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地面力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力学,地面,履带,特性,机器人,模型,火星。
地面力学论文文献综述
范鑫鑫,金嗣淳[1](2019)在《地面力学虚拟试验台建立及仿真预演》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所设计的新型地面力学试验台建立虚拟试验台,设计了叁项试验并对其进行仿真预演,模拟真实试验过程,对仿真获取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和规律总结,验证虚拟试验台的可行性,实现了对实体试验台的试验过程模拟,为其实体试验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现代机械》期刊2019年03期)
郭军龙[2](2017)在《星球车纵向滑移与滑转统一的地面力学模型建立及其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月球和火星表面都覆盖着一层松软星壤并存在很多陡峭的斜坡,它们的存在给星球车的巡视带来极大挑战。星球车在松软地形中运行时很容易发生卡死现象,在极端情况下会导致巡视任务的失败。为了防止在未来的火星探测任务中出现这种问题,非常有必要对松软地形中的轮壤作用开展全面研究。轮壤作用力学对星球车设计、感知系统设计、整车控制等方面有重要影响。纵向滑转地面力学直接影响星球车在松软地形中的牵引性能,因此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当星球车下坡或处于刹车状态时,星球车轮将处于纵向滑移状态,但纵向滑移地面力学的研究却很少开展。本文针对星球车两种最常见的运动状态(纵向滑转和纵向滑移)进行了试验、纵向滑移地面力学建模、纵向滑移与滑转统一的地面力学建模及其应用研究。试验是研究星球车地面力学最直接也最有效的手段。为了开发能够测量轮壤作用的多功能测试车轮,首先对轮壤作用变量进行归类,进而设计轮壤作用力、力矩和进入角/沉陷量的测量方案及数据采集系统。设计开发测试车轮并标定传感器,最后在模拟星壤上用测试车轮开展纵向滑移和纵向滑转试验研究。基于进入角测量值揭示了推土效应带来的影响。建立了推土效应预测模型和经验模型。针对较少研究的纵向滑移工况建立了两种纵向滑移地面力学模型。修正了最大正应力角、剪切应力转换角、土壤剪切变形量和沉陷指数模型。为了利用沉陷量直接计算正应力,提出了等效沉陷量的概念。分别用试验数据验证了两种模型的有效性。分析了星球车纵向滑移与纵向滑转地面力学模型不统一的原因。为了简化地面力学模型,推导了关于等效沉陷量线性函数的正应力和剪切应力表达式,进而构建了星球车纵向滑移和纵向滑转解析地面力学模型。用四种构型车轮和两种模拟星壤验证了解析模型的正确性。提出了关于车轮旋转力矩方向的开关函数,进而建立了纵向滑移与滑转统一的解析地面力学模型。用统一解析模型在线计算了土壤等效力学特性参数和挂钩牵引力。针对不能测量沉陷量的场合,提出了基于统一解析模型的进入角通用估计方法。基于进入角计算值估计了六轮星球车原理样机爬坡和下坡时的土壤等效力学特性参数,进而研究了重复通过效应对土壤力学特性的影响规律。当斜坡倾角在0到18度之间变化时,挂钩牵引力计算值的最大相对误差小于11%。建立了六轮星球车原理样机平面内差动行驶动力学模型,并基于等效沉陷量建立了约束力模型,进而排除了约束力对动力学模型的影响。根据进入角计算值估计了车轮旋转驱动力矩和电机能耗功率,利用密西根大学开发的六轮星球车原理样机开展了差动行驶能耗试验,试验结果验证了仿真结果的正确性。本文建立了星球车纵向滑移与滑转统一的解析地面力学模型,并利用统一模型在线估计了土壤等效力学特性参数、挂钩牵引力和沉陷量,分析了六轮星球车原理样机的爬坡能力和下坡能力和六轮星球车原理样机的差动行驶能耗,为松软地形中星球车的实时控制提供了基础模型。(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7-12-01)
薛龙[3](2017)在《工程用模拟火星壤研制与地面力学参数就位估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我国深空探测的逐步推进,继人造卫星、载人航天和探月工程之后,适时开展以火星勘探为主的深空探测计划是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和航天远景规划的必然选择。目前,国内科研人员已对模拟月壤的研制、模拟月壤与月球车车轮的轮壤关系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火星巡视探测器在火星表面通过性的研究却还没有完全展开。在行星探测过程中,轮式巡视探测器具有很多优点:结构简单以及在未知环境中具有较好的移动性能。并且轮式巡视探测器可以拓展宇航员的活动范围和工作效率,但是轮式巡视器在复杂的地外行星表面行驶时,有可能陷入地表松软的星壤而无法行驶。因此,在行星探测计划中,必须对所探测行星的地表星壤进行深入的研究。只有充分了解星壤的物理力学特性,才能提高巡视探测器的移动性能,例如评估挂钩牵引力和车轮扭矩的大小。同时,了解星壤的特性也有助于提高着陆器安全着陆,提高巡视探测器的可通过性,提高我们对行星地表组成的认知。但是截至目前,人类还没有从火星取得火星壤或火星岩返回地球,无法像月壤一样应用地面先进的科学仪器对火星壤进行更为细致的科学分析。因此,对火星壤的特性研究仅能通过在轨卫星和火星巡视探测器的就位分析获取,例如海盗号探测器、索杰纳巡视探测器、勇气号巡视探测器、机遇号巡视探测器和好奇号巡视探测器。所有的这些巡视探测器都携带了成像系统,可以拍摄火星未经扰动的地表和经过扰动后火星壤。本文根据已经成功登陆火星的巡视探测器并进行火星壤就位分析的数据入手,并结合国际上已经使用的各种模拟火星壤的原料选择、粒径分布及力学特性,设计一种用于巡视探测器地面试验的工程用的模拟火星壤,并测试其物理力学特性;基于经典地面力学理论,结合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方法对星壤的剪切力学参数反演,采用遗传算法对星壤承压力学参数进行反演,并用偏最小二乘判别方法对星壤的力学状态进行估计。通过反演和估计的星壤力学参数,可为巡视探测器的通过安全性、风险评估和路径规划提供参考。主要的研究内容如下:(1)本文统计了火星表面火星壤的物理力学特性,包括地表特征、地表沉积物的颗粒形状、火星壤的剪切特性和化学组成。由于没有专用的仪器直接测量火星壤的物理特性,因此应用巡视探测器采样铲和车轮作为测量工具评估火星表层或次表层(不超过30cm)的火星壤特性。然而,即使在相似的火星表面,这些方法所获得的数据依然具有很大的波动。经过统计,火星壤的内聚力约为0-4kpa,内摩擦角为30-40°,容重1.0-1.6g/cm3,颗粒密度约为2.65-3.0g/cm3。在此基础上,根据巡视探测器地面试验的具体工程需求,为jlumars模拟火星壤的研制提供基础参考数据。(2)针对不同的需要和目的,目前世界各国研制出了多种模拟火星壤,其中主要的研制国家是美国和欧洲航天局等。由于人类没有获得火星壤,因此没有可供参考的火星壤粒径分布曲线范围。通过对各国研制的模拟火星壤的原料来源、粒径分布、光谱特征和力学特性进行统计分析,为jlumars模拟火星壤研制的原料来源和粒径分布提供参考依据。(3)工程用jlumars模拟火星壤研制研究。纵观世界范围内,各种模拟火星壤的原料几乎都选择火山岩,因此,以我国大陆资源为主要依托,针对国内具有开采规模的火山灰生产场地进行考察调研选择不同类型的火山岩或火山灰作为jlumars模拟火星壤的原料来源。通过与火星壤的化学组成分析、光谱特性分析、容重以及火星表面两处不同目标地点的粒径尺寸的计数统计分析,确定jlumars模拟火星壤的原料来源和粒径分布设计。对比分析了火星壤和jlumars模拟火星壤的颗粒形态,结果表明其颗粒形态均为长条形,部分颗粒具有倒钩结构。测试jlumars模拟火星壤的物理力学参数,内聚力范围0-1.4kpa,内摩擦角范围37-52°,容重0.96-1.41g/cm3。(4)提出了一种用于在线预测星壤剪切力学参数的方法。该方法可用于在轨轮式巡视探测器通过松软路面时,实时估计与其相接触的星壤的剪切力学参数。通过半经验的经典地面动力学模型建立建模数据矩阵,应用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eastsquaressupportvectormachine,ls-svm)建立多元输出矩阵,用以评估星壤的剪切力学参数。该方法可使巡视探测器在通过星壤表面的同时,对星壤的内聚力、内摩擦角和剪切变形模量进行评估。通过简化的半经验经典地面动力学模型,该方法可以再不需要提供车轮沉陷的前提下对星壤剪切力学参数进行估计。应用轻载轮壤系统进行土槽试验,采集车轮沉陷、挂钩牵引力和车轮扭矩,车轮滑转率为0.2,0.3,0.4,0.5和0.6,轮上载荷分别为30n和50n。另一组试验为轮上载荷为50 N,滑转率连续变化,变化范围为0.2-0.6。试验结果表明,应用滑转率、轮上载荷和车轮扭矩,结合LS-SVM多目标输出,可以较为准确的估计星壤的剪切力学参数。试验测得挂钩牵引力和估计的挂钩牵引力的相关系数和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9107和1.8856 N。(5)提出应用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GA)并结合经典地面力学理论,对星壤的承压力学参数进行反演。以巡视探测器轮上载荷、车轮扭矩和滑转率等为输入变量,通过GA对星壤的组合变形模量和滑转沉陷指数系数进行反演。然后应用反演的承压力学参数,结合修正的Bekker承压模型对车轮沉陷进行实时预测。当铸铝筛网轮在JLU-2模拟月壤上行驶时,反演的承压力学参数为[sk,1n,2n]=[1017.341,1.112,0.649],车轮沉陷的预测值和测量值的相关系数为0.9660;当铸铝轮在JLU Mars 2模拟火星壤上行驶时,反演的承压力学参数为[sk,1n,2n]分别为[1929.586,1.038,0.861],车轮沉陷的预测值和测量值的相关系数为0.9649。(6)为评估在轨巡视探测器周边环境星壤力学性能,以巡视探测器车辙信息、轮上载荷和滑转率作为基本参数,提出了16个二元及叁元标识量,结合偏最小二乘判别方法(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PLS_DA)建立评估星壤力学状态模型。为评估月壤的力学状态,以非参数化的紧实度对模拟月壤力学状态进行分级,分别以松软状态、自然状态和紧实状态叁种模拟月壤力学状态进行划分。应用轻载筛网轮-土槽系统采集共247组试验数据,每种模拟月壤状态的试验数据按照2:1比例随机划分为校正集样本和预测集样本,最终校正集和预测集样本个数分别为166和81个。考虑到原始数据值相差大和所提出部分标识量包含冗余信息的特点,因此在建立PLSDA模型时,应用均值中心化(mean center)预处理方法对原始数据进行数据预处理,并优选10个标识量建立识别月壤力学状态的PLSDA模型,对应的校正集的准确率和预测集的准确率分别为90.96%和90.12%。结果表明,应用PLSDA方法并结合巡视探测器的车辙信息、轮上载荷和滑转率以及优选标识量所建立的评估月壤力学状态判别模型,其计算快速准确,可用于巡视探测器在轨评估车轮前方月壤的力学特性和通过性能评估,为进一步动作指令的决策提供参考数据。(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7-06-01)
黄晗,李建桥,陈百超,邹猛,吴宝广[4](2016)在《基于地面力学的筛网轮牵引通过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筛网轮具有质量轻、转向阻力小等优点,但其在松软干沙路面上的牵引通过性研究比较少。本文设计了轻型轮壤土槽测试系统,以车轮沉陷量、驱动扭矩、挂钩牵引力和牵引系数为指标,在土壤松散和自然状态下进行筛网轮和圆柱轮牵引通过性对比试验,基于轮辙非接触测量获取筛网轮表观沉陷量。结果表明:试验条件下,筛网轮实际沉陷量范围分别为13.1~26.3 mm(松散状态)和8.1~18.7 mm(自然状态),较圆柱轮平均分别增加了26.4%(松散状态)和22.7%(自然状态);随着滑转率的增加,筛网轮表观沉陷量呈现减小趋势,圆柱轮则呈现先增加后减小趋势。车轮驱动扭矩、挂钩牵引力随着滑转率的增加而增加,牵引系数呈现先增加后减小趋势;筛网轮驱动扭矩最大值分别为3.18 N·m(松散状态)和3.76 N·m(自然状态),筛网轮挂钩牵引力最大值分别为8.46 N(松散状态)和9.9 N(自然状态),自然状态土壤较松散状态时挂钩牵引力平均提高了16.7%;与筛网轮相比,圆柱轮驱动扭矩较筛网轮平均提高了45.2%,挂钩牵引力则平均提高了30.9%(松散状态)和33.6%(自然状态);筛网轮牵引系数明显较圆柱轮大,自然状态下筛网轮牵引系数最大值为0.29,较松散状态下提高了17.9%。综合考虑车轮沉陷量、牵引系数的影响,筛网轮在干沙路面上比圆柱轮具有更好的牵引通过性。(本文来源于《农业机械学报》期刊2016年S1期)
李春书,崔根群,金波,雷利梅[5](2015)在《基于车辆地面力学的轮式移动机器人力学模型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车辆地面力学理论,分析了刚性车轮与塑性土壤接触作用点的应力、速度和剪切位移,系统地分析和推导了车轮所受地面土壤的作用力.针对四轮滑动转向移动机器人,建立了移动机器人在塑性土壤上行驶的力学模型.通过仿真实验,分析了几种不同地面土壤参数对机器人运动性能的影响.其为轮式移动机器人运动控制和路径规划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河北工业大学学报》期刊2015年04期)
李雨潭,朱华,高志军,程新景[6](2015)在《履带机器人通用地面力学模型分析与底盘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决如何选取最优的履带机器人底盘相关参数的问题,创建一个包含履带底盘相关参数的通用履带机器人地面力学模型。选取在软地面进行转弯的履带机器人作为物理模型进行数学建模,在建模过程中,考虑履带推土阻力与地面摩擦力,并引入打滑速度,最终得到了履带转弯过程中所受阻力矩的数学模型。根据正在设计的履带机器人以及其工作环境路面的相关参数进行优化设计,得到了最优的履带宽度、接地长度与两条履带的间距。最后,根据所得到的结果进行了样机的试制与试验,所得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相接近。结果表明,所创建的履带机器人通用地面力学模型在进行机器人底盘设计时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期刊2015年08期)
金大玮,黄凤晓,秦琳晶,刘金刚[7](2014)在《车辆—地面力学的研究方法与国外研究现状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车辆—地面力学是研究越野车辆与地面之间关系的一门学科。深入研究车辆与地面间的相互作用机理及作用方式,研制高通过性的车辆行走机构,解决在土壤等特殊地理环境下的交通运输问题,对促进国民经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对车辆—地面力学的研究方法与国外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为进行下一步的工作提供了有效的理论依据与手段。(本文来源于《发挥科技支撑作用深入推进创新发展——吉林省第八届科学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4-11-25)
[8](2014)在《基于滑转沉陷和轮刺效应的月球车轮地相互作用地面力学及其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项目负责人:高海波(E-mail:gaohaibo@buaa.edu.cn)依托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项目批准号:509750591.项目简介月球车轮地相互作用力学是进行月球车设计、动力学仿真、运动控制和月壤力学参数估计的基础,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价值和应用前景。目前月球车研究中主要采用传统车辆地面力学理论,不能有效反映车轮的高滑转沉陷和轮刺效应等问题,而且传统地面力学理论对月球车设计、控制、实时仿真和力学参数辨识等方面无法提供可直接借鉴的研究成果。本项目研究了:1月球车轮地相互作用滑转沉陷问题;2轮刺效应、车轮构型及尺寸对轮地相互作用力学的影响;3基于驱动效率(本文来源于《机械工程学报》期刊2014年19期)
薛福成[9](2013)在《基于地面力学的履带式机器人牵引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移动机器人应用越来越广泛,对机器人适应未知环境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移动机器人所处环境的未知性和复杂性要求移动机器人对不同地面具有更强的通过性。为了研究履带式移动机器人在不同土壤中的通过性,提高履带机器人适应复杂地面环境的能力,同时为履带式移动机器人无人化操作提供技术支持,本文从理论和实验两方面研究了履带式移动机器人多种地面类型下的牵引特性。对土壤的特征进行分析,根据土壤特征结合课题情况确定实验土壤环境。分析不同土壤类型的承载特性和剪切特性以及土壤承载特性参数和剪切特性参数对土壤应力的影响,结合土壤参数分析履带与土壤接触处土壤正应力、切应力关系,为履带机器人牵引力影响模型的建立提供理论基础。基于地面力学的相关理论研究履带与土壤的相互作用机理,建立履带与多种地面相互作用下的以挂钩牵引力-履带滑动率关系为核心的牵引性能影响模型。首先建立柔性履带-土壤作用模型,分析履带与地面作用下的下陷量分布、正应力和切应力分布;建立基于压-滑理论的履齿效应对牵引力影响模型,并对两个模型根据履齿作用区域的划分进行融合,分析不同地面类型、履齿形状参数及垂直负载对挂钩牵引力的影响,并在MATLAB中进行仿真;结合实验室机器人的前后摆臂越障功能建立越障过程中的牵引力模型,分析履带与障碍物打滑临界条件下,履带机器人关节角度选择问题。搭建履带机器人与多种地面作用牵引性能实验平台,实现对机器人牵引性能影响因素:挂钩牵引力、滑动率、下陷量、压力等相关状态信息的采集;搭建软件平台实现平台内网络通信、状态信息实时同步采集以及机器人的前进速度控制。对履带机器人牵引特性进行试验研究,进行实验分组,针对沙地和土地类型分别进行了对土壤参数的系统辨识试验;分别进行了履齿高度和垂直负载对牵引性能的影响实验,分析实验结果并与模型进行对比,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设计进行越障过程中两个典型姿态下的牵引性能实验,为前面越障模型提供数据支持,分析两个典型姿态下的越障性能。(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3-07-01)
李军,张宇,周靖凯,巩承原[10](2013)在《颗粒流法在车辆地面力学研究中的应用与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车辆地面力学的主要方法和理论大致分为:纯经验法、模型试验法、半经验法和数值模拟法。数值模拟法中,可分为两类:连续机理方法和离散单元法。连续机理方法以弹塑性力学理论为基础,将离散物质近似地作为一个连续体介质进行处理,这种方法侧重整个物体的力学行为,而忽略了物体中单元个体性质,难以准确模拟土壤类离散物质复杂的动态行为。颗粒流法是通过离散单元法建立圆形颗粒物质数值模型的方法,在分析车辆地面力学时表现出了极大的优越性,将颗粒流法和地面力学相结合的前景十分宽广。(本文来源于《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期刊2013年05期)
地面力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月球和火星表面都覆盖着一层松软星壤并存在很多陡峭的斜坡,它们的存在给星球车的巡视带来极大挑战。星球车在松软地形中运行时很容易发生卡死现象,在极端情况下会导致巡视任务的失败。为了防止在未来的火星探测任务中出现这种问题,非常有必要对松软地形中的轮壤作用开展全面研究。轮壤作用力学对星球车设计、感知系统设计、整车控制等方面有重要影响。纵向滑转地面力学直接影响星球车在松软地形中的牵引性能,因此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当星球车下坡或处于刹车状态时,星球车轮将处于纵向滑移状态,但纵向滑移地面力学的研究却很少开展。本文针对星球车两种最常见的运动状态(纵向滑转和纵向滑移)进行了试验、纵向滑移地面力学建模、纵向滑移与滑转统一的地面力学建模及其应用研究。试验是研究星球车地面力学最直接也最有效的手段。为了开发能够测量轮壤作用的多功能测试车轮,首先对轮壤作用变量进行归类,进而设计轮壤作用力、力矩和进入角/沉陷量的测量方案及数据采集系统。设计开发测试车轮并标定传感器,最后在模拟星壤上用测试车轮开展纵向滑移和纵向滑转试验研究。基于进入角测量值揭示了推土效应带来的影响。建立了推土效应预测模型和经验模型。针对较少研究的纵向滑移工况建立了两种纵向滑移地面力学模型。修正了最大正应力角、剪切应力转换角、土壤剪切变形量和沉陷指数模型。为了利用沉陷量直接计算正应力,提出了等效沉陷量的概念。分别用试验数据验证了两种模型的有效性。分析了星球车纵向滑移与纵向滑转地面力学模型不统一的原因。为了简化地面力学模型,推导了关于等效沉陷量线性函数的正应力和剪切应力表达式,进而构建了星球车纵向滑移和纵向滑转解析地面力学模型。用四种构型车轮和两种模拟星壤验证了解析模型的正确性。提出了关于车轮旋转力矩方向的开关函数,进而建立了纵向滑移与滑转统一的解析地面力学模型。用统一解析模型在线计算了土壤等效力学特性参数和挂钩牵引力。针对不能测量沉陷量的场合,提出了基于统一解析模型的进入角通用估计方法。基于进入角计算值估计了六轮星球车原理样机爬坡和下坡时的土壤等效力学特性参数,进而研究了重复通过效应对土壤力学特性的影响规律。当斜坡倾角在0到18度之间变化时,挂钩牵引力计算值的最大相对误差小于11%。建立了六轮星球车原理样机平面内差动行驶动力学模型,并基于等效沉陷量建立了约束力模型,进而排除了约束力对动力学模型的影响。根据进入角计算值估计了车轮旋转驱动力矩和电机能耗功率,利用密西根大学开发的六轮星球车原理样机开展了差动行驶能耗试验,试验结果验证了仿真结果的正确性。本文建立了星球车纵向滑移与滑转统一的解析地面力学模型,并利用统一模型在线估计了土壤等效力学特性参数、挂钩牵引力和沉陷量,分析了六轮星球车原理样机的爬坡能力和下坡能力和六轮星球车原理样机的差动行驶能耗,为松软地形中星球车的实时控制提供了基础模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地面力学论文参考文献
[1].范鑫鑫,金嗣淳.地面力学虚拟试验台建立及仿真预演[J].现代机械.2019
[2].郭军龙.星球车纵向滑移与滑转统一的地面力学模型建立及其应用[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7
[3].薛龙.工程用模拟火星壤研制与地面力学参数就位估计研究[D].吉林大学.2017
[4].黄晗,李建桥,陈百超,邹猛,吴宝广.基于地面力学的筛网轮牵引通过性研究[J].农业机械学报.2016
[5].李春书,崔根群,金波,雷利梅.基于车辆地面力学的轮式移动机器人力学模型及分析[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2015
[6].李雨潭,朱华,高志军,程新景.履带机器人通用地面力学模型分析与底盘设计[J].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2015
[7].金大玮,黄凤晓,秦琳晶,刘金刚.车辆—地面力学的研究方法与国外研究现状分析[C].发挥科技支撑作用深入推进创新发展——吉林省第八届科学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2014
[8]..基于滑转沉陷和轮刺效应的月球车轮地相互作用地面力学及其应用研究[J].机械工程学报.2014
[9].薛福成.基于地面力学的履带式机器人牵引特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
[10].李军,张宇,周靖凯,巩承原.颗粒流法在车辆地面力学研究中的应用与探索[J].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2013