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相延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睡眠,障碍,睡眠质量,琼斯,波导,延迟线,移相器。
相延迟论文文献综述
方鹏洪,李冬,马速,郑新伟,耿丽娟[1](2019)在《蓝光光疗对睡眠-觉醒时相延迟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蓝光光疗对睡眠-觉醒时相延迟障碍患者(Delayed sleep-wake phase disorder,DSWPD)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根据ICSD-3标准,选择2017年6月至2017年10月就诊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门诊的睡眠觉醒时相延迟障碍患者15例作为研究观察组,设睡眠正常对照组15例。两组均采用特定波段(波长为470nm左右)蓝光在早上06:30~09:00(晨醒后1h~2h)光照治照1h。观察两组各自在接受蓝光光照治疗前后一周的睡眠质量评估问卷如HAMA14、HAMD24、PSQI、ESS、MEQ、ISI的分数、睡眠日记和体动仪记录的入睡潜伏期、睡眠时间、卧床时间、睡眠效率、睡眠质量、觉醒次数、觉醒时间的睡眠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并分析两组各自治疗前后的差异。结果 1观察组经光疗后睡眠质量评估问卷的PSQI-G评分、睡眠日记记录的夜间觉醒次数和觉醒时间均较治疗前显着下降(P<0.05),而睡眠质量和MEQ评分均较治疗前增加(P<0.05),MEQ平均分数从分数从治疗前的(38.07±9.00)分"中度夜晚型"转变成治疗后的(47.33±8.14)"中间型",治疗后研究观察组平均睡眠-觉醒时相总体呈前移趋势,并且治疗开始后7d平均入睡时间为(11:19±0:11,PM),治疗前7d平均入睡时间为(11:03±0:11,PM),治疗后较治疗前平均前移16min。2正常对照组经治疗后的睡眠质量评估问卷的PSQI评分和PSQI-G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睡眠日记与体动仪记录的卧床时间增加(P<0.05)。结论 1蓝光光疗可改善DSWPD患者夜间睡眠质量、减少夜间觉醒次数和夜间觉醒时间,可以使患者的昼夜节律发生改变,从"中度夜晚型"向"中间型"转变,并且能使患者的睡眠-觉醒时相出现一定程度前移。2对正常人睡眠质量亦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主要表现在夜间睡眠质量、第二日起床后的日间功能方面。3目前暂未发现蓝光治疗相关不良反应与副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睡眠研究会第十一届全国学术年会论文汇编》期刊2019-10-25)
方鹏洪,李冬,马速,郑新伟,耿丽娟[2](2019)在《蓝光光疗对睡眠-觉醒时相延迟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蓝光光疗对睡眠-觉醒时相延迟障碍患者(Delayed sleep-wake phase disorder,DSWPD)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根据ICSD-3标准,选择2017年6月至2017年10月就诊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门诊的睡眠觉醒时相延迟障碍患者15例作为研究观察组,设睡眠正常对照组15例。两组均采用特定波段(波长为470nm左右)蓝光在早上06:30~09:00 (晨醒后1h~2h)光照治照1h。观察两组各自在接受蓝光光照治疗前后一周的睡眠质量评估问卷如HAMA14、HAMD24、PSQI、ESS、MEQ、ISI的分数、睡眠日记和体动仪记录的入睡潜伏期、睡眠时间、卧床时间、睡眠效率、睡眠质量、觉醒次数、觉醒时间的睡眠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并分析两组各自治疗前后的差异。结果:1观察组经光疗后睡眠质量评估问卷的PSQI-G评分、睡眠日记记录的夜间觉醒次数和觉醒时间均较治疗前显着下降(P<0.05),而睡眠质量和MEQ评分均较治疗前增加(P<0.05),MEQ平均分数从分数从治疗前的(38.07±9.00)分"中度夜晚型"转变成治疗后的(47.33±8.14)"中间型",治疗后研究观察组平均睡眠-觉醒时相总体呈前移趋势,并且治疗开始后7d平均入睡时间为(11:19±0:11,PM),治疗前7d平均入睡时间为(11:03±0:11,PM),治疗后较治疗前平均前移16min。2正常对照组经治疗后的睡眠质量评估问卷的PSQI评分和PSQI-G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睡眠日记与体动仪记录的卧床时间增加(P<0.05)。结论:1蓝光光疗可改善DSWPD患者夜间睡眠质量、减少夜间觉醒次数和夜间觉醒时间,可以使患者的昼夜节律发生改变,从"中度夜晚型"向"中间型"转变,并且能使患者的睡眠-觉醒时相出现一定程度前移。2对正常人睡眠质量亦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主要表现在夜间睡眠质量、第二日起床后的日间功能方面。3目前暂未发现蓝光治疗相关不良反应与副作用。(本文来源于《第八届中国睡眠医学论坛暨中国睡眠研究会睡眠障碍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汇编》期刊2019-07-18)
谭胜,吴建军,黄强,张宇,杜忻洳[3](2019)在《基于双相延迟模型的飞秒激光烧蚀金属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分析飞秒激光烧蚀过程,在双相延迟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双曲型热传导模型.模型中考虑了靶材的加热、蒸发和相爆炸,还考虑了等离子体羽流的形成和膨胀及其与入射激光的相互作用,以及光学和热物性参数随温度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等离子体屏蔽对飞秒激光烧蚀过程有重要的影响,特别是在激光能量密度较高时;两个延迟时间的比值对飞秒激光烧蚀过程中靶材的温度特性和烧蚀深度有较大的影响;飞秒激光烧蚀机制主要以相爆炸为主.飞秒激光烧蚀的热影响区域较小,而且热影响区域的大小受激光能量密度的影响较小.计算结果与文献中实验结果的对比表明基于双相延迟模型的飞秒激光烧蚀模型能有效对飞秒激光烧蚀过程进行模拟.(本文来源于《物理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方鹏洪[4](2019)在《蓝光光疗对睡眠-觉醒时相延迟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蓝光光疗对睡眠-觉醒时相延迟障碍患者(Delayed sleep-wake phase disorder,DSWPD)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根据ICSD-3标准,选择2017年6月至2017年10月就诊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门诊的睡眠觉醒时相延迟障碍患者15例作为研究观察组,设正常对照组15例。两组均采用特定波段(波长为470nm左右)蓝光在06:30~09:00(晨醒后1h~2h)光照治疗1h。观察两组各自在接受蓝光治疗前后一周的睡眠质量评估问卷如HAMA_(14)、HAMD_(24)、PSQI、ESS、MEQ、ISI的中数、睡眠日记和体动记录仪记录的入睡潜伏期、睡眠时间、卧床时间、睡眠效率、睡眠质量、觉醒次数、觉醒时间的睡眠指标,进行统计学中析,并中析两组各自治疗前后的差异。结果:1研究观察组(DSWPD组)经蓝光治疗后睡眠质量评估问卷的PSQI-G评中、睡眠日记记录的夜间觉醒次数和觉醒时间均较治疗前显着下降(P<0.05),而睡眠质量和MEQ中数均较治疗前增加(P<0.05),MEQ中数从治疗前的(38.07±9.00中)“中度夜晚型”转变成治疗后的(47.33±8.14中)“中间型”,治疗后观察组的睡眠-觉醒时相总体呈前移趋势,并且治疗开始后7d平均入睡时间为(23:19±0:11),治疗前7d平均入睡时间为(23:03±0:11),治疗后较治疗前平均前移16min。2正常对照组经治疗后的睡眠质量评估问卷的PSQI评中和PSQI-G评中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睡眠日记与体动仪记录的卧床时间增加(P<0.05)。结论:1蓝光光疗可改善DSWPD患者夜间睡眠质量、减少夜间觉醒次数和夜间觉醒时间,可以使患者的昼夜节律发生改变,从“中度夜晚型”向“中间型”转变,并且能使患者的睡眠-觉醒时相出现一定程度前移。2对于正常人,蓝光治疗可以改善夜间主观的睡眠质量、第二日起床后的日间功能。3目前暂未发现蓝光治疗相关不良反应与副作用。(本文来源于《河北医科大学》期刊2019-03-01)
洪肖娟[5](2016)在《睡眠时相延迟综合征的中西医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睡眠是消除大脑疲劳的主要方式,如果长期睡眠不足或睡眠质量不佳,会诱发多种疾病。2002年"全球睡眠调查"显示:我国约有45.4%的人存在睡眠障碍[1]。睡眠由多种因素影响,但主要由人体自身的稳态和内部昼夜节律来决定,稳态一般决定睡眠质量,而内部昼夜节律决定睡眠的时间。在睡眠障碍中,由个体睡眠-觉醒周期与所处环境不协调而引起的睡眠障碍称为昼夜节律失调性睡眠障碍(circadian rhythm sleep dis-(本文来源于《大家健康(学术版)》期刊2016年04期)
侯文杰[6](2015)在《移相延迟电路的分析与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移相器与延迟线都是微波控制电路,其中移相器通过控制微波相位,使其在0-360。内变化,从而达到控制微波波束发射方向的目的,而延迟线则控制微波以整波长为基本单位变化。目前,移相器与延迟线广泛应用于雷达系统、微波通讯、电子对抗与卫星技术等领域。随着微波领域相关技术的进步,微波控制电路正向着宽带化、高功率、小型化与集成化的方向发展。本论文主要开展了宽带小型化移相延迟电路的研究,主要内容如下:1.本文设计了一款L波段宽带高功率四位数字式移相器。设计过程中,首先讨论了如何根据功率容量选择合适的PIN二极管;接着在移相单元中利用对称八分之一波长开路、短路支节,四分之一波长阻抗变换原理对开关线型移相结构进行了改进,以实现宽带性能。实物测试结果表明,移相器在23.9%带宽内回波损耗基本大于15.5 dB,与仿真结果较为吻合。2.结合低温共烧陶瓷(LTCC)工艺与基片集成波导(SIW)结构,设计了一款X波段的新型延迟线。由于利用LTCC多层结构来设计小型化延迟线,电路中传输线多次折迭,给匹配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利用四分之一波长阻抗变换原理,本文提出了两种改善匹配的电路实现方式,并在设计过程中利用其中一种建立了仿真模型。仿真结果表明,延迟线在9.5-10.5 GHz频带内回波损耗大于18 dB,验证了设计方法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南京理工大学》期刊2015-01-01)
王冬岭,朱刚,肖爱国[7](2013)在《二阶刚性微分方程单调隐式Runge-Kutta-Nystr m方法的R-稳定性和相延迟性》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来源于《高等学校计算数学学报》期刊2013年02期)
卢进军,席斐[8](2012)在《基于角锥棱镜的反射式位相延迟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传统应用于投影系统的线偏振光源中消色差位相延迟器件的制作成本较高的问题,设计了角锥棱镜(corner-cube-reflector)反射式位相延迟系统.利用射线追踪理论分析了当一束线偏振光以不同偏振方位角和不同入射角入射至角锥棱镜后,经过叁次全内反射后反方向出射光的偏振特性.使用旋转坐标进行解析,按不同反射顺序、经不同反射面时出射光的琼斯矩阵表达式,计算出不同入射条件下的出射椭圆偏振光的状态参数,得到了出射光偏振状态相对入射光偏振方位角和入射角的变化规律,采用斯托克斯参量法进行了实验验证,得到了最优入射方位角为(-15°,+15°),偏振方位角为(-63°,-52°).(本文来源于《西安工业大学学报》期刊2012年06期)
李浩昊,张书练,谈宜东,李岩[9](2011)在《基于激光回馈的波片在盘位相延迟测量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激光回馈测量波片相位延迟精度高的优越性,以激光回馈技术为基础,实现光学波片的在盘测量,即在加工过程中,波片光胶于光胶盘的状态下测量波片位相延迟,以提高波片生产效率和成品率。采用凹面镜作为回馈镜以提高回馈信号调制深度,对激光回馈内、外腔长进行稳定,提高了系统可靠性;研究了波片与光胶盘光胶对波片测量的影响,提出并验证了在光胶盘上开孔,在打孔的光胶盘上光胶、加工、测量波片的新工艺,最终实现了波片在盘测量,测量长期重复性优于1°,经过激光频率分裂系统校正后,系统精度优于0.5°。(本文来源于《应用光学》期刊2011年05期)
林京,吴文焘[10](2011)在《频散信号的窄带互相关模型及其相延迟估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指出已有的窄带信号互相关模型不能直接应用于频散信号的相延迟估计,尤其是在频散程度比较大的情况下。通过研究发现,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在于已有的窄带信号互相关模型中的相位量为线性假设,而频散信号互相关函数中的相位信息已包含了高阶的非线性成分,已有模型与实际情况不再匹配。为此,将二阶相位量引入已有窄带互相关模型,建立一种针对频散信号的窄带互相关模型,可以有效进行频散窄带信号的相延迟估计,通过对比发现,本方法对仿真信号的相延迟估计的误差小于原方法误差的十分之一,同时该方法在环境的适应性方面也要明显优于已有方法,如对信号带宽的变化不敏感等。(本文来源于《机械工程学报》期刊2011年08期)
相延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蓝光光疗对睡眠-觉醒时相延迟障碍患者(Delayed sleep-wake phase disorder,DSWPD)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根据ICSD-3标准,选择2017年6月至2017年10月就诊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门诊的睡眠觉醒时相延迟障碍患者15例作为研究观察组,设睡眠正常对照组15例。两组均采用特定波段(波长为470nm左右)蓝光在早上06:30~09:00 (晨醒后1h~2h)光照治照1h。观察两组各自在接受蓝光光照治疗前后一周的睡眠质量评估问卷如HAMA14、HAMD24、PSQI、ESS、MEQ、ISI的分数、睡眠日记和体动仪记录的入睡潜伏期、睡眠时间、卧床时间、睡眠效率、睡眠质量、觉醒次数、觉醒时间的睡眠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并分析两组各自治疗前后的差异。结果:1观察组经光疗后睡眠质量评估问卷的PSQI-G评分、睡眠日记记录的夜间觉醒次数和觉醒时间均较治疗前显着下降(P<0.05),而睡眠质量和MEQ评分均较治疗前增加(P<0.05),MEQ平均分数从分数从治疗前的(38.07±9.00)分"中度夜晚型"转变成治疗后的(47.33±8.14)"中间型",治疗后研究观察组平均睡眠-觉醒时相总体呈前移趋势,并且治疗开始后7d平均入睡时间为(11:19±0:11,PM),治疗前7d平均入睡时间为(11:03±0:11,PM),治疗后较治疗前平均前移16min。2正常对照组经治疗后的睡眠质量评估问卷的PSQI评分和PSQI-G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睡眠日记与体动仪记录的卧床时间增加(P<0.05)。结论:1蓝光光疗可改善DSWPD患者夜间睡眠质量、减少夜间觉醒次数和夜间觉醒时间,可以使患者的昼夜节律发生改变,从"中度夜晚型"向"中间型"转变,并且能使患者的睡眠-觉醒时相出现一定程度前移。2对正常人睡眠质量亦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主要表现在夜间睡眠质量、第二日起床后的日间功能方面。3目前暂未发现蓝光治疗相关不良反应与副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相延迟论文参考文献
[1].方鹏洪,李冬,马速,郑新伟,耿丽娟.蓝光光疗对睡眠-觉醒时相延迟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C].中国睡眠研究会第十一届全国学术年会论文汇编.2019
[2].方鹏洪,李冬,马速,郑新伟,耿丽娟.蓝光光疗对睡眠-觉醒时相延迟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C].第八届中国睡眠医学论坛暨中国睡眠研究会睡眠障碍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汇编.2019
[3].谭胜,吴建军,黄强,张宇,杜忻洳.基于双相延迟模型的飞秒激光烧蚀金属模型[J].物理学报.2019
[4].方鹏洪.蓝光光疗对睡眠-觉醒时相延迟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D].河北医科大学.2019
[5].洪肖娟.睡眠时相延迟综合征的中西医研究进展[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6
[6].侯文杰.移相延迟电路的分析与设计[D].南京理工大学.2015
[7].王冬岭,朱刚,肖爱国.二阶刚性微分方程单调隐式Runge-Kutta-Nystrm方法的R-稳定性和相延迟性[J].高等学校计算数学学报.2013
[8].卢进军,席斐.基于角锥棱镜的反射式位相延迟系统[J].西安工业大学学报.2012
[9].李浩昊,张书练,谈宜东,李岩.基于激光回馈的波片在盘位相延迟测量系统[J].应用光学.2011
[10].林京,吴文焘.频散信号的窄带互相关模型及其相延迟估计[J].机械工程学报.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