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园林论文-孙柔嘉

先秦园林论文-孙柔嘉

导读:本文包含了先秦园林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先秦老庄道家思想,楼观台,说经台,传统园林

先秦园林论文文献综述

孙柔嘉[1](2016)在《先秦老庄的道家思想在园林景观中的设计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据考察,以往出现的设计案例中大部分是对道家思想的理解与专业性应用都在道教的范畴内进行,对研究道家思想本源——纯粹的老庄道家思想在设计中的体现较少,导致对道家的理解掺杂了许多道教迷信在其中。本文以研究先秦老庄道家思想的核心理论在园林景观中的设计表达为目的,通过文献资料引证法、实地调研方法、案例研究法和归纳总结等方法,梳理了国内外具有道家思想影响下的研究与实践现状,重点以楼观说经台为例,探寻“天人合一”、“道法自然”、“无为”、“物无贵贱”、“知止知足”等先秦老庄道家思想对园林景观中的哲学理论指导与设计体现。本文一共分为五个篇章,第一章为绪论,主要阐述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意义、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与框架等。第二章为相关概念研究,主要明确了先秦老庄道家思想的概念、道家与道教的关系,阐述老庄道家思想的相关观点和人与自然的哲学理念,并研究总结了国内外实践理论。第叁章,主要在老庄思想范畴里,分别以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中的经典案例作为载体,研究先秦老庄道家思想在其中的设计体现,并在此基础上从园林选址、布局、空间、构筑物、植物等方面进行设计手法归纳研究。第四章,主要研究楼观说经台园林景观设计中老庄思想的体现,为先秦老庄道家思想在园林景观中的设计手法做以论证。第五章为结论,归纳了本文研究的内容以及创新点。本文创新点有两个方面:第一,首次在先秦老庄的道家哲学思想范畴内,研究老庄道家思想在园林景观中的设计体现。站在景观设计的角度,研究先秦老庄道家思想中的世界观、自然观、生命观、美学观、行动观、平等观、可持续发展观等在园林景观设计上的相关理论,并且总结归纳出蕴含其中的设计手法。第二,对老子《道德经》诞生之地楼观说经台进行案例研究,提出先秦老庄道家思想在其园林景观中的设计表达。在先秦老庄道家思想的园林景观设计手法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对楼观说经台整体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研究分析先秦老庄道家思想在其宫观选址、整体布局、空间构成、构筑物装饰、植物现状五个方面的具体设计表达。(本文来源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期刊2016-06-01)

王其亨,袁守愚[2](2015)在《先秦两汉园林语境下的“囿”与“苑”考辨》一文中研究指出"囿"与"苑"是对先秦两汉大型园林的通称,其中"囿"的使用比"苑"早,是先秦时期的主要园林用词,"苑"在秦汉时期后来居上,逐渐取代"囿"指称大型园林。二者在表达早期园林以资源、物质生产和动物饲养为主的核心概念上并没有明显区别。在"苑"成为大型园林的核心用词后,"囿"的词义发展停滞下来,在指称园林时更多带有述古和语言美化的倾向。(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5年03期)

袁守愚[3](2014)在《中国园林概念史研究:先秦至魏晋南北朝》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园林文化,是四千多年来延续不断的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类思想史中占有重要地位。传承不辍的古代文献,将这一宝贵的思想资源完整地保存下来,其精髓是古人的思维方式。深入系统地揭示和学习古人的思维方式,对于全面认识中国园林发展的规律至关重要,而研究园林概念就是一把钥匙。园林概念的研究已有数十年的历史,却从未在古人思维规律层面进行深入系统的梳理,这正是本文试图做出的贡献。本文的研究时段是先秦至魏晋南北朝,这是中国园林概念从起源到初步形成基本体系框架的重要时期,为唐宋以后园林概念体系的成熟和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本文共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第一章)通过对园林语词的统计分析,界定园林概念从先秦到魏晋南北朝的主要发展脉络和变化情况。第二部分(第二至六章)通过对园林实例和重要历史文化思潮的深入分析,详细阐释园林概念的发展过程。(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14-12-01)

王其亨,袁守愚[4](2013)在《华夏园林渊薮:基于湿地生态环境的先秦苑囿》一文中研究指出先秦园林是以湿地生态环境为基础的物质生产基地,是中国园林的雏形。它兼有水土保持、防灾及备战等功能,是先秦城邑的有机组成。苑囿与湿地环境的结合,深深烙印在传统文化中,对中国园林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苑囿的利用与管理方式,反映了古人重视生态环境及资源永续利用的传统,体现了成熟的生态智慧。这对于今天利用、保护和管理环境及资源具有积极意义。在西方强势文明大量输入的今天,古人的这一大智慧不应被忽视。(本文来源于《中国园林》期刊2013年04期)

吴平[5](2012)在《先秦至魏晋园林艺术与自然意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摘要:中国园林在“天人合一”思想的影响下,在不同历史时期对于自然审美的取向亦表现不同。先秦时期园林意识中,园林从狩猎功用的生存模式转化为以审美对象呈现的休闲模式,但此时园林的休闲模式并未以自然本身作为审美对象呈现于主体面前。在对自然的进一步认识提高中,秦汉审美文化“重威”思想的强调,使得秦汉的园林呈现出规模宏大的特征。秦汉园林艺术的自然意识可以分为人工自然和理想自然两个部分。“一池叁山”的园林模式发源于秦代神仙思想,这种园林自然意识具有浪漫主义的倾向,不是真切的现实自然界的观照,而是一种神仙色彩的理想自然认识。两晋时期《老》《庄》文化的盛行,玄学的兴起和佛教思想的中土化,一种新的自然审美观形成并在园林中得到表现。皇家园林依然有其宏大的特征,但此时园林的典型代表则是士族文人为中心的庄园式园林,同时田园式园林和寺院园林兴起。此时园林更多专注于表现山水自然本身,表现人对自然本质的认识,追求园林艺术精神与自然精神两者的有机融合,由此中国园林自然审美观的艺术精神在两晋时期得以确立。(本文来源于《四川师范大学》期刊2012-05-07)

贾玲利,邱健[6](2012)在《先秦时期蜀国园林的特点探析(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After the illustration of Shu Kingdom in pre-Qin period, the origin of Sichuan gardens has been discussed. Through the research on relevant materials of old Shu Kingdom, and by comparing with the archaeological discovery of Yangzi Mountain Terrace, the paper has proposed that the origin of Sichuan gardens can trace back to gardens in the period of Duyu King. It is considered that gardens in pre-Qin period are dominated by imperial gardens, emperors' or aristocratic cemeteries, among which the historical function and features of Yangzi Mountain Garden, Nanzhong Garden and Wudan Mountain Cemetery have been introduced. On this basis, characteristics of Sichuan gardens in pre-Qin period have been concluded, and the grand manner manifested through "Great Stone Worship" in ancient Shu Kingdom has been highlighted.(本文来源于《Journal of Landscape Research》期刊2012年04期)

贾玲利,邱建[7](2012)在《先秦时期蜀国园林的特点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从介绍先秦时期蜀国概况入手,探讨了四川园林的起源问题。通过对古蜀国有关文献资料进行研究,并与羊子山土台考古发现进行比对,提出四川园林的起源可追溯到古代蜀国杜宇王时期的园囿。认为四川先秦时期的园林主要以王族园囿、帝王或贵族墓园为主,现在有据可循的主要有3处,即羊子山园囿、南中园囿、武担山墓园,分别介绍了这3处园林的历史功能与特色。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先秦时期四川园林的特点,突出了古代蜀国"大石崇拜"精神所体现出的宏大气势。(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12年08期)

刘曦,董丽[8](2008)在《试论先秦文学作品中的园林景观》一文中研究指出先秦时期是中国园林的萌芽时期。先秦时期的造园思想、造园手法、园林形式对后世园林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由于先秦园林大多已不存在,研究先秦园林的概况,应从先秦时期的文学作品入手。本文通过对先秦时期《诗经》《楚辞》《山海经》等文学作品的深入挖掘,探讨了先秦时期的园林景观。(本文来源于《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08年03期)

赵晓峰,王其亨[9](2003)在《先秦时期中国私家园林寻踪》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古代文献为基本素材,探讨了先秦时期中国私家园林出现的可能性和现实性,发现了早在奴隶制时代就已经存在的3种私家园林形式:平民园圃、贵族私园和隐逸式自然山水郊野园。按文章的研究结论,中国私家园林出现的时间将由汉代提前到商周时期。(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03年04期)

吴莉萍[10](2003)在《中国古典园林的滥觞》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古典园林有着悠久的历史,先秦时期园林体系的形成,多体现在物质生产方面,如成为园林雏形的苑、囿、园、圃等,随着长期的发展,又有“园林所以御灾”等生态维护功能,也是举行图腾崇拜、祭祀礼仪等政治活动的场所,并成为教育、养老的基地。同时,园林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物质载体,在先秦时期即包含了丰富的宗教、美学、哲学、礼乐文化等内容,体现了法术思维、巫术思维到诗性思维的转变进程,尤其是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前后,中国古代文化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呈现出百家争鸣的格局,出现空前理性自觉的时代,这种理性化的发展奠定了中国古代园林的美学框架,很多重要的美学范畴就是在这个时期兴起的。(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03-06-01)

先秦园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囿"与"苑"是对先秦两汉大型园林的通称,其中"囿"的使用比"苑"早,是先秦时期的主要园林用词,"苑"在秦汉时期后来居上,逐渐取代"囿"指称大型园林。二者在表达早期园林以资源、物质生产和动物饲养为主的核心概念上并没有明显区别。在"苑"成为大型园林的核心用词后,"囿"的词义发展停滞下来,在指称园林时更多带有述古和语言美化的倾向。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先秦园林论文参考文献

[1].孙柔嘉.先秦老庄的道家思想在园林景观中的设计表达[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6

[2].王其亨,袁守愚.先秦两汉园林语境下的“囿”与“苑”考辨[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

[3].袁守愚.中国园林概念史研究:先秦至魏晋南北朝[D].天津大学.2014

[4].王其亨,袁守愚.华夏园林渊薮:基于湿地生态环境的先秦苑囿[J].中国园林.2013

[5].吴平.先秦至魏晋园林艺术与自然意识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2

[6].贾玲利,邱健.先秦时期蜀国园林的特点探析(英文)[J].JournalofLandscapeResearch.2012

[7].贾玲利,邱建.先秦时期蜀国园林的特点探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2

[8].刘曦,董丽.试论先秦文学作品中的园林景观[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

[9].赵晓峰,王其亨.先秦时期中国私家园林寻踪[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

[10].吴莉萍.中国古典园林的滥觞[D].天津大学.2003

标签:;  ;  ;  ;  

先秦园林论文-孙柔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