坡耕地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浅述

坡耕地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浅述

池州市贵池区水务局安徽省247100

摘要:耕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是自然、社会经济综合作用的结果,在自然条件制约背景基础上,受到区域人口增长、经济发展需求、农业生产条件及粮食生产等因素的作用。坡耕地不断承担起农业生产和发展经济的重任,回顾农业发展史,可进一步认识坡耕地开发利用的历史环境。中国每一阶段的农业发展都体现出当时的社会经济问题、科学技术发展程度和土地资源尤其是耕地资源的利用状况。

关键词:坡耕地;生态问题;水土流失;保护

引文:坡耕地生态环境是指在坡地自然演替的过程中由于人类活动的强力干扰(主要是耕作活动)而形成的一种受人支配的生态环境,是人化自然的体现,其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主要依赖于人类活动的介入。

1中国坡耕地生态系统的作用

1.1基础作用:缓解人口压力,保障粮食安全。

1.2文化作用:坡耕地体现了人类走过的漫长历程,是自然生态与民族文化的完美结合。

1.3生态作用:提高粮食产量,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发挥很好的生态功能。

1.4社会作用:稳定社会秩序。

2中国坡耕地生态系统的特点

本文认为中国坡耕地生态系统主要有几个特点需要注意:(1)分布广泛,面积大。(2)地形变化复杂,各区域坡耕地地质状况差异较大,中国坡耕地受到三级阶梯大地形条件的影响,各种地形地质状况相差很大。在东北,超过60%的坡耕地是5o一8o缓坡耕地,而在广西等地区,坡耕地被石漠化问题影响,地质条件极差,除了坡度大外,土壤量都比较小。(3)生态问题严重。主要包括5类问题,即水土流失、土壤退化、土壤沙化、土壤荒漠化和其他在平原耕地上发生的生态问题等。

3坡耕地生态环境存在的生态问题

3.1水土流失

通常认为黄河流域的水土流失量40一60%是由坡耕地造成的,长江上游坡耕地多为初育土,土层浅薄,土壤流失往往引起耕地面积的减少和土质变差,有学者研究发现长江上游流域侵蚀泥沙的主要策源地也是坡耕地。坡耕地严重的水土流失将导致坡耕地土层变薄,养分耗竭,造成坡耕地生产能力低下,导致生态系统内土壤质量下降,严重阻碍山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3.2土壤退化

3.2.1土壤物理退化

主要包括土壤结构退化及土壤水分性能退化。土壤结构退化,主要表现在表土砂化,即砂砾含量相对增加,粘粒含量相对减少;土壤结构稳定性下降,较大粒径水稳性团聚体减少;土壤孔隙性变差,较大孔径孔隙减少,容重增加。

3.2.2土层变薄

土壤侵蚀将大量表层肥沃的土壤携带走,导致土层变薄,甚至基岩裸露。对于南方丘陵山区土层极薄的坡耕地,如不强化整治,土地资源将完全丧失生产能力,石漠化的潜在危险仍将扩展。

3.2.3养分退化

土壤肥力是衡量土地生产潜力高低的重要指标,土壤肥力丧失是土地退化的重要表征。据研究发现,土壤肥力丧失主要是由土壤流失引起的,而与水分流失直接关系甚小。保持土壤肥力的主要措施应着重在防止土壤侵蚀上,这也是退化土地恢复治理的主要方向。

3.3土壤沙化

风蚀沙化是北方农牧区坡耕地出现的主要问题。

4坡耕地治理措施研究进展

4.1坡改梯工程

传统意义上认为,坡改梯工程是目前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兼顾、社会效益也较为良好的坡耕地治理措施手段。坡改梯是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工程,也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工程,并且起到了(l)提高粮食产量,保障粮食安全;(2)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增强农业后劲;(3)提高机械化程度,解放劳动生产力;(4)促进特色产业开发,开辟增收新途径;(5)有效拦蓄泥沙,保护下游水利设施安全等作用。坡改梯的直接优点是拦蓄水分,减缓水蚀,但是过分兴修梯地、整地造成了原地貌的改变。除了自然景观单一化外,还有如下不良后果:(l)增大了重力侵蚀的可能性;(2)梯田需要不断地维修,增加了经营成本;(3)由于表面积增加加强地表蒸腾而加剧一定范围内的干旱,特别是在黄土高原地区几乎抵消了梯田拦蓄水分的作用;(4)由于乍起的陡坎将坡面切断,因而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利于坡面物质和能量交换以及坡面的可持续利用。合理的坡改梯,能有效地控制水土流失,从而为较大幅度提高土地生产力和粮食增产提供了可能。

4.2植物篱

植物篱是在坡地上相隔一定距离密集种植双行乔木或灌木(一般为固氮植物)带,农作物种植在植物篱之间的种植带上,其基本功能是改善该系统的水热条件,抑制杂草生长,控制坡耕地水土流失。坡耕地植物篱种植模式是一种坡耕地可持续利用技术,对改善土壤物理性质、提高土壤养分、减小坡耕地水土流失、防止土壤退化、促进农作物生长、增加作物产量、提供饲料、薪柴等方面具有良好的作用和效果,植物篱在坡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中具有显著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4.3退耕还林

我国《水土保持法》规定大于或等于25度以上的坡耕地必须退耕还林,在保证基本农田建设和粮食需求的基础上,对陡坡耕地有计划地实行退耕;部分坡耕地也可以通过工程的实施实现以产促退,与流域治理和农田基本改造相结合以改促退,以调促退。其存在的一些问题有:(1)退耕还林手续不完善,(2)大户承包手续不健全,(3)林权落实不规范,(4)政策补助不落实,(5)抚育管理不到位等问题,由此可见退耕还林工作需在保障农民利益的基础上,根据实地情况进一步规范实施。

5坡耕地生态问题治理措施问题探讨

5.1小流域坡耕地治理措施研究

目前对坡耕地侵蚀的治理多以小流域为单元进行展开,这主要是因为坡耕地土壤侵蚀是一个动态的全流域性的生态过程,单纯以一个坡面为单位无法满足现行需要。研究发现小流域内坡耕地水土流失类型主要有面蚀、沟蚀和以滑坡为主的重力侵蚀,常采取了以下4种治理措施:推行坡改梯、营造经果林、退耕还林还草、完善坡面水系;就长江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措施而言,其中各项均与坡耕地息息相关,分别是(l)改造坡耕地,建设水平梯田,(2)推行保土耕作措施,(3)陡坡耕地退耕,(4)坡面水系工程,以蓄水沟、排灌渠、沉沙函、蓄水窖、蓄水池和山平塘等为体系。

5.2坡耕地治理措施分类

传统意义上将坡耕地的治理措施等同于坡面治理措施,也将其粗略的分为工程措施、植物措施与耕作措施,本文将坡耕地的治理措施主要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主观性改造,另一类是客观性改造。所谓主观性改造是指减少坡耕地土壤侵蚀的危害程度,增加其土壤肥力,使其产出量提升,更好的发挥其生态、经济、社会作用,包括坡改梯以及各种耕作措施等;所谓客观性改造是指在目前技术与资金条件下,无法进行坡改梯让其继续产出粮食,可以借助自然恢复或少量的人工干预,将这块坡地恢复其生态功能,而放弃其经济功能,主要包括退耕还林。主观胜改造主要有两个治理思路,一个是以降低地面坡度为主,一个是以增加拦蓄人渗为主,前者主要包括各种坡改梯工程,后者主要包括各种水土保持耕作措施(因为水平沟耕作、垄作等都是通过改变微地形因子增加拦蓄,深耕、免耕等都是通过改变土壤物理性状增加人渗)、坡面水系工程以及植物篱等。

6结束语

坡耕地是我国重要的耕地资源,对人类文明发展曾起过重大的作用,随着人类对坡耕地不合理的利用加剧了众多生态问题产生,并且已经成了威胁人类发展的重大问题。本文通过研究中国坡耕地的产生、含义、作用、特点以及生态问题等方面的情况,从而找出了上述问题的生态学根据,并提出了一定的解决办法,以期较为系统全面的阐述坡耕地生态环境发展运动规律,为坡耕地治理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谢素芳;坡耕地梯田化:远离水土流失.中国人大,2010(15)32-34.

[2]王正秋“长治”工程区坡耕地治理技术创新与推广[J]人民长江,2010,41(13):97一101

标签:;  ;  ;  

坡耕地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浅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