饥饿耐受性论文_徐进

导读:本文包含了饥饿耐受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饥饿,耐受性,时间,成活率,受体,耐饥,温度。

饥饿耐受性论文文献综述

徐进[1](2015)在《血清饥饿下神经胶质瘤细胞对TRAIL耐受性变化的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血清饥饿下神经胶质瘤细胞对TRAIL耐受性改变的效应进行了初步研究,实验中选取的神经胶质瘤细胞U251和神经胶质母瘤细胞U87,前者在正常培养下对TRAIL敏感,后者则不敏感。但是经过血清饥饿处理后,U251细胞的敏感性降低,而U87细胞的敏感性增加。为了研究其变化的机制,我们检测了两种细胞在正常培养、单纯TRAIL处理、血清饥饿、血清饥饿与TRAIL联合作用下的TRAIL受体在转录水平、蛋白水平和启动子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U251细胞株在正常培养下只高表达死亡受体DR5,这解释了U251细胞对TRAIL非常敏感的原因,但经过血清饥饿后,死亡受体DR5在表达水平下降,这初步解释了U251细胞经血清饥饿后对TRAIL耐受性增加的原因;而对于U87细胞,在高表达死亡受体DR5的同时,其假受体DcR2的表达也具有较高的表达水平,由此推测假受体DcR2的高表达是U87细胞对TRAIL不敏感的重要原因,同时经过血清饥饿后,假受体DcR2在转录水平和表达水平都有了显着性的降低,通过对其启动子活性的测定,我们也进一步证实了其DcR2水平的降低很可能是外界刺激导致的启动子活性降低,从而减少了mRNA的转录,进而使蛋白表达下降,最终导致经血清饥饿后的U87细胞对TRAIL的敏感性大大增加。除了对TRAIL受体变化的关注,我们还检测了血清饥饿后凋亡相关蛋白的变化,并发现p53野生型的U87细胞在饥饿与TRAIL联合处理下Bid切割不明显而促凋亡蛋白Bax有明显的升高,p53突变型的U251细胞Bid切割明显且在饥饿后有所上升,这可能提示了两种细胞内源凋亡途径激活的机制可能不尽相同。(本文来源于《北京理工大学》期刊2015-01-01)

罗茂海,刘玉娣,侯茂林[2](2014)在《华丽肖蛸和锥腹肖蛸不同龄期饥饿耐受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测定华丽肖蛸Tetragnatha nitens和锥腹肖蛸Tetragnatha maxillosa在实验条件下的耐饥力,确定其龄期与耐饥力之间的关系,为稻田害虫综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实验条件:不供食物、实验温度为25℃,在人工气候箱内饲养并饥饿华丽肖蛸和锥腹肖蛸的幼蛛及成蛛。华丽肖蛸和锥腹肖蛸根据龄期分别设置3个处理组以及与每个处理组对应的对照组,每3 d统计死亡率。【结果】饥饿状态下华丽肖蛸和锥腹肖蛸的存活时间与体重之间相关性是极显着的;华丽肖蛸和锥腹肖蛸各自3个不同龄期组的存活时间具有极显着差异;华丽肖蛸和锥腹肖蛸对应的3个相同龄期组的存活时间无显着差异;不同龄期组幼蛛的阶段成活率与存活时间之间符合二次抛物线关系。用拟合曲线得出华丽肖蛸的饥饿半致死时间(t50)和致死时间(t95)分别为22 d和32 d;锥腹肖蛸的饥饿半致死时间(t50)和致死时间(t95)分别为20 d和28 d。【结论】华丽肖蛸和锥腹肖蛸的幼蛛在没有食物的实验条件下,具有一定的耐饥饿能力,仍可存活一定的时间。(本文来源于《应用昆虫学报》期刊2014年02期)

王艳艳[3](2013)在《扶桑绵粉蚧对高温和饥饿的耐受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扶桑绵粉蚧是近年来入侵我国的重要害虫,为了探讨其入侵机制,本研究以扶桑绵粉蚧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其对高温和饥饿的耐受性。主要结果如下:1.扶桑绵粉蚧对高温有较强的耐受性,该虫雌成虫在47℃下处理2h,仍有超过90%的个体能够存活,温度超过50℃时,随着时间的延长,存活率迅速下降。37℃的短时高温胁迫对扶桑绵粉蚧雌成虫产卵量没有影响,43℃以上高温可以导致绵粉蚧产卵量迅速下降。2.扶桑绵粉蚧雌成虫在饥饿的情况下可以存活9.1天,初孵的1龄若虫在没有食物的情况下也可以存活4.4天,短时间饥饿对雌成虫产卵量也没有影响。3.克隆获得1条扶桑绵粉蚧热激蛋白基因hsp70,该片段长度为791bp,该序列与其它昆虫序列进行比对发现,扶桑绵粉蚧hsp70与其他昆虫具有很高的相似性,且推测该基因表达诱导型HSP70。以上结果说明扶桑绵粉蚧对高温和饥饿有较强的耐受性,这有利于该物种的成功入侵和种群扩张。(本文来源于《中国计量学院》期刊2013-06-01)

曾晨,罗育发,钟八莲,胡悦,赖文婷[4](2012)在《尼氏真绥螨的饥饿耐受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室内测定尼氏真绥螨Euseius nicholsi Ehara et Lee的饥饿耐受性.结果显示尼氏真绥螨的耐饥时间随温度的升高而显着减少(p<0.05);各螨态的耐饥时间随发育历期的延长而显着增加(p<0.05).4个试验温度(30、25、20和15℃)条件下,处于饥饿状态的尼氏真绥螨各螨态的阶段死亡率均具有正态分布特点,并可根据正态分布特点得出尼氏真绥螨的饥饿半致死时间(T50)和致死时间(T95).在30℃、25℃、20℃和15℃条件下,饥饿处理时95%的尼氏真绥螨个体的平均存活时间为2.4、3.8、5.6和11.3天.(本文来源于《赣南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2年06期)

许春霭,彭正强,唐超,金启安,万方浩[5](2007)在《椰心叶甲饥饿耐受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椰心叶甲的饥饿耐受时间,饥饿状态下的化蛹率和羽化率。结果表明常温下,椰心叶甲幼虫阶段的饥饿耐受时间从长到短分别为5龄幼虫、4龄幼虫、3龄幼虫、2龄幼虫、1龄幼虫,随发育历期的延长饥饿耐受时间逐渐增加。雌成虫的饥饿耐受时间较雄成虫长。饥饿状态下,椰心叶甲幼虫的化蛹率和羽化率随发育历期的延长而逐渐增加。(本文来源于《植物检疫》期刊2007年04期)

肖永红,贺一原,杨海明[6](2006)在《食虫沟瘤蛛的饥饿耐受性(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我国多数稻区共享的优势种蜘蛛食虫沟瘤蛛进行饥饿耐受性测定,结果显示食虫沟瘤蛛的耐饥时间以及组内个体耐饥力的变异幅度与温度高低呈负相关。在35、25℃和15℃3种试验温度下,食虫沟瘤蛛的耐饥时间及变异幅度均与龄期呈正相关;在5℃时,耐饥时间极大延长,组内变异系幅度亦急剧增大,但此时耐饥时间和变异幅度均与龄期呈负相关。在高温35℃和低温5℃下,3个龄期组的耐饥时间差异不显着(p>0.05);但在适宜温度25℃和15℃时,3个龄期组之间的耐饥时间差异显着(p<0.05)。同一龄期组的食虫沟瘤蛛在任意两种不同的温度条件下,其耐饥时间的差异性均达到极显着水平(p<0.01)。4种试验温度条件下,处于饥饿状态的食虫沟瘤蛛各龄期组的阶段死亡率均具有正态分布特点,可用正态分布模型M=1σ2π.e-(T2-σ2μ)2进行拟合;并可根据正态分布的特点得出食虫沟瘤蛛的饥饿半致死时间(T50)和致死时间(T95)。(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报》期刊2006年06期)

肖永红[7](2004)在《食虫沟瘤蛛摄食量与饥饿耐受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稀土元素作为示踪标记物、定量分析食物链的物质流动是本研究室创立的国家专利技术。本论文利用荧光物示踪法对稻田蜘蛛优势种食虫沟瘤蛛(Ummelita insecticeps Bosenberg et Strand)的摄食量进行了定量分析,测定了包括自身体重、不同蛛虫比例、杀虫剂、除草剂等多种因子对食虫沟瘤蛛摄食量的影响,为“以蛛治虫”为主的害虫综合防治提供准确可靠的参数;同时,本论文亦对食虫沟瘤蛛的饥饿耐受性进行了研究,测定了不同温度条件下食虫沟瘤蛛的饥饿耐受能力,为外界食物资源匮乏时如施用农药后、水稻收割期及越冬期食虫沟瘤蛛的保护提供理论依据。 1、白背飞虱成虫的荧光物含量 在两个不同的水稻生育期分别对吸食水稻汁液后的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 Horvath)成虫进行荧光物含量测定,结果表明:水稻孕穗期所采白背飞虱样品的平均个体干重为0.386mg;3d时间内平均每头白背飞虱成虫共从水稻中吸取荧光物0.006μg;以单位体重来计算,则3d内每g白背飞虱(干重)荧光物含量为16.128μg,平均每24h每g白背飞虱从水稻中摄取荧光物5.376μg。 水稻乳熟期所采白背飞虱成虫样品平均个体干重为0.617mg,比水稻孕穗期的白背飞虱成虫(0.386mg/头)个体稍大;个体荧光物含量相应地多于水稻孕穗期的白背飞虱成虫,3d时间内平均每头白背飞虱成虫共从水稻中吸取荧光物0.009 g(大于孕穗期的白背飞虱0.006μg/头);以单位体重来计算,则3d内每g白背飞虱(干重)荧光物含量为14.912μg,平均每24h每g白背飞虱摄取荧光物4.971μg(低于水稻孕穗期的白背飞虱(5.376μg/g/24h)。 2、食虫沟瘤蛛摄食量与体重的关系 试验测定了个体干重从0.Zmg至1.6mg不等的食虫沟瘤蛛捕食白背飞虱后的荧光物含量,并依此计算出不同体重食虫沟瘤蛛的摄食量。结果表明:所测食虫沟瘤蛛样品的平均个体干重为0.77mg,平均个体荧光物含量为0.014 pg,每头食虫沟瘤蛛24h内捕食白背飞虱2.370头;食虫沟瘤蛛平均单位体重荧光物含量为18.465 pg/g,单位体重捕食量为每g干重食虫沟瘤蛛捕食白背飞虱1.6919。 经过数据分析得出:食虫沟瘤蛛的个体摄食量与体重之间呈正相关,可用直线方程y二0.657lx+1.8497对其进行回归拟合,食虫沟瘤蛛个体越大,体越重,个体捕食量越大;个体越小,体越轻,则个体捕食量越少。 食虫沟瘤蛛的单位体重摄食量与体重之间呈负相关,回归拟合方程为y=一1.7768X十3.0596,即体重、个体大的食虫沟瘤蛛其单位体重摄食量小,体轻、个体小的食虫沟瘤蛛单位体重摄食量反而大。3、不同蛛、虫比例对食虫沟瘤蛛摄食量的影响 在33Oc耐的空间内,食虫沟瘤蛛的个体摄食量随着本身密度的增加逐渐减少,随着食虫沟瘤蛛本身密度由1头逐渐增至5头,其个体摄食量在5种不同飞虱密度下的平均值依次为:2.525、1.879、1.285、1.187、1.130头/d;得出1:8的蛛虫比例是发挥食虫沟瘤蛛个体捕食量的最佳组合。本身密度为1头的食虫沟瘤蛛组与本身密度为2头的食虫沟瘤蛛组之间,个体摄食量差异显着(P<0.05);本身密度为1头的食虫沟瘤蛛组与本身密度分别为3头、4头、5头的食虫沟瘤蛛组之间,个体摄食量差异性均达到极显着水平(P<0.01);本身密度分别为3头、4头和5头的叁个食虫沟瘤蛛组之间,个体摄食量差异不显着(P>0.05)。当330c耐的空间只有l头食虫沟瘤蛛独处时,其个体摄食量与白背飞虱密度之间的关系符合叁次方程式y=0.279 X3一2.817 XZ+8.291X-3.900;当33Oc耐的空间有2头食虫沟瘤蛛共存时,其个体摄食量与白背飞虱密度之间呈负相关,符合直线回归方程y=一0.268x+2.684;随着白背飞虱密度增大,食虫沟瘤蛛的个体摄食量不断减少。 在330c耐的空间内,分别投入5、8、10、12和15头白背飞虱供食虫沟瘤蛛捕食,食虫沟瘤蛛的个体摄食量依次为:1.727、1.856、1.637、1.387、1.398头/d,以飞虱密度为8头时食虫沟瘤蛛的个体摄食量最高,白背飞虱密度为12头时最少。方差分析结果表明,白背飞虱密度不同的各个食虫沟瘤蛛组之间,其个体摄食量的差异不显着(P>0.05),且各个组食虫沟瘤蛛的个体摄食量均随着食虫沟瘤蛛本身密度的增大而减少。可见,在有限空间内,食虫沟瘤蛛本身密度大小对其摄食量有显着影响,而白背飞虱密度不是影响食虫沟瘤蛛个体摄食量的主要因素,单纯增加猎物量并不能显着提高食虫沟瘤蛛的摄食量。4、重复施药胁迫下幸存食虫沟瘤蛛摄食量的动态 对食虫沟瘤蛛在不同浓度扑虱灵溶液重复叁次施药后13天内的幸存个体的摄食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以药液:水分别1:5000、2:5000和3:5000叁种不同浓度的扑虱灵溶液对食虫沟瘤蛛进行处理,药后13天内均以第2天的食虫沟瘤蛛个体摄食量最低,以后随着时间延长,食虫沟瘤蛛的摄食量逐渐地有所回升;‘当药物浓度较低时,食虫沟瘤蛛的个体摄食量以第一次施药后最低,第二次和第叁次重复施药后食虫沟瘤蛛的摄食量有所增加;高浓度的扑虱灵浓度对食虫沟瘤蛛的损害大,施药后其摄食量的恢复时间长,叁次施药后的第2一9天处理组的个体摄食量均未赶上对照组,但药后第13天时处理(本文来源于《湖南师范大学》期刊2004-04-01)

肖永红,贺一原,杨海明,颜亨梅[8](2004)在《拟水狼蛛幼蛛饥饿耐受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完全不供猎物、实验温度29℃的条件下,拟水狼蛛幼蛛的饥饿耐受性测定结果表明:饥饿状态下拟水狼蛛幼蛛的存活时间与体重之间有极显着的相关性;各龄期的存活时间差异显着;各龄期的阶段成活率与时间之间的关系均可用二次抛物线拟合,并可用拟合曲线求出3个不同龄期组拟水狼蛛的饥饿半致死时间(t50)和致死时间(t95),t50分别为32.6,34.9和42.3d,t95分别为45.8,47.5和52.4d.(本文来源于《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期刊2004年01期)

孟甄,金建玲,高培基[9](2002)在《细菌饥饿存活与耐受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细菌的饥饿存活是自然界中常见的现象。在饥饿条件下 ,细菌的形态和生理发生了显着的变化 ,同时表现出耐受性的提高 ,包括抗生素耐药性及其它多重耐受性。在饥饿初期合成的饥饿蛋白对耐受性的建立至关重要。许多耐受性似乎都与σ因子有关 ,此外 ,碳源饥饿诱导了环腺苷酸 (c AMP)的产生 ,磷源和氮源饥饿诱导了二磷酸鸟苷二磷酸 (pp Gpp)的积累 ,二者都作为信号分子调控细胞内一系列反应 ,从而提高饥饿细胞的存活和耐受性(本文来源于《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期刊2002年02期)

苏建伟,盛承发[10](2000)在《叶色草蛉幼虫的饥饿耐受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拟提出一个新的昆虫种群特征——饥饿时值 ( T50 ) ,它表示昆虫在饥饿情形下死亡率达 50 %时的存活时间。在完全不提供猎物的条件下对叶色草蛉幼虫的饥饿耐受性测定 ,结果表明其阶段死亡率 ( M)与存活时间 ( T)之间可以用正态分布曲线很好地进行拟合。而幼虫的 T50 取曲线中参数 μ的值。M =12πσ.e-( T -μ) 22σ2  同时 T50 与幼虫发育时间 ( t)之间有线性关系 :T50 =3 4 .82 1 5+0 .1 980 t,即随着幼虫的发育 ,饥饿耐受能力逐渐增强(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报》期刊2000年02期)

饥饿耐受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测定华丽肖蛸Tetragnatha nitens和锥腹肖蛸Tetragnatha maxillosa在实验条件下的耐饥力,确定其龄期与耐饥力之间的关系,为稻田害虫综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实验条件:不供食物、实验温度为25℃,在人工气候箱内饲养并饥饿华丽肖蛸和锥腹肖蛸的幼蛛及成蛛。华丽肖蛸和锥腹肖蛸根据龄期分别设置3个处理组以及与每个处理组对应的对照组,每3 d统计死亡率。【结果】饥饿状态下华丽肖蛸和锥腹肖蛸的存活时间与体重之间相关性是极显着的;华丽肖蛸和锥腹肖蛸各自3个不同龄期组的存活时间具有极显着差异;华丽肖蛸和锥腹肖蛸对应的3个相同龄期组的存活时间无显着差异;不同龄期组幼蛛的阶段成活率与存活时间之间符合二次抛物线关系。用拟合曲线得出华丽肖蛸的饥饿半致死时间(t50)和致死时间(t95)分别为22 d和32 d;锥腹肖蛸的饥饿半致死时间(t50)和致死时间(t95)分别为20 d和28 d。【结论】华丽肖蛸和锥腹肖蛸的幼蛛在没有食物的实验条件下,具有一定的耐饥饿能力,仍可存活一定的时间。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饥饿耐受性论文参考文献

[1].徐进.血清饥饿下神经胶质瘤细胞对TRAIL耐受性变化的效应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5

[2].罗茂海,刘玉娣,侯茂林.华丽肖蛸和锥腹肖蛸不同龄期饥饿耐受性研究[J].应用昆虫学报.2014

[3].王艳艳.扶桑绵粉蚧对高温和饥饿的耐受性研究[D].中国计量学院.2013

[4].曾晨,罗育发,钟八莲,胡悦,赖文婷.尼氏真绥螨的饥饿耐受性研究[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12

[5].许春霭,彭正强,唐超,金启安,万方浩.椰心叶甲饥饿耐受性研究[J].植物检疫.2007

[6].肖永红,贺一原,杨海明.食虫沟瘤蛛的饥饿耐受性(英文)[J].生态学报.2006

[7].肖永红.食虫沟瘤蛛摄食量与饥饿耐受性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

[8].肖永红,贺一原,杨海明,颜亨梅.拟水狼蛛幼蛛饥饿耐受性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4

[9].孟甄,金建玲,高培基.细菌饥饿存活与耐受性[J].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2002

[10].苏建伟,盛承发.叶色草蛉幼虫的饥饿耐受性研究[J].生态学报.2000

论文知识图

基因缺失突变株及野生株对饥饿...不同温度下尼氏真绥螨各螨态的阶段死亡...发酵过程中间歇-静态DO平衡模式下的菌...静态溶氧平衡-葡萄糖饥饿模式下的菌体密...发酵过程中静态-DO模式下的菌体密度和乙...紫外线处理对河流弧菌可培养菌数的影...

标签:;  ;  ;  ;  ;  ;  ;  

饥饿耐受性论文_徐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