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TBM\/盾构隧道轨道拆除装置,包括运输系统、轨道转移架、轨道转移架控制系统、轨道吊运系统,运输系统包括电瓶车、平板车、行走轨道,平板车包括车体、车轮,轨道转移架一端焊接在平板车上,另一端悬挑放置在钢轨上,包括多个纵杆、横杆、垂直调节杆,垂直调节杆沿长度方向上设置多个调节孔,纵杆的前端与调节孔可拆卸铰链连接,轨道转移架控制系统包括四联滑轮Ⅰ、四联滑轮Ⅱ、支撑杆、手绞车Ⅰ、钢丝绳Ⅰ,轨道吊运系统包括手绞车Ⅱ和钢丝绳Ⅱ,本实用新型利用轨道转移架和吊运系统可直接将拆除的轨道放置于平板车上,再利用电瓶车移动,减少了人工的投入,提高了轨道拆除效率,有效减小了轨道拆除过程中的安全风险。
设计方案
1.一种用于TBM\/盾构隧道轨道拆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运输系统、轨道转移架、轨道转移架控制系统、轨道吊运系统,所述运输系统包括电瓶车、平板车、行走轨道,所述平板车包括车体、车轮,所述轨道转移架一端焊接在平板车上,另一端悬挑放置在钢轨上,包括多个纵杆、横杆、垂直调节杆,所述纵杆和横杆垂直设置组成框架结构,所述垂直调节杆竖直设置在平板车的末端两侧,所述垂直调节杆沿长度方向上设置多个调节孔,所述纵杆的前端与调节孔可拆卸铰链连接,所述轨道转移架控制系统包括四联滑轮Ⅰ、四联滑轮Ⅱ、支撑杆、手绞车Ⅰ、钢丝绳Ⅰ,所述手绞车Ⅰ设置在平板车前端,所述支撑杆的底部固定焊接在平板车末端中部,所述四联滑轮Ⅰ设置在支撑杆的顶部,所述四联滑轮Ⅱ设置在轨道转移架末端横杆中部,所述钢丝绳Ⅰ一端固定在手绞车Ⅰ上,另一端跨过四联滑轮Ⅰ、四联滑轮Ⅱ,将其串联,通过手绞车Ⅰ收放钢丝绳Ⅰ来控制轨道转移架的位置,所述轨道吊运系统包括手绞车Ⅱ和钢丝绳Ⅱ,所述手绞车Ⅱ固定在平板车前端,所述钢丝绳Ⅱ一端固定在手绞车Ⅱ上,另一端固定在钢轨上,通过转动手动绞车Ⅱ收放钢丝绳Ⅱ将拆后的钢轨拖拉至平板车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TBM\/盾构隧道轨道拆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轨道下设置轨枕,轨枕等间距设置在隧道地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TBM\/盾构隧道轨道拆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钢轨上设有连接孔,钢丝绳Ⅱ穿过连接孔与钢轨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TBM\/盾构隧道轨道拆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纵杆数目为2根,横杆数目为9根,垂直调节杆数目为2个,支撑杆数目为2个。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TBM\/盾构隧道轨道拆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纵杆和横杆通过焊接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用于TBM\/盾构隧道轨道拆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纵杆前端设置安装孔,销轴穿过安装孔和调节孔将纵杆和垂直调节杆可拆卸铰接。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隧道施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TBM\/盾构隧道轨道拆除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TBM及盾构施工均采用洞内电瓶车有轨运输,待隧道开挖完成后,需将所有隧道施工时的临时轨道进行拆除并运输至洞外。传统的TBM及盾构隧道临时轨道拆除,由洞内至洞外依次采用人工进行拆除后搬运至电瓶车上,电瓶车通过未拆除轨道运输至洞外。但此工艺存在以下几点不足之处:第一,轨道拆除后需人工将拆除轨道搬运至电瓶车上,轨道较重,搬运困难,施工效率低下;第二,人工搬运轨道时,由于搬运困难,无法将电瓶车装满轨道,拆除轨道运输效率较低;第三,采用人工进行轨道搬运,安全无法得到有效保证,容易出现轨道砸伤作业人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TBM\/盾构隧道轨道拆除装置,减少了人工的投入,提高了轨道拆除效率,有效减小了轨道拆除过程中的安全风险。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TBM\/盾构隧道轨道拆除装置,包括运输系统、轨道转移架、轨道转移架控制系统、轨道吊运系统,所述运输系统包括电瓶车、平板车、行走轨道,所述平板车包括车体、车轮,所述轨道转移架一端焊接在平板车上,另一端悬挑放置在钢轨上,包括多个纵杆、横杆、垂直调节杆,所述纵杆和横杆垂直设置组成框架结构,所述垂直调节杆竖直设置在平板车的末端两侧,所述垂直调节杆沿长度方向上设置多个调节孔,所述纵杆的前端与调节孔可拆卸铰链连接,所述轨道转移架控制系统包括四联滑轮Ⅰ、四联滑轮Ⅱ、支撑杆、手绞车Ⅰ、钢丝绳Ⅰ,所述手绞车Ⅰ设置在平板车前端,所述支撑杆的底部固定焊接在平板车末端中部,所述四联滑轮Ⅰ设置在支撑杆的顶部,所述四联滑轮Ⅱ设置在轨道转移架末端横杆中部,所述钢丝绳Ⅰ一端固定在手绞车Ⅰ上,另一端跨过四联滑轮Ⅰ、四联滑轮Ⅱ,将其串联,通过手绞车Ⅰ收放钢丝绳Ⅰ来控制轨道转移架的位置,所述轨道吊运系统包括手绞车Ⅱ和钢丝绳Ⅱ,所述手绞车Ⅱ固定在平板车前端,所述钢丝绳Ⅱ一端固定在手绞车Ⅱ上,另一端固定在钢轨上,通过转动手动绞车Ⅱ收放钢丝绳Ⅱ将拆后的钢轨拖拉至平板车上。
方案进一步地,所述行走轨道下设置轨枕,轨枕等间距设置在隧道地面。
方案进一步地,所述钢轨上设有连接孔,钢丝绳Ⅱ穿过连接孔与钢轨固定连接。
方案进一步地,所述纵杆数目为2根,横杆数目为9根,垂直调节杆数目为2个,支撑杆数目为2个。
方案进一步地,所述纵杆和横杆通过焊接固定连接。
方案进一步地,所述纵杆前端设置安装孔,销轴穿过安装孔和调节孔将纵杆和垂直调节杆可拆卸铰接。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本实用新型用于TBM及盾构隧道贯通后,洞内电瓶机车轨道拆除及拆除轨道的运输,利用轨道转移架和吊运系统可直接将拆除的轨道放置于平板车上,再利用电瓶车移动,减少了人工的投入,提高了轨道拆除效率,有效减小了轨道拆除过程中的安全风险。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结构俯视图;
其中:1、平板车,2、车轮,3、行走轨道,4、轨枕,5、垂直调节杆,6、调节孔,7、支撑杆,8、纵杆,9、横杆,10、四联滑轮Ⅰ,11、四联滑轮Ⅱ,12、手绞车Ⅰ,13、钢丝绳Ⅰ,14、手绞车Ⅱ,15、钢丝绳Ⅱ,16、钢轨,17、连接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清楚完整的描述,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需要作出创造性劳动的条件下,能够充分实施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是:如图1-2所示,一种用于TBM\/盾构隧道轨道拆除装置,包括运输系统、轨道转移架、轨道转移架控制系统、轨道吊运系统,所述运输系统包括电瓶车、平板车1、行走轨道3,所述行走轨道3下设置轨枕4,轨枕4等间距设置在隧道地面,所述平板车1包括车体、车轮2,所述轨道转移架一端焊接在平板车1上,另一端悬挑放置在钢轨16上,包括2个纵杆8、9个横杆9、2个垂直调节杆5,所述纵杆8和横杆9垂直焊接固定组成框架结构,所述垂直调节杆5竖直设置在平板车1的末端两侧,所述垂直调节杆5沿长度方向上设置多个调节孔6,所述纵杆8的前端设置安装孔,销轴穿过安装孔和调节孔6将纵杆8和垂直调节杆5可拆卸铰接,所述轨道转移架控制系统包括四联滑轮Ⅰ10、四联滑轮Ⅱ11、2个支撑杆7、手绞车Ⅰ12、钢丝绳Ⅰ13,所述手绞车Ⅰ12设置在平板车1前端,所述支撑杆7的底部固定焊接在平板车1末端中部,所述四联滑轮Ⅰ10设置在支撑杆7的顶部,所述四联滑轮Ⅱ11设置在轨道转移架末端横杆9中部,所述钢丝绳Ⅰ13一端固定在手绞车Ⅰ12上,另一端跨过四联滑轮Ⅰ10、四联滑轮Ⅱ11,将其串联,通过手绞车Ⅰ12收放钢丝绳Ⅰ13来控制轨道转移架的位置,所述轨道吊运系统包括手绞车Ⅱ14和钢丝绳Ⅱ15,所述手绞车Ⅱ14固定在平板车1前端,所述钢丝绳Ⅱ15一端固定在手绞车Ⅱ14上,另一端固定在钢轨16上,所述钢轨16上设有连接孔17,钢丝绳Ⅱ15穿过连接孔17与钢轨16固定连接,通过转动手动绞车Ⅱ14收放钢丝绳Ⅱ15将拆除后的钢轨16拖拉至平板车1上。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工作过程是:通过电瓶车将平板车1托运至行走轨道3处,平板车1通过车轮2行走于行走轨道3(也就是待拆除的钢轨)上,转动手绞车Ⅰ12将钢丝绳Ⅰ13放长,致使轨道转移架末端放置于钢轨16上,转动手绞车Ⅱ14放长钢丝绳Ⅱ15,将钢丝绳Ⅱ15一端固定于拆除完成的钢轨16端头的连接孔18处,转动手绞车Ⅱ14收紧钢丝绳Ⅱ15,将钢轨16先后通过轨枕4和轨道转移架托运至平板车1上,如此依次将拆除后的钢轨16全部放置于平板车1上,待钢轨16铺满平板车1一层时,将轨道转移架铰接端沿垂直调节杆5向上移动至上一调节孔6并进行连接,然后将拆卸后的钢轨16通过钢丝绳Ⅱ15沿轨道转移架托运至平板车1,在平板车1上堆放第二层钢轨16,待平板车1上一层钢轨16放置满后,通过沿垂直调节杆5向上移动钢轨转移架,可在平板车1上堆放多层钢轨16,待钢轨16装满平板车1后通过电瓶车拖拽运输至洞外进行集中堆放或转移。
经实践检测,采用电瓶车轨道拆除拖运设备系统拆除托运轨道后,由原来的每天可拆除270m隧道电瓶车轨道增加至每天可拆除350m隧道电瓶车轨道,由原来的每班作业工人需要7人降至5人,减轻了作业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了作业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并降低了轨道拆除和托运过程的安全风险。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了描述,需要指出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特定实施方式,其中未尽详细描述的设备和结构应该理解为用本领域中的普通方式予以实施;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情况下,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内。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306567.X
申请日:2019-03-12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87(西安)
授权编号:CN209890978U
授权时间:20200103
主分类号:E01B29/02
专利分类号:E01B29/02;E01B23/10
范畴分类:36A;36E;
申请人:中交二公局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中交二公局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710000 陕西省西安市未央区凤城二路12号
发明人:张玄;史经峰;赵君彦;吴文龙
第一发明人:张玄
当前权利人:中交二公局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代理人:代理机构:代理机构编号: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