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灵芝甾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黑灵芝,黑灵芝甾醇,抗菌活性,工艺优化
灵芝甾醇论文文献综述
贾硕[1](2019)在《黑灵芝甾醇组分制备、抑菌活性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灵芝是中国传统医学中重要中药材之一,具有多种药理学作用。迄今为止,国内外对于灵芝的功效成分和保健作用已进行大量的研究。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甾醇类化合物是灵芝子实体,孢子中含量较高的生物活性物质,并对机体能起到多种调节作用,然而黑灵芝甾醇类化合物活性的文献报道相对较少。本论文对黑灵芝甾醇提取,分离纯化,抗菌活性,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了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以麦角甾醇和游离甾醇的提取率为指标进行单因素实验,根据乙醇比例、时间和温度进行响应面设计,确定单次浸提游离甾醇得率最高的工艺条件为:乙醇比例100%,水浴温度76.3°C,时间4 h,理论最大得率6253μg/g,对试验进行验证得黑灵芝游离甾醇得率6092μg/g。2.本文研究了麦角甾醇,麦角甾醇酯与黑灵芝甾醇组分的抗菌活性差异,在对细菌的抑制试验中,黑灵芝甾醇组分的抗菌能力强度总体高于麦角甾醇和麦角甾醇酯标准品,但叁种受试样品对两种青霉均未表现出抑制作用。此外,对黑灵芝氯仿萃取物中甾醇单体化合物的分离纯化,分别以Daigesol,μBondapark,Kromasil色谱柱进行分离纯化得到单体化合物7,22-麦角二烯酮。3.通过DPPH,MCC,ABTS研究了黑灵芝甾醇组分的抗氧化实验。在体外抗氧化实验中,黑灵芝甾醇组分表现出一定的抗氧化活性,在多个试验中自由基最高清除率为25.86±1.14%。4.而在研究对过氧化氢诱导的Caco-2氧化损伤模型的保护作用的实验中,黑灵芝甾醇组分及麦角甾醇的添加清除细胞内的自由基产生,促进SOD,GSH-Px的分泌,抑制MDA的产生和LDH的释放,从而对氧化损伤细胞起到保护作用,使细胞存活率增加。本研究以黑灵芝甾醇组分为研究对象,对其分离纯化及生物活性进行了一定研究,为保健食品以及药物开发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南昌大学》期刊2019-05-18)
罗翠婷,颜舒柳,张一帆[2](2019)在《灵芝及其产品中麦角甾醇物质的测定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灵芝及其相关产品中麦角甾醇物质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方法定量分析灵芝及其相关产品中麦角甾醇物质的含量。色谱柱为Agilent prep-C18 (250 mm×4.6 mm,5μm),流动相:98%色谱甲醇,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82 nm,柱温:28℃。结果:麦角甾醇在20~200μg/mL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回归方程为:y=13.32x-24.32(r=0.999 7),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50%~99.93%,RSD为0.5%。结论:本法操作简单、结果准确、重现性好,为灵芝及其相关产品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方法。(本文来源于《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期刊2019年07期)
王金艳,冯娜,刘艳芳,严培兰,唐庆九[3](2018)在《灵芝孢子粉中麦角甾醇的测定分析及其脂溶性成分指纹图谱》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建立的高效液相色谱条件,首次实现在完成灵芝孢子粉中麦角甾醇含量测定的同时,对灵芝孢子粉中脂溶性成分的指纹图谱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测定麦角甾醇准确、稳定、特异性好,脂溶性成分指纹图谱基线平直、色谱峰丰富且具备较好的分离度,该方法适合在分析测定灵芝孢子粉中麦角甾醇(282nm)含量的同时,对其脂溶性成分(245nm)的指纹图谱进行分析,为整体评价灵芝孢子粉及其产品的质量提供依据。运用建立的方法对收集的各孢子粉样品进行分析,表明破壁与否及破壁时间长短对灵芝孢子粉中麦角甾醇及脂溶性成分的溶出有显着的影响,实验认为最佳的破壁时间为20–30min;低温冻藏可以有效地保护样品中的成分;随着产粉时间的延长,孢子粉中麦角甾醇的含量变化不大,脂溶性成分总体上有所增加;不同原料来源孢子粉中麦角甾醇的含量和脂溶性成分指纹图谱的差异都很大,且麦角甾醇的含量与指纹图谱色谱峰的丰富程度没有一定的相关性,因此不能仅以麦角甾醇的含量来表征灵芝孢子粉的质量,二者的综合分析对灵芝孢子粉质量的评价才更有意义。(本文来源于《菌物学报》期刊2018年09期)
华正根,王金亮,朱丽萍,吴长辉,姚渭溪[4](2018)在《高压超临界CO_2提取灵芝叁萜和甾醇成分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常温高压超临界CO_2提取法提取灵芝叁萜和甾醇成分的效果,采用不同高压的超临界CO_2提取法提取灵芝细粉中灵芝叁萜和甾醇成分,通过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灵芝叁萜和甾醇的含量,并与传统的乙醇回流提取法进行比较。研究表明,高压超临界CO_2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压力85 MPa,提取温度50℃,提取时间4 h,在此条件下灵芝叁萜含量为1.35%,麦角甾醇含量为0.32%,而采用乙醇回流提取法提取的灵芝叁萜含量为0.92%,麦角甾醇含量为0.2%。与传统乙醇回流提取法相比,采用高压超临界CO_2提取法,灵芝叁萜含量提高了46.7%,麦角甾醇含量提高了60%。HPLC图谱表明,高压超临界CO_2提取法的提取物中叁萜和甾醇不仅含量高,而且成分种类多。因此高压超临界CO_2提取法具有得率高、提取温度低、提取时间短等优点,为灵芝成分的提取提供了新技术。(本文来源于《中国食用菌》期刊2018年05期)
姜玮,周桂生,陈骁鹏,叶慧,乔正[5](2018)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灵芝片中多糖、叁萜及甾醇含量》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测定灵芝片中多糖、叁萜及甾醇含量的紫外-可见分光光度(UV)法。方法采用硫酸蒽酮显色法和香草醛冰醋酸显色法,分别测定灵芝片中的多糖、叁萜及甾醇含量。结果 5批灵芝片多糖含量为0.94%~1.70%,平均1.38%;叁萜及甾醇含量为0.58%~0.99%,平均0.73%。结论该方法简单、可行,可用于测定灵芝片中多糖、叁萜及甾醇含量,对于提高灵芝片的质量标准有一定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药业》期刊2018年14期)
陈体强,吴建国,毛方华,钟礼义,吴锦忠[6](2018)在《硬孔灵芝和赤芝孢子油的脂肪酸、角鲨烯及麦角甾醇类的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技术分别从硬孔灵芝(Ganoderma duropora)和赤芝(G.lucidum)孢子粉中萃取分离孢子油,采用气相色谱(GC)法测定孢子油(萃取条件相同)的脂肪酸成分和角鲨烯含量,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选择性离子检测(GC-MS/SIM)模式测定麦角甾醇类成分和总含量。结果表明:两种孢子油中脂肪酸成分组成相似,在不同分离条件(分离I和II)下获得的样品(分别标记分离I和II得到的硬孔灵芝样品为A和B,赤芝样品为C和D)均由油酸、亚油酸、硬脂酸和棕榈酸组成,4种脂肪酸在硬孔灵芝中占检出成分的95.1%~96.3%(质量分数),在赤芝中占97.0%~97.9%(质量分数),其中硬孔灵芝A和B中两种不饱和脂肪酸(油酸和亚油酸)的相对含量分别合计为71.2%和73.1%,略低于赤芝(C和D分别合计为76.8%和77.7%);两种孢子油中均检测出开链叁萜——角鲨烯,其在硬孔灵芝孢子油A和B中含量分别为0.40mg/g和0.44mg/g,在赤芝孢子油C和D中分别为0.41mg/g和0.43mg/g;两种孢子油中也均检测出至少4种麦角甾醇类成分,组成相似,其中硬孔灵芝孢子油A和B中含量分别合计为1.9mg/g和2.9mg/g,与赤芝孢子油(C和D中分别为2.4mg/g和2.7mg/g)中相近。(本文来源于《食用菌学报》期刊2018年01期)
王涵,于江洪,李爱欣,王淑敏[7](2016)在《HPLC法测定松杉灵芝发酵产物中甘露醇和麦角甾醇》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松杉灵芝发酵产物中甘露醇和麦角甾醇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甘露醇的色谱柱为SUGAR SC1011柱(300 mm×8 mm,6μm),超纯水作流动相,流速0.5 mL/min,柱温70℃,示差折光器检测。麦角甾醇的色谱条件为汉邦ODS-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甲醇作流动相,流速1.0 m L/min,检测波长282 nm,柱温30℃。结果:甘露醇在6.26~18.78μg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Y=16708X-2601,r=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89%,RSD值为1.67%。麦角甾醇在0.2096~1.4672μg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Y=1.2E+6X-37700,r=1,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56%,RSD值为0.97%。结论:研究的方法具有较高的专属性、准确性、重现性和可行性,可作为松杉灵芝菌丝体中甘露醇和麦角甾醇含量质量控制的定量方法。(本文来源于《食用菌》期刊2016年06期)
王晓琴,赖政炀,黄秀丽,曾宪远,车宇慧[8](2016)在《麦角甾醇在灵芝孢子油鉴别与质量评价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了灵芝孢子油中麦角甾醇含量测定的HPLC法,并探讨了其在鉴别灵芝孢子油与食用植物油等方面的应用。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灵芝孢子油及菜籽油、大豆油、玉米油、葵花籽油、花生油和橄榄油中麦角甾醇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发现,菜籽油等6种植物油中均未检出麦角甾醇,而灵芝孢子油中麦角甾醇含量较高,麦角甾醇具有专属性,可作为特征指标,用于鉴别灵芝孢子油与菜籽油、大豆油、玉米油、葵花籽油、花生油和橄榄油。10个不同品牌灵芝孢子油中麦角甾醇含量在(0.65~2.79)mg/g之间,灵芝孢子油中麦角甾醇含量较高且差异较大,麦角甾醇可作为一个质量评价参数,用于灵芝孢子油真伪鉴别及质量评价。(本文来源于《食品科技》期刊2016年09期)
简伟明,刘小慧,梁慧佳,李洁仪,焦春伟[9](2016)在《破壁灵芝孢子粉甾醇类HPLC指纹图谱的建立及其抗肿瘤活性“谱效”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了破壁灵芝孢子粉甾醇类高效液相色谱(HPLC)指纹图谱的分析方法,采集了10批不同产地破壁灵芝孢子粉HPLC图谱,运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04版"软件建立破壁灵芝孢子粉标准图谱。并利用生物细胞模型技术得到了10批破壁灵芝孢子粉样品粗甾醇提取物的抗人恶性乳腺癌细胞(MT-1)抑制率曲线及半数有效剂量(IC50),运用多元线性回归统计方法,将抗肿瘤活性参数IC50与HPLC指纹图谱共有峰的标准化峰面积比值关联。结果表明:方法的稳定性、精密度、重现性符合方法学要求;建立的甾醇类HPLC指纹图谱共得到15个共有峰,各样品图谱与标准指纹图谱的相似度均在0.9以上。经抗人恶性乳腺癌细胞活性参数IC50研究及统计分析表明,指纹图谱中与抗人恶性乳腺癌细胞活性关系密切的峰为1、3、6、8、9、14号,即麦角甾醇等6个成分是其主要活性成分。(本文来源于《江西农业学报》期刊2016年08期)
李晓华,陈海兰,刘同帅,李兴月,位鸿[10](2016)在《灵芝菌液体生长曲线及麦角甾醇含量测定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研究灵芝菌在不同生长天数的菌体数量,绘制生长曲线并测定麦角甾醇的含量变化,为灵芝菌用于双向固体发酵时确定最佳接种时间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每天定时取一定量的灵芝菌生长液,通过血球计数法测定菌种数量并绘制生长曲线,通过HPLC法测定麦角甾醇的含量。结果 :根据血球计数法绘制生长曲线,在第4天菌种数进入对数生长期。通过HPLC法对样品中麦角甾醇含量测定,显示在第4天进入对数生长期。综上,4L液体发酵罐培养灵芝菌的最佳接种时间为第4天。(本文来源于《江西中医药》期刊2016年03期)
灵芝甾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建立灵芝及其相关产品中麦角甾醇物质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方法定量分析灵芝及其相关产品中麦角甾醇物质的含量。色谱柱为Agilent prep-C18 (250 mm×4.6 mm,5μm),流动相:98%色谱甲醇,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82 nm,柱温:28℃。结果:麦角甾醇在20~200μg/mL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回归方程为:y=13.32x-24.32(r=0.999 7),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50%~99.93%,RSD为0.5%。结论:本法操作简单、结果准确、重现性好,为灵芝及其相关产品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方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灵芝甾醇论文参考文献
[1].贾硕.黑灵芝甾醇组分制备、抑菌活性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D].南昌大学.2019
[2].罗翠婷,颜舒柳,张一帆.灵芝及其产品中麦角甾醇物质的测定方法[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9
[3].王金艳,冯娜,刘艳芳,严培兰,唐庆九.灵芝孢子粉中麦角甾醇的测定分析及其脂溶性成分指纹图谱[J].菌物学报.2018
[4].华正根,王金亮,朱丽萍,吴长辉,姚渭溪.高压超临界CO_2提取灵芝叁萜和甾醇成分的研究[J].中国食用菌.2018
[5].姜玮,周桂生,陈骁鹏,叶慧,乔正.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灵芝片中多糖、叁萜及甾醇含量[J].中国药业.2018
[6].陈体强,吴建国,毛方华,钟礼义,吴锦忠.硬孔灵芝和赤芝孢子油的脂肪酸、角鲨烯及麦角甾醇类的比较[J].食用菌学报.2018
[7].王涵,于江洪,李爱欣,王淑敏.HPLC法测定松杉灵芝发酵产物中甘露醇和麦角甾醇[J].食用菌.2016
[8].王晓琴,赖政炀,黄秀丽,曾宪远,车宇慧.麦角甾醇在灵芝孢子油鉴别与质量评价中的应用[J].食品科技.2016
[9].简伟明,刘小慧,梁慧佳,李洁仪,焦春伟.破壁灵芝孢子粉甾醇类HPLC指纹图谱的建立及其抗肿瘤活性“谱效”关系[J].江西农业学报.2016
[10].李晓华,陈海兰,刘同帅,李兴月,位鸿.灵芝菌液体生长曲线及麦角甾醇含量测定研究[J].江西中医药.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