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下肢深静脉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下肢,静脉,超声,静脉血栓,抗体,多普勒,血栓形成。
下肢深静脉论文文献综述
郝忠臣,荆涛,刘晓会[1](2019)在《溶栓导管静脉溶栓联合下腔静脉滤器植入干预下肢深静脉血栓40例临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下肢深静脉血栓为临床常见病,既往内科治疗多为单纯抗凝,但内科保守治疗临床效果大多较差。血管外科手术取栓风险及费用较大,患者接受程度较低,且治疗时间窗较窄。近年来随着介入技术的持续发展和新的介入材料的不断涌现,溶栓导管静脉溶栓联合下腔静脉滤器植入的介入治疗方法以其微创、安全、费用较低等优势,在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实践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本文来源于《中国实验诊断学》期刊2019年12期)
杨志勇,朱红江,张燕,刘琳,刘明阳[2](2019)在《巴曲酶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老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及对凝血功能、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巴曲酶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老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及对凝血功能、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老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03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n=54)和对照组(n=49)。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巴曲酶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低分子肝素治疗,均治疗7 d。比较临床疗效,检测治疗前、治疗后凝血功能[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 APTT)、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 PT)及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 TT)]与血管内皮功能[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 Hcy)及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 vWF)]水平变化,记录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8.89%(48/54)、73.47%(36/4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04,P=0.029)。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APTT、PT、TT、Hcy及vWF水平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APTT、PT、TT、Hcy及vWF水平显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现皮下淤斑及牙龈出血各2例,对照组出现牙龈出血1例、皮下淤斑2例,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45,P=3.184),均未予特殊处理,停药后症状消失。结论巴曲酶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老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显着,可明显改善凝血功能和血管内皮功能,并且治疗安全性好。(本文来源于《临床误诊误治》期刊2019年12期)
闫晓梅,王剑,李宝芸[3](2019)在《心脏超声联合下肢深静脉超声在肺血栓栓塞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心脏超声联合下肢深静脉超声在肺血栓栓塞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按照随机抽样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80例肺血栓栓塞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心脏超声诊断)和观察组(40例,心脏超声+下肢深静脉超声诊断)。比较两组患者的诊断结果。结果对照组中,共有32例患者准确检出,诊断准确率为80.00%;2例肺血栓栓塞症患者误诊为肺炎,误诊率为5.00%;6例肺血栓栓塞症患者发生漏诊,漏诊率为15.00%。观察组中,共有38例患者准确检出,诊断准确率为95.00%;1例患者漏诊,漏诊率为2.50%;1例患者误诊为肺炎,误诊率为2.50%。观察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单纯采取心脏超声诊断,心脏超声联合下肢深静脉超声在肺血栓栓塞症诊断中的诊断准确率更佳,有助于提高早期诊断准确率,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期刊2019年36期)
赵雪雅,吴宏,李柯桦,陈娟[4](2019)在《Autar量表评分在食管胃结合部癌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防治中的应用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Autar量表评分在食管胃结合部癌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VT)防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64例食管胃结合部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2014年8月至2016年8月住院的32例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2016年9月至2018年8月住院的32例作为试验组,应用Autar量表进行评分,根据评分情况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试验组下肢肿胀疼痛、皮肤温度增高、DVT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根据Autar量表评分结果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在防治食管胃结合部癌患者DVT中有重要意义,可明显降低DVT的发生率。(本文来源于《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期刊2019年36期)
严珍[5](2019)在《围术期护理预防妇科盆腔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价值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围术期护理预防妇科盆腔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妇科接收的行盆腔手术治疗者9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围术期护理干预,观察分析2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08%,显着低于对照组的14.58%,差异明显(P<0.05);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3.75%,显着高于对照组的77.08%,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行盆腔手术治疗患者予以围术期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基层医学论坛》期刊2019年36期)
曹莉明,徐树彬,任伟强,汪战营,梁志会[6](2019)在《疏血通注射液联合Fogarty导管取栓等治疗外科术后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疏血通注射液联合Fogarty导管取栓等治疗外科术后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外科术后急性下肢DVT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2组均行下腔静脉滤器植入,对照组25例予低分子肝素钙抗凝+Fogarty导管顺向及逆向取栓治疗,治疗组25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疏血通注射液经足背静脉滴注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双下肢周径差值、血凝指标[D-二聚体(D-D)、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并统计疗效。结果 2组手术成功率100%。治疗组总有效率96%,对照组总有效率8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大腿、小腿周径差值均减小(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大腿、小腿周径差值均小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D-D、FIB均降低(P<0.05),PT、APTT均延长(P<0.05);治疗组治疗后D-D、FIB均低于对照组(P<0.05),PT、APTT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疏血通注射液联合Fogarty导管取栓等治疗外科术后急性下肢DVT是一种创伤小且安全有效的方法,尤其对于存在溶栓禁忌者更为适用。(本文来源于《河北中医》期刊2019年10期)
张波涛,张晓珂,王起[7](2019)在《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疗效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疗效及其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观察情况。方法选择2016年2月-2019年2月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收治的80例DVT患者进行分组研究,以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则加用中医联合治疗。两组均用彩超监测,评价两组效果,记录治疗前后彩超监测影像学结果,检测治疗前后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并比较。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更高(P <0.05);两组治疗前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比较无显着差异(P> 0.05),治疗后观察组D-二聚体、凝血酶原时间更低,而纤维蛋白原更高,与对照组差异显着(P <0.05);两组治疗前彩超影像学显示阻塞率无显着差异(P> 0.05),治疗后观察组阻塞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对DVT治疗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更好地提高疗效,改善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同时加用彩超监测,可对血管阻塞情况进行评价,值得临床应用。(本文来源于《临床研究》期刊2019年12期)
崔红霞,梅昌贵[8](2019)在《踝泵运动健康教育对下肢骨折患者康复锻炼依从性及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踝泵运动健康教育对下肢骨折患者康复锻炼依从性及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收治的下肢骨折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模式,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踝泵运动健康教育;测定两组干预后康复锻炼依从性,对比两组DVT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干预后康复锻炼依从性评分高于对照组,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肢骨折患者实施踝泵运动健康教育可有效提高其康复锻炼依从性,降低DVT发生率,利于促进患者术后康复,在临床应用中值得推广。(本文来源于《吉林医学》期刊2019年12期)
杨丽娟,李萍,许文娟,袁方[9](2019)在《风险预警评分在预防髋关节置换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风险预警评分应用于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对其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预防效果。方法:在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选取80例,并严格按照系统随机分配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预防DVT护理,观察组采用风险预警评分方法对其病情进行评估,并实施对应预防措施,观察对比两组患者高危因素风险率和DVT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高危因素风险率为40%,对照组高危因素风险率为62.5%,观察组高危因素风险率低于对照组。且对照组行骨科手术后7 d、14 d DVT发生率为10%和17.5%;观察组行骨科手术后7 d、14 d DVT发生率为0和2.5%,观察组术后7 d和14 d 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风险预警评分应用于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可提高医护人员正确评估DVT高危因素风险率的能力,降低DVT发生率,达到有效预防目的,值得推广。(本文来源于《吉林医学》期刊2019年12期)
林毅秋,丁娣[10](2019)在《APCR、ACA、P-selectin的表达与下肢创伤性骨折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活化蛋白C抗体(APCR)、抗心磷脂抗体(ACA)、P-选择素(P-selectin)的表达与下肢创伤性骨折患者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关系。方法 2016年1月—2018年6月广东省中山市中医院骨二科手术治疗下肢创伤性骨折患者301例,男性134例,女性167例;年龄20~65岁,平均38.2岁。按有无发生DVT分为DVT组15例和无DVT组286例,对两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术前、术后1、3d采集患者外周空腹静脉血,采用[APTT±APC(Dahlback)]法测定血浆APCR表达情况,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ACA表达情况、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浆P-selectin及D-D表达情况,比较各组APCR、ACA、P-selectin的表达。结果 DVT组术前、术后1、3d APCR阳性率、ACA阳性率、D-D阳性率、P-selectin及D-D水平均高于同期无DVT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1、3d APCR阳性率、ACA阳性率、D-D阳性率、P-selectin及D-D水平均高于术前,组间及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APCR阳性率、ACA阳性率、P-selectin、 D-D水平及D-D阳性率是下肢创伤性骨折DVT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APCR阳性率及ACA阳性率和D-D阳性率,P-selectin水平和D-D水平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651、0.589、0.638。结论 APCR、ACA、P-selectin和下肢创伤性骨折患者DVT有良好相关性,可作为其监测指标,以降低围手术期风险。(本文来源于《创伤外科杂志》期刊2019年12期)
下肢深静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巴曲酶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老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及对凝血功能、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老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03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n=54)和对照组(n=49)。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巴曲酶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低分子肝素治疗,均治疗7 d。比较临床疗效,检测治疗前、治疗后凝血功能[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 APTT)、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 PT)及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 TT)]与血管内皮功能[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 Hcy)及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 vWF)]水平变化,记录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8.89%(48/54)、73.47%(36/4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04,P=0.029)。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APTT、PT、TT、Hcy及vWF水平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APTT、PT、TT、Hcy及vWF水平显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现皮下淤斑及牙龈出血各2例,对照组出现牙龈出血1例、皮下淤斑2例,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45,P=3.184),均未予特殊处理,停药后症状消失。结论巴曲酶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老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显着,可明显改善凝血功能和血管内皮功能,并且治疗安全性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下肢深静脉论文参考文献
[1].郝忠臣,荆涛,刘晓会.溶栓导管静脉溶栓联合下腔静脉滤器植入干预下肢深静脉血栓40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9
[2].杨志勇,朱红江,张燕,刘琳,刘明阳.巴曲酶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老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及对凝血功能、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J].临床误诊误治.2019
[3].闫晓梅,王剑,李宝芸.心脏超声联合下肢深静脉超声在肺血栓栓塞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9
[4].赵雪雅,吴宏,李柯桦,陈娟.Autar量表评分在食管胃结合部癌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防治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9
[5].严珍.围术期护理预防妇科盆腔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价值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9
[6].曹莉明,徐树彬,任伟强,汪战营,梁志会.疏血通注射液联合Fogarty导管取栓等治疗外科术后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疗效观察[J].河北中医.2019
[7].张波涛,张晓珂,王起.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疗效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研究[J].临床研究.2019
[8].崔红霞,梅昌贵.踝泵运动健康教育对下肢骨折患者康复锻炼依从性及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的影响[J].吉林医学.2019
[9].杨丽娟,李萍,许文娟,袁方.风险预警评分在预防髋关节置换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J].吉林医学.2019
[10].林毅秋,丁娣.APCR、ACA、P-selectin的表达与下肢创伤性骨折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关系[J].创伤外科杂志.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