素影响,土壤微生物对植被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是该领域的热点问题。本文以丛枝菌根(Arbuacular mycorrhizal,AM)真菌为对象,采集梵净山国家自然保护区6个植被带(高山灌丛、落叶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暖性针叶林、竹林)林下根际土壤,采用湿筛倾析-蔗糖离心法对根际土壤中的AM真菌孢子进行分离,利用形态学和nested-PCR技术对AM真菌进行种类鉴定,运用统计学方法对AM真菌的群落分布及其物种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如下:1、梵净山AM真菌种类丰富,通过形态学鉴定出3目5科12属30种,分别占全球已知目科属的75%、45%和40%。包括球囊霉目Glomerales球囊霉科Glomeraceae斗管囊霉属Funneliformis1种、球囊霉属Glomus 12种、根孢囊霉属Rhizophagus1种、硬囊霉属Sclerocystis4种、隔球囊霉属Septoglomus1种。多样孢囊霉目Diversisporales巨孢囊霉科Gigasporaceae盾巨孢囊霉属Scutellospora1种、巨孢囊霉属Gigaspora3种;无梗囊霉科Acaulosporaceae无梗囊霉属Acaulospora4种;多样孢囊霉科Diversisporaceae伞房球囊霉属Corymbiglomus1种、多样孢囊霉属Diversispora1种。原囊霉目Archaeosporales双型囊霉科Ambisporaceae双型囊霉属Ambispora1种。以AML1/AML2为引物,对所有孢子均进行nested-PCR扩增,获得8条序列,GeneBank登陆号分别为MK592809MK592816,经系统发育分析确定为美丽盾巨孢囊霉(Scutellospora calospora)、柯氏无梗囊霉(Acaulospora koskei)、珠状巨孢囊霉(Gigaspora margarita)。2、通过对梵净山AM真菌物种多样性分析可知,球囊霉属为优势属,无梗囊霉属为亚优势属,其余属为伴生属和偶见属。3、梵净山AM真菌种类多样性与植被带密切相关。各植被带均没有优势AM真菌物种,各植被带重要值等级最高AM真菌物种和特有种均不同。高山灌丛中细凹无梗囊霉Ac.Scrobiculata和美丽盾巨孢Scu.Calospora重要值等级最高,落叶阔叶林为细凹无梗囊霉Ac.Scrobiculata,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为褐色斗管囊霉Fu.Badium,常绿阔叶林为蜜色无梗囊霉Ac.Mellea,暖性针叶林为黄孢球囊霉G.flavisporum,竹林中为沙荒球囊霉G.deserticola。6个植被带的特有种分别是高山灌丛的黑球囊霉G.Melanosporum、棒孢硬囊霉Scl.Clavispora、极大巨孢囊霉Gi.Gigantea、缩隔球囊霉Se.Constrictum;落叶阔叶林的微白巨孢囊霉Gi.albida;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的两型球囊霉G.dimorphicum、扭型伞房球囊霉Co.tortuosum、聚丛根孢囊霉Rh.aggregatus、褐色斗管囊霉Fu.Badium;常绿阔叶林的多梗球囊霉G.multicaule、卷曲球囊霉G.Cconvolutum;暖性针叶林的加拿大球囊霉G.canadense、黄孢球囊霉G.flavisporum、微丛球囊霉G.microaggregatum、地表球囊霉G.versiforme、沙生多样孢囊霉Di.Arenaria;竹林的台湾硬囊霉Scl.Taiwanensis、枫香硬囊霉Scl.liquidambaris。研究着力于梵净山AM真菌物种有那些,不同植被带AM真菌物种群落多样性特征这2个问题,研究结果将填补梵净山AM真菌物种多样性研究空白,扩大我国AM真菌物种地理分布格局。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论文中缩略词及其意义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选取梵净山国家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的原因
  •     1.1.1 梵净山土壤类型
  •     1.1.2 梵净山独特的气候条件
  •     1.1.3 梵净山的植被类型
  •     1.1.4 梵净山多样的生境条件
  •     1.1.5 梵净山具有多种原始生态系统
  •   1.2 研究丛枝菌根真菌的意义
  •     1.2.1 丛枝菌根真菌的定义
  •     1.2.2 AM真菌的形态结构
  •     1.2.3 AM真菌的分类鉴定
  •     1.2.4 AM真菌的分类方法
  •   1.3 丛枝菌根真菌的生理生态学功能
  •     1.3.1 促进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
  •     1.3.2 维持植物群落稳定性
  •     1.3.3 恢复和重建退化的生态系统
  •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以及主要研究内容
  •     1.4.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4.2 研究主要内容
  •     1.4.3 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二章 梵净山根际土壤AM真菌的分离和鉴定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根际土壤样品的采集
  •     2.1.2 AM真菌孢子及孢子果的分离
  •     2.1.3 AM真菌的形态鉴定
  •     2.1.4 AM真菌单孢DNA的提取
  •     2.1.5 目标DNA片段的Nested-PCR扩增
  •     2.1.6 目标DNA片段的系统发育分析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AM真菌各物种形态学描述
  •     2.2.2 AM真菌单孢DNA扩增结果
  •     2.2.3 DNA扩增及测序
  •     2.2.4 系统发育分析
  •   2.3 讨论
  • 第三章 梵净山AM真菌物种多样性分析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实验材料
  •     3.1.2 物种多样性指数的测定方法
  •     3.1.3 数据处理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梵净山地区AM真菌物种多样性分析
  •     3.2.2 梵净山不同植被带的AM真菌物种多样性分析
  •   3.3 讨论
  • 第四章 非生物因子对AM真菌物种多样性分析
  •   4.1 土壤因子及部分酶活性对AM真菌的影响
  •     4.1.1 材料与方法
  •     4.1.2 数据处理
  •   4.2 结果与分析
  •     4.2.1 土壤因子相关性分析
  •     4.2.2 土壤因子与AM真菌RDA分析
  • 第五章 总结
  •   5.1 AM真菌资源分布状况
  •   5.2 AM真菌多样性分析
  •   5.3 土壤因子对孢子密度的影响
  • 参考文献
  • 文章来源

    类型: 硕士论文

    作者: 陶光耀

    导师: 江龙

    关键词: 梵净山,真菌,物种多样性,技术

    来源: 贵州大学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农业科技

    专业: 自然地理学和测绘学,农业基础科学,林业

    单位: 贵州大学

    分类号: S714.3

    总页数: 65

    文件大小: 2942K

    下载量: 102

    相关论文文献

    • [1].猫儿山自然保护区沿海拔分布植被带土壤硝化-反硝化和呼吸作用分析[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1)
    • [2].城市水系景观近岸植被带生态功能恢复与重建[J]. 建筑与预算 2013(02)
    • [3].黄土高原4种植被带草本群落特征及其对降水变化的响应[J]. 西北植物学报 2019(10)
    • [4].黑龙江省河滨植被带破坏的危害及其驱动因素分析[J]. 黑龙江水利科技 2011(01)
    • [5].近35年青藏高原植被带变化对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的响应[J]. 草业科学 2019(04)
    • [6].1982-2003年内蒙古植被带和植被覆盖度的时空变化[J]. 地理学报 2009(01)
    • [7].猫儿山不同海拔植被带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J]. 生态学报 2017(16)
    • [8].唐家河自然保护区不同植被带草本层生物量及其影响因素[J].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9(02)
    • [9].黄山不同海拔植被带土壤活性有机碳、氮及其与酶活性的关系[J].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9(06)
    • [10].中国南方植被的变化[J].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19(08)
    • [11].葡萄水库水源地岸边植被带方案设计[J]. 现代园艺 2015(04)
    • [12].含柔性植被水槽水流特性试验研究[J]. 人民长江 2018(17)
    • [13].黄土高原不同植被带草本植物叶片与土壤碳氮分布特征[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9(05)
    • [14].姆鲁公园探秘[J]. 儿童故事画报 2020(04)
    • [15].黄土高原不同植被带人工刺槐林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其化学计量特征[J]. 环境科学 2019(06)
    • [16].黄土丘陵沟壑区不同植被带植物群落的细根分布特征[J]. 农业机械学报 2016(02)
    • [17].基于MRT-LBE模型的植被水流数值模拟研究[J]. 人民黄河 2017(10)
    • [18].昆嵛山不同植被带线蚓群落结构特征[J].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4(01)
    • [19].长白山不同植被带土壤的微量元素[J].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1(03)
    • [20].伊犁河流域植被垂直分布格局的初步研究[J]. 新疆农业科学 2008(S3)
    • [21].封面说明[J]. 应用生态学报 2020(09)
    • [22].中国植被时空变化特征[J]. 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2019(02)
    • [23].垂直植被带[J].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2018(04)
    • [24].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灯蛾科昆虫区系及多样性研究[J].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06)
    • [25].乐清湾滨海湿地不同植被带土壤养分时空分布特征[J]. 土壤通报 2014(01)
    • [26].盐城潮滩湿地不同植被带土壤有机质空间分布特征[J]. 海洋科学进展 2011(01)
    • [27].黄岗山 一千米高差,六个植被带[J]. 森林与人类 2015(02)
    • [28].不同植被类型的滩涂湿地土壤线虫群落特征[J]. 应用生态学报 2012(11)
    • [29].不同植被带生态恢复过程土壤团聚体及其稳定性——以黄土高原为例[J]. 中国环境科学 2018(06)
    • [30].基于植被和潮动力作用的潮滩剖面演变数值模拟[J]. 水科学进展 2018(06)

    标签:;  ;  ;  ;  

    梵净山不同植被带AM真菌物种多样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