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目的:探讨优秀赛艇运动员8周高原训练过程中训练负荷结构的特点与差异,探索不同训练负荷结构对训练效果影响,为提高我国赛艇项目高原训练成功率提供理论依据和方法参考。方法:以中国赛艇队32名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分为2组,即女子单桨组(18名)和女子双桨组(14名); 2组运动员在云南省会泽县(海拨高度为2 280 m)进行8周高原训练。全程跟踪记录2组运动员高原训练前、中、后的训练内容,统计负荷量和负荷强度;训练量统计以水上专项训练、测功仪训练和跑步训练等手段完成的距离(km数)为主;负荷强度分为5级,通过测定心率、血乳酸来确定。分别于训练前1周内、高原训练后第3周进行专项运动能力的测试,包括测功仪6 km和测功仪2 km;每周休息日的次日晨,采指尖血测试运动员的血尿素(BU)和肌酸激酶(CK)。结果:1)从负荷量变化看,平原阶段女子单桨组负荷量比女子双桨组平均每周高10.8 km;而高原阶段,女子单桨组负荷量平均每周比女子双桨组低7.1 km,其中水上负荷量平均每周低11.2 km;女子单桨组负荷量从平原的每周195 km降到每周164.1 km(-15.85%),而女子双桨组负荷量从平原的每周184.2 km降到171.2 km(-7.06%)。2)从负荷强度上看,女子单桨组氧利用2的比例大于女子双桨组(118.27%,P<0.01),氧利用1、无氧阈、氧运输的训练比例均小于女子双桨组,分别为-30.47%(P<0.01)、-20.29%(P>0.05)和-48.65%(P> 0.05)。3)高原训练后,女子单桨组的测功仪6 km成绩下降0.04%(P>0.05),女子双桨组提高了0.77%(P<0.01),女子双桨组的成绩明显高于女子单桨组(P<0.05);女子单桨组的测功仪2 km成绩下降0.31%(P>0.05),女子双桨组提高了0.73%(P<0.01)。4)女子单桨组BU平均为(6.1±1.5) mmol/L,CK为(162.6±83.6) U/L,女子双桨组BU为(6.4±1.4) mmol/L,CK为(249.4±176.7) U/L; 2组运动员的BU无差异,但CK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国赛艇运动员高原训练的负荷量与平原训练负荷量基本持平,高原训练以水上训练为主,测功仪训练和跑步训练辅助。中国赛艇运动员高原训练的负荷强度应以氧利用1为主,约占60%~65%,注重发展运动员中等强度有氧能力;无氧阈和氧运输训练辅助。中国赛艇运动员高原训练负荷结构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负荷强度中氧利用2和氧利用1的差异,其中更高比例氧利用1强度训练可能是更好训练效果主要原因。
论文目录
文章来源
类型: 期刊论文
作者: 高炳宏,孟志军,王玉新,冯连世
关键词: 赛艇运动员,高原训练,负荷结构,训练效果
来源: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19年11期
年度: 2019
分类: 社会科学Ⅱ辑
专业: 体育
单位: 上海体育学院,云南省体育科学研究所,上海体育科学研究所,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
基金: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重点攻关项目(编号:15dz1208000),国家体育总局重点研究领域重大课题(编号:2014B024Z04),上海市人类运动能力开发与保障重点实验室(编号:11DZ2261100)
分类号: G861.4
DOI: 10.19582/j.cnki.11-3785/g8.2019.11.011
页码: 107-116
总页数: 10
文件大小: 345K
下载量: 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