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脱矿物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矿物质,油页岩,光谱,煤灰,结构,焦煤,正交。
脱矿物质论文文献综述
李梅,李佳佳,金权,徐荣声[1](2018)在《炼焦煤及其脱矿物质煤热解过程中硫的逸出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选取变质程度和全硫含量相近的山西灵石炼焦煤(LS煤)和新西兰炼焦煤(NXL煤)及其脱矿物质煤作为研究对象,用TG-MS-FTIR联用技术研究原煤及其脱矿物质煤热解过程中硫的逸出特性.结果表明:LS煤热解过程中H_2S的逸出温度明显低于NXL煤热解过程中H_2S的逸出温度,两种原煤热解过程中H_2S的逸出曲线峰形相似,H_2S逸出终温相近.H_2S的逸出与H_2和CH_4的逸出密切相关,说明含氢自由基与含硫自由基的结合促进H_2S的逸出.原煤和脱矿物质煤热解过程中H_2S逸出起始温度基本重合,但是脱矿物质后H_2S逸出终温有所提高,说明煤中原有的矿物质可以使H_2S更快逸出;另外,脱矿物质后热解H_2S逸出强度反而比原煤热解H_2S逸出强度低,说明脱矿物质过程中脱除了一部分有机硫.(本文来源于《煤炭转化》期刊2018年06期)
时阳,马名杰,赵姬,黄山秀[2](2017)在《脱矿物质对油页岩孔结构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对窑街油页岩和龙口油页岩采用酸洗处理,脱除矿物质后采用美国康塔公司生产的AWTOSOB自动吸附仪,对脱矿物质前后的两种油页岩以及所制得的半焦进行低温氮吸附实验。结果表明:脱矿物前后的油页岩及半焦均拥有从小至分子级到大至无上限的较连续的完整的孔系统,且脱矿物质改变油页岩的孔结构,使其比表面积和孔径增大,通过傅里叶红外(FT-IR)表征脱矿物质前后的油页岩,得到矿物质特征峰的消失以及有机官能团的增多导致了油页岩孔结构发生变化。(本文来源于《河南化工》期刊2017年11期)
蔡光义,马名杰,熊耀,邢康[3](2014)在《脱矿物质过程对油页岩结构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选取窑街油页岩和龙口油页岩作为研究对象,以正交实验为基础,采用HCl和HF脱除油页岩中的矿物质,得出在粒度0~0.2mm、HF浓度40%、浸泡时间5h、固液比1∶10的条件下两种油页岩脱矿物质率最大。采用红外光谱对脱矿物质前后油页岩和页岩灰的矿物质组成以及官能团结构变化进行分析,得到油页岩中矿物质主要有石英、高岭石和含铁矿物质等,酸洗能脱除绝大部分矿物质,但油页岩中的主要有机官能团变化不大,只有羧酸盐和含氧基团在脱矿物质后影响较大。(本文来源于《化学通报》期刊2014年09期)
李鑫,凌开成,何敏,申峻,贾伟[4](2009)在《脱矿物质过程对煤结构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选取神华煤和兖州煤两种煤样,用盐酸和氢氟酸处理脱去其中的矿物质,并且脱矿物质前后的煤样在氧化性气氛下,制成815℃的煤灰。利用红外光谱研究其矿物质组成以及处理前后煤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酸处理法能够脱除煤中大多数矿物质。2种煤灰中,矿物质组成主要是石英、硬石膏、方解石、高岭土和含铁矿物质,但含量不同。处理前后,煤结构中的含氧官能团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本文来源于《洁净煤技术》期刊2009年03期)
李飞明,武建军,韩甲业,应莹,郜强[5](2007)在《冶金焦粉脱矿物质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常规酸碱法降灰原理,根据该原理研究了冶金焦粉常压低温降灰技术,选择化工行业最常用的氢氧化钠和硫酸,分析了酸碱浓度、液固比、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焦粉脱灰效果的影响,并进行了红外、灰成分以及灰熔点的测试。结果表明:使用该技术对焦粉降灰后,可使其灰分从14.86%降到6%以下,降灰率达到60%以上,并且基本上不改变焦粉的有机质,其灰熔点提高了150℃左右,对于焦粉铸造型焦的质量提升有明显效果。(本文来源于《能源技术与管理》期刊2007年04期)
李文,李保庆,尉迟唯,刘力,陈皓侃[6](2000)在《原煤及脱矿物质煤的溶胀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叁种烟煤及其脱除矿物质后的煤样在吡啶、苯和粗酚中的溶胀行为进行了研究,并对产物进行了红外分析.结果表明:脱除矿物质后煤的溶胀度有所增加,但增加幅度不大;由于高变质程度烟煤中羧酸盐含量很低,溶胀度增加的主要原因可能是由于脱除矿物质后煤的孔结构变得发达从而使溶剂更好地与煤接触;溶胀后较弱的氢键发生断裂,而较强的氢键则变化不大.对张庄煤,溶胀度顺序为吡啶>粗酚>苯,而对柳湾和淄博煤,则为吡啶>苯>粗酚.溶胀度的大小取决于煤的变质程度以及氢键的数量和种类.(本文来源于《煤炭转化》期刊2000年04期)
徐秀峰,崔洪,顾永达,陈诵英[7](1996)在《脱矿物质对铁镍催化煤焦-CO_2气化反应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先锋褐煤的原煤、脱矿物质煤中掺加一定量的金属Fe、Ni、Ca的硝酸盐,在固定床管式碳化炉上,600℃制焦。XRD技术测试了煤焦中金属元素的存在形态,程序升温法测定了上述煤焦的CO_2气化反应活性。结果表明,Si对Fe催化煤焦—CO_2气化反应没有影响,而Ca对Fe、Ni的催化行为有促进作用,原因在于Ca元素有助于Fe物种的还原和Ni物种在煤焦表面的分散,而Si元素以SiO_2的形式分散在煤焦中,未与Fe形成不溶体,因而不影响Fe的催化作用。(本文来源于《洁净煤技术》期刊1996年04期)
陈鹏,马惊生,周泽亮[8](1994)在《煤的辐照脱硫及脱矿物质》一文中研究指出辐照脱硫是利用高能辐射分解作用,在酸性介质中将煤中的硫与矿质加以脱除。试验结果表明:辐射技术方法简单,有一定的降灰降硫作用,但脱硫率尚待提高。这一技术在水煤浆及管道输煤方面有着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世界煤炭技术》期刊1994年07期)
林盛[9](1985)在《植入脱矿物质的骨刺激新骨生长》一文中研究指出圣迭戈消息:据波士顿儿童医院医学中心的一项研究结果表明,使用脱矿物质的骨植入似乎比植入未经如此处理的尸体骨有很大的优点。在美国口腔和颌面外科医师学会年会上,口腔和颌面成形外科副教授Leonard Kaban报告,这些植入的骨通过诱导软骨内骨化而愈合,现已对56名病人使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与常规的尸体骨植入不同,脱矿物质的骨(本文来源于《国外医学情报》期刊1985年01期)
脱矿物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对窑街油页岩和龙口油页岩采用酸洗处理,脱除矿物质后采用美国康塔公司生产的AWTOSOB自动吸附仪,对脱矿物质前后的两种油页岩以及所制得的半焦进行低温氮吸附实验。结果表明:脱矿物前后的油页岩及半焦均拥有从小至分子级到大至无上限的较连续的完整的孔系统,且脱矿物质改变油页岩的孔结构,使其比表面积和孔径增大,通过傅里叶红外(FT-IR)表征脱矿物质前后的油页岩,得到矿物质特征峰的消失以及有机官能团的增多导致了油页岩孔结构发生变化。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脱矿物质论文参考文献
[1].李梅,李佳佳,金权,徐荣声.炼焦煤及其脱矿物质煤热解过程中硫的逸出特性[J].煤炭转化.2018
[2].时阳,马名杰,赵姬,黄山秀.脱矿物质对油页岩孔结构的影响[J].河南化工.2017
[3].蔡光义,马名杰,熊耀,邢康.脱矿物质过程对油页岩结构的影响[J].化学通报.2014
[4].李鑫,凌开成,何敏,申峻,贾伟.脱矿物质过程对煤结构影响的研究[J].洁净煤技术.2009
[5].李飞明,武建军,韩甲业,应莹,郜强.冶金焦粉脱矿物质的实验研究[J].能源技术与管理.2007
[6].李文,李保庆,尉迟唯,刘力,陈皓侃.原煤及脱矿物质煤的溶胀特性[J].煤炭转化.2000
[7].徐秀峰,崔洪,顾永达,陈诵英.脱矿物质对铁镍催化煤焦-CO_2气化反应性的影响[J].洁净煤技术.1996
[8].陈鹏,马惊生,周泽亮.煤的辐照脱硫及脱矿物质[J].世界煤炭技术.1994
[9].林盛.植入脱矿物质的骨刺激新骨生长[J].国外医学情报.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