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素英范巧英
包头市土右旗萨拉齐和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内蒙古包头014100)
[中图分类号]R57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810-5734(2010)1-0052-01
大肠癌是包括结肠各部位及直肠部位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目前手术切除仍是首选治疗方法。我病区在10年共收治大肠癌手术病例198人,术后发生肠道霉菌感染41人,感染率高达27%,大大高于同期普外科其他手术病人。我们对预防和护理对策进行探讨。
1.1肠道免疫功能降低大肠癌手术病人,为防止术中粪便污染,术前常规需进行一系列肠道清洁准备。需多次服用泻药及清洁灌肠或结肠灌洗,因此可造成:
1.1.1肠道黏膜水肿;
1.1.2肠腔体液pH值改变;
1.1.3肠道黏液、抗体、酶等减少,分泌变化等,使肠道黏膜屏障功能受损,免疫功能降低。
1.2肠道灭菌因素:为防止术中肠段切除中细菌污染,术前患者均给以口服抗生素,我院常用灭滴灵和链霉素来联合服用进行肠道灭菌准备。实际上,肠道灭菌易引起继发霉菌感染已引起医学上注意,口服抗生素已从过去的5天准备法逐步降至现在常规服用2天。但临床中我们发现很多医生执宁多勿少的原则,超过50%病例术前服用3天以上;有些病例因故手术延期,但口服抗生素准备仍不及时停止,继续服用,这样就增加了术后肠道霉菌继发感染的机会。据文献报道,广谱抗生素应用使正常肠菌群平衡失调,耐药性微生物过度生长,约20%~30%正常人肠道带白色念珠菌。肠菌和霉菌互为消长,抗生素服用后白色念珠菌会很快取代原来占优势的其他肠道菌。已行肠道菌去污准备的病人,肠腔呈空虚状,抗生素作用强于一般条件下,如服用天数延长,内生性霉菌生长机会就增高。
1.3静脉抗生素的应用:大肠癌病人术后通常预防性静脉应用抗生素4~7天,据临床观察,抗生素种类选择及使用天数与同期其他相应大小手术雷同,不能成为霉菌感染易发的因素。但大肠癌中一部分病例由于术前出现消化道不全梗阻、腹泻、发热等。部分病例在手术前已抗生素使用一段时间,致使手术后可能较早出现霉菌感染。
1.4其他因素:另外,医生喜欢选用新的强效广谱抗生素,使总体病例霉菌继发感染率有所上升。
2防治措施
2.1思想认识上的重视:大肠癌术前肠道清洁灭菌是整个治疗中的必须环节。对于抗生素的应用所产生的负面作用,临床上应有足够的认识和警惕,才能防止及减少产生。术前口服抗生素超时超量是引起肠道内生性霉菌生长的重要因素。目前新型广谱抗生素层出不穷,临床医生大多“喜新厌旧”,在手术后预防性用药时往往起点很高,且喜欢2~3种联合应用,在预防感染上虽有积极的一面,但副作用出现的机会上升也应引起临床上重视。当然,临床病人因感染病程反复而长时间使用抗生素,难免出现霉菌继发感染,但要重视因抗生素使用过滥而出现的并发症,进行防患。临床上曾有一例病人,手术后恢复顺利,静脉应用抗生素5天后停止改口服希刻劳,因上级医生开的医嘱下级医生不去改动,病人体温已持续几天正常,到术后12天,经护士提醒,有关医生才停止医嘱,病人第14天粪便中检出霉菌。这是一例典型的因口服抗生素超时引起的霉菌性肠炎。护士接触病人密切,每天整理医嘱,怀疑用药不当是应及时与医生取得联系。
2.2正确处理:对于出现腹泻的病人,应先做粪便化验检测后再处理,以便对症治疗。不要先盲目使用肠道抗生素及止泻药,以免加重病情。对于霉菌性肠炎,应尽可能停用抗生素可口服制霉菌素或大蒜,同时给以米雅BM、培菲康等活乳酸杆菌、双歧杆菌类药剂口服,帮助建立肠道正常菌群平衡,抑制霉菌生长。
2.3护理:对于霉菌性肠炎的病人,除积极采取治疗措施,应严密观察大便次数及量,防止病人脱水及电解质失衡。并加强基础护理,保持床单清洁、干燥。对于腹泻次数较多者,每次便后要清洗会阴部及肛周,并涂以鞣酸软膏,防止肛周和臀沟间皮肤糜烂溃破。饮食方面可指导病人食低脂易消化流质或半流质,如米汤、稀粥等淀粉类食品。并注意饮食卫生和不吃生冷食品,腹部注意保暖不要受凉。待腹泻好转,再逐步加以荤食。有些病人即使肠道消化和排便功能完全恢复正常,但粪便中霉菌检出率阳性可持续很长一段时间。这主要是肠道菌群平衡还未完全恢复,可以继续随访观察一段时期,一般会自行逐步好转,不必再做特别处理。
总之,大肠癌术后肠道霉菌感染的高发率,主要是医院性的,只要临床上多加注意,完全可以控制和降低其发生率。在疾病治疗中,怎样合理适量应用抗生素是重要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